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2017年05月28日
今天的风真是疯,它不仅让人感到强劲,而且让人摸不清方向。如果你认定此风就是南风或北风,那你一定会吃到苦头。
对这样疯的风,搏斗是徒劳的,顺从反倒让你省力不少,甚至还会让你有一点智胜对方的自豪。看路上的行人,几乎都会像精神病人一样不停地转动着身体,让背逆着风向,一会朝北,一会朝南,一会朝西南……,等风过了,再扭过身子来。在扭动身子的同时,还得用手使劲按住头上的帽子,当然这是指怕风的大男人,否则一不小心帽子脱落,你就会像失去头颅似的失去知觉。一般是没有人去找回帽子的,因为大多情形是帽子被吹到马路上,等你发现,早已被车压过无数次,况且去马路上抢救帽子也太危险。只有当帽子落在另一侧,你才会想法把它抢回来,还要看你有没有能力追得上。丢了帽子的男人都会放弃初衷,选择回家或进附近的咖啡店躲着。女人就要好得多,至少我看到的成年妇女,她们几乎都不用为保护头颅的安全而斗争。她们都包着头巾,出门前已作了以死相搏的准备,在下巴处打上了死结。尽管风也是好色之徒,但想把头巾掀掉也不那么容易。
天气不算太冷,气温好像在八度左右,少男们少有戴帽子的。剩下的目标只能是那些缺乏经验而又喜欢或不得不戴头巾的年轻少女,但稍微有些家教的,大多会免遭不幸。
路上走着的少女们都是些十几岁的女孩,背着个包,零零散散,也有三五成群的,显然是些刚放学的中学生。她们避风的动作比起男人和妇女们好看多了。如果不是自己处在风中,还以为那是少女们在跳着舞呢。她们的优美一方面来自于娇好的身材,另一方面来自她们转身时的附加动作。她们转身的同时还会把手臂向两侧伸展开,像鸟儿在展翅飞翔;更有点个性的,就把两手一叉举至头上,然后脚尖立地,来个小芭蕾旋转。我不知道是风逗着她们玩,还是她们逗着风玩,反正就这样互相的戏弄着,谁也没有放弃,谁也没有怨恨。反倒是我自己,一脸对风不满的样子,像是要去讨债似的。
正当我被眼前的光景迷住时,在我前面走着的一位少女忽然尖叫了一声。我一看,是她的头巾被风吹掉了。幸运的是,头巾没有落在马路上,而是被风吹到了一棵矮树的顶端。
离她最近的,只有我一个男人。
她看看树,又看看我。从她的眼神里,我知道了她的乞求。
“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吗?”我走过去问道。
她点点头,一脸的羞涩。
那是一棵没有多大年龄的枫树,应该比眼前的少女年轻。
我站在地上试了试,够不着;想爬上树,可一看那纤细的身躯,又被狂风折磨着,担心承受不了我的重量。
“等等我,我很快就回来。”
这时我已顾不了风,跑回家里拿了根竹竿。为防止头巾被风吹跑,我用竹竿的一端按住头巾并转动竹竿,让头巾成了竹竿的衣裳,然后才小心翼翼地将竹竿回收。
少女高兴地拿了头巾转过身去,细心地包裹着。等她再转过身来,我才惊奇地发现,眼前站着的是一位穆斯林少女。确切地说,是一位保持着对真主的忠诚但又不固守伊斯兰传统的穆斯林少女。
我现在能看到的,只有她那双动人的眼睛。那头秀发,那美丽的脸庞,都被我救下的头巾遮盖着。当然,她的身材,她的线条轮廓,还有她的高度,是那头巾怎么也无法遮挡的。
我终于明白,她的忠诚只剩下那头秀发和那张脸,而其他的基本异化了。这种判断主要基于她的穿着----要不是看到她把头和脸包裹得如此严实,我实在说不出她与周围的白人少女有什么区别。尤其是那裤子,应该是牛仔式的,把她的美展露的一览无余。也许是伊斯兰教对未成年少女的特殊宽恕吧,又或许,她来自一个比较开放的穆斯林国家?我瞎想,也遐想。
突然我醒悟。罪过!罪过啊!我今天却看到了她的头发,她的脸----那些只能对自己的丈夫或亲人才能公开的秘密。
“您有信仰吗?”她用英语问道。
“没有。”
“那您能信仰伊斯兰教吗?”
我知道她所希望的回答,同时也知道她坚守着的另一点忠诚。
可我不能,不能啊!我猛然想起中国和法国两个老师的故事,可我现在已不是老师,尽管我曾经当过。而她呢,可能知道《一千零一夜》里的故事,但对中国和法国两个老师的故事可能一无所知。站在这样的花季少女面前,就算我现在是老师,即便有色心,也绝对没色胆。
这就是美的力量。太美的东西太威严,她会让人胆怯、让人心虚。
“也许有一天吧。”我回答。
我不想让她伤心,更不想让她失望。
“好,我等着!我还会来找您,就在这里!”说完,她猛一转身,走了,手臂向两侧伸展着,在狂风中,像一只雏鹰。
她分明是把我当成了纪念碑,让我固守在这里,就为了那点不值一提的“英雄救美”头巾情。
“让真主保佑你吧,可爱的小姑娘!”望着她离去的背影,我默默地祈祷。
风还在疯着,好在我还没有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