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为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个人资料
yongbing1993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五一》为纪念美国的罢工运动

(2024-05-01 07:04:58) 下一个

《五一》为纪念美国的罢工运动

 

 


《五一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又称:《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或者May Day》。

全世界上80多个国家都会将其作为全国性节日进行庆祝,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在1884年10月,美国和加拿大的8个国际性和全国性工人团体,在美国芝加哥举行集会,决定于1886年5月1日举行总罢工,迫使资本家实施8小时工作制。

5月1日,美国各地同时爆发了罢工运动和示威游行,20多万工人参加了斗争。仅芝加哥一个城市,就有4.5万名工人涌上街头,致使美国的主要工业部门处于瘫痪状态。

为纪念美国工人的罢工运动,1889年7月14日,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召开成立大会,会上宣布将每年的5月1日定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者的共同节日———国际劳动节。

然而,美国,加拿大政府不准工人们过《“五·一”国际劳动节》。后又经工人们的抗争,改在了九月初。

19世纪,资本主义高速发展,资本家为追逐利润,普遍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工人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工作环境十分恶劣。以美国为例,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至16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个小时,但工资却很低。沉重的阶级压迫激起了无产者的巨大愤怒。为了争取基本的生存条件,工人们团结起来,通过罢工运动与资本家作斗争。当时提出的罢工口号,就是要求实行8小时工作制。

1884年10月,美国和加拿大的8个国际性和全国性工人团体,在美国芝加哥举行集会,决定于1886年5月1日举行总罢工,迫使资本家实施8小时工作制。5月1日,美国各地同时爆发了罢工运动和示威游行,20多万工人参加了斗争。仅芝加哥一个城市,就有4.5万名工人涌上街头,致使美国的主要工业部门处于瘫痪状态。

罢工运动所表现的革命力量使政府当局和资本家极为恐慌,但他们不甘心接受工人的条件,5月3日,芝加哥政府当局用暴力镇压工人。他们组织破坏分子在警察的保护下混进罢工队伍,故意制造混乱,以此为借口,当场开枪打死打伤4名工人。

这一暴行,激起了全市工人的极大愤慨,第二天,上千名工人为死难工友举行追悼会,声讨政府当局的暴行。在大会即将结束的时候,近百名警察冲进会场,抡起棍子,朝工人头上、身上打去。伪装在工人队伍中的资本家走狗,向人群投掷炸弹,当场有几名工人倒在血泊之中,几名警察也被炸死炸伤。

这是资本家故意制造的事端,为政府当局大规模镇压工人提供了借口。政府立即调动大批军警,疯狂向工人队伍开枪,有多名工人被打死打伤,更多的工人被逮捕,其中包括8名工人领袖被交付法院。8月20日,法院判处7人绞刑,一人15年徒刑。工人们不服,向州最高法院上诉,裁决是维持原判。

后又向联邦最高法院上诉,但他们根本就不受理此案。这激起了美国各地工人群众的强烈抗议,工人们联合起来,纷纷举行抗议集会。但政府当局仍然于次年11月杀害了其中4名工人领袖,3人改判无期徒刑。一名则死于狱中。

美国芝加哥工人的鲜血,燃起了全国工人斗争的烈火,并迅速蔓延到欧洲和其他大洲。全世界的工人阶级纷纷举行罢工运动,与资本家斗争。

在世界进步舆论的广泛支持下,在全世界工人阶级的坚持斗争下,美国政府终于在一个月后,宣布实施8小时工作制,美国工人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为纪念美国工人的罢工运动,1889年7月14日,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召开成立大会,会上宣布将每年的5月1日定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者的共同节日———国际劳动节。

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劳动节的传单,将“劳工权利”、“劳工尊严”、“劳工神圣”等全新的观念引入中国,为中国人民争取解放积淀了心理基础。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工人群众走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争取8小时工作日,主题就是“劳工神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劳动人民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国家的主人。每年的五一劳动节,党和政府都要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起源与发端于19世纪的美国工人运动密不可分,工人阶级劳动者为争取更多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8世纪末,美国和欧洲等许多国家为了刺激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本家不断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榨取他们更多的剩余价值。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16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个小时,但工资却很低。沉重的阶级压迫激起了工人们巨大的愤怒,他们知道只有团结起来通过罢工运动才能反抗资本家的剥削。1877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工人阶级的全国罢工开始了,他们走向街头游行示威要求政府立法来改善劳动与生活条件、缩短工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等,并且罢工队伍在不断壮大。 

1884年5月1日,美国工人阶级为了争取八小时工作制,芝加哥四十多万工人共同举行了大规模罢工和示威游行。这场斗争震撼了整个美国,工人阶级团结战斗的强大力量,迫使资本家做出了让步,美国工人取得了空前绝后的胜利。1889年7月,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会议决定从1890年起,将每一年的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以纪念各位努力争取合法权益的工人劳动者们。从此,世界各国的工人团体在这一天举行盛大庆祝活动,许多国家还放假一天。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是1920年的5月1日,与工人运动史上的一些先驱人物密不可分。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五一”运动史》,介绍了“五一”节的来历和美、法等国工人开展的纪念活动,号召中国工人把这年的“五一”作为觉醒的日期。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工业城市的工人为主的各地群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 

国际劳动节的意义在于劳动者通过斗争,用顽强、英勇不屈的奋斗精神,争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民主的历史性进步。 

各国如何过劳动节 :

作为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的节日,世界各国一般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不过,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将5月1日定为劳动节,那些同过“五一”的国家,具体的庆祝方式和习惯也大不相同。 

中国 

原本作为庆祝国际工人阶级的成就和争取合法权益的努力的劳动节在中国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含义,对于人们来说这只是一个较长的带薪假期,“黄金周”之一。这通常是一个充满乐趣的时期,人们享受假期,从事各种休闲活动,例如回家探亲访友、与朋友外出就餐或纯粹休闲的国内外旅游等。这是一个对于上班族而言从工作的巨大压力之中暂时脱身难得的休闲时光。 

俄罗斯 

自从国际劳动节设立以来,俄罗斯一直较为重视这个节日。俄罗斯劳动节全国放假三天,并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及群众性游行,参与者达数百万。活动大多由政府组织,游行队伍中包括各企业、机关的代表。如今除了政府统筹的庆祝活动外,各种非政府组织、劳工团体也都会在劳动节当天自发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五一游行队伍一般要先穿过城市的主要街道、广场,最后在古老的或者宽阔的中心广场举行大型集会和庆典。同时,俄罗斯各地的各种俱乐部还会举行内容丰富、色彩缤纷的娱乐活动,气氛非常热烈,人们的节日情绪高涨。 

劳动节在俄罗斯还被叫做“春天的节日”,因为俄罗斯的春天来得晚,而且十分短暂,每年4月底、5月初,正是俄罗斯春光明媚的时候,人们大都会趁此机会外出度假。 

德国 

“五一”是法定节假日,也是一个德国富有传统民俗的日子。在“五一”前夜,德国人就开始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4月30日夜晚是德国的“瓦普几司”之夜,在德国城乡的各个舞场,身着盛装的人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以迎接春天的到来,他们要在“五一”前夜通宵“跳舞”进入五月。当然“五一”这一天也是政治气氛浓厚的日子,工会和政党在会组织很多和平集会,这是自从有“五一国际劳动节”以来的惯例。尽管德国有完善的劳动体系,工人保障机制基本已达到世界最高水平,每年德国人还都会在“五一”期间游行抗议,要求更好的工作条件和保障、减税等。 

捷克 

“五一国际劳动节”在捷克历史悠久,早在1890年,当时的社会民主党就号召、组织了第一次庆祝活动。1918年当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共和国建立后更是将“五一”正式被列为国家节假日。二战结束后捷克共产党执政,更加重视这个节日的民众意义。“五一”当天,各大城市都会举行群众游行、集会活动来庆祝工人阶级自己的节日,游行队伍最终聚集于在布拉格中心城区的莱特纳广场绿地。 

五月在捷克语里是“花月”的意思,是一个鲜花遍地、春意盎然的月份。“对于捷克人来说,“五一”还有一个浪漫的含义,那便是“情人节”。在捷克“五一情人节”的历史已经延续了几个世纪。根据捷克传统,姑娘们要在开满鲜花的樱桃树下被爱人亲吻,这样能保证在这一年里更加漂亮、健康,并被花神祝福爱情长久。 

英国 

英国在1978年确定“五一国际劳动节”为法定假日,全国放假一天。‘五一节’其实还是英国传统节庆,最早可以追溯至公元4世纪。“五一节”在英国等欧洲国家又称“五朔节”,人们在这一天举行游园会,唱歌跳舞,庆祝夏天来临。 

