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是咱老百姓
在新中国,在全世界,没有一个领袖受到人民发自内心的,如此持久、广泛、真情和热切的怀念。这种怀念,在“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就是咱老百姓”的历史检验中与日俱增,愈益炽热和强烈。那是毛主席和毛泽东时代,真正让人民做主人,让社会好起来,让国家站起来,让帝国主义怕起来,给我们留下了无比的美好和幸福,无限的希望和力量......
关于毛主席和毛泽东时代的美好,你不说谁说,你不传谁传,要用强大的正能量之声,彻底淹没那些企图抹黑毛主席和毛泽东时代的一切谣言与虚无化泡沫!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毛泽东时代最伟大的功绩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我国今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引自《决议》)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如何保卫新中国和建设新中国?毛泽东时代创造出无数人间奇迹,其最重要的有九大奇迹:
1. 军事奇迹:打赢了所有对外战争
保卫新中国是一场艰巨的任务,毛泽东时代打赢了抗美援朝,打赢了中印自卫反击战,打赢了抗美援越,打赢了抗美援老,打赢了珍宝岛之战,打赢了西沙收复战,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毛泽东时代用劣势装备、以弱胜强,花费军费极小,打赢了一切对外战争,一洗百年挨打的耻辱,打出军威国威,打出了相对和平环境,打出中华民族空前绝后之军事奇迹,跻身世界第三军事大国。
特别是抗美援朝,敢同世界最强军事同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敢同22国联军开战,还一鼓作气把如虎强敌,从鸭绿江打回三七线(稳定三八线)。
因抗美援朝打出国威军威,美帝在越战中始终不敢越过三七线,中国只花不到美帝2%的钱,牺牲不到美帝2%的人(美帝花8000亿美元,投入50万军队,死亡5.6万人,受伤30多万人),打赢了抗美援越,得到美帝完全撤出东南亚,几乎丧失对东南亚国家的控制力。
若无1974年的西沙之战,中国西沙将全部丧失(其它战事无需赘言)。《决议》说:“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侵略、破坏和武装挑衅,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独立,胜利地进行了保卫祖国边疆的斗争。”
2. 经济奇迹:跻身世界第六工业大国
在物质资源极贫乏的基础上,在充满敌意的国际环境和极少外援下,中国用四分之一世纪时间,把“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1952年,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农业产值占64%;而到1975年,这个比率颠倒过来了,工业占国家经济生产的72%,农业则仅占28%”。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9.8%快速递增,我国经济与美国相比由1949年相差28倍变为1978年的相差5.52倍,中国跻身世界第六工业大国。”
工业建设“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一九八〇年同完成经济恢复的一九五二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二十六倍多,达到四千一百多亿元。”(引自《决议》)特别是自力更生建起50多万个国有企业,撑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3. 基础设施建设奇迹:堪称天翻地覆
“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共完成了一百多万公里的公路,两万多公里的铁路,其中绝大部分是穿越于群山峻岭和戈壁沙漠,使西南三省、青海、广西、福建、新疆、宁夏、河套平原等结束了无铁路的历史。水利建设完成了主要大江河的治理工作。”其中,“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辽河、松花江等大江河的一般洪水灾害得到初步控制。”(引自《决议》)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只有大中型水库23座。到1979年全国共建成库容10万立米以上的大中小型水库8.5万多座。开掘、兴建人工河道近百条,新建万亩以上的灌区5千多处。1949-1979年30年间的水利建设总投入,相当于现在投入245万亿元人民币。
“尽管人口增长过快,现在已近十亿,我们仍然依靠自己的力量基本上保证了人民吃饭穿衣的需要。”(引自《决议》)
还进行了三线建设、开发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任丘油田、辽河油田、中原南阳油田、江汉长庆油田。毛主席逝世时,国库里留下了5000亿斤粮,1978至1980年让全国人民吃了三年陈粮,还留下500多万吨棉花,20多亿美元,1974年,陈云向李先念建议,购进600吨黄金等,这些实物就相当于现在几万亿。
毛泽东时代既无内债,又无外债,搞建设没给子孙留下任何债务负担。建国初如脱缰野马的通胀治理后,物价一直稳定,再无通货膨胀!
