事在人为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个人资料
yongbing1993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蒋介石消极抗战是为了积极反共

(2025-09-16 06:45:42) 下一个
 
蒋介石消极抗战是为了积极反共







如果“九一八”发生的当天,蒋介石电令张学良抵抗,那么日寇就得不到东北军的大批飞机和大量武器装备,占不了整个东北的海量战略资源,鬼子就没能力发动“七七事变”,也就不会有南京大屠杀了、黄河大决堤等等惨剧了。

铁一般的历史表明,蒋介石不但不是中华民族抗日的功臣,而且,是抗日战争的破坏者,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帮凶,是中华民族的罪人。

首先,蒋介石不抵抗,导致了东北、华北等地的沦陷。早在1928年5月北伐战争期间,蒋介石在对日斗争方面就表现了其可耻的懦弱、投降的一面。1928年5月1日,北伐军占领济南。日军于5月3日主动侵入蒋派出政府的驻地,“俘虏”了前来交涉的外交部长,并将蔡公时等外交人员全部杀害(手段极其残忍)。日军进攻国民党军驻地、在济南城肆意烧杀,据资料,此次事件日本帝国主义在济南杀害人数高达两万余,受伤者两千余,被俘军民七千余。日军在济南大量扣留车辆,截断交通线路,并强占胶济沿线的行政机关。蒋介石不敢抵抗,忍气吞声,最终绕道北伐。这次事件,蒋介石表现了对帝国主义不敢抵抗,让日本人看出了其懦弱,也为以后的“九一八”事变埋下了罪恶的种子。

1931年9月18日凌晨,日本军队炸毁沈阳近郊柳条湖附近的铁路路轨,诬称是中国军队为,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中国东北军军营,发动“九一八”事变,这也是对中国东北侵略的开始。蒋介石奉行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集中力量于“围剿”红军,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强令东北军不准抵抗,直接导致东北全境迅速沦陷。

蒋介石不但不准东北军民抵抗日本的侵略,而且,对于“擅自”抵抗侵略的中国军民,则采取打击、瓦解、迫害手段,加以破坏。这是蒋介石对抗日革命力量的一贯做法。

除了重点剿杀中国共产党、红军和革命群众之外,1936年,蒋介石还抓捕了坚决主张抗日的“七君子”,瓦解了两广地方实力派的“六·一”抗日运动;破坏了“一二·九”抗日爱国运动,压制爱国舆论,严禁排日运动,各报纸、通讯社禁止刊登排日和抵制日货消息。极力宣扬恐日、媚日、崇日意识。高喊“奢言抗战者杀无赦”“如果在这个时候只是好高骛远,奢言抗日,而不实事求是,来除灭共产匪患,那就是投机取巧。”“中国之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够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其二,试图用卖国的办法,获取日本帝国主义的高抬贵手。在对内残酷镇压抗日爱国力量的同时,蒋介石对日本侵略者,则步步退让,关怀备至,日本人要他开放哪里,他就开放哪里。在当时的蒋介石眼里,中日关系是维护其统治的前提,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他要拼命维护中日关系大局。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国民党军第十九路军奋起反抗,全国人民大力支援。但,蒋介石却极力破坏,并派代表与日本侵略者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划上海为非武装区、自由贸易区,中国不得在上海到苏州、昆山一带驻军,而日本却可以在许多地方驻军,出卖了上海主权。1933年5月,蒋介石再次对日本侵略让步,签订了《塘沽协定》,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对中国东北、热河省的占领,承认了长城是中国与日本一手扶持的伪满的边界,同时,蒋绥东、察北、冀东作为日军自由出入的地区,华北主权也相当程度上丧失,为日本侵略华北敞开了大门。1933年7月,蒋介石又与日本侵略者签订了《何梅协定》,主要内容是罢免日本指定的中国军政人员,和去年的按照美国人的意思改组中兴高管一样;取消或解散日本指定的国民党政府党政机构;撤退驻河北的中国军队;禁止抗日活动,如同今天的禁止反美活动一样。1935年5月,蒋介石与日本人签订《秦土协定》,向日本侵略者出卖了察哈尔主权。

然而,蒋介石对日本的投降让步、对内压制抗日力量,不但没有获得日本侵略者的友好对待、没有维护和平,而且让日本侵略者认为中国人民软弱可欺,于是得寸进尺,终于导致了“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事业一场极其惨重的灾难。蒋介石实际上长期做了日本侵略者的帮凶,是这场灾难制造者之一。

