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化必成资本社会的乱源!
少数富者巨富,多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的人坐拥半个城,有的人却只能住“笼屋”和“棺材房”。富人更富了,穷人更穷了。一边是青山绿水的富人豪宅,一边是容不下七尺之躯的“笼屋”。普通打工仔,不吃不喝20年才能攒够一套小房子的钱。有太多太多的打工仔上班族也就是说的工薪阶层,只能常年一家数口挤在“公屋”里。还有太多太多的失业了没工作以及老弱病残的穷人都挤在“棺材房”中,这些房子在4平方米以下,只能放进一张床,连腿都伸不直。甚至还有一种“笼屋”,它是一张张的三层架子床,外面围上了铁丝网,就像市场里的鸡笼一样,就是这些“笼屋”的租金甚至每月要2000多港币。而且房租年年涨! 涨! 涨! 香港是这样, 所有资本主义社会里的打工仔普通上班族何尝不是这样? 中国大陆的情况有些特色, 九十年代住房市场化时有前三十多年结累的公有的大量房屋几乎是送给当时住在公屋里的主人的, 这代人幸运有了自己的住房。后来市场化后在大资本家形成前利用公家得来的半送半卖的土地也是便宜了几代人。这几批人都幸运有了自己的住房能安静平安地生活。可再往后的子孙呢? 老房子要破旧, 人口要变化增加, 房价物价租金要不断上涨........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官员和资本家勾结受资本操控, 打工仔普通上班族只有被剥削压迫的份时, 到那时乱或是骚乱又或是暴乱就开始了。这就是有阶级存在必有阶级斗争, 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
当工人从工厂等一部分资产阶级手中领到了工资时,马上就有资产阶级的另一部分人——房地产商及其相关联行业, 房东、各种商场老扳, 大大小小店主、大大小小老板等向他们扑来。 如今对劳动者进行剥削的,已经不仅是工厂主,也包括房地产商及相关联产业和房东、经营房贷的银行和中介! 房地产的疯狂将是资本主义的经济支柱也是掘墓的! 加上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的压力,日益成为束缚劳动者的枷锁。
《市场》养不起也决不养《社会》的! 什么是社会? 《社会》的原意是“一起吃面包”,就是"有饭大家吃”。实际上,社会既是“一起吃面包”---人人有饭吃,《社会》也就是大家吃饭的那个人们共同生活所必须的“公共产品”。什么是《市场》? 市场的主体,是指“有能力的交换者”和“有效需求者”,市场的功能是发财致富,《市场》就是丛林法则, 弱肉强食, 人不为已天殊地灭! 《市场》就是"交换者"和“需求者”的"个体产品"!
什么是“公社”呢? 公社是人们为了生产和分享《社会》这个"公共产品"而自愿、自由组成的联合体。"公社"是与"国家"和"市场"完全不同的组织方式,"国家"和"市场"是“被动的联合”。因为有"需", 和"求"才能被动的进行联合!
常常听人们抱怨钱不够化, 物价不断上涨, 房价房租不断上升而 租不起房更买不房.........时, 我们看到的是:“工人领到了用现钱支付的工资时,马上就有资产阶级的另一部分人——房东、小店主、当铺老板等向他们扑来。” 如今对劳动者进行剥削的,已经不仅是工厂主,也包括店主和房东、经营房贷的银行和中介,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的压力,日益成为束缚劳动者的枷锁。现如今,劳动者已经不仅是终身富不起来, 只能为生存而奔忙却还买不起房, 付不起房租, 上不起学和看不起病.........。
资本主义房地产业的实质就是"公共空间"的私有化。使房地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于是,街道被斩断了,公地被侵占了,经过几轮房价暴涨之后,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离市场崩溃就越来越近了。
几百年前的巴黎公社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因为它第一次现实地说明:人们为了共同利益,自愿、自觉地组织起来,是完全可能的,也完全可行的。而从那以后,发生在俄国彼得堡、莫斯科的“十月革命”,新中国的成立以及发生在美国的反越战运动、黑人民权运动、西雅图反对伊拉克战争运动和“占领华尔街”运动,都是“巴黎公社运动”的继续。而香港的港独运动是长期殖民洗脑结的恶果, 也是对"五十年不变"复辟资本魔咒阶级熄灭论的打破。其实"五十年不变"的改开特色政变运动以及八九六四的后期和香港基本法的设计者都是想被殖民化的尝试。
