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记录

用手中的笔记下生活的点点滴滴
个人资料
淡淡的日子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在世艺术家拍卖的最高价纪录保持者 – 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

(2023-07-21 06:45:47) 下一个

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 1932年2月9日)是一位德国视觉艺术家。作品形式包含抽象艺术,照相写实主义绘画,摄影及玻璃媒材艺术品等,创作形式多样,从不维持单一风格。可以说他是在世的最有影响力的德国画家。在2012年10月,里希特的一幅作品Abstraktes Bild 在拍卖会以3,400万美元拍出,创下在世艺术家拍卖的最高价纪录。2013年5月,另一件1986年名为Domplatz, Mailand (教堂广场,米兰)的作品以3,710万美元于纽约拍出。

1932年出生于德累斯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1951-1956年就读于德累斯顿艺术学院;

1961-1963年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深造和工作;

1971年起被聘任为教授,在那里执教至1994年退休;

1963年第一次举办他的展;

他曾有3次婚姻,生有3个子女。

里希特的父母是两个极端,父亲是位思想保守的教师,拥戴纳粹主义,最后在战争中为国捐躯。母亲却是位开放的女性,原生家庭文化背景丰富,是位钢琴师和书商的女儿。她让里希特接触文学,哲学和音乐并支持他的绘画事业。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里希特受的影响也是两面性的。除此之外,他还是成长在德国纳粹背景下的一代,那些有关纳粹的经历都很直接的反应在他的画面上,比如战斗机,年轻的德国恐怖主义分子,家庭和风景。

里希特最初接受的是现实主义风格的训练,后来对美国和欧洲同时代的更进步的作品产生了欣赏。 他在艺术概念上追随毕加索和让·阿尔普(Jean Arp)等人,越来越多的利用自己的绘画作为一种手段,来探索在无处不在的视觉图像世界里,传统绘画艺术是如何改变人们对图像的认识的。既要灵活的运用图像,又要不放弃绘画本身的性质,这是里希特追求的保存绘画独立存在的意义。里希特与抽象表现主义,美国/英国波普艺术,极简主义和概念主义等一系列 20 世纪末艺术创作理念并行而生,但从未完全接受它们。他吸收了它们的许多思想,但同时对所有宏大的艺术和哲学也保持着怀疑的态度。里希特一直都不是个安分的艺术创作者,在过去的40年内,他跳跃式地变换着绘画风格和题材。

里希特一生都对图像的力量保持着迷恋,而绘画与摄影之间长期的,不稳定的关系正是他毕生研究和尝试的方向。里希特的大部分绘画图像都借用于报纸,甚至是他自己的家庭相册。通常,他首先会机械地将这样的图像投影到画布上,这更像是一种尝试如何在画布上拥有自己生命的技术,就像困扰我们心灵的神秘幽灵一样,通过视觉压缩行为,将摄影,投影和绘画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件完整的艺术作品,从而使视觉影像达到一种从“真实”到“想象”的转换。里希特经常会模糊他的主题,并在他自己的绘画过程中突显偶然效应,以表明任何艺术家都不可能在其原始状态下传达主题的全部真相。这种暗示模特中本质的东西已经“在翻译过程中丢失”的手段常常会引导观众更加关注油画颜料的致密性,物质性,从而展示其表现力的优缺点。在里希特完全抽象的画布上,个人情感和画家主观意识的痕迹似乎全部都消失了。他每幅画的许多层次,笔触和色彩都是根据预定的结构而顺势表现的,就像自然界中发现的任何东西一样存在着偶然性。

Mund (Mouth)(Brigitte Bardot’s Lips) 1963

《口》是里希特最早根据照片完成的画作之一。 这幅画充满性暗示,描绘了碧姬·芭铎张开的嘴,涂着红色口红。模糊的肤色体现了里希特的绘画过程,从现实主义渲染开始,并结合滚筒,刮刀和干刷技术来掩盖表面。 这件作品表明艺术家从一种超然的角度看待现实,因为他拒绝任何清晰的关注整体图像的意图。

Farbschlieren (Color Streaks) 1968

在他早期的一幅灰色画作中,里希特通过结构和颜色来组成“图片”。这幅画缺乏形象和可识别的图像,揭示了里希特对任何“模特”作为他的题材都采取排斥态度。里希特采用厚重的笔触和单色,并以一种流畅,完全融合的动作扫过画布。这种强有力的姿态表明了一种意图,即抽象图形能够有效地作为画家的主题。就像任何来自自然或我们周围的“日常世界”的摄影或“现实”场景一样,这些抽象图形引发了画家对视觉或者光学的兴趣,

1024 Farben(1024 Colors) 1973

里希特在他基于色卡的绘画《1024 Farben》(1024 色)中采用了系统化画布的处理方法。 表面上让人想起新达达主义,1950 年以 Ellsworth Kelly为代表的“硬边”抽象作品。里希特选择根据色轮的预定结构系统地绘制颜色方块,艺术家对绘制过程的唯一干预似乎就是他对画布本身比例的控制。