4. 科技奇迹:科技竞争力世界第十三
新中国仅用26年,就走过西方国家100至300来年的科技发展道路,从现代技术几乎为零到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瑞士洛桑局统计数字,我国1980年的科技竞争力,排世界第13位。
“毛泽东时代只用十年就搞成‘两弹一星核潜艇’,搞出杂交水稻、大型喷气客机、铁路机车、现代海船、微电子、卫星回收、计算机以及高性能航空发动机、大规模集成计算机研制成功、CPU、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复方嵩甲醚、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神六载人宇宙飞船是70年代的技术,蚕式导弹世界闻名,建成的高科技‘远望号’系列船其技术高度至今难以逾越,1970年下水的导弹驱逐舰其制海能力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等。” “再没有出现过只三十几岁以身报国的科学巨匠,诸如,航天之父钱学森、原子弹之父邓稼轩、氢弹之父于敏、卫星之父赵九章、核物理泰斗王淦昌和钱三强、导弹之父彭恒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催化剂之父闵恩泽、黄土之父刘东升、植物学家吴征镒、数学家华罗庚、理论化学的奠基人唐敖庆等一大批国际顶尖级的科学家,至今中国最顶尖的科学家的科技成果,几乎仍是毛泽东时代培育研发。”
5. 教育奇迹:为现代工业革命培养900万专门人才
建国前全国仅有普通高校205所,毛泽东时代建立数千所大专院校及各类中专基础教育体系,1949年高校毕业生仅2.1万人,1978年高校录取40.2万人。建国后国民识字率从20%上升到80%,1亿多人被扫盲,小学在校生达创记录的1.5亿,入学率达97.3%,普通中学在校生1977年达创记录的6780万人。农村基本普及了小学教育,城市普及了中等教育,城乡开创了成人教育和在职教育。
.
“一九八〇年,全国各类全日制学校在校学生二亿零四百万人,比一九五二年增长二点七倍。三十二年来,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培养出近九百万专门人才。”(引自《决议》)
6. 卫生奇迹:有发展中国家独一无二的医疗保健体系
“在各县城和公社建立了卫生院,并培养了遍布乡村的赤脚医生队伍。城市居民实现免费医疗,农民看病收费低廉,发烧感冒类打针吃药费用一般在一元人民币以下。消灭了血吸虫、性病、消灭了麻风、天花、鼠疫、霍乱等恶性传染病。”(引自《决议》)
“毛泽东时代结束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能够声称,它拥有一个虽刚起步但相当全面的医疗保健体系,这使得它在所有发展中国家独一无二。”“国民平均寿命由35岁增加到65岁,婴儿成活率从20%上升到了70%。”毛泽东时代没医患冲突,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医生是受尊重的。 而且,文化、体育事业有很大发展。“文艺方面创作了一大批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优秀作品。群众性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不少运动项目取得出色的成绩。”(引自《决议》)
7. 社会保护奇迹:实行了“五保”
“基本的社会保护措施得到了贯彻,如禁止童工,还有农村最低限度的福利方案等,后者中最著名的是对最穷困者们的食品、物、住房、医疗以及丧葬费用的‘五保’。国营企业的城市工人享有工作保障以及国家拨款的福利待遇。”
毛泽东时代工厂无拖欠工人工资,工厂不能随意解雇工人,妇女的地位在全世界是最平等的,孩子进托儿所、幼儿园及上学免费,单位福利分房,退休待遇得到充分保证,有困难各级组织是关心的。
8. 外交奇迹:同124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近代历史上,旧中国是个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而在毛泽东时代,中国却成了可以和当时超级大国平起平坐的大国,构成现代国际关系中的大三角格局。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与我国建交的国家从七十年代初的五十几个猛增至七十年代中期的一百一十几个国家,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种下一棵为子孙后代遮风挡雨的外交大树。”
“坚决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积极作用。这一切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促进了国际形势朝着有利于世界人民的方向发展。”(引自《决议》)
9. 社会奇迹:浩然正气盈贯全国
“毛泽东时代占压倒性优势的浩然正气盈贯国家上下,老百姓扬眉吐气,邪恶奸诈之流惶惶如丧家之犬。那时秩序优良,毛泽东时代几乎无贪无赌无杀掳掠绑,被他杀自杀枪决的不到1万人。”
毛泽东时代学雷锋蔚然成风,提倡集体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学英雄做模范,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人人积极向上,人人尊奉“劳动光荣”。
政府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廉洁政府,贫富差距世界最小,犯罪率世界最低,自杀率世界最低,妓女被根绝。特别是人民当家作主(1975年四届人大,代表共2885人,工农兵比例占67.95%,工农占51.1%),大批工人农民进入各级政权,成世界独一无二的风景。
“实现和巩固了除台湾等岛屿以外的国家统一,根本改变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和巩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形成和发展了五十多个民族平等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和巩固了全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各阶层人民的大团结。”(引自《决议》)
对于毛泽东时代,我们要有这样清醒的认知:“三十二年来我们取得的成就还是主要的,忽视或否认我们的成就,忽视或否认取得这些成就的成功经验,同样是严重的错误。”
显然,毛泽东时代的成就和成功经验是基于毛主席的英明决策与领导,是人民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思想而达成的美好结果,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是新中国可持续发展、实现国力和经济腾飞的坚实基础!.
