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专业人员下到车间参与劳动
《鞍钢宪法》要求技术专业人员下到车间,参与劳动,可以亲临一线的生产实践,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防止纸上谈兵。
干部与技术人员参与劳动,这有助于干群之间的关系融洽,防止干部及技术人员高高在上、搞独尊的权威和特权、目中无人,防范形成浮于表面的油水关系与官僚主义、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问题,有助于兴调查研究之风。
干部也应是普通劳动者,而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应当提倡干部们下到车间与班组,与工农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工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有着独到的智慧与实践经验,技术人员与工人打成一片,可以在互相学习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协作,听取群众意见,发挥一条龙的作用。这有助于工农群众知识化与知识分子劳动化。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
1973年的上海杨树浦装卸站,司机与装卸工相互团结协作,司机上班和装卸工一起到码头,下班一起走,尽可能减少装卸工等工待时。司机一有空就抢着帮装卸工干活,不分你我,装卸工也主动帮助司机做准备工作,为对方着想。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辽宁旅大市盐务局金州盐场的杨佳绪局长,他长期坚持参加劳动,愿当一辈子不脱工作服的人民勤务员,去为人民服务,既当“官”,又当老百姓。他甚至感冒发烧达三十九度也带病参加劳动,工人们劝他休息也不肯。他在二连八班劳动时,他向营长提议在班组里研究生产问题,结合实际安排工作,传达革委会召开的生产会议精神。他长期坚持在班组与工人在一起,身体蹲得住,根子扎得牢,白天劳动,晚上处理工作,且工作出色。他也深有体会:“干部落户到班组,对全面工作不是削弱了,而是加强了。以前蹲在办公室里,每逢研究工作总觉得心里是空的,现在有第一手材料,心里有底,敢于下决心,工作能做到点子上。”
1973年的沪东造船厂,党委组织广大干部到生产第一线去,驻扎到班组,和工人一起劳动,虚心向工人请教。在劳动中,工人积极为领导出主意,他们经过集体讨论制订了合理的生产规划与产品生产安排。他们发扬了一盘棋的思想,打主动仗。全厂一条心,一个目标一股劲,终于实现了计划,创造了该厂历史上的最高生产水平。
上海机床厂1968年推行了从工人当中推举技术人员的方法。工人出身的技术人员,在长期的劳动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可以选择进入相关专业院校几年来学习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这可以让他们更好地、很快就能胜任科学研究和独立设计。他们参加学习,可以叫作“带着问题读书”,因此学得进,懂得快,用得上。这是有借鉴和指导意义的。
规章制度不是死板的、不可撼动的教条,有变革才有生命力。只依靠少数专业人员,制定繁琐如麻的条条框框,过度强调“管卡压”,会过度束缚群众手脚。工人们不是只会说话的机器和被人鞭打的牛马与奴隶,他们也需要尊重与人文关怀,工人们应该有领导权,应该是规章制度的主人。
例如上海第三十三棉纺织厂,工人们关心制度,开辩论会,大家动手改进,心情舒畅。以前,工人最反感的是自上而下卡群众的测定、检查制度。现在,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工人提出既方便群众,又比过去要求严格的测定和检查制度,而且执行得很好。这有利于增产节约运动的开展,有利于群众,有利于生产。经过群众讨论,新的责任制订出来了,只有七条,五百多字,对出坏布的原因进行分析,规定了一些原则和依靠群众分析出坏布的办法,真正做到 “记得牢、用得上、分得清。”
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开展技术革命,要注意少花钱,多办事,办大事,协调好多快与好省。要注重自主创新与首创精神,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要规划好资金利用,进行经济核算。在技术共享与合作下,上下游工厂之间要进行好交流与协调。同时,工厂内部树立标兵,插红旗,大力开展技术表演赛和联合技术表演赛。在产品生产前,要调查好消费者的需求及想法,做好产品展览,要为用户服务,使产品实用。
同时要对新技术有热情、有期盼,要有敢于克服困难的气魄。在发展科技时,要破除对外国的迷信,解放思想,发挥人民的创造力。对待外国的经验以及技术、设备,都要具体分析,加以鉴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为我所用。
要学习和独创结合,奋发图强,争取赶超。在文革时期,人造地球卫星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新的石油勘探开采技术的采用,大型内燃机车、大容量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组、百万次电子计算机、电子扫描显微镜、各种类型数控机床等新产品试制成功。这与《鞍钢宪法》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同时,全国很多地区的工厂都进行了学鞍钢宪法的活动并做了相关报告(如大连红旗造船厂、青海重型机床厂、云南第三矿、济南机车工厂等),这取得了很多成果,可见生动活泼的技术革命的开展。
《鞍钢宪法》是生产关系的革命,有助于人们之间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的形成,是破除对苏联的迷信,解放思想的体现。
同时,在社会主义时期,仍然需要商品生产和价值法则,国营公有制(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之间也仍然存在着差别,工农、城乡、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也存在着差别,按劳分配也是需要的。
这一点在1975年《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及1958年开始的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批注、谈话中就有所强调(这之后毛泽东的多次讲话中也有指出)。当时的工人工资也存在着梯度,从学徒工的几十元到熟练老工人的一百多元(不少熟练工人的工资比干部要高)。
但也要限制资产阶级法权,提倡共产主义劳动态度,提倡奉献及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解放前,革命前辈一无工资,二无福利,每人每天只有五分的油盐柴菜钱,条件艰苦也仍努力工作,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进行勇敢斗争。官兵之间平等、同甘共苦。)毛泽东曾说:“工人阶级最有远见,大公无私,最富有革命的彻底性。”要努力培养吃苦耐劳、“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要继续革命,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不能好逸恶劳、贪图金钱、拥护剥削、自私自利。
