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曲终个不见,月转花梢

误人犹是说聪明。成阴结子后,记取种花人。
正文

2016丙申年秋闺清艳小趣

(2016-09-25 05:08:35) 下一个

2016丙申年秋闺清艳小趣

又读到牡丹亭里这段,[集贤宾]: 海天悠、问冰蟾何处泳?玉杵秋空,凭谁窍药把嫦娥奉?甚西风吹梦
无踪 !人去难逢,须不是神挑鬼弄。在眉峰,心坎里别是一般疼痛。 

古话说“秋声秋赋,秋歌秋辞”

自从我加入了“育雏团”妈妈队和雅集以后,其实颇多往昔不曾有的热忱---天涯海角,忽然颇有了几个近在咫尺,不用鱼传尺素的同文同种同趣味的闺蜜。

甲 秋歌

我演唱的这首秋歌也是一首古典浪漫主义的,在秋天远眺春天的诗词。不过原作却是十九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先锋作曲家、奥地利的弗朗茨·澤拉菲庫斯·彼得·舒伯特(德語: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为歌德的小诗谱的曲子。

往事如昨 (舒伯特声乐曲“玫瑰花与少年”中文版)

(德文)

Sah ein Knab' ein Röslein stehn,
Sah ein Knab' ein Röslein stehn,
Röslein auf der Heiden,
war so jung und morgenschön,
lief er schnell, es nah zu sehn,
sah's mit vielen Freuden.
Röslein, Röslein, Röslein rot,
Röslein auf der Heiden.


Knabe sprach: "Ich breche dich,
Röslein auf der Heiden!"
Röslein sprach: "Ich steche dich,
dass du ewig denkst an mich,
und ich will's nicht leiden."
Röslein, Röslein, Röslein rot,
Röslein auf der Heiden.


Und der wilde Knabe brach
's Röslein auf der Heiden;
Röslein wehrte sich und stach,
half ihm doch kein Weh und Ach,
musst' es eben leiden.
Röslein, Röslein, Röslein rot,
Röslein auf der Heiden.

周學普翻译版)

男孩看見野玫瑰 荒地上的野玫瑰
清早盛開真鮮美 急忙跑去近前看
愈看愈覺歡喜  玫瑰、玫瑰、紅玫瑰
荒地上的玫瑰

男孩說我要採你 荒地上的野玫瑰
玫瑰說我要刺你 使你常會想起我
不敢輕舉妄為  玫瑰、玫瑰、紅玫瑰
荒地上的玫瑰

男孩終於來折它 荒地上的野玫瑰
玫瑰刺他也不管 玫瑰叫著也不理
只好由他折取  玫瑰、玫瑰、紅玫瑰
荒地上的玫瑰

中文原唱歌手:鳳飛飛 

往事如昨

往事難忘 溫馨如昨 依然蕩漾心頭
春去春回 年年如夢 但願你勿忘我
別時匆匆 互道珍重 離歌聲聲情濃
年華易逝 友情如昨 依然常繫心頭
花開花落 幾翻如夢 但願你勿忘我

往事難忘 溫馨如昨 依然蕩漾心頭
離別容易 相見如夢 真情常在心中
何年何日 才能相逢 重溫往日舊夢
年華易逝 友情如昨 依然常繫心頭
悲歡歲月 依稀如夢 但願你勿忘我

別時匆匆 互道珍重 離歌聲聲情濃

年華易逝 友情如昨 依然常繫心頭
花開花落 幾翻如夢 但願你勿忘我

往事難忘 溫馨如昨 依然蕩漾心頭
春去春回 年年如夢 但願你勿忘我

年華易逝 友情如昨 依然常繫心頭
花開花落 幾翻如夢 但願你勿忘我

往事難忘 溫馨如昨 依然蕩漾心頭
春去春回 年年如夢 但願你勿忘我

 

人家说“文以载道”,我呢,则寻思“歌以载道”--《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记叙曾皙的理想生活。孔子曾让弟子言志,子路、冉有、公西华等各有抱负,曾皙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孔子门下七十二先贤之一的曾点也认为歌咏与舞蹈可以成为君子言志的载体。

