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房事》(2)
听完马修的故事。大家的脑子里开始了翻江倒海。一旁的凯文,两眼直楞楞地望着天花板,张大的嘴巴半天也合不上来。这时马修意犹未尽,又补充了一句。"房产投资,夫妻俩人必须同心协力,同向而行。否则是很难成事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此番话震撼了大家。可不是嘛,纵观近几十年,房价起起伏伏,次贷风暴这次波动是最厉害的。在硅谷,有人抓住了这个百年不遇的机会,逢低买进,成了硅谷人中的新房东,新地主。也有人没有抓住这次机会。眼睁睁的让机会流失了。其中有的并不是没有投资的眼光和勇气,是因为家中成员对房产的认知所求不一致,影响了决策。
说到家里的领导,凯文仰天长叹,他感同身受,有着说不尽的烦恼。他回忆起自己买房的经历。记得2008年,硅谷的房价还没有多大的动荡,而中谷地区的房价却已下滑过半。从房地产网站中,看到中谷有大批的银行回收房和破产房蜂拥上市。他们从朋友那里获得信息,一场抢房大战已经开始。他们兴匆匆去看了一些open house.又接触了当地的地产经纪。
凯文的太太很精明,脑子里迅速设置了一个非常复杂的程式,罗列了一系列买房看房要素。她一心想着,这次一定要实现在美国住大房子的梦想。她信心满满胸有成竹。。。凯文并不反对,也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他比较注重实际,至于那里是否适合自住,觉得应该去看看。大浪淘沙,沙中有金。
每次看房,凯文主张优先考虑用于出租,而太太挑选房子力主用于自住。工作机会,地点,学区,交通,房型,新旧,朝向格局,噪音。厨房卫生间的装修。客厅和起居室的大小,主卧和次卧的距离。。。林林总总,事无巨细一律列入考查细目,她按自己的要求设定了寻宝路线图,并实施领导一票否决制。“路线是纲,纲举目张”。争执中,凯文记住了领导的这句座右铭。每个周末看十几二十家,结果几个回合下来,看得头晕眼花,心力憔粹。不仅一无所获,理想细目里的要求却是越来越多。他们不断的修改目标,又不断地被自我否定。对房子要求的门槛越来越高,如此下来。他们不得不把看房的范围扩大东移,而且越来越远。原本就不简单的事情,被他们越弄越复杂。不但很难找到合适的房子,连他们自己都感到陷入泥潭,不知走向何方。
凯文发现出租房和自住房,相差太大。他认为无论买房收租,还是将来自住,完全可以灵活掌握,因地制宜随机而定。而一旦把自住作为首选目标 ,难度陡增。到底有多少机会将来会去自住,他们谁也说不清。有一点很肯定,最近十年一定不会搬过去住,那将是退休以后的事。他们夫妻俩人开始各持己见,任性起来没完没了,意见没法统一,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鸣金收兵,从此束之高阁,不了了之。
转眼到了2011年,美国房市加速下滑。傲立群雄的硅谷房市,也挡不住海啸般的冲击,轰然崩塌。凯文夫妇面对这连续下滑五年的房市,吓得心惊胆战,庆幸当年没有贸然下水。这下可以在家门口拣宝了!他们在硅谷从南到北扫了一遍,感觉遍地黄金。凯文看中了莫根山的一栋豪宅,从一百多万跌到70万,而太太则喜欢上了苗必达的次新独立房。两人这次是因为选择城市而南辕北辙。可是他们忽然发现,房价越是跌,越是没人买。凯文看中的那豪宅,过了两个礼拜居然又跌了两万,"房价还会跌!"他们两人第一次惊人地达成共识!可是他们这次再也没有等到房价的第二次探底。房市已开始快速反弹。
反观另一对年轻人。完全没有思想束缚。他们没有花很多的脑力去纠缠在各种繁琐的细节。他们在电视的房产节目中受到启发。投资的要素就是现金流,要把投资的利益最大化视为首选,用相对少的投入而争取最大的回报。抓住几个要点,锁定五年内的次新房,面积相宜,适合中等收入人租住。把自己个人的喜好暂时搁置一边,以大众化的要求为选房的标准,果断决定,大刀斩乱麻,2009年在中谷买下两栋独立房。并一致达成共识,这次投资,以后不管发生什么事儿。绝不互相推诿,互相埋怨。同心协力,共担风险。
人说家里的事情难辨谁对谁错,会沟通会妥协,一起接受新资讯,逐步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夫妻配合默契,方能家和万事兴。有些重大的投资决定,很难高瞻远瞩面面俱到,也无法洞察先机料事如神。最要紧的是明白这一点,做事在人,成事在天。做了就做了,成了就成了。而不做,就什么都不成。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还是如此。
2017年5月16日 乔宁 于美国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