注:【(引自《决议》)】这个《决议》是走资派邓小平胡乱邦在一九八一年作的《决议》。
中国近代历史上破坏文物最严重的时代是走资派改革开放时代。
一提起文化大革命,有些死不改悔的妖魔鬼怪牛鬼蛇神就会想到文革中红卫兵的“破四旧”,就拿“破坏文物“来控诉清算文化大革命,很多走资派公知精英也会拿对文物和文化的破坏说事。可真要看看改革开放40多年对文物的破坏,那才叫惨不忍睹,那才是怵目惊心。那不仅是破坏一个个珍贵文物,更是在毁灭一座座文化名城,在割断一座座城市的文脉。
前中国文物界元老谢辰生,曾是国家文物局顾问、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他在2013年10月23日接受《瞭望》记者采访时,就明确讲到对“文革”的破坏文物要客观评价,不要夸大其词。具体内容如下:
一、“文革”对文物的破坏并非想象那样大。文革之初,红卫兵破“四旧”,出现对文物的破坏,周总理力挽狂澜,对制止文物破坏起很大作用。1966年“造反派”刚一上街,周总理就立即下命令,调集一个营的军队来保护故宫,所以整个“文革”期间,故宫没受任何破坏。整个“文革”对文物的破坏,也不像许多人所想象那样大,当时国务院已经公布的180余处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除西藏有一处被破坏外,其他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二、“文革”期间走私文物的现象几乎不复存在。文革期间,几乎就没有盗墓和走私文物,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都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文物走私和文物盗掘等犯罪活动,整个文物保护的环境还是比较好的。
三、文革期间我国文物保护事业取得重大成就。文革期间不仅主要文物单位都得到保护,更令世界瞩目的是,就在那一段时期内,我国的文物保护事业还取得了不少成就,如长沙马王堆、银雀山竹简、金缕玉衣和西安兵马俑,这些震惊世界的重大考古发现,都发生在那个时期。
四、文革期间破“四旧”很多旧物件无文物价值。文革时破“四旧”,绝大多数的物品,都属民国时期的旧物件,大都没什么文物价值,几乎都没进入国家文物保护范围。而那些神龛、牌位的存在,却极大桎梏人们的精神。砸碎一些神龛佛像、祖宗牌位,就是砸碎精神枷锁的物质符号,砸封建宗法制度的图腾。而改开破坏和毁灭的文物,都是被明确标明和定级的文物,绝非是神龛瓦当之类。
中国文物最悲惨劫难始于上世纪走资派改革开放后的90年代:走资派篡权复辞资本主义私有化的改革开放以后,情况就开始变得复杂了。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尤其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文物最悲惨的时期”,比“文革”期间对文物的破坏还要严重得多,真真进入文物“浩劫”时代,而且,这种“浩劫”的破坏的势头一直还在继续延续之今。
1、4.4万不可移动文物消失。根据最近一次的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我国已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共766722处,其中,17.77%保存状况较差,8.43%保存状况差,更有约4.4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已被人为消失。
2、数十座文化名城名存实亡。尤其,令人震惊的是很多历史名城,已经徒有虚名。由于历史文化街区成片被拆除,一些历史名城根本就不复存在。据最新统计:中国120个历史文化名城中(截止至2013年),有将近20个没有历史文化街区,等同于20多座历史文化名城已名存实亡,将近一半的历史文化街区不合格,基本是假冒伪劣。