不过,我这首秋歌是清唱一版,在暮色里唱来---步入母性泛滥时光的我近来十分钟爱这种类似童谣和摇篮曲的歌。这里选的是清唱版本,因为钢琴伴奏版只唱了德语歌词,清唱版唱了中文歌词。

《野玫瑰》共有三个诗节,诗节的进行伴随着不断重复的旋律与和声,因此也称为“诗节歌”。

舒伯特所写乐曲的诠释方式是由女高音演唱,而只在背景放入不浓的音乐;所以特别适合清唱。

 

乙 秋辞

这是我写的第二首秋风辞: 
秋风起兮细雨回,枫叶荻花兮胡不归。 
仰明月兮远扶桑,怀斯人兮不能忘。 
抚伽耶兮清泪多,看中流兮云雨播,夕阳下兮箫鼓歌。 
生何欢兮死忧何,若有离情兮永夜多! 

第一首以及汉武帝刘彻的发韧之作在这里:
秋风起兮木叶飞,置酒洒尘兮祝东归。 
怀茱萸兮掬琼浆,砥手足兮长骋望。 
跨四海兮共兰泽,击中流兮扬素波,列竽瑟兮弹铗歌。 
乐相知兮悱恻多,离合不言兮祈阳阿! 

汉武帝秋风辞 

【 秋风辞】。 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 
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丙 秋闺清艳图(上)--实拍

他的专长是园林建筑设计与施工。

毛泽东的诗云“芙蓉国里尽朝晖”。一大早,迎着朝晖,又去了他设计的那个园子。可怜这里的池塘只长这种睡莲,不象中国,没有咱们企盼的芙蓉国度那芙蓉色的大朵荷花。
不过也有周邦彦小词的意境。

燎沈香,消溽暑。
鳥雀呼晴,侵曉窺簷語。
葉上初陽乾宿雨,
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
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
五月漁郎相憶否?
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宋?周邦彥?《蘇幕遮》)
天光云影共徘徊,鱼戏莲叶底,这生态够和谐否?

林黛玉说李商隐的诗句她只爱这句:“留得残荷听雨声”!

如果非要挑刺的话,这是免不了的硬伤-----虽然他选用的石墩子模样古色古香,可惜石料太新了。不过造型很有趣,总想着真要象周邦彦上面那阙“苏幕遮”里所言,
在这个石熏笼里点上沉香。

我想肯定是中国人放生在这里的。

不过锦鲤是他设计中的,上面那位“海龟虽寿”兄他也不知其来历。看见养鱼、种莲的那个机关了没有?果然园林营造有他们自家的学问。

丁 秋闺清艳图--我的读书笔记集锦,主要介绍中日一些仕女的文学生涯。中国的,重点在于明清时代--明清就是封建社会的秋天,明清才女们就是封建社会的秋闺清艳。

 

 

大和由纪的漫画源氏物语以及紫式部的小说原本,对我青春期女性人格的形成以及我之男女观塑造有重要意义,这里就不展开了--光源氏从少年到终老在政治与女性之间的纠葛有汉武遗风!
源氏物语里的和歌 :
光源氏
"秋既深兮雾弥漫,
满园萧条不忍窥,
残瓣犹缀兮断垣畔。
蓬草深兮极目哀,
残垣断壁满园老,
更覆白雪兮忍徘徊?" 
"且待皋月闻菊芳,犹忆昔人红袖香。"
"不忘欲忘终难忘 如之奈何如之何?" 

