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实油画大体分为风景、静物、人物三大类,其中人物是最难的。因为首先要解决“像不像”的问题,更高阶的要求则是要“传神”。
我们这个进修班为期三周,每个人至少要完成两幅作品,一幅静物,一幅人物。
第一个星期画静物的时候,多位“大神”都显得胸有成竹。无论是晶莹剔透的石榴籽,还是结构繁复的竹篮、煤气灯,他们都能手到擒来,深入到米粒般大小的细节。但到了画人物时,大家却像刚拿起画笔的新手一样,把头像画得七扭八歪,简直不像个人。
从第二个周一开始,两位老师几乎是“扎根”在画室里。白天上课时他们边画边示范,下午和晚上则挨个在同学们的画板上修改、演示,但问题依然不少。有的同学把自画像画得像鬼脸,老师好不容易给调整得像个人了,可一到自己上手画第二遍,就又画回原形了。
我也一样,这一个多星期来几乎一直在崩溃的边缘游走。自己选的这幅红衣女孩的头像,第一遍铺色虽然不像,但至少还算是个“人”。请老师示范修改时,我也认认真真学习了一番,本以为明白了步骤,能照葫芦画瓢了,结果画第二遍的时候依然是困难重重。不过,作为习作,我决定大胆尝试,把老师讲过的知识点自己实践一遍。但也正因为“大胆”,所以走了不少弯路,甚至中间有两天更是画到完全丧失信心。可回到酒店睡到半夜醒来一琢磨,似乎又突然明白了症结所在,之后边画边和老师沟通,最后的效果总还算比较满意。
对人物作品的最终效果,老师的要求不高,但对静物作品,老师不仅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而且还告诉我们最后要搞全班的评比。
我的水平跟进修班里的“大神”们根本不在一个起跑线上,但老师说我虽然起点低,但画画儿的能力很强,画的也很有感觉。不管老师的评价是鼓励多于真心,还是真心大于鼓励,反正我是牟足了劲儿把静物完成了。
三个星期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一多半,这个进修班的同学们之间也开始熟识起来。大家边画边聊,虽然画室里的气氛比刚开始的时候轻松很多,但每个人手里的画笔从来没停下过,这个进修班的同学们真是太“卷”了!
大家不仅每天画到晚上十一二点,而且连周六周日都不休息。我在这种强烈的学习氛围中自然也不敢有丝毫的松懈,每天早上八点进教室,晚上十点多才回酒店,午饭晚饭都不出小区,就在楼下的几家小餐馆解决,或者干脆点外卖。
连我自己都奇怪,哪来这么大劲头呢?
陈衍宁大概要算中国人物油画第一人了。
他年轻时在文革期间以油画《渔港新医》出名。见这网页。
https://baike.baidu.com/item/陈衍宁/3899297
后来他搬到美国。题材主要是仕女。
他1991年获英国艺术家协会肖像比赛大奖后,连续为英国皇室成员绘制肖像,包括1999年为伊丽莎白女王创作肖像,并入选其50周年庆典纪念邮票。
他的“像”和“传神”,在全世界都应该算是达到顶点了。
这网页有伊丽莎白女王为陈衍宁做模特时的照片和完成的作品。
https://www.sohu.com/a/166952069_82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