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玛丽亚》
---追忆小姑梅丽莎
昨日,今天,网上铺天盖地都是有关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 de Paris失火的相关新闻报道,专家网友评论,视屏图片诗文追忆。看到一个象征法兰西文化的地标性建筑,一座华丽的大教堂,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烟雾弥漫,尖塔在熊熊烈焰中轰隆隆倒下,令人震惊,让人心碎,各类大大小小声音从世界各个角落传来,由此引发历史性,学术性,建筑美学,宗教文学等等多角度启发,甚至重建的计划已出现在天幕。这就是生活在21世纪的速度,深度和广度。
我与法国的缘分应该追忆到90年代初在北京上大学,二外学得是法文,而当时的我想学日文,无奈当时倔强的我,对学校指定的学习任务有抵触叛逆情绪,左耳进右耳出,学到的一点点法文也还给了老师。还记得当时我的法文教授聂老师,非常和蔼可亲,自己没有孩子,对学生像慈母一般,还邀请我们去她家聚餐联欢。没把法文学好,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聂老师。
90年代末,我决定把自己嫁出去,1999年一个金发碧眼的美国女孩来到北京,就这样结识了我的小姑梅丽莎。梅丽莎在法国学习法国文学,获得文学硕士,说一口流利的法语,一个带着浓浓的欧式风情的西方女孩闯进我的视线。得知她刚从法国回到美国,马上决定来中国看看已经四年未见的哥哥和一个好似从天而降的中国嫂子。一周我当向导,我们游览了故宫、长城、秀水街,回美国之前,她提议去马克西姆餐厅,当时在北京可是为数不多的法式餐厅,我第一次在北京领略法国大餐---那份欧式高雅,那份浪漫情调。
一年之后,我也决定来美国,就去投奔了住在东岸波士顿附近的她。我们住在同一个小镇,虽然我们都很忙碌,但偶尔也会找时间聚聚。2004年她搬到了纽约州。之后,我搬到了马里兰州,我们一年也会聚上几次。我很喜欢她做的饭菜,因为受法国菜的影响,她烹饪时,喜欢用新鲜食材。法国菜很讲究色、香、味和形的配合,这与中国菜有异曲同工效果,非常美味可口。只是她更重视餐具摆设,吃一顿饭不仅尝到鲜美滋味,更是一种艺术享受,酒杯和刀叉在轻音乐声中,既宁静安详又温馨浪漫的空间下交错,墙上挂着莫内等法国油画透出既深情又专注的品味,是一种触觉,味觉和视觉的高级享受。那时我们都还年轻,能吃能睡,还不长肉。多么美好的时光!
再后来,她结婚了,一年之后,听说她得了血癌。记得小姑曾经与我相约去巴黎和法国南部租间小屋,当一个月的巴黎人和法国人。她帮我补习法文,我教她中文。我为生计或梦想,孩子等等总是忙碌,也总觉得今后有时间。小姑也因生病,治疗,康复,复发……2014年她走了!今生今世无法实现此愿望,变成一大遗憾,想到她人生的盛夏就枯萎凋谢,更让我懂得生命无常,余生不长。
到现在我都未涉足巴黎,未去法国,但总觉得内心深处似乎一直流淌着一条塞纳河。
今日看到850年的巴黎圣母院高耸入云,通往天堂的塔尖倒下,让我想到小姑。今年也是她去世5周年,一直未提笔,今日动笔,纪念追忆——小姑……
巴黎的天空浓烟滚滚
巴黎圣母院
Notre Dame de Paris
850年的标志尖顶高入云霄天堂
她在火光中轰隆隆倒塌
巴黎的天空下
不再只是浪漫
爱情的步行者泪流满面
巴黎的天空
在落泪在飘雪
是母亲悲伤的眼泪
巴黎的天空
有狂风有暴雨
塞纳河上飘来手风琴哀伤的声音
古老的城市钟声夜半空中回荡
是圣母玛丽亚提醒世人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