六条妃子大约是这样一个女人,聪慧敏感,矜持骄傲,心思细密,优秀出众。她在已经很成熟的年龄里被光源氏所吸引,没能拒绝这个“稚龄狂童”的热烈追求,放下了自尊和矜持,“堕入迷离春梦”,结果却是渐渐被源氏疏远。 
面对这样的境遇,六条妃子理智上佯装正常,“不能自讨没趣”,这是教养的结果;但她心底痛悔交加,不能平静。这种矛盾高峰时不能自控,肉体和精神分离, “心灵往往漂浮游离,精神失常,迷离恍惚。”。结果是:生前有“生魂崇人”的事件发生,死后“心头之恨,犹自執着,未能忘怀”。 
她首先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你可以说她心理变态,指责她坏,但你不能说她没有性格。六条妃子内心深处那种被压抑了的叛逆的力量,虽然以一种怪诞诡异的 方式出现,作了鬼也不让别人说自己的坏话,但在光源氏周围一片媚态的女人中,六条妃子是不同寻常的,甚至是光彩照人的。 
想不通六条妃子的魂灵为什么折磨的都是女性?葵姬、三公主在光源氏的心里其实份量并不大,夕颜和紫姬虽然受宠,她们对六条妃子也没什么触犯。书中六条的鬼 魂说是因为光源氏“身常有神佛大力守护”,“无法接近”,只得向她们发泄。难道女性就是这样天生被注定为易受伤害的对象?难道她们不仅要忍受自己不幸的命 运,还要为他人的过错而承担责任?难道真象美狄亚哭诉的那样:“在一切有理智、有灵性的生物当中,我们女人算是最不幸的”? 
"明石姬是人生最后的大获全胜者。她的迷人之处就是她的心机、她的隐忍与冷酷。
不是紫姬不好,她已经好到了一个女人的极致。不是紫姬不好,她已经好到了一个女人的极致。 
源氏对紫姬做的最残忍的一件事,不是开诚布公告知她每一段艳遇并请求原谅,而是:真心挚爱她。他的爱,使紫姬的爱最终无路可退。她就是以这真诚又单薄的爱为盾,以自己的猜忌怨妒凄凉哀伤为矛,日日拼斗,终至两败俱伤,力竭心痛死去。从来妇欢不终夕!
在责备三公主前,要先想想她的年纪,她的阅历,她闭锁深宫的岁月,她那群倨傲又最会品察盛衰宠辱的仆人,她的精致美貌与喧哗名声。她的不幸仅仅在于她被无意间放到荣华绝世的紫夫人旁边,比她尊隆富贵,又比她处处不配尊隆富贵。尊严,爱,幸福,她全部不懂,更不用说拥有。

"大约五世纪初,在日本历史书上最早出现的美女是衣通姬。
是 第16代允恭天皇的皇后忍坂大中姬的妹妹弟姬,衣通姬是她的俗名。她拥有绝伦的美貌,特别是白皙的皮肤透过罗衣光照耀眼,故而人们叫她衣通姬。允恭天皇娶 她为妃子,给予格外宠爱,引起了皇后强烈的嫉妒,并折磨她,迫使她隐居于河内国茅淳,在此地结束了一生。她的灵位被供奉在和歌之浦玉津岛神社里。她不仅仅 是美丽,而且富有文才,曾以轻大女郎的笔名在《万叶集》里留有诗歌。日本自古以来祭祀三位和歌守护神,衣通姬就是其中一位。
藤原药子
日 本历史年表记载,810年(弘仁一年),发生了叫做“药子之变”的未遂政变事件。这是平成天皇的宠妃藤原药子(?~810年)与她的哥哥藤原仲成等合谋, 试图废除第52代嵯峨天皇,让平成上皇重新上台,由平安京迁都到平城京的计划,但事情败露,平成上皇遭幽禁,藤原仲成被处死,藤原药子被迫自杀。
这场悲剧源于药子无与伦比的美貌,有人认为她是日本历史上的克娄巴特拉,可谓绝代佳人。

小 野小町(9世纪左右)是平安初期的女诗人,被列为六歌仙之一。六歌仙是从平安初期的著名诗人中选出来的。可见她的诗歌才能非同一般,在六人中她是唯一的女 性诗人。她的诗歌有66首被选入《古今集》之后的敕撰集里,她的诗歌集有《小町集》。她作为王朝女性文学先驱所起的作用意义十分重要。自古以来,几乎所有 日本人都知道她的名字。这是由于她既是一位著名诗人又是绝代佳人,享有很高的声望。因为她写的爱情诗很多,由此派生出了各种各样的传说,在民间一直流传至 今。尽管小野小町在日本历史上算得上最漂亮的著名诗人,但生死年月却不详。有人认为她出身于奈良时代的名门小野家族,是小野篁的孙女。小野篁为遣唐使小野 妹子的孙子,是平安时期的政治家,同时也是擅场汉诗和和歌的诗人。出现在《小仓百人一首》中的她的画像是:身穿艳丽的宫廷礼服、丰满的双颊上垂着黑黑的长 发、眼睛细长、高鼻梁,是一个典型的王朝美人。 