意大利 

意大利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不太一样的是尽管它承认“五一国际劳动节”的重要性,政府也表示尊重劳工,但一般人并不举行专门的庆祝活动和群众游行,更没有全国性的“五一”法定假期。 

波兰 

波兰规定“五一”放假一天,但由于5月3日正好是波兰国庆节,有些单位、公司会从1日休到3日。“五一”当天,波兰全国工会协议会、民主左派联盟党、社会民主党、劳动联盟等左派团体和政党一般会举行庆祝“五一”群众游行活动,游行队伍打着“8小时工作日”等标语。 

日本 

劳动节恰逢“黄金周”,5月1日前后的节日就很多,比如4月29日植树节、5月3日宪法纪念日、4日国民假日、5日儿童节,这些假日连起来,一般日本人至少有一周休息时间,最长的甚至达11天。但并没有专门为“五一劳动节”而举行的庆祝活动或是游行,很多民众会利用这一难得的长期假期外出旅游,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出游人数都达到巅峰。 

泰国 

泰国于1932年首次颁布劳工条例,随后将每年的5月1日确定为国家的劳动节,以此嘉奖辛勤工作的劳动者。“五一”当天,泰国全国统一放假一天,在首都以及一些大城市会有相关的庆祝活动,不过规模一般都不会太大。 

美国 

美国政府在设立劳动节时,并没有采用5月1日,而是自行规定每年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为劳动节,全国统一放假一天。全美各地的民众一般都会举行游行、集会等各种庆祝活动以示对劳工的尊重。游行之后还会有各种聚会,大家在一起开心热闹地吃喝、唱歌、跳舞,享受愉快的时光。 

加拿大 

加拿大与美国一样也是在每年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庆祝劳动节。在渥太华、多伦多等城市,每年劳动节时都会举行游行和集会,以此嘉奖工人们为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对于大多数加拿大人而言,9月的劳动节更标志着夏天、暑假的结束,许多家长们会在劳动节假期间去为孩子选购新学期所需的学习用品。 

秘鲁 

国家规定5月1日为国家的劳动节,而且全国放假一天。在首都及一些大城市也会有一些小规模的庆祝活动和群众游行。 

埃及 

“五一劳动节”法定假期一日,一般会由埃及总统在开罗主持正式五月节庆祝活动。 

南非 

自1994年以来,每年的5月1日被设定为“五一劳动节”法定假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haiwaiyouzi 回复 悄悄话 美国不过国际三八妇女节和五一劳动节 !突显它的霸权主张 !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严密封锁下的《延安》如何生存







延安时期毛泽东杜绝浪费故事三则

战争年代,面对敌人的封锁,地广人稀的陕甘宁边区,面临缺食无衣、捉襟见肘的困难局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通过多种手段来发展经济,不仅成功地克服了困难,还从困难走向了胜利。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筑牢了革命的物质基础,形成了立党立国的精神支柱。倡导节约和杜绝浪费,则是艰苦奋斗的具体表现形式。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带头节约,杜绝浪费,为全社会形成节约和杜绝浪费的风气,起到了强大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1939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毛泽东的警卫班战士郭永祥在杨家岭毛泽东住所门前执勤站岗。毛泽东在窑洞里思考问题,不停地来回踱步。那时,延安所有生活物资奇缺,党的领袖毛泽东也不例外,用的是一盏普通的煤油灯。

毛泽东将油灯燃着的灯芯压得很小,一闪一闪地发出一点微小的光亮。由于灯光太暗,视线不好,毛泽东思考问题过于专注,有时会碰到椅子或者其他器物。郭永祥在门外看到了,就悄悄走进屋内,把灯芯挑长,顿时油灯火苗蹿了上来,屋内亮堂堂的。郭永祥转身要走,被毛泽东叫住了。

毛泽东和蔼地问:“多大了?”

郭永祥赶快回答:“20岁了。”

毛泽东问:“识字不?”

郭永祥答:“识的不多,在队伍里学的,200多。”

毛泽东说:“年龄还小啊,要加紧学习,将来国家建设需要你们的才智。”

毛泽东说着,顺手拿起一支毛笔,在纸上写下“节约”二字。用手指着“节约”二字问郭永祥:“认识这两个字吗?”

郭永祥赶快回答:“认识,节约。”

毛泽东说:“给我说一下这两个字的意思?”

郭永祥得意地说:“节约就是能节省就节省,不浪费。”

毛泽东对郭永祥点点头道:“你学习得不错,对字面意思能理解。”

郭永祥听到毛泽东表扬自己了,赶忙说:“我学得不够好,还要学认更多的字。”

毛泽东眉头皱了一下:“我们学习要同实际结合起来,同工作结合起来,同党的事业结合起来,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你能结合咱们的现状,谈谈对节约一词的认识吗?”

郭永祥愣住了,不知所措地看着毛泽东。

毛泽东看着郭永祥:“比如节约一词,我们党一再号召要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可有些同志就是理解不了,还存在浪费现象,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啊。就拿这煤油灯来说吧,特别需要节约。”

郭永祥迷惑地看着毛泽东。

毛泽东严肃认真地说:“目前咱们陕甘宁边区很困难,没有工业,所有工业品要到国统区去购买,加上国民党顽固派对咱陕甘宁边区的严密封锁,更是难上加难。就拿这煤油灯里点的煤油来说,要到国统区出高价购买,通过人工穿过封锁线运到延安来,这要付出多少资金、人力呀。这还是顺利的情况下,不顺利的话,还会有人牺牲,我们党付出的就更多了。少用一点灯油,就是节省人力物力资金。我们要最大限度地节约,避免浪费,把有限的资源集聚起来,用在抗日事业上,抗日事业就有了雄厚的人力物力资金基础,我们中华民族的抗日事业就会早日完成。”

郭永祥一听,不由自主地吐了一下舌头,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毛泽东和蔼地说:“再说这煤油灯。读书写字的时候拨亮一点,思考问题的时候拨暗一点,就是依据实际工作需要节约的一种方式。”

郭永祥赶快给毛泽东敬了一个军礼:“毛主席,您用这盏油灯拨亮了我的心灯。”

毛泽东看着郭永祥满意地点点头,郭永祥赶忙过去把煤油灯再次拨暗,悄悄走出窑洞,站在了自己的哨位上。

1941年春,国民党在宜川、洛川一带集结重兵,大有闪击延安之势。面对这一严峻局势,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调八路军主力部队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根据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的指示,一方面加强边区南线防务,防止和打击国民党顽固派进攻延安;另一方面在时刻保持战斗准备情况下,以南泥湾为中心,实行屯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进行军需自给。

三五九旅初到南泥湾,生活极为艰苦。没有房子住,就搭草棚子;没有粮食,官兵一起到50公里以外的供应站扛粮食;没有菜吃,大家上山寻野菜、采蘑菇。面对这种状况,三五九旅积极响应党中央发出的大生产运动号召,提出了“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救保卫党中央”的口号,开展大生产运动。

首先要解决的是缺少农具的问题,王震旅长就亲自领导干部战士用废铁和弹片打制。就这样,上至旅首长,下至每个战士,全部投入到开荒生产中来。到1943年,开荒种地达10万亩,收细粮1.2万石,蔬菜折粮0.3万石(3斤菜折1斤粮),共1.5万石,还喂养猪4200头、牛820头、羊7800只。

此外,三五九旅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同时,还办起了纺织厂、被服厂、造纸厂、化工厂、制鞋厂等。其中,大光纺织厂年生产棉布9000多尺,生产毛毡千余条,毛巾2000余打;制鞋厂年生产单鞋2500余双,棉鞋1200余双;化工厂年产肥皂10余万块;被服厂年产单衣2.5万套,棉衣1.2万套;榨油厂年产食油2万余斤。还开办了木工厂、皮革厂、陶瓷厂等。

驻地的草棚都建成了窑洞,指战员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产品除供部队所需外,有的产品还可向社会销售。由于产品种类多、质量好,受到边区广大群众的好评。南泥湾也成为“陕北的好江南”。

1943年10月26日,毛泽东在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彭德怀、邓发、张闻天、彭真等陪同下,到南泥湾视察。其间,毛泽东到田间、营房、伙房看了部队生产、训练、生活情况,向干部战士热情问好。

10月30日,毛泽东在视察三五九旅返回延安的途中,又专程来到位于九龙泉的三五九旅七一九团视察,听取了王震的汇报,并吃了顿午餐。王震向毛泽东一行汇报说:“部队做到了全部自给,不拿公家一粒米、一寸布、一分钱。”

毛泽东高兴地说:“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大家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目前我们没有外援,假定将来有了外援,也还是要以自力更生为主。”

毛泽东说:“我们用自己动手的方法,达到了丰衣足食的目的。我们的军队既不要国民党政府发饷,也不要边区政府发饷,也不要老百姓发饷,完全由军队自己供给。这是一个创造,对于我们的民族解放事业该有多么重大的意义啊!”