3、1670万件文物流失海外。文物流失海外的情况更为严重,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有统计,仅在47个国家的218家博物馆中,就有中国文物167万件。估计流失海外民间的中国文物,大概又是馆藏数量的10倍,那就是流失1670万件,其中,30年间,仅流入美国就达230万件。
而改革开放与文革破坏文物之不同:
将改革开放40多年与文化大革命只在一九六七年初不到半年时间对文物的破坏相比,归纳起来有三个不同:
首先,持续的时间不同。文革”提出的“破四旧”、“立四新”与陈小鲁、贺鹏飞等高干子弟的“破四旧”、“立四新”根本不是一回事。虽然红卫兵“破四旧”等行为,给文物保护造成不小的伤害,但时间很短,很快,就几个月。因毛泽东和中央文革小组都不赞成,特别是毛泽东很不高兴。才有康生、戚本禹等,特别是周恩来出面强力制止不准任何人去破坏文物。而走资派邓小平篡权复辟资本私有化改革开放对文物的破坏偷盗走私以及占为己有己持续40多年至今,而且,还在持续进行之中,重要的是还看不到止损点。
其次,破坏的性质不同。红卫兵“破四旧”中的一些举动,往往是学生无知的狂热举动,很多没收的文物都上缴了,后来也都返还了,很多砸碎的旧物件也并非文物。而私有化的改革开放对文物的破坏,既有犯罪分子有目的,甚至是广泛化、产业化、国际化的恶性犯罪活动之外,更有走资派特色政府有组织的,有资本家的公司或企业通过官商勾结将国有的文物占为己有,或转手买卖用来赚钱发家致富争取走资派邓小平号召下的“少数人先富“的土豪富翁等,而这些文物砖家叫兽们还往往公然违反国家原有对文物保护法的犯罪行动。而走资派特色政府的官员们互相勾结互利共赢发大财。
再次,破坏的范围不同。红卫兵“破四旧”虽然破坏了一些文物,可同走资派私有化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掘墓、偷盗、走私了千千万万件国家级的珍贵文物,甚至毁灭一座座文化名城,根本没法相比。走资派改革开放以来对文物破坏的范围极大,毁灭的更为严重!
四、走资派私有化改革开放以来对文物大规模破坏的四种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对文物破坏如此严重,主要分四种途径进行。
一是盗墓走私空前严重。人们对金钱追逐欲望愈加强烈,加之,走资派特色政府的国家保护措施不力,甚至官商勾结。于是沉渣泛起,偷盗、走私都出来了。尤其是1990年以来形成的盗墓风气,不要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曾见到,就是整个中国几千年历史上,都没有出现过这么严重的盗墓狂潮,几十年来,总计有20多万座古墓被盗。
“中国流失的文物,已形成国际化一条龙经营。从盗掘到走私,直至出现在国外交易市场,常常几天之内就可完成。”以海关5%的抽查率,有的海关一天就查出千余件走私文物。若以此类推,中国文物每年大约流失多少? 而且,连古生物化石都不能幸免。2004年以来上海海关共查获古生物化石走私案件12宗,查扣各类走私古生物化石193件,其中二级古生物化石18件,其他禁止出境古生物化石175件。
中国走资派特色政府依据有关国际法,不断向非法占有中国文物的国家提出索回文物的严正交涉,每年还拨数千万资金去海外回购流失的文物。一些实力雄厚的中国资本家又名企业家和资本家还称是收藏家,也通过多种渠道斥巨资去海外买回本国文物,或捐献国家,或藏宝于自己的家中。可面对数量巨大的流失文物,这一切努力都是杯水车薪。毫不夸张地讲,现在中国文物保卫战的文化含义,绝不亚于一场抗日战争!而且永无胜算,文物源源不断地流向世界流向自由市场以赚钱获利自家发财致富。何人问津。无人控诉。
二是城市改造毁灭名城。自1982年走资派特色的政府国务院批准设立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进入名单的城市已为118个。这标志着不再仅仅关注单栋的建筑物,而是扩展到对历史城市的整体保护。可在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中,很多地方政府只图眼前利益,置文物保护法于脑后,骇人听闻的破坏文物,比盗窃文物的犯罪分子造成的后果还恶劣。可中央特色政府又有何能力去执法?
