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注定是有争论的。重要的不是结论,甚至也不是争论,因为人和人之间总之是难以互相说服的,如果一开始立场和观点就不一样的话。
我自己感觉,邓时代的中国,比毛时代的中国,还是公平很多,这里的相对公平,来自于某种程度的自由。也就是说,毛泽东时代没有基本的个人自由,特别是一个人被贴上政治和出身的标签以后,就成为贱民,其他人也就是庆幸自己暂时还没有沦为贱民而已。这种环境下讨论公平,是没有实质意义的。
当然,我说的是相对的公平,就是在普通老百姓而言的付出和所得相较的相对公平,不是拿普通老百姓和太子党红某代去比,就像即使在美国,普通的美国人,中下层的,家里有吸毒酗酒,欠着一堆债的孩子,非要和伊万卡的孩子比,也只能认命了。
我的亲戚和所有的朋友同学,可以说没有网上经常被描述的那种大富大贵的,你回趟国被他们的金碧辉煌志得意满晃得睁不开眼的那种,确实没有,或许我还没那么老,或许他们也还在暴富的道路上狂奔。
但是,我身边的亲戚,同学,父母的朋友,读过大学的,没有读过的,普普通通的中国人,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凡是认真,吃苦,踏实,当然也比较聪明的,基本上都过得不错。也就是说,他们的努力都得到了回报,混得不好的亲戚,不论是我还是本人,都不得不怪自己不够努力。其实,一旦获得了自由,就有一个自身如何把握命运的问题,这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
他们中有从农村到城市打工的亲戚,有在城市打过工又回到农村(也是定居县城,户口非常容易)去经商的,有在一个城市打工又换到另一个城市经商,后来成功的。有生长在城市,考不上大学,刚开始到处打工,后来靠经商获得稳定的生活和成就感的人。他们中很多人都有过考大学的梦想,但因为种种原因失败以后,走上了打工--经商的道路,而凡是认真努力了20年的,没有混得潦倒,不忍卒读的。
也就是说,光是自由经商,办厂一条,就给了很多农村青年一条读书和务农以外实现自我的途径。当然,经商成功需要头脑,但是头脑也需要机会和条件才能发挥,需要不断磨练才会越来越精明。读路遥的小说的人,可能本能地把所有的八十年代农村知识青年都看成了考读书改变命运的人,其实靠经商过得很滋润,再来培养孩子的人(中年人)是很多的。他们都可以体会到付出以后的回报。我完全不觉得他们中任何人对中国社会有非常强烈的愤恨和怨气,或者深深感觉到腐败和不公。我也没有见过任何怀念毛泽东时代的人。
其实,经商是门槛最低,最民主的职业选择,它为人的聪明才智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出口。
感觉到腐败和不公的,可能是生意做大的。越大,对社会的黑暗面了解得越多,也越容易愤世嫉俗。当然,这里的愤世嫉俗,并不一定是在你面前发牢骚,也可能表现为行事更加不择手段,或者逃离的欲望更强。
只是,处在一个真是很普通,很平凡的视角,我觉得抛开先入为主,为反而反的偏见,还是要承认,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中国社会的松动和开放还是给了很多普通人以自我发展的机会,而这些机会和人天生的利己,逐利倾向结合,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本身具备的,而在毛时代被压抑的潜力。这就是中国改革的动力,也就是在国内的很多人不论如何发牢骚,还是承认社会在一点一滴进步和改良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