社会主义运动,就是从创建社会——即劳动者自愿的组织入手的,比如说,中国革命就是从创建工会、农会、青抗会、妇救会、儿童团、识字班起步,最终把一盘散沙的中国组织起来的。如果说国家的功能是富国强兵,市场的功能是发财致富,那么社会的功能就是“谋幸福,送温暖”,就是“劳动人民自己组织起来,帮劳动人民一把”。
人的活动绝不仅是生产与工作,人还必须有吃有喝、有住处、有病能看、能结婚繁衍后代、能休息和娱乐,能通过文化教育事业提升自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他(她)才能从事生产和工作。与前者(物质的生产)相联系,后者称为“社会再生产”。“社会再生产”构成了物质生产活动的前提,因而“社会”构成了“市场”的基础,经济活动、生产活动必须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但是,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却正在破坏这个基础,“市场”正在瓦解“社会”。中国这四十多年来的特色改革的实践, 就是从让工人下岗, 解散人民公社, 包产到户等让劳动人群再成为一个个的个体, 因而又成一盘散沙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管理。
在巴黎公社之前,人们只知道有国家和市场,而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也不知道社会怎样发挥其功能。即使今天,人们往往也搞不清国家、市场和社会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有些经济学家甚至荒唐地认为,只要市场就可以了,国家与社会是完全不必要的。实际上,这些人完全错了。而近代西方国家尤其是资本主义国家也强调"社会服务", 号召人们去做义工就含有这社会性质的, 为了避开"社会主义"就将主义去掉了。不过不要紧, 叫什么不重要, 底层人们尤其是老弱病残的人们受益就行。
市场管生意赚钱外, 对现实的人,就是具体到每一个这样的人既不是神也不是机器时,而你我这样平常人的一生其实只有四件事:生老病死。可惜,这四件事恰恰都是市场不管的,而国家即使想管也管不过来,于是,管这四件事的,只能是社会。
为什么说市场不管这四件事呢? 因为:市场的主体,是指“有能力的交换者”和“有效需求者”,而老弱病残是“没有能力”的交换者,穷人不是“有效需求者”,因此,他们理应被排除在市场之外。试想,如果把教育、医疗和养老统统交给市场,那么大部分老人和孩子就惨了! 因为他们是市场里“没有交换能力”的弱势。
为什么这些事也不能全靠国家呢? 因为,国家本质上是强制性的力量,是暴力机器,国家只能是按照既有的等级秩序去强制性地分配资源,它几乎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公共资源的分配不均、造成公共资源分配的等级化。何况国家是管内政外交等大事的,国家确实没有能力对老百姓的“小事”管得那么细。
公社的本意是社区。社区是基层群众的自愿组织,它与国家组织是不同的,与市场组织更是不同的,这种“主动的、自愿的联合”只能采取平等的、公开讨论的方式采取行动,而它的源头就是"人民委员会",而它管理的对象,主要就是社会再生产的领域,就是“社会民生”公共产品的提供与分配:保障面包的充足,交通的畅通,公租房、幼儿园、医院的建设等等。即必须保证这些领域是非盈利的,是对所有公民平等开放的,是人人可以享受的基本人权。这才是真正的人权即社会或叫社会主义来保障的。
美国没有社会主义吗? 其实想一想林肯的名言:民治、民享、民有——这已经十分近乎“巴黎公社的原则”,而林肯说这番话的时候,恰好正是巴黎公社运动爆发的时代。但是,正像巴黎公社被残酷镇压了一样,林肯也被枪杀了。奥巴马曾表述过: 全世界各个经济体中都包含着或多或少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分配面包时照顾到99%的人群将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资本主义号称富裕,但却穷得养不起“社会”,即养不起学校、幼儿园、医院和养老院。在那里,“社会”不是基础,而是负担和包袱,那个制度穷得甚至连空气都不能免费。而巴黎公社最大的管理成就之一,就是"多年积存、遍布巴黎各个角落的垃圾,几乎在一夜之间就被清理完毕,只有在公社统治那短暂时光里,巴黎才变得干净整洁、夜不闭户、大道通畅,在公社执政时期,面包的供应从未发生短缺,而原本盗匪横行的巴黎竟然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 无产阶级靠立足基层的群众自愿组织来随时解决一切问题,而那正是新中国前三十年做到的并且超出做到的和解决的许多事吗!