诸如,广州自1982年被公布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开始,历史文化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博弈一直未停。2009年7月,新河浦东山别墅区7栋小洋楼被拆除,曾引发轩然大波。2013年6月10日晚,仅靠一纸“缓拆令”保命的民国建筑金陵台、妙高台,一夜之间被开发商夷为平地。6月14日晚,萝岗区5座先秦古墓被地铁六号线施工方以钩机挖毁等等。又有何人来担责?又有谁来问责?破坏了就是破坏了。
“名城”昆明的老宅典雅、简约、实用,用“万国建筑博物馆”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1994年起,昆明进入大规模的城市改造,随着武成路、金碧路、长春路、同仁街、金牛街等大批老街的改造,许多既有明清时期的“一颗印”、“走马转角楼”,北方的四合院、粤式的滴水檐楼,也有苏式的红砖或青砖群楼和欧美风格的精美别墅,这些凝聚着昆明历史文化精髓的老宅全都消失,有建筑颇有特色的小街巷彻底消失,“万国建筑博物馆”已不复存在。
上海的建业里本来是具有清水红砖、马头风火墙的江南民居风格的建筑群。2008年,这个市级建筑保护单位的改造工程启动后,它被打造成商用街区和海派文化的“新地标”,但里面却是以私家豪宅为主的楼盘、酒店式公寓以及商铺,失去了原来的味道。
诸如这样由土地经济和地方政府政绩观,导致的建设性破坏文物,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几乎在每座文化名城都有发生。仅2013年1月,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通知中,就对河北邯郸等8县、市因保护不力致使历史文化名城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进行通报批评,这仅是通报一年的情况。
三是拆真文物造假古董。这是与建设性破坏不同的保护性破坏。在背后巨大经济效益驱使下,打着振兴、恢复的口号,实际上拆旧毁旧、拆旧建新、拆旧造假。
如,济南老火车站于1912年建成,曾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被二战后联邦德国出版的《远东旅行》列为最值得一看的第一站,也是当时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建筑学教科书上的范例,更是济南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国保单位”的建筑。竟然在1992年被政府拆除了,一时引发全国舆论大哗,可你大哗有个屁用。后来火车站设计者费舍尔的孙女访华,或成为重建的间接导火索,从得知到决定重建不过匆匆几天。2012年,济南市正式确认重建济南老火车站,称将“原汁原味”地复建21年前拆掉的济南老火车站及行包房,可不管如何原汁原味,那也是赝品!
如,沈阳奉天纺纱厂旧址是不可移动文物,可不管舆论如何呼吁,政府就是不出面制止,任建筑开发商将其拆毁,后在各方压力下按原样修复重建,现存的早年建筑仅剩一座办公楼。这座办公楼为品字形仿欧式建筑,主体建筑为三层,中间上部另起钟楼一层,其上还悬挂着古老时钟。门窗全部为拱形,上面雕饰弧形窗套,小葫芦围墙,砖木结构,水泥瓦顶。可不管重建的这座楼多像,那也是假货赝品!
现在古镇古城重建成风,都不过是一些地方政府或开发商“拆了真文物,造了假古董”。据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吴必虎统计,我国有30多个城市正在或谋划进行古镇、古城修复或重建,而这所谓的保护性重建,都是地地道道、不折不扣的以保护为名的破坏!
四是开发过度酿成一场场灾难。央视焦点访谈:河南郑州新郑新空港规划拆迁古村,300多处不可移动文物即将在“生态之港”“时代之港”“枢纽之港”的梦想中灰飞烟灭。
除在开发中大面积毁灭不可移动文物外,因过度开发酿成的各种火焚、水淹等,更让大批文物毁于一旦。2014年1月11日凌晨,始建于唐朝,具有1300多年历史,具有“月光城”之称的云南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遭遇了火灾,整座古城核心区域焚烧殆尽,大批重要文物付之一炬。
京侗寨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北部地区最大的侗寨,曾是中国保持最完整的侗族村寨之一,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可2014年1月26日的一场火灾,就将全寨焚为平地!
2014年4月,丽江古城又遇火灾先; 7月,“凤凰”遭灭顶之灾,19.6万人受灾,近4000家被淹灾,桥梁倒塌……。
河北正定大火烧毁千年古城楼;贵州省铜仁市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600余年历史的古建筑川主宫,被烧得只剩残砖断瓦等等。
那么,探究一下这些造成这些巨大灾害的原因,哪一个能离开“人祸”?面对一场场如此惨痛的火灾,政府防备不足,消防不力,无疑是不可推卸的责任,独克宗古城发生火灾,消防栓不就虚设没水。而在经济利益的强烈驱使下,开发过“火”更难逃其咎。 2012年独克宗古城接待游客七百多万人,完成旅游业总收入70多亿元,全都两位数增长。而1990年独克宗还是个很小的镇,这次大火重灾区,就位于古城四方街的消防隐患重点——酒吧等娱乐场所。
至于贵州国保级文物川主宫,更不可思议的,被承包出去作茶楼赚钱,茶炉一把大火,将其毁于一旦。至于京侗寨被焚,不同样是因重旅游,轻保护。改开以来,这种出卖祖宗,毁灭文物的追求发展,“竭泽而渔”,“杀鸡取卵”?这样的发展能对得起子孙?而类似这样饮鸩止渴的求发展,还有多少?还不需要反思?