为了给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送行,三五九旅用自产的粮食作物精心准备了一顿丰盛的午餐。他们选了两只自养的鸡,在山里采来香草,熬出带香味的水。用带草香味的水煮熟了两只鸡,在木炭火上烤好,做出了两只烧鸡。两只烧鸡颜色金黄,香味扑鼻,成为餐桌上最醒目的一道菜。

毛泽东看着烧鸡问王震:“战士们能吃上烧鸡吗?”王震回答:“战士们一周可以吃上两次猪肉,每次人均四两。一个月可以吃上一次鸡肉和羊肉,人均半斤。过年过节,猪肉、羊肉、鸡肉管饱。”

毛泽东高兴地说:“这就好。只有战士们能吃上肉,我才有资格吃这烧鸡。”在当时食物奇缺年代,毛泽东和朱德也难得品尝到这样的美味,很快两只烧鸡只剩下骨架。用餐完毕,毛泽东问餐厅工作人员:“这鸡骨怎么办?”餐厅工作人员回答:“只能扔掉了。”

毛泽东一听连说:“太可惜了,太可惜了。”餐厅工作人员看着毛泽东眨巴眨巴眼睛,不知所措。毛泽东用手拉开上衣口袋,餐厅工作人员赶忙把两副鸡骨架装了进去。毛泽东走出餐厅,随行人员马上给毛泽东照了一张照片,上衣口袋鼓鼓囊囊的。传说毛泽东回到延安后,将鸡骨架熬了两次鸡汤。

后来流传下来这样一个故事,三五九旅用南泥湾山里的香草制作而成的烧鸡,毛泽东吃了赞不绝口,连剩下的鸡骨架都装在口袋里带走了。人们就给这种烧鸡起了个美名,叫“口袋烧鸡”。

陈德发,陕甘宁边区时期安塞县四区马家沟村村长,1943年、1944年连续两年被边区评为特等劳动英雄,参加了边区召开的两届劳动英雄与模范工作者表彰大会。

1943年11月26日至12月16日,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与模范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延安召开,表彰大会会场设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前广场。主席台是临时搭建的,底下放着长条形木凳,木凳上铺着木板。会议有一项议程,各县向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敬献锦旗,安塞县推举陈德发向毛主席献锦旗。安塞县给毛主席献的是一面长方形红旗,上方穿一根长长的木棍,四边挂有黄颜色的穗子,中间绣着“敬爱的人民领袖”几个字。

献锦旗开始,首先由延安县吴满有和安塞县陈德发分别向朱总司令和毛主席献锦旗。吴满有稳稳走上主席台给朱总司令献上了锦旗。陈德发精神抖擞,迈着正步走上主席台给毛主席献锦旗,没想到脚上用力过大,踩在木板上有弹性,快到毛主席身边了,木板的弹性把陈德发弹了起来,身子一斜,险些摔倒。坐在主席台凳子上的毛泽东赶快站起,向前跨了一步,一把扶住了即将跌倒的陈德发。陈德发顿时慌了神,不知如何是好。毛泽东扶陈德发站好,左手接过锦旗举起右手向陈德发敬了一个礼。陈德发急忙说:“毛主席,我还没给您行礼呢。”毛泽东笑着说:“本来就该我先给你行礼。你是劳模嘛,生产出了粮食,为支援抗日战争出了大力。”陈德发非常激动,赶忙双脚并拢向毛主席鞠了一躬。

会后,毛泽东请吴满有、申长林、陈德发、王德彪4个劳模去杨家岭家里做客。毛泽东家里陈设很简单,在地上放个小炕桌,四周摆放了5个小方凳,毛泽东坐在小炕桌旁同劳模谈话。陈德发认为自己给毛主席献锦旗出了“丑”,既紧张又拘谨。

毛泽东看着陈德发说:“小陈,别紧张,随便点。你们村生产情况怎么样?”陈德发拘谨地回答:“我们村11户40来口人。前年(1941年)我当村长后响应大生产运动号召打粮100来石,去年(1942年)打粮140来石,今年(1943年)组织开展劳动竞赛,打粮220来石。”毛泽东满意地点点头,又问:“小陈,你看群众公粮任务重不重?”陈德发说:“说实话,不轻松。要完成公粮任务,从早到晚要苦干哩。”毛泽东点点头,说:“群众愿意吗?”陈德发说:“愿意。咱们为了打日本鬼子,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前方的将士流血牺牲,后方的老百姓多吃点苦多流点汗,是应该的。”毛泽东又问:“群众余粮能吃多长时间?”陈德发说:“人均余粮1.5石,1石是300斤,1.5石是450斤,足够一年半的口粮。加上瓜菜,够吃两年,可以说实现了耕一余二(耕种一年余两年的口粮)。遇上灾年,吃稀点,挖些野菜填补,够3年的口粮。”毛泽东又满意地点点头道:“我们收公粮首先要保证群众利益,保证群众不受饥饿。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政府,都是人民的,一切要为人民利益着想,决不能让广大劳动人民吃亏。”

说话间,饭端上来了。黄米干饭,4个菜。4个菜分别是炒土豆丝、炒萝卜片、猪肉炖粉条、酸菜烩豆腐。厨师说:“毛主席招待你们劳模,特意让做了几个好菜。”4个劳模看着饭桌上的饭菜,感觉毛主席的伙食标准太低了,都有点过意不去。毛泽东乐呵呵地看着劳模们说:“快吃吧,我今天沾你们的光,享口福了。”

陈德发端起碗,用勺子往碗里盛米饭,一不小心,把几颗米粒掉在饭桌上。陈德发怕别人说自己毛手毛脚,赶快把米粒往桌下扒拉。毛泽东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陈德发的手,劳模们都停止了吃饭,看着毛主席。毛泽东细心地把桌上的米粒一颗一颗捡起来,放进自己嘴里咀嚼着。

其他劳模都不敢吭声,吴满有说:“毛主席,就您的饭,我们几个劳模都管得起。掉在桌上的几颗米粒,您就别吃了,寒酸我们是吧?”毛泽东抬起头来,扫视了一圈劳模,嘻嘻一笑道:“怎么,看我这吃相难看啊?”申长林、陈德发、王德彪赶快说:“不难看。”毛泽东认真地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群众生产的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呀,我们不能浪费一粒。我说你们劳模,今后不光在群众中要当生产粮食的模范,还要带头当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粮食的模范。发挥出你们的示范作用,带领和引导群众形成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的好风气。”

吴满有说:“今天亲眼见您爱惜粮食不浪费,回去我就给群众讲,在毛主席家吃饭毛主席把掉在桌上的米粒都捡起来吃了的故事,让大家向您学习,节约粮食爱惜粮食,杜绝浪费粮食。”

陈德发跟着说:“对,我们给群众讲毛主席捡米粒吃的故事,教育群众形成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的好习惯。”

毛泽东乐呵呵地说:“这就对了。给你们劳模称号,合格呀!”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五百多万中国妓女是否也骂文革





2024-05-02,国际性工作者联盟(IUSW)公布最新报告指出,全球性工作者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以500多万人居冠,其次为印度的300多万人,第三名则是与台湾邻近、性产业蓬勃发展的泰国。

IUSW发布「按国家与性别划分的性工作者统计数据」指出,全球估计逾5000万名性工作者,4160万是女性、1040万是男性,随着提供性服务的机会跟管道都越来越多,此数字未来还可能增加。

除了上述提及的中国、印度、泰国,全球性工作者人数排行,第四至第十名依序为美国(100万人)、菲律宾(80万人)、墨西哥(50万人)、德国(40万人)、巴西(25万人)、泰国(25万人)、孟加拉(20万人)、南韩(14.7万人)。

从旧中国到新中国毛泽东时代,中国经历了消灭娼妓的惊人过程。从毛泽东时代到改革开放,中国又经历了色情业卷土重来的沧桑巨变。中国女性社会面貌的变化可谓跌宕起伏,既然之前提到了东莞扫黄,就不能不提中国女性曾经扬眉吐气的年代。毛泽东时代新中国妇女不当妓女。

