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和看景

个人观察评论以及转贴一些比较又价值的文章。
正文

华人何以如此反感“不劳而获”?

(2016-10-25 10:52:25) 下一个

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反感“不劳而获”?我想一个主要原因是共产党的教育。至少在1990年代以前,共产党给儿童的教育总是强调勤劳,实践,动手,劳动创造人类,幸福的生活靠双手创造,等等等等。这是它的“唯物史观”决定的。与此同时,共产党最爱说剥削阶级“不劳而获”,大陆背景的人都是听着这套说辞长大的,一提到不劳而获,就有一种本能的,道德上的厌恶。但一改革开放,慢慢就发现这不对,因为剥削也是一种劳动,是高级的脑力劳动,涉及投资,技术,管理,风险,不是任何人想剥削别人就可以剥削别人的。于是,资本家不劳而获这个命题无形中失效了。他们不仅劳动,还可以加入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按照过去的观点,地主收地租,房东收房租,也算不劳而获。但华人房东好像从不认为自己不劳而获,有的还连草都懒得割。

因为这种“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哲学,中国强迫妇女走出家门,承担体力劳动。其实女人不在外面工作,在家里料理家务也是一种合乎天性的劳动,至少可以是一种选择。但在这种光辉思想指引下,女人必须离家工作才叫解放和独立,否则就被歧视为“吃闲饭”,“靠男人养活”。其实,女人就算靠男人养活也不是弥天大罪。还因为这种“不劳动者不得食”的思想,中国曾经强制大量城市居民迁往农村干活,理由是“不在城里吃闲饭。”

这样成长起来的中国人到了西方以后,开始本能地反感和排斥“不劳而获”的当地人,不顾福利国家的制度文化。请问世界上哪一个发达国家不同时是福利国家?一个理想的社会允许一个聪明勤奋努力的人有机会而且不设上限地发挥才干,创造和积累财富,同时也能让不聪明不努力的人有安全网托底,不至于饿死,这里还包括有种种疾病和残障的人。如果只有安全网没有激励,是毛式大锅饭,只有奋斗没有安全网,那是丛林法则。两者的平衡,并不容易。

更进一步说,毛式大锅饭制度的最大弱点,不在于保底——保障弱和懒,在于封顶——勤奋聪明,有创造力的人得不到激励和回报。把对社会主义大锅饭的反感转移到资本主义福利制度上,混淆了两者的区别。

能发挥才干的人不必去和靠福利养活的人计较。因为人和人的区别并不完全在于你“劳动”吃饭而我“不劳动”也吃饭——否则又退回到共产党逻辑里去了。人和人之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能不能通过追求事业获得自己内心的满足和社会的认可。一个有能力养活自己的人“不劳而获”,虽然得到了活命的钱,但在这种混吃等死的人生中是没有多少自身的价值感和尊严的,只能获得怜悯,但很难获得尊重。人通过工作所得到的,并不仅仅是金钱的回报。

即使从物质层面看,“吃福利”的人也不过消耗一些低质量的垃圾食品,生活品质无论如何不可能和有稳定职业的专业人士相比。前者吃得并不好,又没有闲钱去锻炼,最后很可能沦为一群目光呆滞自暴自弃的死胖子。鼹鼠饮河,不过满腹,他们不会“获得”多少。而后者虽不说大富大贵,但饮食讲究,劳逸结合,体态健美,精神充实,儿女茁壮,房前房后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尚余些许散碎银子,可用来旅游,发展业余爱好,任性起来可以租飞机玩political particiaption. 两者的综合生活质量,精神状态不啻云泥之别啊。

不知道那些总是诅咒“不劳而获”和“吃福利”的,“崇尚个人奋斗”的人在生活中见过几个靠吃福利而能比你自己过得更好的人。既是人生赢家,何必成天拨拉着算盘珠子哀叹:“又亏了!”

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Mathew Desmond在2016年3月刚刚出版的一本研究城市贫困的专著Evicted: Poverty and Profit in the American City 中,以严谨的研究揭示了美国下层贫民是如何把工资的百分之六十,甚至百分之七十用来支付房租,如何因无法负担房租被强制驱离,如何因为交不起存储费用而遭全部没收家产的案例。你可以说这些贫民不努力,不聪明,但非要说他们过得比中产阶级还要好,好到让你难受的地步,肯定不是事实。

因此,我每次或开车或走路经过downtown,看见那些被福利养活的人,没有反感,没有不平衡,没有不服气。因为我知道,你我想要的和他们想要的,终究是不同的。我们各自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仅此而已。

再说,谁知道呢,丧钟为人人而鸣,福利为人人而设。人的命,天注定,没有人敢说自己不会是下一个吃福利的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