1949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将8月15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
1951年8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发布通告,将抗战胜利纪念日改定为9月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发布通告指出:本院在1949年12月23日所公布的统一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中,曾以8月15日为抗日战争胜利日。查日本实行投降,系在1945年9月2日,是日本政府签字于投降条约以后。故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应改定为9月3日。
同时没有将抗战胜利纪念日定在8月15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在中国战场,8月15日及8月15日以后还在打仗,实际没有停止。
二是,“终战诏书”是用诏书的形式日本天皇宣布投降,还没有国际性的法律根据。而日本政府正式签字于投降条约后就有了国际性的法律根据。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东京时间),参加对日作战的同盟国代表接受日本投降签字仪式,是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的。
日本代表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中、美、英、苏等9国代表相继签字,接受日本投降。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落下帷幕。
1945年9月3日,当时的国民政府下令举国庆祝3天,并于1946年把9月3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
整个过程是:1945年8月14日,日本照会中、苏、美、英四国,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早晨7时整(重庆时间),经中美英苏四国政府磋商约定,从四国首都重庆、华盛顿、伦敦、莫斯科,通过无线电广播用汉、英、俄语向战场上的海陆空部队、向世界各国公告:日本政府已正式无条件投降!这就是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四国公告》。
当日中午12时,日本裕仁天皇以“终战诏书”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录音在广播中播出。
1945年8月21日,日本投降代表赴湖南芷江洽降。中国战区分为16个受降区接受日军投降,南京作为中国战区总受降仪式举办地点。
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礼堂举行。各受降区陆续举行受降仪式,其中台湾地区于1945年10月25日在台北举行受降仪式。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是所有中国人都必须铭记的日子。
这是一组让人触目惊心的数字: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87.9万余人,大半个中国被日军践踏,930余座城市先后被占,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
14年浴血奋战,终于迎来全民族抗战的胜利,四万万中国人民热泪盈眶,举国欢庆,万人空巷,这是属于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胜利,更是属于中国人民的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在美军“密苏里”号军舰上,日本代表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军投降仪式在日本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
1945年9月3日《新华日报》刊载毛泽东的题词:“庆祝抗日胜利 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武汉人民庆祝抗日战争胜利。
1945年9月3日,重庆街头,民众欢庆抗战胜利
提起抗战胜利日人们首先想到的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什么将抗战胜利纪念日定在9月3日呢?
1951年8月14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一则《中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通告》向人们解释了这一疑惑——
1951年8月14日《人民日报》刊登的将抗日战争胜利日改定为9月3日的通告指出:本院在1949年12月23日所公布的统一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中,曾以8月15日为抗日战争胜利日。查日本实行投降,系在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签字于投降条约以后。故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应改定为9月3日。
经历了战争的人们,更加懂得和平的宝贵。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那场战争的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军队和民众伤亡超过1亿人,其中中国伤亡人数超过3500万,苏联死亡人数超过2700万。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是对当年为维护人类自由、正义、和平而牺牲的英灵、对惨遭屠杀的无辜亡灵的最好纪念。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的光明前景,开启了新的社会主义征程。
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支持,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各国人民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的贡献!
1965年毛泽东改定赵朴初的《哭三尼》发表,为何会引起全国轰动?