现代日本著名女诗人与谢野晶子诗歌 
晶子身材高大,脸的下部稍宽,不能说她是美人,但目不转睛地凝视对方时的黑黑的大眼睛十分迷人。
1878年(明治十一年)12月7日,晶子出生在大阪府?市的日本点心老店铺“骏河屋”,在富裕的家庭里,除了父母、姐姐和哥哥,还有佣人。晶子从幼年开 始学弹琴、跳舞、插花、茶道等,顺利读完高等女子学校,毕业后,在帮助家业之余贪婪地阅读日本古典文学,她格外喜欢而爱不释手的是《源氏物语》、《落洼物 语》等平安王朝的文学。绚烂的带有忧伤请调的王朝物语世界,使她的感受力和审美意识受到浸染,给她的诗歌世界以华丽的色彩。但仅仅凭着以上的出身和古典文 学的熏陶,还不会有她后来的作为新诗人的觉醒。

《乱发》。
五尺秀发水中飘柔 
有谁知,隐而不露少女心。
那女子二十华年,
君不见,青丝秀发美如盛春。
春思之国恋情之邦, 
曈曚发亮,幽香来自梅花发油?
稚嫩皮肤含热血,
只懂说教,岂非寂寞。
留人欢悦春宵夜, 
覆琴乱发复乱发。 
你不要死
叹旅顺围剿军中的弟弟
啊!吾弟,我为你哭泣,千万不能送死去。 
你是雁序最末之子,爹娘宠爱于一身。
春晖庭训遵正道,难道教你去杀人?
二十四载恩情重,讵料天涯成亡命。
市老铺新主人,百年祖业要续承。 
为何你要去送死,旅顺存亡何关情。
你可知,吾家时代陶朱业,
背祖远征无先例。
吾弟不要去送死,君王消遥复消遥。 
让你替他去洒血,让人殉在虎狼道。
血染沙场为哪般?难道此谓光荣死?
君王若有爱民心,如何想象这一切。
啊吾弟!你不该去征战死。 
去秋娘送爹长逝,悲叹未息今送你。
肝肠寸断佳无依,孤苦伶仃常饮泣。
人言圣代多“安康”,谁怜老母白发丝。
门帘后边恸声咽,袅娜新娘生死别。 
恩爱无比才十月,不忍从此成永诀。
试想可怜少女心,本欲青藤绕树依。
你是她唯一依靠人,啊吾弟!你不要送死去。