按照资本主义的方式建设城市,无非就是把金融和房地产业结合起来,把城市当作榨取剩余价值的工具,就是公共空间的私有化,就是把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转变为赚钱的工具。而按照社会主义或“巴黎公社的原则”建设、管理城市,则要求把教育、医疗、养老、环境、公租房等“公共事业”放在首位,起码必须保障每个公民在人生起点如人人受教育.......和终点如每个老人都能安心养老......这两个方面的机会平等和均等。例如除掉老鼠、臭虫、苍蝇、蚊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一九五八年二月十二日)一个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的高潮已经在全国形成。
资本主义发展方式虽然能在一瞬间造成许多高楼大厦, 随处可见的水泥森林, 大桥, 高铁 地铁........随后紧跟着的使房地产泡沫的崩溃并造成各“地方债”的烂摊子,但历史证明,资本主义发展方式在教育、医疗问题上则永远一筹莫展,在流浪汉, 卖淫妓女, 吸毒贩毒 枪击.....永远无法根治! 两相对照,两种发展方式究竟哪一个更有优越性,就是不言而喻的。
新中国的前三十年对待“社会工作”,不仅是“长项”,而且更是获得人民的信任与拥护的根本法宝。所谓"社会工作",一个方面就是使人民自觉自愿地组织起来,另一个方面,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这表现在致力于建立覆盖城市公费医疗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普及教育,建立农村“五保制度”等等。所以得人心,原因也在于此。
新中国前三十年发展的历史证明了1956年以来,尽管经济增长的速度没有那么快,但是,由于我们致力于建设完善的社会体系,消灭了长期肆虐的各种疾病,普及了教育扫除了文盲,培养了人民的组织能力,维护了各民族的大团结,最终则为中国以后的发展,造就了大规模的高素质的劳动力,为经济的高速增长,奠定了雄厚的“社会基础”。
当前中国老百姓最不满意的是什么? 恐怕就是医疗、教育、养老和住房。这些关乎社会再生产的领域,不应该成为资本榨取的对象,而应该成为我们社会工作和社会建设的着力点。一旦把这个领域的问题解决得比较好了,一旦把社会建设搞好了,使中国的人民没有了这样、那样的后顾之忧,生产与消费的增长点就会产生出来、涌现出来。
中国人口很多,资源有限——这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因此,共同分享资源,这不仅是中国人的理想,也正是中国必须面对的“现实”,中国人民就必须去为创造一个新的“人类共同体”而不懈奋斗。中国人民不需要"梦想", 要的是“现实”, 中国人民的理想来自人民、必须依靠人民,应该走群众路线,不走精英路线。资本主义孵生的恶果很多, 房地产就是其中的一大毒瘤!
李兆波在文章中首先就指出,香港房价问题的深层矛盾已经太久,恶化到了现在抗争的严重度。
从2004年到2018年,过去14年来,香港人薪资成长63%,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增长47%,但是在香港,1间「中型」公寓面积只有40平方公尺(约12.1坪),14年间中位数上涨了420%,现在最便宜也要593万港币(约新台币2359万元);中国大举涌入及宽鬆的货币政策是房价上扬的主要原因。
香港的贫富差距很大,年轻人收入也是如此,大学以上学历进入跨国企业起薪高达3万港币(约新台币11.9万元),24至35岁大学以上学历收入中位数为2.125万港币(约新台币8.45万元),但全体年轻人收入中位数只有1.5万港币(约新台币6万元)。
不过李兆波形容,跟那惊人的房价相比,这一点薪资差异根本「无关紧要」,反正都负担不起,即使只是1间大约12.1坪的房子;至于租屋,最远最便宜的月租估计也要1.224万港币(约新台币4.9万元),只有最高阶收入的年轻人得以负担。
李兆波最后指出,香港不到一半的家庭自己拥有1个家,也成了抗争持续不断的原因之一,他们已没有什麽好损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