第三,全面抗战爆发后,极力利用日军消除异己。在全国人民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极力劝说、声讨、逼迫、让步之下,尤其是“西安事变”的发生,蒋介石看到,如果不抗日,其“领袖”地位难以保证。于是,蒋介石终于抗日了。

全国人民对于蒋介石的抗日,是支持的,而且,也只是在蒋介石抗日的前提下,全国人民特别是各地方实力派才承认其领袖地位。蒋介石终于尝到了当国家领导人的味道。但是,其人私心自用,对中央军、杂牌军区别对待,尤其是,对于那些曾经反蒋的实力派,蒋却想着利用日军削弱其力量,而且,试图通过抗日战争,实现消除地方实力派的目标。于是,抗日战场上,各地方实力派惧于被蒋消灭,不敢拼尽全力。这就是蒋指责的各杂牌军“保存实力”。其实,消极抗战、保存实力最突出的不是地方实力派,而是蒋系中央军。蒋的做法,是杂牌军被日本消灭一个师,就撤销其一个师的编制,消灭一个军,则撤销其一个军的编制。东北军在抗日战争初期尚有七个军,到抗日战争结束时,就余下一个53军,其他的军,要么被日本消灭,要么被蒋介石中央军吞并。有人说东北军、西北军等杂牌军投降叛变甚多,而中央军投降甚少,说明杂牌军抗日不力。其实,杂牌军投降叛变固然是对民族的犯罪,但是,蒋介石利用日军消除异己,打击抗日力量,更是犯罪,这是导致杂牌军投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四,发动三次反共高潮,极力破坏共产党人的抗日行动。在抗日战争防御阶段,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的确进行了相对比较积极的抵抗,缓解了日本侵略的步伐。即使在这一阶段,杂牌军同样显示了气壮山河的气概,而中央军不听指挥、消极避战、见死不救的事,屡屡发生,导致杂牌军伤亡惨重,而且丧失了对蒋的信任。

蒋介石打击的重点对象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敌后抗日军民。

1938年10月,以武汉、广州陷落为标志,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军鉴于其战线过长,开始调整侵略政策,对蒋介石由军事进攻为主,改为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蒋介石松了口气,于是,在暗地里与日本侵略者媾和的同时,开始想法消灭中国共产党和敌后抗日军民。当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毛主席写了《论持久战》,指明胜利前途,指导斗争方法,领导全国人民抗战,他一心想的是如何进行全民族的动员,开展人民战争,以争取这场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而蒋介石呢?1939年1月21日至1月30日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五届五中全会,会议的中心议题居然是抗战和反共。此次全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实质上是“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把枪口指向共产党领导下的坚决抗日的中国军民。不久国民党顽固派就依此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山东的沈鸿烈、山西的阎锡山、陕西的胡宗南、河北的石友三朱怀冰,在日本配合下,纷纷向八路军发动摩擦,袭击杀害抗日军民,制造流血冲突,破坏抗日。

沈鸿烈为首的顽固派提出“宁伪化,不赤化”,“宁亡于日,不亡于共”,“日可以不抗,共不可不打”等反动口号,很能体味蒋的苦心。

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蒋介石的抗战决心更加动摇。1940年8月,为打破日本的“囚笼”政策,并阻止蒋介石的动摇、投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和华北军民发动了“百团大战”,达到了战略目标,显示了敌后抗战的伟大力量。但是,蒋介石看到抗日革命力量的壮大,不但不喜,反而非常担忧。于是,第二次反共高潮上演。这次反共高潮,重点是针对新四军。1940年底,蒋介石强令新四军军部北移,并设下口袋阵,次年1月6日,当新四军转移到皖南泾县云岭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军的预有准备的突然袭击,新四军军部九千余人,除少部分突围外,大部分被抓或牺牲。蒋介石趁势取消新四军番号,诬蔑新四军是“叛军”。是为“皖南事变”。

1943年,蒋介石看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趁共产国际解散之机,大造舆论,宣称“马列主义已经破产”“共产主义不适用于中国”,要求解散共产党,取消“陕北特区”,发动了第三次反共高潮。军事上,蒋介石指使胡宗南,从对付日军的河防军中抽出6个师,向西调动,加上原本用来封锁陕甘宁边区的数十万军队,准备分九路“闪击”延安。看好了,蒋介石不把胡宗南这种所谓的精锐对付日本,而是用来对付共产党。

