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虚馆

时间深处,我们都是孤独的旅人。
正文

此心安处是家园

(2017-06-10 23:35:37) 下一个


主妇的流水帐之一


安家是个花钱,花精力,花时间的活。好在家里的老黄牛勤勤恳恳张罗所有的事,我只用打打下手,很多事就变得“看上去很有趣了”。


我们去HOMEDOP购物,那儿的工具,材料之齐全,可以用叹为观止来形容。 对于家里的水龙头坏了都会压力大到睡不着觉的我来说,此国人民勤劳智慧的双手,让我惭愧的不行。觉得自己当初真够矫情的。在小姑子家,看她自己油衣柜,用电钻装柜门,我的敬仰如滔滔洪水。到这边买工具,木料,我指着不计其数稀奇古怪的工具问老公,这些都是给人们自己用的吗? 得到肯定回答后,我的敬仰快要决堤了。


木料买回来,老公开始做一面工具墙,水平尺,冲击钻,导向细丁,膨胀螺帽,螺钉,我只在大学金工实习见过的家伙全用上了。墙做好后,挂上铁锹,耙子,锄头,及其他我暂不知名的家什。除此之外,还有一人高的工具箱,一人高的工具架,满满的全都是家伙。


最近我们都在白天挑东西,晚上组装, 我因为先天对锋利的工具畏惧(矫情), 就让儿子给老公打下手。可小家伙兴奋得上窜下跳,完全变成了添乱。我只好作木工学徒,递个钉子,量量尺寸什么的,担当起打下手的工作。装完儿子房间的床,DRESSER(可能是中文说的五斗厨)。我慢慢摸出门道,自告奋勇,也可以用用电钻了。到儿子房间的书桌等等都装好,我觉得自己也要出师了.开始跃跃欲试,看看电视关于整修房屋,家具,管道的节目(这儿很多),我竟然发觉自己一点也不怕东西损坏了,还盼着啥坏了让我也试试身手。想想在中国,家里马桶,门锁什么的只要出状况,我就焦虑的不行。老公总是好言相劝,说没事没事,可以修好的。往往只换来我更大的咆哮.如今想来,真是太惭愧了。


说完工具,再说院子.上篇讲过我发觉自己只是伪田园分子,并不打心眼里热衷YARD的工作.但是工作跟爱好不一样,喜不喜欢都得做。要太邋遢听说会收告票.即使不用收告票,别人家满院春色,我们家败叶枯枝,看着也别扭。咱们中国的园林美学讲究枯,瘦,老。所以乱石枯木也可意境幽远。可这边的人没那文化底蕴,欣赏不来。咱也就只能入乡随俗,把院子弄得热闹点。每天早晚浇浇水,又买了几盆花装点后院,看见草一星一点的绿起来,花开得热热闹闹,蜜蜂蝴蝶也来凑趣,我慢慢开始喜欢这份工作了, 劳作里也附带出一丝写意来。有机会,想去社区学校学学园艺,设计一个别致的YARD
,最好既有中国的意境,又有米国的生机。这活可以让脑子动起来,作成了,也挺有成就感的。


好了,到了我最不喜欢的部分了,做饭洗碗。真的!真的!真的!不喜欢!这就跟我码字似的,有感,或有情的,刷刷刷,很快可以写老多.无感或无趣的,挤牙膏不说,还厌倦得很。即便写了,比方有些公文,也不过是交差,很少有带火花的词句。


昨天参加学校的考试,让我写在两个国家生活的不同,本来这东西最近跟朋友的EMAIL里也写了很多,大到政治,宗教,文化,近到经济,人文,民情,小到交通,购物,市政设施。现成照搬到考卷上就行了。可我动笔时,却忍不住写了这样的话:移民美国的生活,最大的挑战,不是来至文化的冲击,反而是社会角色的改变。之后洋洋洒洒,都写我煮妇的委屈了。这是实话, 来美这么久,新奇多,不适少,HOMESICK有那么一两天,跟着就不记得自己其实是游子,直接当这是家了。而最不适应的,就是做家庭主妇这个新工作。准确地说是不喜欢洗碗作饭,其他看书喝茶的部分还是喜欢的。


三周不到,手烫了两次,一回意大利面煮成了面糊,几次三文治烤成了黑炭。


唯一的收获是,儿子不再抱怨我的中餐厨艺,还似乎很喜欢,否则他只能每顿吃热狗。现在他开始追着我要吃蛋炒饭(我唯一还拿手的)。也算是弥补了我十多年没能在生活上照料他的遗憾。


