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正文

回国感受之四:不愧为科技大国

(2025-08-11 10:27:00) 下一个

今年回国之前,听说国内在高科技的应用已经遥遥领先于加拿大,有点担心回去之后啥都不会。结果还算好,虽然闹了些笑话,但是还算比较快地适应了,学会了使用一些小程序,该办的事情也都很快办好了。一是有国内朋友指点,二来自己也做了些准备,例如提前在Amazon上买了不需要翻墙的sim卡,遇事仍然可以问谷歌。走了这一趟回来,我感觉自己不怕回国了。

在国内确实看到好多以前没有的科技应用,最多的是扫码。扫码第一次用的时候挺烦的,因为所有的小程序都要你注册个账户。而注册账户就得各种实名验证,得折腾一阵子,不认识中文没有中国证件的老外恐怕就得抓瞎。用过一次之后再用就容易了。微信支付到处都用,支付后有个声音会高声报告,“已收到二十元”,商家连查微信都不用,所以比用现金快多了,而且也卫生。大约是因为很少用到现金,银行里的顾客比从前少多了,而且不少业务不用在窗口办理,使用大堂里的柜员机就行,大大减少了在银行等候的时间。

其他的科技应用随处可见,开车的导航做得很好,不仅告诉路线,连走哪一条lane都说得清清楚楚,感觉比谷歌地图强得多,不知是不是因为摄像头多的缘故。城里看不见杨花柳絮,我开始想是季节过了,后来在树上看到插着一些小瓶子,仔细看,居然是一种“抑制花芽形成”的药水,以前从来没有见过。

据我的观察,在国内我的同龄人还是比较适应这种高科技生活的,各种小程序都能玩,开车的时候总是打开导航。但是80岁以上的老人还按从前的习惯生活,我和几个姨舅一起上街,姨父开车,车上每个人知道该怎么走但是路线都不一样,几个老人吵成一团,但直到最后也不开启导航,十分好笑。

北京又多出好些高楼大厦,有些楼非常难看:

远远看到的中国尊挺漂亮,听说这是北京最高的楼,因为能看见中南海还惹了些麻烦:

虽然国内的高科技应用确实领先于加拿大,我这次却不想吐槽加拿大。由于制度原因,国内有权力的人想干啥就干啥,有高科技手段可以拍板就上,当然应用得快了。例如北京几乎所有路口都有密密麻麻的摄像头,而在加拿大这里就很少,这是因为加拿大科技落后吗?我想不是。北京地铁如蛛网般发达,腿脚不好的老人却不敢坐地铁。高科技也没进入大多数公共厕所,公厕虽有所进步,但是平均水准比加拿大还差很多。国内只顾快速发展,更新换代,弱势人群如果跟不上就被无情甩掉。而我们加拿大这老牛慢车,总要等每个人都能上了车才缓缓启动。两相比较,我不犹豫地选择加拿大。不过我觉得加拿大对弱势群体的照顾有点太过分,应该更顾及多数人的利益,这是另外的话题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9)
评论
soullessbody 回复 悄悄话 有人的文章不知道为什么不霸占城头了,可还是到处给垬洗地。
chinomango 回复 悄悄话 很少有坐式马桶,是考虑到病毒问题。我下榻的靠北京机场的农民旅馆,坐式马桶还给纸垫。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北京一场雨, 死的人更多,具体数字都是敏感内容。”, 既然是敏感内容, 那说这话的人咋知道的? 就是以自己的意愿猜了? 如果死了很多人, 瞒是瞒不住的, 家里人不说, 邻居和村里人也会说。 不知谁是杨兰兰, 知道美国的Pelosi, 一家子公开玩弄股票, 还有总统夫妻发二币, 赚的何止亿万。 从两方面想问题吧, 不要太极端。
壁上观 回复 悄悄话 蹲式厕所北方多,很讨厌,但相对比较卫生。国内有些女人进了坐式公厕,不敢坐在脏圈上,腾空着尿,流了两裤脚,比较狼狈。
markyang 回复 悄悄话 不错的分析,就是有一点问题对于老年人不太友好,那就是很少有坐式马桶,对于年纪大的人有些吃力
old-beijing 回复 悄悄话 北京一场雨, 死的人更多,具体数字都是敏感内容。老百姓像蚂蚁, 血汗钱都去养杨兰兰这种皇亲国戚了。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确实如此。 德州一场暴雨,就冲走几十个小女生的生命,连带她们的辅导员; 美国每天平均两起以上大型杀人案,不知多少无辜的妇孺老幼惨死。 亚洲的印巴冲突;欧洲的乌俄战争;中东的巴以战争;以伊战争;美军轰炸伊朗。。。 这个世界是疯了。
川普总统说24小时停止乌俄战争,至今还在路上。但愿快点停止吧。 大多数加拿大人不想成为美国的第51州。 加国政客也不想 - 他们就当不成一国首脑了。 这就是人性。
wumiao 回复 悄悄话 看着真好,但一场大雨,一点自然和人为灾害,就看出体制的腐烂和恶劣。
然后呢 回复 悄悄话 一看就是朝阳人民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