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政经乱谈三部曲之二》 (时评溯源2016.01)

(2017-01-31 19:44:23) 下一个

《政经乱谈三部曲之二》  (时评溯源2016.01)

(作者注:在特朗普力推新政,世界政治经济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今天,发一些以前的“老时评”。时间虽有些久远,但更能看出另外一些意味。)

经济,离不开市场。中国是个大市场,还不光是大,更是一个特殊的、独一无二的市场,不夸张的说,这是中国几十年来,积累下的最大一笔财富。
市场嘛,要有人,也要有钱,新闻上总说:中国是个十四亿人的市场,却不常听说中国是个GDP十万亿美元的市场,看来,有时候人多比钱多还重要。这也不难理解,打个比方:甲乙两国,甲国有100人,每人收入1万元,乙国有10人,每人收入10万元。从国家层面上看,两国财富相当,从个人层面上看,乙国人要富得多,购买力当然也强出10倍。但是从市场层面上看,假设甲国人每天吃1斤饭,喝1瓶饮料,每年买1台电视,买1辆车,那么乙国人即使再有钱,也不可能每天吃10斤饭,喝10瓶饮料,每年买10台电视,买10辆车。10斤饭10瓶饮料足能撑死人,在实现分身法之前,一个人也没法同时看10台电视开10辆车,也就是说,甲国是个比乙国更好的市场。虽然,乙国人可以吃大餐、喝好酒、看大屏、开宾利,甲国人花不起,但是世界上除了中东土豪,估计没有哪个国家的产品都是按照富翁的水准去布局的,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才是市场的永久主流。
中国人口世界第一,GDP世界第二,这样的市场,除了美国,完全找不到另外可以相提并论的国家,并不是人均不怎么高就可以轻视的。别的国家,要么有钱缺人,比如俄罗斯、中东,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要么有人缺钱,比如非洲南美。要么两者都还可以,但每个又都不太突出,比如欧洲、日本、韩国、东南亚。唯一有潜力赶上中国的大概就是印度了,但今天的印度也只是有潜力,想充分发挥出来,没几十年是不够的,远水解不了近渴,就是到了几十年以后,这个潜力究竟能转化成什么样?谁也说不清。
TPP和TTIP不是要脱开中国另起炉灶,在进口出口两方面困死中国吗?在生产环节上,“中国制造”倒是能找到替代者,美国心目中早有了合适的人选,东南亚的越南、印尼、泰国、马来西亚,实在不行算上菲律宾都可以。但是消费环节,忽然离开了一个十四亿人的市场,一半时到哪里找替代者呢?任何一个跨国公司,都是没法视而不见的,究竟是一个大市场重要,还是那点关税重要,谁是芝麻,谁是西瓜,这是个不能不分清的问题。
中国喊了不少年,要把出口导向的经济变成内需导向的经济,谁都知道靠人不如靠自己,更何况自己就有这么一个让所有人垂涎欲滴的大市场,但始终步履维艰,舍不得放弃多少年来干得挺顺的进出口。但如果TPP和TTIP哪天真的实现了,那没法子,再舍不得的东西也要撒手,其实这真的未必是坏事,就像满清时,要不是我们被八国联军欺负得太狠,也许还下不了决心,要推翻绵延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