管理也是社教。所有制问题基本解决后,要重视管理问题,重视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要保障工人群众对企业的管理权,坚持社会主义路线与方向。管理人员眼睛要向下,到车间小组搞“三同”,拜老师学一门至几门手艺,不能不懂技术,长期当外行。混日子、和稀泥、搅混水,搞官僚主义,见了群众一句好话没有,就是骂人,群众有问题不去解决是很不好的,是很糟糕的。这样群众就会不满,就会反对,就会抗议,就要上街,这就是矛盾。
一些地方专横的“土皇帝”官员(甚至把骨头扔给农民吃)就是反面典型。社会主义社会还只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是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应当心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热情支持共产主义新生事物,因现实而定不断扩大共产主义因素。为了推进共产主义事业与人类的解放,要坚持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彻底战胜资产阶级,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消灭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把社会主义社会推进到更高级、更成熟的共产主义社会去。
这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共同富裕的社会,是更高级的具有极丰富社会产品的社会,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
《鞍钢宪法》带动了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的开展。鞍钢宪法体现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深刻内涵,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成果与智慧凝结。鞍钢宪法是制度构建与思想政治建设的统一,是社会主义相互关系的体现。鞍钢宪法是伟大的变革,是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方面的某些不完善不适应的因素的发现、调整与改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落后的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如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所述:“诚然,生产力、实践、经济基础,一般地表现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谁不承认这一点,谁就不是唯物论者。然而,生产关系、理论、上层建筑这些方面,在一定条件之下,又转过来表现其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这也是必须承认的。”这是决定性的反作用。
197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超额完成了第三个五年计划,第四个五年计划一九七五年也将胜利完成。我国农业连续十三年夺得丰收,一九七四年农业总产值预计比一九六四年增长百分之五十一。这充分显示了人民公社制度的优越性。全国解放以来,尽管我国人口增加百分之六十,但粮食增产一点四倍,棉花增产四点七倍。在我们这样一个近八亿人口的国家,保证了人民吃穿的基本需要。工业总产值一九七四年预计比一九六四年增长一点九倍,主要产品的产量都有大幅度增长,钢增长一点二倍,原煤增长百分之九十一,石油增长六点五倍,发电量增长两倍,化肥增长三点三倍,拖拉机增长五点二倍,棉纱增长百分之八十五,化学纤维增长三点三倍。在这十年中,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了一千一百个大中型项目,成功地进行了氢弹试验,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动荡、通货膨胀的情况相反,我国财政收支平衡,即无外债,又无内债,物价稳定,人民生活逐步改善,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同时报告强调了更好地执行《鞍钢宪法》,为“四个现代化”奋斗。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的人民公社开办了免费的人民医院,开展了合作医疗制度,培养了很多赤脚医生(几分钱看病),把医疗资源下放到农村。
工农兵大学有所开展,学校在农村有所建造,有助于广大农村人口接受教育。
工厂有职工医院与工人大学,职工住房与职工宿舍也进行了建设,工人可以学艺术,学哲学,进行集体看电影与节目表演,这是集体福利的体现。
城市乡村有着众多民兵队伍,这是保家卫国的需要。
地方开办了社队企业与“五小工业”(小钢铁、小煤矿、小机械、小水泥、小化肥五种工业企业),这体现了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发挥。
毛泽东时代的工业化的开展,近三十年有八万多座水库的建造,血吸虫病的消灭,良种的培育,化肥产量的提高,青蒿素的发现与人工牛胰岛素的发明。
新中国前三十年,中国不断打好工业基础,在建设工业体系的道路不断前进,
截止1976年,人均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65岁。
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中,鞍钢宪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今,华西村、大寨村、周家庄(目前全国唯一的人民公社)等集体制村也吸收了鞍钢宪法的因素,这些村子发展兴旺集体经济,社会福利保障条件好,富裕繁荣,群众的幸福感高,有着光明与希望。
红旗下的老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阳和平在接受电视采访时也怀念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北京光华木材厂劳动的情景,并指出当时的工人地位高,不怕领导,工人有铁饭碗,有当家作主的权力。
此外,一些西方管理制度如丰田瘦身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也对《鞍钢宪法》有所借鉴。
研究及实践《鞍钢宪法》对于走社会主义有着深刻的意义及影响,应该用《鞍钢宪法》的思想来武装将来工农兵的领袖们重新执政后的头脑,来指导工农兵的社会主义工农业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