最近网上狂看菜谱。有时间,打算去学学做意大利菜,这儿的社区学院学什么都很便宜, 我的大脑需要新东西刺激,否则就感觉自己在假死。学学煮菜,希望能为煮妇生活添点乐趣。


生活片先记到这,再随便聊点人文,环境。


此地山多水多树多,到处都很美,是个好的爬山的地儿。城市结构紧凑,我们住大波特兰区的西边,但三十分钟可到机场, 二十分到DOWNTOWN,几分钟内有好几个公园,两个高尔夫球场,图书馆,一个大体育中心。 体育中心便宜的不象话,十八人民币一整天使用各种很高标准的设施,网球,游泳池,羽毛球。足球。等等,工作人员还对我们客气的很,说是我们纳的税运作的,咱还真成了当家做主的纳税人了。马路对面是MAIL
,无数星巴克。生活还是很便利的。


住的这个社区经常组织活动,我们入住第三天就有类似居委会(据说是义工组织)上门,表示欢迎,给我们一个大册子,所有信息都在上面,我还来不及看。跟着又搞了个BLOCK PARTY ,可惜我们在外面吃饭,没看到是啥样的。据说就是把路封起来,邻里都跑出来活动打招呼,我想像会好玩。前两天跑步看见背后街区放电影,本来想去凑热闹,结果又是因为在外面吃饭,回来只看到散场后工作人员收器械。


有趣的是,每天固定时间,都会有一辆雪糕车经过家门。,孩子们听到叮叮咚的音乐,都跑到门外来买。就像我小时候,门口挑担卖麦芽糖的,叮叮的敲他的锣,孩子们最爱听的恐怕就是这个叮叮糖锣声了。


我们连等了两天都错过雪糕车,我就写了个我们想买雪糕的牌立在院子前,终于把车子给拦住了。邻居的孩子,我的孩子一大堆围过来。卖雪糕的高兴坏了,掏出手机给我的牌子拍了个照。


感觉美国大农村的说法挺对的,这里面除了包含对地理,居住环境的形象描述,也包含美国这种松弛和谐的人文环境。


到了比较敏感的制度,文化部分了,对这部分我的感受恐怕最多。,当然,每个独立的观察体,他(她)的背景,视角,观察的深入程度都不同。立场也很不一样,结论也就千奇百怪。作为我这个个体,对中国传统文化沁润很深,深深服膺于东方哲学,却又对秩序,效率等有天生追求。对自由人格,普世价值心怀激赏。 想青春年少时,一颗滚烫的中国心,曾经忧国忧民,愿以一己之力,作光亮民族之点点薪火。到如今人届中年,不能“达则济天下”,转而何妨“穷则修其身”,很多老粪青之心路历程也。


行笔至此,诸多犹豫,网络有太多的争端误会。 同样的东西,有过类似思考的人看到,往往会心一笑,否则“一部红楼,道学家看见淫,革命家看见反满。。。。”反而因文字的局限误导观者,或更甚者招来无端攻击,就很无谓了。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但不写出来,时过境迁,这第一手感受恐怕很快就面目模糊,不知所踪了。


较之码字,跟朋友聊天的好处就是可以畅快淋漓。最近有一位对文艺美学感兴趣的朋友,每每与她畅谈,总有说不出的快乐。最近也常读一位美籍华人尽叙块垒,入木十分的政论文章,如柴静的文字描述,隔了网络的千万里的距离,也觉得那盏灯火就在隔壁。


还是不破自己的戒了,网上只谈风华雪月,柴米油盐。


就是这柴米油盐的流水帐,我也要挤时间才能写一点。 下一次有空,还不知是猴年马月。


写了这么多,仓促成文,只如实记录当时所见所感。人不能再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就用文字立此存照吧。


但我这双新移民的眼睛看东西,免不了猎奇的成分。而很多东西,只有它还是新鲜的时候,才可能对人有冲击,也才对生活意味着什么。否则那也不过是生活的布景版。其它你看重的,才是你生活的本身。比方说:爱,情义,内心的成长等等。


 这就象看美女,天天见,容貌就渐渐留意不到,反而她的志趣性格,影响每日相处质量的才是根本了。


所以外界的东东,像地界,房子,家什等,新鲜劲很快过去,渐渐也成为留意不到的布景。外边的人偶尔探头一瞥,可能“看起来很美,或很丑“,但里面的人,演绎着他真实生活的往往是其他东西,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的。


借别人的一句话结尾:此心安处是家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