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49)
2020 (63)
2021 (57)
2022 (61)
2023 (50)
记忆是思想的源泉, 是理性的源泉
语言是思想的工具,记忆实际上是思想的源泉, 是理性的源泉。 我们之所以要记忆是因为我们需要通过记忆历史来明辨是非,以史为鉴就是通过过去发生的事来判断现在事情的好坏。
以史为鉴的一个先决条件是我们要知道历史上发生了什么。巴金第一个提出建立“文革”博物馆。他说:建立“文革”博物馆,这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我们都有责任让子子孙孙,世时代代牢记文革十年惨痛的教训。如果没有历史的记忆,思想的河流就会趋于干涸, 就会中断。
记忆是反思、是质疑
“社区食堂”几年前一窝蜂上马,然而在官方补贴中断后难以维持便大规模关闭。社区食堂在一开始就受到很多人的质疑,了解“大跃进”历史的人都知道,老毛1958年就搞过大食堂,1959年就开始了大饥荒。共产主义大锅饭不好吃,早已被验证过。
我们对“社区食堂”的质疑是因为我们知道1958年大食堂的悲剧。 如果没有记忆的话, 就不会有记忆历史的比较,不会有记忆历史的分析和判断。
记忆和历史本身也是对权力一种限制
记忆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作用, 记忆和历史本身对权力是一种限制,对统治者有一种约束的作用。 这一点大家不难理解,为什么今天很多历史方面的研究, 历史方面书籍的出版会遭遇到非常大的阻力。
为什么不建文革博物馆?在文革结束后,中共就明令禁止讲文革问题,原因是讲“过”了以后,就成了执政党中共本身的问题,成了毛泽东的问题;就不是只否定毛泽东,连周恩来、邓小平都难逃干系,最后就否定到共产党头上。基于这个原因,中共选择了淡化这段历史,这也导致中国许多年轻人根本不知文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社会记忆是一个民族的良知。社会记忆不仅提醒后人不忘本,更重要的是,记忆是理性、思想和明辨是非的基础,为民族以史为鉴提供了前提条件。社会记忆是对历史的集体反思,当一个民族能够客观、理性地回顾和反思其经历的事件,特别是那些痛苦和负面的经历时,这种反思就能成为指引未来、凝聚社会共识的良知力量,促使民族不断进步。
~说的真好!
歌功颂德的“没有XX党,就没有新X国”歌词也得改。“它坚持了抗战八年多”必须改成“十四年”,否则两个数字一减,有脑子的人就会疑问剩下那五年多他们在干什么?是在夹击东北军、武装保卫苏联呢?还是在忙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国大业?
你说昨天在炫耀武力、自吹自擂之际安排亢奋高唱这首牛皮歌曲的负责人是不是高级黑?或者就是超级蠢?
中国今天举行大阅兵,是为了保卫国家,不再让国家和人民经历那种磨难。
为什么不建博物馆?为什么不允许披露历史事实?既然林兄总结:“社会记忆是一个民族的良知。”那么我就斗胆推导一下:“一个没有良知的民族才适合于恶棍与流氓的统治。”
不要有幻想,”有什么样的政府,就能塑造出什么样的国民。”没有言论自由和拥枪自由的国民,都能被极权鞭打捏制成它们希望的样子。
----------
完全正确。否定或肯定文革都是为了巩固政权。
“太多的事情都已经被抹去了” - 互联网时代是不容易抹去的。
回复 '友梨江莉' 的评论 : “他们不是都不记。他们是选择性的记、创新性改造性的记。”+1W,林兄好文,太多的事情都已经被抹去了,如果不是亲历者,还有谁会知道呢。
土改、反右、大跃进、文革、6.4 、清零照相馆!
但是在有言论自由的地方,社会记忆还是能够保存下来的。
---
soullessbody2025-09-01 19:29:45
思考的是右派
发问的是反革命
发问的是反革命
他们是选择性的记、创新性改造性的记。
一个住北京的中国人前些日子来日本玩,聊天时他说到了【南京照相馆】,说因为才过去八十年,所以中国人都记着呢。
我问他那你记得八九六四呢么?他问我八九六四是什么;我说,就是天安门事件;他又问天安门事件是什么?呵呵。
我再问,3年前的四通桥事件、发自上海北京的白纸运动、坚持清零不变改一夜大撒把你都记着呢么?
他说你在说什么啊?我怎么都听不懂呢?什么是四通桥事件?白纸运动?清零改大撒把?
他20岁,生在北京长在北京。
我说,我说的这些离现在更近,有的就在两年多前,别说记着了,你连知道都不知道。
由你来告诉我要“牢记历史”,我怎么听着像相声呢。
不知道收集了什么文物。。。
在中国大陆看历史:那历史就像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谁掌握了权力,谁就可以对历史任意的打扮,只要是有了权力,那就可以像赵高一样的--指鹿为马,在近代史上也是一样,同样是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广东建了一个(文革)博物馆,而继任的省委书记胡春华却拆除了这个(文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