【毛泽东时代娼妓制的消灭与中国妇女的新生】

娼妓在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新中国毛泽东时代建国后,中共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各地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坚决取缔了各地妓院。到1951年底,全国各地取缔娼妓工作基本结束。

旧中国的上海滩是名副其实的风月场,1949年11月,上海市委决定全面封闭妓院,集中收容娼妓。封闭全市72家残存妓院,逮捕334名妓院主、老鸨、龟头,分别移送法院审判。收容的515名妓女(公娼、私娼)全部送市妇女教养所教育改造,从此张灯挂牌的妓院不复存在,沿街拉客的暗娼显着减少。1952年起,人民政府采取突击和经常收容相结合办法,发现一个收容一个,至1958年初,妇女教养所共收容改造妓女7000余名,基本上消除了娼妓活动 。

砸碎一个旧世界显得容易和痛快,共产党在这点上和历代农民起义似乎差别并不大,然而,在建设一个新世界方面,这个声称要解放全人类的中国共产党政府则完全显示出了的不同和先进之处。

毛泽东时代娼妓制消灭了,以前从业的女性要生活,要工作,要有出路。并且,旧时的工作遗留给她们的还有那折磨人的病痛,以及心理上的自卑感,这些都需要新社会的建设者去面对。

在上海妇女教养所,高达95%以上的妓女们都患有性病。为解除她们的痛苦,彻底根治性病,1952年,上海市卫生局在教养所内设立诊疗所,动员本市10个医疗单位,邀请19名专家共同为她们治疗。当时医治性病的主要药物盘尼西林(青霉素),国内还不能生产,全靠进口,价格昂贵。陈毅了解后,立即指示:不管花多少钱,一定要把她们的病治好,一要给治病,二治好后要给工作,三参加工作后要照顾她们的婚姻问题。经过几年努力,至1957年底政府耗资18万元为收容入院妓女治愈性病,恢复了健康。

为调动教养对象自觉改造的积极性,教养所建立每月两次的家属接待制度。教养所还建立一整套民主管理制度和集体生活制度,组织乐队、歌咏队、戏剧队自编自演文娱节目,丰富妇女们的业余和节日生活。

组织劳动生产,培植自食其力的劳动能力,这点是改造的关键。1952年6月,教养所贯彻“粗工易学,工具简单,投资少,容人多,原料、销路可靠”的原则,办起了毛巾、织袜、缝纫、药棉等工场,根据收容人员的健康状况和劳动能力,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并建立相应的工资制度。当她们用自己双手劳动领到的第一次工资时,许多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1953年7月,妇女教养所成立审查处理小组,集中对教育改造表现较好的2431名妓女进行审定,凡治好性病,出所后不再重操旧业,树立劳动观念自食其力的,分批安置就业。到1953年底,共安置1171人,其中76人介绍到棉纺织厂工作。由于被收容妓女陆续出所就业,改变了留所人员一度存在的改造遥遥无期的消极情绪,增强努力改造,争取早日走上工作岗位的信心。

1955年,964名改造好的妓女赴新疆参加工矿、农场、机关、学校、服务行业等建设。至1958年,全市7000余名经过教育改造的妓女全部安置就业,各得其所。200多名年老无依,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家可归的送救济机构或养老院供养。由于这些人都有一段辛酸的生活经历和强烈的翻身感,踏上工作岗位后大多数人表现积极,有的成为农业战线上的能手,有的成为工业先进生产者和三八红旗手。

上海妇女教养院从成立之日起就成了各国来宾了解中国改造妓女的窗口。仅在1956年,该妇女教养院就接待了美、英、法、西德、日本、印度、苏联、捷克等31个国家的101名来访者,可谓是社会主义中国改造旧世界的一面旗帜。法国一位来访者认为,中国改造妓女的做法,不仅对法国,对整个欧洲都是有借鉴作用的。有个美国记者对“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标语颇感兴趣,在他访问了正在这里得到改造的褚玉英以后,对教养干部说:我感到你们真的做到了“把鬼变成人” 。

到1958年,新中国取缔妓院、改造妓女的运动最后胜利,消灭了千年的娼妓制度。必须强调的是,新中国建国初期迅速清除卖淫现象,靠的不是罚款和羞辱,而是把妓女视作受苦受难的阶级姐妹,采取改造思想,医治性病,指导她们从事生产的方针,培训她们劳动技能,免费给她们治病,唤醒她们的自觉,转变其思想,使之成为健康的人,靠劳动吃饭的人。正是因为新中国建国初期把妓女当成一个平等的人看待而没有歧视,才取得了改造妓女工作的胜利。

【妓女们对工厂劳动的参与中国妇女撑起半边天中的一员】

马克思主义认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以使妇女经济上不再依赖于男子;第二个先决条件是必须“依靠现代大工业”,只有在高度发达的工业化社会里,才可以想象妇女能够真正得到解放;第三个先决条件是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即“把私人的家务劳动溶化在公共的事业中。”

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劳动妇女的解放,与整个阶级胜利是分不开的。只有阶级的胜利,妇女才能解放” ,“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充分发动妇女,好比一个人有两只手,缺少一只也不行,缺少了妇女的力量是不行的,两只手都要运用起来” 。

中国妇女参与社会化的劳动、参与建立“现代化大工业”根基的一个高潮,是在1958年的大跃进时期。1952年,全民所有制女职工不过60万,登记要求就业的妇女就有58.2万(占登记就业人员的41.4%),当时工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还很有限,所谓国家统包统分还谈不上,妇女的就业愿望也远不能都实现 。1958-1960年间,大规模的招工不仅使农民有进城工作的机会,也使不少家庭妇女得以参加社会工作。全民所有制的女职工从1957年的328.6万一下子增至1960年的1008.7万,增长了206.7%!而同期全民所有制职工增长幅度是90.2%,女性这一超常增长较大地改变了城镇职工的性别结构,使全民职工中女性的比例从1957年的13.4%,提高到20.0%。

这一时期,不仅女性参与到工农业生产和社会公共服务事业中的数量在迅速增长,参与面也大为拓宽。作为五十年代的“新人新事”,中国出现了第一个“三八女子测量队”、第一个女炼钢炉长、女瓦工、女拖拉机手等。新华社一则电讯称:“……许多大型厂矿企业里的女职工比过去大大增加了,如鞍钢女职工已比1956年增加了一倍多,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女职工已占18%,徐州贾旺煤矿解放前没有一个女工,现在已有1746名女职工分别担任着设计、生产管理、开机车等工作。宁夏银川市1956年有19名女建筑工,现在有了2000多名。‘什么事情都能干,什么事情都能干好’是概括今天中国妇女的形象的最恰当的两句话。” 

农村中的人民公社制度和城市中在全民所有制下的充分就业,使中国妇女基本获得了与男性平等的经济地位。从女性就业的统计数字看,新中国前30年女性的社会参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旧中国女性就业人数只占妇女总数的0.22%。1949年全国只有女职工60余万人,占职工总数的7.5%;而1978年为3128万人,占职工总数的32.6%。在农村,妇女出工率达90%以上。山东省城武县西洼农业合作社中的一位社员王凤云,过去经常受家婆、丈夫的虐打,但她积极参与劳动后,给家庭增加了收入,家人对她尊敬起来,婆婆更说“一样劳动、一样吃饭,以后谁也不兴欺负谁”(这点是不是有助于理解现代婆媳关系呢?)。

【一样的政治权利与一样的社会福利待遇】

毛泽东曾指出,“没有一批能干而专职的妇女干部,要开展妇女运动是不可能的” 。“将来女同志的比例至少要和男同志一样,各占50%。如果女同志的比例超过了男同志,也没有什么坏处” 。民主革命时期的妇女运动就已经卓有成效,中共在各根据地、解放区以及游击区内,女工农妇代表会、妇抗会、妇救会、妇联会等妇女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在国统区也大力发展妇女统一战线。1939年,在延安专门成立了中国女子大学 ,用于培养妇女干部。1949年,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成立,从此我国建立起统一的妇女组织。

1953年2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并公布的《选举法》规定“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我国妇女第一次获得有选举法保障的选举权。1956年全国共有75万6千多个农业合作社,当中70%—80%的社有女正副社长,约有50余万人。在广东省梅县龙坪乡中的一个“红旗”农业社中,正副主任全是妇女,9个社务委员有7个妇女,6个正副生产小组也全是妇女。

文革是中国妇女参政的第二个高峰期 。据非正式统计,1968年各地革委会成立后,江苏省各级革委会有20%的妇女。到文革中后期,妇女干部比例达到了顶峰,高达30%左右,这个比例在全世界看都是相当高的。