试想,蒋介石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先是坚决反对并破坏抗战、坚决镇压抗战力量、对日本却屡次做出丧权辱国的让步,怂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当看到如果再顽固反对抗、不得不开始抗战时,却又试图利用抗战消灭异己,导致各杂牌军离心离德;当抗战遇到困难时,暗地与日本媾和,甚至不惜出卖东北换取日军的停战;当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革命军民力量壮大、取得胜利后,又极力制造摩擦,试图消灭抗日力量。蒋介石抗战无能,还制造了花园口决堤、长沙大火、重庆大火等悲惨事件,中国人民死亡无数;水旱黄汤,成为中原人民的四大灾难;抓壮丁,肆意敲诈百姓,对抓来的壮丁极其残忍,无数壮丁还没有走上战场,就被虐待死在走上战场的路上。

蒋介石“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为了反共,可以对日投降;为了投降,可以更加卖力地反共,可以出卖更多中国主权。蒋介石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罪人!他对日投降、阻止抗战、破坏抗战,居然还要抢夺抗战胜利成果。说蒋介石是什么抗战领袖,请问,他为抗战做过什么?说蒋介石是抗战功臣,他们为抗战立过什么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蒋介石就是中国人民的千古罪人





蒋介石到底是不是中华民族的罪人,事实胜于雄辩,如果蒋粉们不实事求是,宁愿睁眼说瞎话舔蒋,那就是精神有问题,建议快去精神病院治疗。以下是蒋介石所犯的十宗罪:

一.1927年,蒋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背叛孙中山先生,背叛革命,破坏国共第一次合作,屠杀共产党员和爱国群众。从此,无数抗日救国的共产党员和爱国志士,被蒋残暴杀害,蒋罪孽深重,血债累累。

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不顾民族大义,不顾国家危亡,不顾国人被日军欺辱,任由东北被日军占领,不仅不去抗日,反而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投降政策,继续围剿主张抗日救国的红军,1934年,蒋介石在苏区屠杀人民,罪行累累。

三.1935年,蒋依旧不顾民族国家危亡,对日本帝国主义策动华北自治,妄图建立第二个伪满洲日伪政府,采取妥协政策。

四.1938年,蒋不顾百姓安危,为了抗击日军,下令炸开黄河大堤,淹死百姓89万人。

五.1941年,蒋发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破坏国共合作抗日战线,再次背叛民族,背叛国家和人民。

六.因为蒋的消极抗日,以及昏庸无能的领导,导致国军伤亡惨重,国土不断沦陷。

七.1945年,日本投降后,蒋背弃双十协定,发动内战,致使共军国军官兵大量伤亡,国土生灵涂炭。

八.1945年8月14日,蒋分裂国土,国民政府和前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同意并承认外蒙古独立,将外蒙古分裂出中国。

九,1959年3月,蒋介石支持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分裂西藏、维持西藏农奴制度。

十,蒋介石在到台湾省的二十六年里,推行反动统治,大搞个人崇拜,歧视台湾本地人民,残暴镇压台湾人民的爱国行动二二八起义。蒋家王朝时代的台湾省在应对民主运动时候,大搞绑架暗杀等激化社会矛盾的黑社会手段,以此方式来管理台湾,导致了台独势力的猖獗。

朗朗乾坤,无数事实已经证明,蒋介石就是一个觉悟低下,只顾一己私权,不知民族大义,不顾国家危亡,不关心人民疾苦的昏庸政客,且也是一个无德无能,虚伪无信,阴险狡诈,心狠手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无耻之徒。无论那些精神不正常的果粉蒋粉怎么舔,也舔不白。蒋介石就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注定被钉历史耻辱柱,遗臭万年!蒋公仁,六度追扒毛氏坟;蒋公义,冯阎学良好兄弟;蒋公信,东北华北馈倭人;蒋公智,每摇羽扇必丧师;蒋公忠;可怜三民仅四姓;蒋公勇,笑扒黄河淹数省;蒋公豪,卖了外蒙铸屠刀:蒋公礼,张口就放娘稀屁!恃此八德,北向与中共争天下;于是败东北、弃华北、溃江南、蹿海岛……公,奇人也!

“九一八”发生的当天,蒋介石应该电令张学良抵抗,那么日寇就得不到东北军的大批飞机和大量武器装备,占不了整个东北的海量战略资源,鬼子就没能力发动“七七事变”,也就不会有南京大屠杀了、黄河大决堤等等惨剧了。

铁一般的历史表明,蒋介石不但不是中华民族抗日的功臣,而且,是抗日战争的破坏者,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帮凶,是中华民族的罪人。