1965年初,中苏尚处于交恶阶段,前苏联总理柯西金要访华,毛泽东突然想起赵朴初的三首作品来,说:“柯西金来了,就把这组散曲公开发表,作为给他的见面礼。”
毛泽东说的这组散曲,就是在人民日报发表后引起轰动的《哭三尼》。《哭三尼》是毛主席改定的标题,分别是《哭西尼》《哭东尼》《哭自己》,作品中“哭了”三次的人,正是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
在上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舞台上,有三个名字中带“尼”的名人,分别是前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美国总统肯尼迪和印度总理尼赫鲁,这三人对中国都不友善,曾勾连在一起高唱反华论调。
1958年7月31日,毛泽东在机场迎接访问中国的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
巧不巧的是,1963年11月到1964年11月,“三尼”相继出事:肯尼迪被刺杀,尼赫鲁去世,赫鲁晓夫也被赶下了台。消息传到中国,著名社会活动家、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赵朴初觉得大快人心,便提笔写下了《尼哭尼》《尼又哭尼》《尼自哭》三首作品。
1965年2月,毛泽东为赵朴初的三首作品修改标题后,写下《某公三哭》四字作为总标题,让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并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赵忠祥全文朗诵广播,一时间全国震动,人尽皆知,这三首作品也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作品。
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这三首作品及其背后隐藏的时局故事,标题以毛主席改定为准。
1《哭西尼》:肯尼迪遭刺杀后,苏美并肩称霸的美梦破碎
1963年11月,美国总统肯尼迪遭到刺杀。当时美苏虽然处于冷战期,但他们就像冷战期的夫妻一样,很难真正决裂,反而总想着联合起来支配世界。
赵朴初从报上得知消息后,心想肯尼迪遭刺杀,赫鲁晓夫该伤心痛哭了,于是脑海中浮现出一首散曲,写了下来:
我为你勤傍妆台,浓施粉黛,讨你笑颜开。我为你赔折家财,抛离骨肉,卖掉祖宗牌。可怜我衣裳颠倒把相思害,才盼得一些影儿来,又谁知命蹇事多乖。真奇怪,明智人,马能赛,狗能赛,为啥总统不能来个和平赛?你的灾压根儿是我的灾。上帝啊!教我三魂七魄飞天外。真是个如丧考妣,昏迷苫块,我带头为你默哀,我下令向你膜拜。血泪儿染不红你的坟台,黄金儿还不尽我的相思债。我这一片痴情啊,且付与你的后来人,我这里打叠精神,再把风流卖。
这首散曲,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把当时赫鲁晓夫治下的苏联对美国奴颜屈膝讨好的嘴脸表露无遗。
赫鲁晓夫之前,斯大林在晚年定下的外交总方针是:巩固和加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相对抗。
可赫鲁晓夫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遗余力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在对美政策上,也是决定重大国际问题与美国合作,并且于1959年访问美国,谋求通过和平方式与美国平起平坐,为此不惜伤害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利益和感情。
这些,在赵朴初的《哭西尼》中可见端倪。在这首曲子中,作者以赫鲁晓夫的口吻,说我一天梳妆打扮,就是为了博美国总统肯尼迪一笑,为此不惜背离社会主义同盟骨肉,背叛祖宗斯大林亲定的外交政策,可怜我苦苦相思,谁料肯尼迪你竟被刺杀了呢?美国可真是奇怪啊,能赛马赛狗,为啥总统选举不能和平比赛,非要搞刺杀呢!失去你,我赫鲁晓夫就像死了父母一样,真是痛苦,但还得打起精神,继续卖乖讨巧。
这种讽刺手法,读来真是酣畅淋漓,大快人心。
当时,苏联和中国是处于交恶状态的。上世纪50年代起,中苏矛盾冲突加剧,一是赫鲁晓夫上台后,全盘否定斯大林,在社会主义阵营引起极大震动和思想混乱,而中国是不赞成全盘否定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奋斗史的。
其二是,苏联处处以老大哥自居,要求中国在外交和军事上服从苏联,以实现苏美联合称霸世界的梦想,为此苏联还提出,要在我国领土上建立中苏共有的舰队。这种侵犯我国主权的事,当即遭到了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的坚决拒绝。
中苏就此交恶,毛泽东后来说:中苏闹翻实际上是在1958年,他们要在军事上控制中国,我们不干。
以上就是赵朴初写《哭西尼》的背景:苏美勾结,中苏交恶。
赵朴初的这首散曲,被他的老朋友、时任中宣部副部长的姚溱看到后,称赞写得好,要了去。不久,又被康生看到,康生转手把这首曲子送给毛主席,康生本想说,赵朴初把国家间的严肃斗争庸俗化了。
不料毛泽东却很喜欢,对康生说:“这首曲子归我了。”赵朴初后续写的两首讽刺散曲,也深受毛主席喜欢,并亲自安排发表。
2《哭东尼》:尼赫鲁因病去世,苏联有兔死狐悲之感
美国总统肯尼迪遭刺杀后不久,1964年5月,印度总理尼赫鲁因病去世。
苏联当时是亲美、扶印而反华的,早在1962年,印度就公然从我国西南边界向中国军队全面进攻,蚕食中国疆土,中国发起自卫反击战,并取得了完胜。
在中印边界冲突中,苏联的赫鲁晓夫,公开发表声明偏袒印度,并将中苏矛盾公之于众,这让中苏、中印关系都降到了冰点。
赵朴初听说尼赫鲁死了,心想这会赫鲁晓夫失去一个“两肋插刀”的兄弟,又该伤心痛哭了,于是写下了散曲《哭东尼》:
掐指儿日子才过半年儿,谁料到西尼哭罢哭东尼。上帝呀,你不知俺攀亲花力气,交友不便宜,狠心肠一双拖去阴间里。下本钱万万千,没捞到丝毫利。实指望有一天,有一天你争口气,谁知道你呀你,灰溜溜跟着那个尼去矣。教我暗地心惊,想到了我自己,“人生有情泪沾衣”。难怪我狐悲兔死,悲彻心脾。而今而后真无计,收拾我的米格飞机,排练你的喇嘛猴戏,还可以做一笔投机生意。你留下的破皮球,我将狠命地打足气。伟大而真诚的朋友啊,你且安眠于地下,看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呜呼嘻嘻!