中国女性的文化宣传方面,从电影这一方面可以较为清楚看到社会主义国家推进男女平等的良苦用心。1956年出品的电影《马兰花开》讲述了女主角马兰如何克服重重困难,由一名家庭妇女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女推土机手的故事。1975年出品的电影《春苗》反应了女赤脚医生田春苗如何为农村的贫下中农进行医疗服务的故事,春苗的原型是上海市川沙县江镇人民公社两名先进人物。1976年出品的电影《青春似火》反映了女工梁东霞在工厂中为开展技术革新而斗争的故事,等等。中国老电影的一个特点之一,就是特意突出女性在社会生产生活各方面的光辉形象。

那个时期的电影,客观地说,从基本面上讲,电影力图宣扬的,是劳动妇女的积极进取的形象,歌颂的是工人阶级及广大的城乡人民公社的女性社员们的劳动者,是“群众路线”在艺术领域的真切体现,而不是什么才子佳人和帝王将相的陈年旧事。

马克思曾说:“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也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内)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 。妇女问题的根源是私有制和阶级剥削。随着私有制产生,家庭外生产胜过家庭内生产,两性间的分工呈现出新的社会意义,男子劳动和生产变得重要起来,妇女劳动和生产及社会地位随之下降。男性统治根源于是他而不是她掌握财产的事实。只有妇女对男子经济依赖的消失,才会允许两性关系建立在平等和“真正的”爱情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性别对立实质是阶级对立,妇女问题的实质是阶级压迫的一种特殊形式。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男性统治”要加以阶级分析,统治的“男性”是资产阶级的男性,而无产阶级的男性则深受阶级分化带来的社会不平等感,女性地位低下现象的另一面是广大劳动阶级男性的所受的资本压迫。

如今走资派特色政府,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妇女相关的问题日益严重起来,比如,男女不平等的家庭观念回潮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婚姻日趋市场化、爱情日益成为奢侈品,离婚率明显上升 ,娼妓制的复活与二奶现象的普遍 ,家暴问题突出 ,女性就业难、收入低、职业风险高,不一而足。

曾经的毛泽东时代的新中国娼妓制消灭,毛泽东时代的新中国妇女可以自傲地向全世界宣称,毛泽东时代新中国妇女不当妓女。然而历史曾经丰满,现实如此骨感。中国妇女状况的变迁折射的是社会经济的沧桑巨变,理解了这个基础的巨变,才能理解妇女问题解决的钥匙。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文革》被骂了四十多年后比较




非正常死亡率

对于十年文革的非正常死亡人数,基本从正式的新闻和官方报告中找不出具体数字。只能粗略估计。一般来说,对这类数字,官方会说的少一点,右派会说的多一点,我想这是一个共识。

所以这里我们拿右派的数字来看:著名右派“海外华裔学者”丁抒在 《开放》给出的数字是“大约两百万左右”。这一结论被右派广泛认可和引用,包括《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也基本上援引了丁的分析。因为作者说的是“两百万左右”,为了让数据更加符合右派的胃口,我们这里再加多10%,也就是220万。换句话说,文革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是22万人.

中国人口66-76年基本都在稳定增长,1970年中国人口8.52亿,我们拿这个数字作为文革十年年均人口的数量。所以,《文革时代》每年非正常死亡率为万分之二点六。

单纯一个数字没有任何意义,没有对比就没有鉴别,我们拿看看《改革开放》的非正常死亡率:

据京华时报2011年报道,我国每年非正常死亡的人数逾800万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1-05/12/content_658769.htm 我国2010年人口人口普查结果13.4亿,我们可以得出:非正常死亡率为千分之六,改革时代的非正式死亡率是文革时代的二十三倍,生活在改革时代的人还好意思说文革时代“荒唐黑暗恐怖”吗?

所以,再有无知小右再对你说:“喜欢文革? 文革再来斗死你!”你就应该知道,你在《文革时代》被斗死一次,他就在《改革时代》被飞车党毒牛奶拍砖党黑社会黑砖窑什么的干死二十多次了。  

武斗成风?和美国比比

在网上找不到美国非正常死亡直接的数据,我们间接对比另一个数据:《2011年美国的人权纪录》显示,美国每年3万多人死于枪支暴力,这仅仅是因为枪支暴力而死的“非正常死亡”,还不包括刀捅死棍拍死拳打死这样的暴力死亡。3万多是多少?我们让一让右派,就按3万算。2011年美国人口3.9亿,那么比例是0.0077%

武斗说白了也是暴力斗殴,可文革武斗可是枪支大刀拳头一块上的,我们全算。香港《争鸣》杂志在1996年10月号报导称:“文革在武斗中有二十三万七千余人死亡”也就是每年2.4万,那么年均死于武斗冲突的比例是0.0028%

换句话说,文革时代的中国人,如果有一分的可能性因拳头/棍棒/枪支暴力而死,如果把这个人放在美国,他就有三分可能死于枪支暴力。

文革自杀是个什么水平?

丁抒在其研究中称“笔者估计,文革初期自杀的人当在十万至二十万之间,至少是毛泽东估计的“千把人”的一百倍。”总所周知文革初期是“最乱”的时候,我们把这个数字乘二,大概估计一个十年自杀死总数40万,每年4万。可得出文革时代中国自杀率为万分之零点五。

2011年北京晨报报道《中国成为高自杀率国家 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http://news.sohu.com/20110909/n318826191.shtml 2011年中国人口13.5亿,自杀率万分之一点九

日本警察厅公布的全国自杀者的统计结果显示,2011年全国自杀者总人数为3万513人。http://www.chinanews.com/hb/2012/01-20/3618671.shtml 2011年日本人口约为1.3亿,自杀率万分之二点七

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5月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美国自杀死亡人数为38364人。http://gb.cri.cn/42071/2013/05/03/5105s4103485.htm 2010年美国人口3.09亿,自杀率万分之一点二

看看,还是文革多安全,小右把你一个人送回文革中自杀一次的时候,小右和他老爸老妈老婆本都自杀了。

另据童志刚《文革期间名人自杀档案》表述(见《今日名流》1999年第三期)自杀者中,官员约占17.24%、学者占31.03%、作家占27.59%、艺术家占17.24%,将军、运动员各占3.45%——文革时代自杀的大腕名流官员占了总数的96.55%。看看,这才是真正老百姓当家做主的时代。所以,假如你不是高富帅社会名流,我劝你还是别举着《文革中名人自杀一览表》这样的傻逼文章来控诉文革了,这是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

强奸女知青?分析一下

一贯冷血的右派在这里才能体会出一个道理:正如没有人自愿被剥削一样,也没有自愿出卖身体的女人。

右派说,很多女知青为了回城证,要献出身体。对,这是强奸,那么改革中,很多女人为了钱献出身体,一次十元的一锤子买卖也好,每月一万元的保养也好,其实也是强奸。还有很多女明星,为了出镜率,被潜规则,这也是强奸。还有一些女人,为了别的目的,比如打司马南一顿之类为了艺术或民主献身,都是强奸。这些数字大的无法统计。

文革夫妻反目妻离子散?有多严重?

这方面看不到文革的数据,都是小右每次顺嘴就这么带出来,不得不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小右还是没见过世面:

据中国青年报报导 每年十万家庭因家暴解体http://news.gog.com.cn/system/2010/06/29/010833955.shtml

据新华网报导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约为5800万人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09-05/26/content_11438529.htm

援引著名“普世价值媒体”腾讯网数据 如今北京离婚率39%、上海离婚率38%、深圳离婚率36.25%、广州离婚率35% http://lady.qq.com/zt/2010/lhl/

看了这些,你还还意思说文革夫妻反目妻离子散?

文革影响一亿人?

依然是香港《争鸣》杂志在1996年10月号报导:“文革中‘两千一百四十四万余人受到审查、冲击;一亿两千五百余万人受到牵连、影响’”,呵呵,八亿多人有一亿受影响,乍看之下,好像很多很严重,但仔细想想,“受牵连影响”这个概念其实很宽泛,因为文革家庭成分不好被村里人歧视不也算是影响吗?

那么改革时代呢?

因为教育改革上不起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因课业负担背着几十斤书包的学生算不算受到冲击、影响?有几千万吧?

因为国企改革下岗了的职工,算不算受到冲击、影响?有几千万吧。

因为挣不到钱,社会又物欲横行,结果做了娼妓二奶的女性,做了强盗小偷的男人,和那些无辜受害者,算不算受到影响牵连?有几千万吧?

因为生计无着落,青壮年被迫背井离乡谋生,农村里留下几千万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和他们的父母,算不算受到牵连?上亿了吧?