首先,蒋介石不抵抗,导致了东北、华北等地的沦陷。早在1928年5月北伐战争期间,蒋介石在对日斗争方面就表现了其可耻的懦弱、投降的一面。1928年5月1日,北伐军占领济南。日军于5月3日主动侵入蒋派出政府的驻地,“俘虏”了前来交涉的外交部长,并将蔡公时等外交人员全部杀害(手段极其残忍)。日军进攻国民党军驻地、在济南城肆意烧杀,据资料,此次事件日本帝国主义在济南杀害人数高达两万余,受伤者两千余,被俘军民七千余。日军在济南大量扣留车辆,截断交通线路,并强占胶济沿线的行政机关。蒋介石不敢抵抗,忍气吞声,最终绕道北伐。这次事件,蒋介石表现了对帝国主义不敢抵抗,让日本人看出了其懦弱,也为以后的“九一八”事变埋下了罪恶的种子。

1931年9月18日凌晨,日本军队炸毁沈阳近郊柳条湖附近的铁路路轨,诬称是中国军队为,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中国东北军军营,发动“九一八”事变,这也是对中国东北侵略的开始。蒋介石奉行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集中力量于“围剿”红军,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强令东北军不准抵抗,直接导致东北全境迅速沦陷。

蒋介石不但不准东北军民抵抗日本的侵略,而且,对于“擅自”抵抗侵略的中国军民,则采取打击、瓦解、迫害手段,加以破坏。这是蒋介石对抗日革命力量的一贯做法。

除了重点剿杀中国共产党、红军和革命群众之外,1936年,蒋介石还抓捕了坚决主张抗日的“七君子”,瓦解了两广地方实力派的“六·一”抗日运动;破坏了“一二·九”抗日爱国运动,压制爱国舆论,严禁排日运动,各报纸、通讯社禁止刊登排日和抵制日货消息。极力宣扬恐日、媚日、崇日意识。高喊“奢言抗战者杀无赦”“如果在这个时候只是好高骛远,奢言抗日,而不实事求是,来除灭共产匪患,那就是投机取巧。”“中国之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够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其二,试图用卖国的办法,获取日本帝国主义的高抬贵手。在对内残酷镇压抗日爱国力量的同时,蒋介石对日本侵略者,则步步退让,关怀备至,日本人要他开放哪里,他就开放哪里。在当时的蒋介石眼里,中日关系是维护其统治的前提,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他要拼命维护中日关系大局。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国民党军第十九路军奋起反抗,全国人民大力支援。但,蒋介石却极力破坏,并派代表与日本侵略者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划上海为非武装区、自由贸易区,中国不得在上海到苏州、昆山一带驻军,而日本却可以在许多地方驻军,出卖了上海主权。1933年5月,蒋介石再次对日本侵略让步,签订了《塘沽协定》,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对中国东北、热河省的占领,承认了长城是中国与日本一手扶持的伪满的边界,同时,蒋绥东、察北、冀东作为日军自由出入的地区,华北主权也相当程度上丧失,为日本侵略华北敞开了大门。1933年7月,蒋介石又与日本侵略者签订了《何梅协定》,主要内容是罢免日本指定的中国军政人员,和去年的按照美国人的意思改组中兴高管一样;取消或解散日本指定的国民党政府党政机构;撤退驻河北的中国军队;禁止抗日活动,如同今天的禁止反美活动一样。1935年5月,蒋介石与日本人签订《秦土协定》,向日本侵略者出卖了察哈尔主权。

然而,蒋介石对日本的投降让步、对内压制抗日力量,不但没有获得日本侵略者的友好对待、没有维护和平,而且让日本侵略者认为中国人民软弱可欺,于是得寸进尺,终于导致了“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事业一场极其惨重的灾难。蒋介石实际上长期做了日本侵略者的帮凶,是这场灾难制造者之一。

第三,全面抗战爆发后,极力利用日军消除异己。在全国人民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极力劝说、声讨、逼迫、让步之下,尤其是“西安事变”的发生,蒋介石看到,如果不抗日,其“领袖”地位难以保证。于是,蒋介石终于抗日了。