Abstraktes Bild (Abstract Painting) 1976

1976年,里希特首次使用“抽象绘画”一词作为他许多作品的正式标题。比如这幅画,用紫色和蓝色的冷色调营造出朦胧,浅浅的大气视角。构图由几何形状和线条组成,起初可能看起来像是从绘画表面浮现出来的破碎冰山,但最终却沉淀成纯粹的抽象。里希特不想为他的抽象作品提供明确的解释,只是说他“让事物出现,而不是创造它”。站在这样的作品前,观众开始质疑TA们所感知到的是事实还是虚构,真实还是人造,就好像慢慢地接受了一门新的视觉哲学流派的训练一样。

Clouds 1982

《云》是里希特在单一画布上频繁交替现实主义和抽象风格的一个例子。 在这种情况下,甚至标题与整个作品的关系也很模糊。 例如,在画布的下部区域,里希特认为观众正在经历透过窗户观看的感知体验。然而,上面大胆的痕迹、刮痕、污迹和油漆层有趣地消除了这种视觉错觉。 因此,里希特常常着迷于让观众体验试图从一件特定的艺术作品中提取“意义”的愿望却被证明是完全徒劳的感受。 他建议,我们可能会享受一种简单的视觉愉悦体验,或者通过研究抽象形式来发现“美”。这一幅作品现收藏于纽约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MoMA)。

Erschossener 1 (Man Shot Down 1) 1988

在他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里,里希特都避免在作品中出现政治主题。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外是《1977年10月18日》系列,在这个系列中他描绘了激进的巴德尔-迈因霍夫恐怖分子在监狱中莫名其妙地死亡的场景(至今仍不清楚这些年轻的激进分子是自杀还是被警察谋杀)。 在《Erschossener 1》(《男子被击落》1)中,里希特使用了摄影作品作为参考来创作一幅死去囚犯的模糊单色画。图像的持续模糊反映了囚犯死亡背后永恒的谜团,以及在任何一幅画布上都不可能安全地捕捉真相。这一幅作品现也收藏于纽约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MoMA)。

Abstraktes Bild (Abstract Picture)  1994

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的一系列完全抽象的作品中,里希特挑战观众的眼睛,去发现视野中除了他的艺术的纯粹元素之外的任何东西:颜色,手势,糊状材料的分层以及艺术家的非个人化元素。他以各种方式和各种画具来耙动这些混合物,让机理组合从表面浮现出来。里希特建议只使用类似于镜子的浅空间来创作,目的是让观众放弃对可能源自这些狭窄参数之外的“内容”的所有搜索,并只在物体本身的美感中找到满足感,就好像一个人在欣赏一件精美的纺织品一样。 因此,这幅画中出现的众多色彩和过渡,其中许多是在艺术家完全控制之外创作的,就像大自然经常创造出奇妙的视觉乐趣,部分是出于设计,部分是出于偶然。这一幅作品现收藏于英国泰特美术馆(Tate)。

Moritz 2000

《Moritz》表面上是描绘他年幼儿子的一幅画,但实际体现了里希特在抽象与具象之间取得紧张平衡的热衷。 这幅画是一种混合体,似乎在两个对比鲜明的未完成区域之间是波动的,其中一个部分是真实渲染的,另一部分则逐渐消失在空灵的模糊之中。朦胧的光芒似乎是从这个小男孩身上散发出来的,从而与绘画表面的现实物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里希特对绘画奉行的理念是:“绘画应当关乎于理念,绘画不应该把现实世界里已经存在的东西再重复一遍。”在这一点上,他和写实主义做了彻底的划分。“ 如果没有想法,只是写实的绘画,我毫无兴趣。写实主义让我觉得很压抑。”虽然他自己的作品常常被贴上“写实”倾向的标签,但他总是强调自己的基本立场与写实主义完全不同:“写实主义是重复现实,这是让世界僵化。而我对解体更感兴趣。” 所以在他的画面中,人物常常呈现为“液体状”,有种流动感,世界也是在晃动中,结局毫不确定,好像一切都可能发生。里希特说:“我对理性和非理性都有兴趣。没有疯狂,就很难想象理性。我们是非常复杂的生物,我们的文化和对生活的设想是非常不同的。不同的文化都有其理性和非理性的部分,这是人类几千年来真正激动人心的地方。”他并不担忧观众是否对自己的作品无法识别,而是任性地在浪漫主义,照相写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抽象主义,极简主义,构成主义和波普艺术之间跳来跳去,决不坚守自己的符号领地。但这也形成了他自己的个人独特风格,任何人都无法轻易模仿。

作为现今全球产量最丰,最受尊敬的在世艺术家,里希特依旧孜孜不倦地探究着绘画与图像之间的关系和互相转变的可能性。因此直到今日,他仍然站在当代艺术发展的最前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