因为住房改革买不起房的,导致找不到女朋友,甚至犯罪、自杀的算不算受到冲击、影响?有几亿吧?

因为空气饮水食品污染导致的背上心理负担、甚至致病、伤残的,算不算受到冲击、影响?又有几亿了吧?

事实上,那些骂文革的人,除了有钱有权的公知以外,剩下几乎都是在改革中受到冲击、牵连和影响的。看这篇文章之前骂文革,那是无知,看完还骂文革,那就是无耻了。有一句话怎么说的?“当奴隶却有主人的思维,真是奇怪的生物”;这种生物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的?对了“资本家的圣奴隶”。

中国人的收入状况如何?去年12月27日,国家发改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公布了《中国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21》。从这份关于中国收入分布的官方报告里,可以发现三个真相。

首先,2021年中国月收入1,090元以下的人口为6亿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是42.85%,他们属于赤贫人口。在这6亿人当中,546万人收入为零;2.2亿人月收入在5百元以下;2亿人口月收入在5百元到8百元之间;1.3亿人的月收入在8百元到1千元之间;月收入在1,000到1,090元的人口数为5,250万人。这6亿赤贫人口当中,1.5亿是城市人口,4.5亿是农村人口;换言之,城市人口中赤贫户占四分之一,农村人口中赤贫户占四分之三。

2020年5月28日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记者会上强调,中国有“6亿人平均月收入也就1千元左右”。国家发改委的2021年中国收入分配报告提供了最新的数据,当下,这样的赤贫人口还是有6亿之多。

其次,若以1,090—3,000元作为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标准,则该群体人口的比重达到41%,约5.74亿。其中,月收入在1,090到2千元之间的,占全国人口的26%,大约3.6亿;月收入在2千到3千元之间的,占全国人口的15%,大约2.1亿人。

再次,剩下的占总人口16%的人群当中,11%的人月收入是3千到5千元,这组人群约1.54亿人。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一下,该报告讲的是人均月收入,而不是人均月工资。如果按照一家三口的小家庭来计算,人均月收入3千元,相当于双就业家庭的人均月工资4千5百元。如果观察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内地经济状况,人均月工资4千5百元,就算是在当地不错的状况了;但是,以这样的工资水平,家庭每月能用于房贷支出的上限是2千元,因为子女教育费用也是大开支。

按照目前内地三线城市平均房价6千一平米估算,一个100平米的单元,房价为60万,首付20万之后,30年期的房贷,每月还本付息大约需要1千7百元。由此可见,即便是总人口中居于上端的11%的家庭,人均月收入达到3千到5千元,他们付完房贷和子女教育费用之后,金融资产所余有限。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毛泽东手书: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毛泽东在年轻时发表的《体育之研究》前后。

毛泽东发表《体育之研究》是在1917年。本文摘自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的情趣》(何以 编)一书部分章节,讲述毛泽东发表《体育之研究》的故事。

1915年春,毛泽东的好友易昌陶因病去世。其时正值袁世凯政府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面对民族危机的步步加重,又有感于学友的英年早逝,毛泽东赋诗抒情,既伤国难,又痛亡友,更感生者责任之重大,同时也愈加认识到锻炼强健的体魄,绝不只是个人的问题,这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兴亡。

毛泽东为悼念易昌陶写了一幅挽联:

胡虏多反复,千里度龙山,腥秽待湔,独令我来何济世?

生死安足论,百年会有役,奇花初茁,特因君去尚非时。

1917年,由于第一师范学校校方不重视体育活动,加之功课繁忙和传染病发生,以致八班傅传甲等7名同学,不幸染病身亡。这更刺激了毛泽东。毛泽东在第一师范学友会主持的追悼会上,写了这样一副挽联:

为何死了七个同学?

只因不习十分间操!

有感于同学们的体质虚弱,又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为笔名(“毛泽东”的繁体字加起来是二十八画)在1917年4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3卷第2号上,发表了题为《体育之研究》的著名论文。

文章开篇第一句话就是: “国力恭(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体不坚实,则见兵而畏之,何有于命中,何有于致远?”而要想增强整个民族的体质,就必须使全国每一个人都自觉地来锻炼身体。

所以“坚实在于锻炼,锻炼在于自觉。……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于体育之自觉不可。苟自觉矣,则体育之条目可不言而自知,命中致远之效亦当不求而自至矣。”促使全中国每个人都自觉地来锻炼身体,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体质,以达挽救国家民族危亡的目的,这就是《体育之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文包括一个短序和八个部分,共六七千字。

短序简要的开章明义地阐明了写此文的目的。

第一部分“释体育”,旨在说明什么是体育,即“体育者,人类自养其生之道,使身体平均发达,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言者也。”

第二部分“体育在吾人之位置”,阐述了体育的重要性。毛泽东精辟地阐明了德、智、体三者之间的关系。他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予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其载知识也如车,其寓道德也如舍。”毛泽东在尖锐批评了当时教育界普遍存在的重视德育、智育,而轻视体育的错误认识之后,特别强调了体育的重要性:“人独患无身耳,他复何患?求所以善其身着,他率亦随之类。善其身无过于体育。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

第三部分“前此体育之弊及吾人自处之道”,指出以前体育的弊病和今后应该注意的问题。在这里,毛泽东列举了中国古代许多事例,来说明不重视体育运动的害处及坚持体育运动的好处,并极力主张“三育并重”。

第四部分“体育之效”,充分阐明了体育运动的益处。毛泽东认为坚持体育运动有四大功效:

其一,强筋骨。他从理沦和实践这两个角度,举出古今中外许多事例,说明只要“勤体育则强筋骨,强筋骨则体质可变,弱可转强,身心可以并完”。

其二,增知识。“近人有言日: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

其三,调感情。“身体健全,感情斯正,可谓不易之理”。

其四,强意志。

最后,毛泽东总结体育的功效说:“体育之效,在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筋骨者,吾人之身,知识、感情、意志者,吾人之心。身心皆适,是谓俱泰。故夫体育非他,养乎吾生、乐乎吾而已。”

第五部分“不好运动之原因”,指出当时的学生大多不喜爱运动的原因有四:一,无自觉心;二,积习难返;三,提倡不力;四,以运动为可羞。

第六部分“运动之方法贵少”。

第七部分“运动应注意之项”。“运动所宜注意者三:有恒,一也;注全力,二也;蛮拙,三也。”所谓“有恒”,即每天坚持不断。所谓“注全力”,就是“运动之时,心在运动,闲思杂虑,一切屏去。”所谓“蛮拙”,“运动之进取宜蛮,蛮则气力雄,筋骨劲;运动之方法宜拙,拙则资守实,练习易”。

第八部分“运动一得之商榷”,毛泽东介绍了自己创造的一种体操“六段运动”。

《体育之研究》切中当时一般学生之时弊。那时正处于封建私塾教育和西式的学堂教育过渡时期。在“读书唯上”的传统思想束缚下,体育锻炼不被一般学子所重视。

毛泽东从担负国家兴亡责任这一历史高度,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的重大命题,是极具现实意义的。毛泽东关于这一问题的具体阐述,对当时的青年们摈弃“读书至上”的“清高”观念,做“身心并完”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作用。这里许多观点,后来毛泽东自己又不断予以发展。

毛泽东手书: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例如在1942年,毛泽东曾提出“锻炼体魄,好打日本”的口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和当时青年学生健康不佳的状况,毛泽东于1950年6月1日写信给教育部长马叙伦,提出了“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方针。

1953年,毛泽东再次向全国青年发出了“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号召;后来又制定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针。

在不同的场合,毛泽东还经常谈到要重视青年学生身体健康的问题。

1951年秋天的一个晚上,毛泽东在会见几位湖南教育界的人士时,回顾了自己当年在第一师范锻炼身体的情况,并指出:你们办学校应该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要重视青年学生的体育锻炼。有志参加革命工作的人必须锻炼身体,使身体强健,精力充沛,才能担负艰巨复杂的工作。

大家不是读过《红楼梦》吗?《红楼梦》里有两位主角,一位是贾宝玉,一位是林黛玉。依我看来,这两位都不大高明。贾宝玉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连吃饭、穿衣都要丫头服侍,这种不会劳动的公子哥儿,无论如何是不会革命的!林黛玉多愁善感,常常哭脸。她脆弱,她多病,只好住在潇湘馆,吐血、闹肺病,又怎么能够革命呢?我们不需要这样的青年!我们今天需要的是有活力,有热情,有干劲的革命青年。

总之,毛泽东在青少年时期,一方面忧国忧民,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发奋忘我的学习;另一方面,为了能够完成历史赋予自己的伟大使命,迎接将来可能出现的任何艰难险阻的挑战,毛泽东以一种顽强的精神,锻炼身体,砥砺意志。