全国人民对于蒋介石的抗日,是支持的,而且,也只是在蒋介石抗日的前提下,全国人民特别是各地方实力派才承认其领袖地位。蒋介石终于尝到了当国家领导人的味道。但是,其人私心自用,对中央军、杂牌军区别对待,尤其是,对于那些曾经反蒋的实力派,蒋却想着利用日军削弱其力量,而且,试图通过抗日战争,实现消除地方实力派的目标。于是,抗日战场上,各地方实力派惧于被蒋消灭,不敢拼尽全力。这就是蒋指责的各杂牌军“保存实力”。其实,消极抗战、保存实力最突出的不是地方实力派,而是蒋系中央军。蒋的做法,是杂牌军被日本消灭一个师,就撤销其一个师的编制,消灭一个军,则撤销其一个军的编制。东北军在抗日战争初期尚有七个军,到抗日战争结束时,就余下一个53军,其他的军,要么被日本消灭,要么被蒋介石中央军吞并。有人说东北军、西北军等杂牌军投降叛变甚多,而中央军投降甚少,说明杂牌军抗日不力。其实,杂牌军投降叛变固然是对民族的犯罪,但是,蒋介石利用日军消除异己,打击抗日力量,更是犯罪,这是导致杂牌军投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四,发动三次反共高潮,极力破坏共产党人的抗日行动。在抗日战争防御阶段,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的确进行了相对比较积极的抵抗,缓解了日本侵略的步伐。即使在这一阶段,杂牌军同样显示了气壮山河的气概,而中央军不听指挥、消极避战、见死不救的事,屡屡发生,导致杂牌军伤亡惨重,而且丧失了对蒋的信任。

蒋介石打击的重点对象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敌后抗日军民。

1938年10月,以武汉、广州陷落为标志,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军鉴于其战线过长,开始调整侵略政策,对蒋介石由军事进攻为主,改为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蒋介石松了口气,于是,在暗地里与日本侵略者媾和的同时,开始想法消灭中国共产党和敌后抗日军民。当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毛主席写了《论持久战》,指明胜利前途,指导斗争方法,领导全国人民抗战,他一心想的是如何进行全民族的动员,开展人民战争,以争取这场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而蒋介石呢?1939年1月21日至1月30日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五届五中全会,会议的中心议题居然是抗战和反共。此次全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实质上是“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把枪口指向共产党领导下的坚决抗日的中国军民。不久国民党顽固派就依此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山东的沈鸿烈、山西的阎锡山、陕西的胡宗南、河北的石友三朱怀冰,在日本配合下,纷纷向八路军发动摩擦,袭击杀害抗日军民,制造流血冲突,破坏抗日。

沈鸿烈为首的顽固派提出“宁伪化,不赤化”,“宁亡于日,不亡于共”,“日可以不抗,共不可不打”等反动口号,很能体味蒋的苦心。

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蒋介石的抗战决心更加动摇。1940年8月,为打破日本的“囚笼”政策,并阻止蒋介石的动摇、投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和华北军民发动了“百团大战”,达到了战略目标,显示了敌后抗战的伟大力量。但是,蒋介石看到抗日革命力量的壮大,不但不喜,反而非常担忧。于是,第二次反共高潮上演。这次反共高潮,重点是针对新四军。1940年底,蒋介石强令新四军军部北移,并设下口袋阵,次年1月6日,当新四军转移到皖南泾县云岭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军的预有准备的突然袭击,新四军军部九千余人,除少部分突围外,大部分被抓或牺牲。蒋介石趁势取消新四军番号,诬蔑新四军是“叛军”。是为“皖南事变”。

1943年,蒋介石看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趁共产国际解散之机,大造舆论,宣称“马列主义已经破产”“共产主义不适用于中国”,要求解散共产党,取消“陕北特区”,发动了第三次反共高潮。军事上,蒋介石指使胡宗南,从对付日军的河防军中抽出6个师,向西调动,加上原本用来封锁陕甘宁边区的数十万军队,准备分九路“闪击”延安。看好了,蒋介石不把胡宗南这种所谓的精锐对付日本,而是用来对付共产党。

试想,蒋介石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先是坚决反对并破坏抗战、坚决镇压抗战力量、对日本却屡次做出丧权辱国的让步,怂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当看到如果再顽固反对抗、不得不开始抗战时,却又试图利用抗战消灭异己,导致各杂牌军离心离德;当抗战遇到困难时,暗地与日本媾和,甚至不惜出卖东北换取日军的停战;当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革命军民力量壮大、取得胜利后,又极力制造摩擦,试图消灭抗日力量。蒋介石抗战无能,还制造了花园口决堤、长沙大火、重庆大火等悲惨事件,中国人民死亡无数;水旱黄汤,成为中原人民的四大灾难;抓壮丁,肆意敲诈百姓,对抓来的壮丁极其残忍,无数壮丁还没有走上战场,就被虐待死在走上战场的路上。

蒋介石“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为了反共,可以对日投降;为了投降,可以更加卖力地反共,可以出卖更多中国主权。蒋介石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罪人!他对日投降、阻止抗战、破坏抗战,居然还要抢夺抗战胜利成果。说蒋介石是什么抗战领袖,请问,他为抗战做过什么?说蒋介石是抗战功臣,他们为抗战立过什么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