在这首曲子里,赵朴初依然以赫鲁晓夫的口吻,进行了赤裸而辛辣的讽刺。
苏联本来信仰共产主义,但赫鲁晓夫上台后,公然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相背离,反而亲西方、拉拢印度,并不断对外扩张,置周边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的安危和利益于不顾,走上了一条新帝国主义霸权道路,这便是赵朴初嘲讽赫鲁晓夫的背景。
《哭东尼》中,“收拾我的米格飞机,排练你的喇嘛猴戏,还可以做一笔投机生意”,这句是对中印边界冲突的情况概述。
上世纪60年代,苏美印都有霸权主义抬头的趋势,企图对外扩张,联合称霸世界,他们将新兴的中国视为假想敌,不断进行压制。
然而,经历腥风血雨的新中国,早已不再是任人摆布的对象了。肯尼迪遭刺杀、尼赫鲁抑郁而终,苏联兔死狐悲,霸权主义还未抬头就已显出衰落的迹象。
3《哭自己》:赫鲁晓夫被赶下台,苏联国运再难起死回生
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的上位,本来就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的意味,他通过玩弄各种手段铲除异己,不惜讨好美国、印度,最终爬上了苏联最高领导人的位置。
刚一上台,赫鲁晓夫就反其道而行之,偏离社会主义道路,向着霸权主义迈进。1964年10月,在苏联内斗中,他被勃列日涅夫等赶下了台,解除了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职务。此后,赫鲁晓夫完全淡出政坛,没几年就因心脏病而离世。
赵朴初得知赫鲁晓夫被赶下台的消息后,又提笔写下一首《哭自己》:
孤好比白帝城中的刘先帝,哭老二,哭老三,如今轮到哭自己。上帝啊!俺费了多少心机,才爬上这把交椅,忍叫我一筋斗翻进阴沟……说起也稀奇,接二连三出问题。四顾知心余几个,谁知同命有三尼。一声霹雳惊天地,蘑菇云升红戈壁,俺算是休矣呀休矣。泪眼儿望着取下像的宫墙,嘶声儿喊着新当家的老弟,咱们本是同根生,无奈相煎何太急。分明是招牌换记,硬说我寡人有疾,货色儿卖的还不是旧东西?俺这里尚存一息,心有灵犀。同志们啊,还望努力加餐,加餐努力,指挥棒儿全靠你,没有我的“我的主义”。
朴初说这个赫鲁晓夫呀,就像三国的刘备一样,哭完肯尼迪又哭尼赫鲁,这会轮到他自己哭了。同病相怜的三尼,再也翻不起什么风浪了。当时中国刚刚原子弹爆炸成功,屹立于东方,跻身大国行列,苏印等周边滋事者再也不敢小觑中国。而在苏联国内,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本是同根生的兄弟,如今在权利的斗争中也翻了脸。只希望以后,没有了赫鲁晓夫的“修正主义”,苏联努力走上正道。
很可惜,后来的结果是苏联并没有回归正道,而是走向了解体。
赫鲁晓夫下台后,苏共书记勃列日涅夫和总理柯西金等,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对中国问题上,依然执行一条没有赫鲁晓夫的赫鲁晓夫主义,中国对此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早在赫鲁晓夫执政时,苏共就发表公开信攻击中国共产党,毛泽东认为,苏共领导人已经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新老殖民主义同流合污,是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更危险的敌人,因此,要同他们斗一万年。
在这种大背景下,当毛主席看到赵朴初的三首散曲后,就非常喜欢。
1965年初,毛泽东得知苏联总理柯西金要访华,有意要给他一个下马威,就审定修改套曲标题后,让发表在2月1日的《人民日报》上,同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赵忠祥,在早晚新闻中连续几天朗诵了这组套曲,当时影响很大,引起了全国轰动。
赫鲁晓夫下台后,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并未走上正轨,一直玩火自焚,直到苏联解体。而中国,则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伟人的领导下,打破苏美等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封锁,不畏强权克服重重困难,开创了一个又一个新局面,走上了社会主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