同时,毛泽东设法把自己的同学组织起来,并号召全国的青年,锻炼强健的体魄,磨砺顽强的意志,迎接未来的挑战。这反映了毛泽东远大的眼光和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毛泽东本人后来也经常回忆起自己那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每当谈起当年的情形,言辞间总有不能自已的自豪感:“我们也成了热心的体育锻炼者。寒假里,我们徒步穿过田野,上山下山,绕行城墙,渡过江河。碰到下雨,我们就脱掉衬衫让雨淋,说这是雨浴。烈日当空,我们脱掉衬衫,说是日光浴。春风吹来的时候,我们大声叫嚷,说这是一种叫做‘风浴’的新体育项目。在已经下霜的日子里,我们露天睡觉,甚至于到十一月份,我们还在寒冷的河水里游泳。这一切都是在锻炼身体的名义下进行的;这对于增强我们的体质也许很有帮助,我后来在中国南方的多次往返行军,以及从江西到西北的长征路上,特别需要这样的体质”。(《毛泽东1936年同斯诺的谈话》)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你好,李焕英》厂矿子弟乡愁






电影《你好,李焕英》。导演贾玲还将自己的家乡湖北襄阳“带出圈”。影片取景地——位于湖北襄阳的卫东机械厂、湖北化纤厂、襄阳文字六〇三厂,湖北化纤厂等三线军工厂。影片中的《胜利化工厂》、其原型应该是位于襄阳宜城市雷河镇八万山下胡耳冲的一家三线军工厂——《国营东方化工厂》(代号525)。

电影《你好,李焕英》上映第36天,全国累计票房已超52.89亿元,进入全球票房榜前100名。并带火了许多《三线老工厂》中老工人们的被称之为《厂矿子弟们的乡愁》。

新中国毛泽东时代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文革》期间,基于战备需要,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府对全国生产力布局进行了一次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以应对潜在的战争威胁。

自六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正是《文革》期间,有几百万工厂企业干部职工、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上千万人次的工人,在毛泽东的《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下,他们打起背包,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奔赴祖国内地,风餐露宿,挥洒青春。在深山峡谷建立了一大批对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建设影响深远的《三线国营企业》。当时分为《大三线》和《小三线》。

走资派邓小平篡权复辟资本主义以“改革开放“的名,用温水煮青蛙式的方法将这些《三线国营企业》搞垮。又以种种理由强迫将熟练的《工人下岗》,生产资料转移给私人,改变为私人企业又或称民营企业之后,如今这些《三线国营企业》大多已搬离山区,进城成为资本家的私人企业工厂了。但这段历史不曾忘记,这段历史也值得梳理。

建于1964年的《卫东机械厂》,至今保留着三线工厂的原貌。红砖墙、老厂房,还有墙上那些极富年代感的标语,仿佛让人置身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电影中出现的大礼堂、工人文化宫、职工食堂、篮球场等,还有这个老厂区,工人住房楼等。这儿更有烟火气,路边居民都是厂里的老职工,他们还能跟你讲讲这座三线工厂的历史。

作为电影取景地的原卫东机械厂、湖北化纤厂、东方化工厂。据悉,电影的取景地还有宜城化工厂、襄阳六〇三印刷厂等地。从襄阳东站出来,驱车20公里就到了电影的主要拍摄地,胜利化工厂的原型——襄阳卫东机械厂。

前往卫东机械厂的道路已经拥堵,有人笑称“全襄阳的人都来了”。走进厂区,路边的花也开得格外热闹。红砖房和杉树的搭配,浓浓的电影感扑面而来。斑驳的阳光和老厂房,拿把椅子安静坐着,肯定也是一个惬意的午后。规整布局的厂区,生活和工作都在一起,真的是实现了出门就上班,下班就回家的既视感了。路边还印着有年代感的大字标语,都成了复古的气氛组,不知道历经了多少岁月的洗礼。

挤满人群的卫东球场,就像是整个厂区的中心,所有人都在此聚集。这里,也正是贾玲和李焕英打排球的地方!简直是1比1还原现场了。

看台上《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标语,吸引着不少人拍照打卡,各种充满个性的姿势层出不穷。 也有小伙伴,安静的坐在台阶上,仿佛正在观看生活这部电影。

广场旁边的公告栏上,玻璃窗内贴着用毛笔写的文件。 对面的黑板上,还有才写下的板书,好像正在和公告栏隔着马路对望。

如今的湖北卫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就是从当年的“国营卫东机械厂”延续而来,当初主要从事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的生产。

而在成立湖北卫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之后,厂区的面貌依然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具有年代感的原貌。

包括厂区职工食堂、理发店、篮球场、副食店在内的许多地方仍然保持着当年的风貌。年代标语和特征鲜明的大型手绘画可以带上你直接穿越~

副食店的雨棚上,还印着《供销社》这几个只有爸妈那个年代才会有的称呼,却依然是围满人群。

职工食堂紧锁大门,浅蓝的配色,正是那个年代最流行的色彩。每当有喜事发生,请客吃饭这里都是最佳选择。

公告栏上贴着裸露在外的纸质通知,这一切都没有任何违和感。再往里走,就到了一个挂着幼儿园牌子的小院子,电影中的场景再次在这里出现。

直至太阳落山,依旧有络绎不绝的人群,前来探索电影中的场景。

在那个年代,人们用饱满、乐观的心情积极面对生活、面对生命中的每一天,这是一种精神。

他们也许和李焕英是相仿的年纪,都在工作生活中展示着各自的女性魅力,在成为母亲后,更是把所有的爱,全部倾注到孩子的身上。

父母为孩子付出了太多,爸爸妈妈的头衔永远超过自己。在孩子们慢慢长大的同时,他们也在慢慢变老。

其实孝敬父母并不需要给他们多少物质上的回报,当还没有那个能力的时候,不如多给他们打打电话,聊聊天,多些陪伴和理解,这也许是他们最想要的。

如果可以,请给身边的“李焕英”们一个爱的拥抱吧。东方化工厂。

在电影的末尾,出现了一张李焕英身穿“东方”字样运动服的老照片,这其实就是贾玲的母亲李焕英在现实中工作的地方——湖北东方化工。但或许是由于交通不便,影片最终选择在湖北襄阳的卫东机械厂、湖北化纤厂、六〇三工厂等地分别取景拍摄。

当年热火朝天的工业基地《三线国营企业》,在经历了被走资派的改革开放淘汰转型之后,如今又有着什么不同的景色呢?

电影中这座大门,其实是湖北化纤厂(走资派私有后叫:湖北金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厂区大门,拍摄的时候摄制组特意做了一个新门牌,架在现有的大门上。影片中化工厂工人下班走的那条路,目前仍然是进出该厂的主干道。道路两旁的树木苍劲挺拔,粗大的管道一直延伸到生产区。

作为电影取景地之一的湖北化纤厂于1968年5月动工兴建,1972年初建成投产,曾是那个年代新中国毛泽东时代《文革》时期唯一的生产工业用粘胶强力丝帘子布的大型企业。

走资派私有化后的1996年这家老国企被改名后,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16年6月,公司将化纤业务置入全资子公司——湖北金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金环)。

还有始建于1959年的潞安化工集团(原潞安矿务局,以下简称潞安集团)曾以艰苦奋斗的石圪节精神闻名全国,是山西省五大煤炭企业集团之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率先被走资派私有化。

许多《三线国营企业》,锈迹斑斑的工厂大门、一排排红砖砌起的家属大楼、贴着《实现四个现代化》标语的工人文化宫、职工食堂、供销社,还有电影院、职工医院、排球场……襄阳卫东机械厂勾起了许多人对上世纪毛泽东时代文革期间《三线工厂》的生活记忆,而它也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见证,也是新中国数代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在毛泽东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艰苦创业、轰轰烈烈、激情燃烧的岁月。

准确来说,《你好,李焕英》中的胜利化工厂,其原型应该是位于襄阳宜城市雷河镇八万山下胡耳冲的一家三线军工厂——国营东方化工厂(代号525)。

贾玲的母亲李焕英曾是这家厂的一名职工,贾玲是这家三线工厂的子弟。而走红的电影取景地襄阳卫东机械厂,其代号为846,也是一家三线兵工厂, 曾生产手榴弹、枪榴弹等装备。

电影取景地襄阳卫东机械厂,其代号为846,曾是一家三线兵工厂, 曾生产手榴弹、枪榴弹等装备。

很多人会好奇,一个三线化工厂、机械厂怎么会生产军事装备呢?还有人疑问为什么电影中故事明明发生在湖北襄阳,里面的人却都说一口流利的东北话呢?对于90后、00后的年轻人来说,《三线建设》这个名词可能有些陌生。

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上下数千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在“备战备荒为人民” 、“好人好马上三线”等口号的号召下,打起背包,跋山涉水,进行了中国历史上一场声势浩大的工业迁移。

三线建设发生的背景正好是中苏交恶以及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展开军事攻势的时候。所谓“三线”,一般是指当时经济相对发达且处于国防前线的沿边沿海地区向内地收缩划分的三道线。

一线地区指位于沿边沿海的前线地区。二线地区指一线地区与京广铁路之间的安徽、江西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省的东半部。三线地区指长城以南 、广东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主要包括四川(含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以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广西、广东等省区的部分地区,其中西南的川、贵、云和西北的陕、甘、宁、青俗称为《大三线》,一、二线地区的腹地俗称为《小三线》。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当时中国70%的工业分布于东北和沿海地区,从军事经济学的角度看,这种工业布局显得非常脆弱。东北的重工业完全处于当时苏联的轰炸机和中短程导弹的射程之内。而在沿海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工业区则完全暴露在美国航空母舰的攻击范围中。一旦战争开始,中国的工业将很快陷入瘫痪。

为了加强战备,1964年,中央决定建设第二套完整的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体系,将国防、科技、工业、交通等生产资源逐步迁入三线地区。

从那时起至1980年,贯穿三个五年计划的16年中,国家在属于三线地区的13个省和自治区的中西部投入了数千亿元巨资,全国数千万人举家迁移到偏远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用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

当时有一首打油诗很形象地描述了“三线人”创业的艰辛:“天当蚊帐地当床,太阳出来当衣裳,月亮出来当电灯,下起雨来当澡堂”。三线建设为增强我国国防实力,改善生产力布局以及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做出了极大贡献。

1965年,作为中南地区军工配套的大型重点企业,襄阳国营东方化工厂(即525工厂)筹备处成立,并在鄂西地区选址建厂。由于内地缺乏人才,525工厂的第一代创业者分别来自辽宁、吉林、青海和陕西等省,他们千里迢迢来到八万山下,投身于鄂西艰苦的三线建设中,贾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厂矿子弟》都知道:那熟悉的厂矿场景——“低矮的红砖平房、石棉瓦的杂物间、随意的自砌水泥台阶、一排排苏联式筒子楼宿舍、竖着大红字的厂区大门、镂空的花砖外立面装饰、水泥地篮球场、单层折叠凳的大礼堂……还有同事之间的亲密的感情,谁是谁的弟弟、谁是谁的父亲大家都知道。”

有《厂矿子弟》说:“我所出生成长的工厂叫做向东化工厂,也叫做475厂,和电影的发生地东方化工厂(525厂)的母厂辽阳庆阳化工厂(375厂)属于兄弟厂,都归属五机部管理。基于多年的习惯,我们一家张口闭口都是说‘我们厂’。”

据了解,475厂许多的职工家庭都是从黑龙江老厂区搬迁来的。当时的三线建设部署方针是“靠山,分散,隐蔽” ,对于某些敏感企业,“必要时还要进洞”。按照这样的部署方针,475厂被安置在辽西努鲁尔虎山脉的最深处,坐火车到最近县城也要两个小时。

虽然坐落在偏远的深山里,但在那个年代,《以厂为家》是一件荣耀的事情。厂区里基础设施、教育设施、医疗设施完善,大家说着不同于外面乡镇方言的“厂话”, 楼前楼后全是工友,楼上楼下全是同事,在这片封闭的小天地里过上了自给自足的集体主义生活。

“我们厂还有厂报,每周一期,偶尔在副版刊登子弟中学的优秀作文。有次厂报编辑特意骑车来子弟中学,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发给我三块钱稿费,让我虚荣一整天。虽然厂报每期印刷了上千份,但实际上并没几个人认真看,更多的人用它来当废纸包东西和垫自行车筐。”

“我们厂电视台的前身是厂区闭路电视,最早只是简单放放录像片,什么《姿三四郎》,《再向虎山行》,《上海滩》。后来在闭路电视的基础上成立了厂电视台,每次在工厂新闻播放完之后的话,还会有10分钟的“职工文艺表演”。一到节目播放的当晚,全厂人民都会对着屏幕指指点点:‘这不是那谁家的谁谁谁么?这舞怎么跳成顺拐了呢?’……”

“我们厂还举行运动会、马拉松比赛,工厂从东到西就10里地,所以跑马拉松的时候,参赛者就从厂东头跑到厂西头,摸一下电线杆子,再跑回来。”厂区内有学校,厂办幼儿园,念的子弟小学和子弟中学。还有职工医院,

“对于我们来说,有一种故乡叫做‘咱们厂’。然而,故乡本来就是飞地,后来工厂废弃,飞地又被连根拔起。按照《厂矿子弟》的话,我们成为了一群没有根的人。”

国营重庆双溪机械厂(又称147厂)遗址,位于重庆市綦江县赶水区。因厂区位于洋渡河和石龙河两条小溪交汇的山谷中,因此命名“双溪”。工厂建设有厂区、两个家属区,自来水厂、配套有幼儿园、子弟小学校、子弟中学校、技工学校,附属医院、大集体、电影院等。高峰时期工厂正式职工逾3000人。现大部分建筑已经废弃。

的确,随着三线建设时代的落幕,不少三线工厂被废弃,家属院人去楼空,一切陷入荒废与拆除。同时,虽然三线工业遗产作为一个时代的印记,有很大的文化传承价值,但我国目前对近代工业遗址重视不够,开发保护意识不强,即便具有一定的旅游价值,也缺乏系统研究和赏析。

位于湖北宜昌下牢溪姜家庙村的三线建设809工厂遗址的老房子。809工厂,曾经是老三线兵工厂,1990年代逐渐停产并废弃。

2013年,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在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落成,是国内第一家以“三线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馆内展示了蒸汽机车、原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东风牌卡车、龙门刨床、钢水包等珍贵文物18件。2015年,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在四川省攀枝花市花城新区干坝塘村开幕,成为国内面积最大、展陈最全、影响力最广泛的三线建设主题博物馆,全面展示了全国13个省区三线建设的历史面貌。

2016年2月12日,由攀枝花钢铁公司1970年7月1日冶炼出的第一炉铁水浇铸成的纪念铁,现存放于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

2017年11月30日,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发布 《关于推出10个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的公告》。2018年1月,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正式公布:包含了创建于洋务运动时期的官办企业,也含有新中国成立后的“156项”重点建设项目,覆盖了造船、军工、铁路等门类,是具有代表性、突出价值的工业遗产。

目前,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已将部分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列入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工业主管部门也将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纳入“国家工业遗产”申报范围,一些三线建设旧址也被活化利用为旅游景区、文创园区、艺术小镇等等。

比如,拥有“世界第一人工洞体”的重庆涪陵816地下核工厂,2010年首次作为景点向游客部分开放。

目前,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已将部分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列入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工业主管部门也将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纳入“国家工业遗产”申报范围,一些三线建设旧址也被活化利用为旅游景区、文创园区、艺术小镇等等。

比如,拥有“世界第一人工洞体”的重庆涪陵816地下核工厂,2010年首次作为景点向游客部分开放。

为生产原子弹服务而建造的重庆816地下核工厂是“世界第一人工洞体”,工程总投资7.4亿元。至1984年停建时,已完成85%的建筑工程、60%的安装工程。2002年4月国防科工委下达解密令——816地下巨型核军工洞重见世人。2010年,“816工程”首次作为景点向游客部分开放。 视觉中国 图

跨过标志性的工厂大门,左手边可以看到上世纪80年代的工厂理发店,右手边是3536军装体验馆,展示3536工厂曾经生产的65件军装。

再往前走,就进入菊花谷。据说当年因为工厂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文化生活差,工厂非常重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号召全体员工种菊花美化生活,所以家家户户的阳台上都种着各种菊花,这种传统流传至今。

在3536厂的生产区,生产陆海空制服、军用棉袄、军用被子的缝纫车间、工厂食堂、工厂游泳池、工人俱乐部、招待所、写字楼,还有3536厂的雪糕房等等,一砖一瓦都保持着过去的味道。游客们换上“旧军装”,可以在这里体验一把“厂矿子弟”的生活乐趣。

游客们换上“旧军装”,可以在这里体验一把“厂矿子弟”的生活乐趣。

据说当年为了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工厂号召全体员工种菊花美化生活,这种传统流传至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