有岛武郎与波多野秋子
有 岛武郎1878年3月4日生于东京,父亲是大藏省的官吏,家境优裕。少年时他对农业产生兴趣,1896年18岁时去北海道札幌农学校(现在的北海道大 学)。在农学校学习期间,受老师指点,成了一名热心的基督教徒。1901年毕业。武郎非常热爱北海道,说北海道是“自己生命的故乡”。 
1903年武郎去美国哈佛大学等学校留学,学习历史和经济。这时他阅读了美国诗人惠特曼(注1),还有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注2)等人的著作,惠 特曼的诗,像《草叶集》(Leaves of Grass(1852)),表现了爱,肉体,自然,宇宙,这些书都对他的思想形成有极大影响。
注1: 惠特曼(Walt Whitman 1819.5.31 - 1892.3.26)美国诗人。
注2: 克鲁泡特金(Pyotr Kropotkin 1842.12.21 - 1921.2.8)俄国革命家,地理学家。 
1907年回国,回到母校任教。当时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兴起,武郎对自己的信仰产生了疑问。1911年他最终放弃了信仰,脱离了教会。1915年由于妻子生 病,他辞去教职,携妻带子回到东京。这时武郎开始从事写作维持生计。在杂志《白桦》(注3)上发表小说。1916年妻子、安子在肺结核久治不愈之后去世。 同年武郎的父亲也去世了。
注3:《白桦》是被称为白桦派的人办的杂志。创办人有柳宗悦(1889.3.21 - 1961.5.3)民艺家。柳宗悦的夫人柳兼子(? - ?)女中音歌唱家。柳宗悦的朋友Bernard H.Leach(1887.1.5 - 1979.5.7)陶艺家。志贺直哉(1883.2.20 - 1971.10.21)作家。武者小路实篤(1885.5.12 - 1976.4.9)作家。有岛武郎后来参加进来。
妻子去世之后,武郎专心于小说创作,写出了《一个女人》,《该隐的末裔》,《与生俱来的苦恼》等成名之作。这些小说表现对社会下层女性的同情。1919年他曾去北海道,将自己农场的雇农解放出来,参与办场,实践自己的社会主义梦想。
1922年武郎邂逅《妇人公论》的记者波多野秋子,两人陷入热恋。秋子有夫,当时人们不能认可和接受这样的行为,民法中有处罚条例。秋子的丈夫找到武郎,让他用金钱了解此事。武郎说,这是爱,不能用金钱称量。 
1923年6月8日,武郎告别家人,与秋子一起去长野轻井泽的别墅。6月9日两人自缢身死。武郎45岁,秋子32岁。 
去东京都多摩霊园,可以看到,在有岛家的墓前立有一块石碑,刻有两人的雕像。但不是武郎和秋子的,是武郎和安子的。这块墓碑真的表达了有岛武郎的爱吗?规 矩,只有名媒正娶的人,死后才能放入同一墓穴。而不论爱、爱得多么深。自然秋子的丈夫是不会同意让她进入自己的墓穴。 
不知秋子漂泊在哪里。 
古今和歌集
文屋朝康
秋至风声紧,凋枯草木同。
山风吹惨烈,真个是威风。 
世间草木色,枯淡使人愁。
海上波涛涌,浪花不识秋。 

藤原关雄
深山岩壁上,红叶早披离。
白日光天照,浑无一见时。 
藤原敏行朝臣
去来迷道路,方向究如何。
暗部山中树,纷纷落叶多。 
秋日山行好,神南三室山。
锦衣随处着,心地自安闲。

这是波多野秋子的历史照片:

同时代的中国革命女杰、书法家、武术家和诗人秋瑾女士历史照片。

“红楼梦”里说宝钗、黛玉合一,她俩身上据考证多少带有现实中柳如是、董小宛等才女的影子

明末清初董小宛、陈圆圆的手书

董小宛的传世肖像

柳如是的传世肖像

清代四大女词人之一---徐灿

菩萨蛮·秋闺

清:徐灿

西风几弄冰肌彻,玲珑晶枕愁双设。

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

鱼书经岁绝,烛泪流残月。

梦也不分明,远山云乱横。

菩萨蛮·春闺

清:徐灿

困花压蕊丝丝雨,不堪只共愁人语。

斗帐抱春寒,梦中何处山。

卷帘风意恶,泪与残红落。

羡煞是杨花,输它先到家。

顾太清,名春,字梅仙,姓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入嫁为乾隆第五子荣纯亲王永琪之孙,荣恪郡王绵亿之子——贝勒奕绘的侧室福晋,报宗人府为“顾”姓。婚后夫妇唱和,伉俪情深,又因奕绘字子章,号太素,为与之匹配,遂字子春,号太清,自署太清春、西林春,故以顾太清名世。太清多才多艺,且一生写作不辍,她的文学创作涉及诗、词、小说、绘画,尤以词名重士林。她做诗词全凭才气,不摆“唐模宋轨”的架子。倒也潇洒自如,平添一种风流态度。

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清:顾太清

万点猩红将吐萼,嫣然回出凡尘。

移来古寺种朱门。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细干柔条才数尺,千寻起自微因。

绿云蔽日树输囷。

成阴结子后,记取种花人。

南乡子·咏瑞香

清:顾太清

花气霭芳芬,翠幕重帘不染尘。

梦里真香通鼻观,氤氲。

不是婷婷倩女魂。

细蕊缀纷纷,淡粉轻脂最可人。

懒与凡葩争艳冶,清新。

赢得嘉名自冠群。

吴藻在清嘉、道年间的文坛上,吴藻是一位享有盛名的闺阁词人。她出生于商贾之家,却拥有天赋之才。她情趣丰富,聪明医感,多才多艺,尤工于词曲。她的词情感丰富,情调伤婉,尤擅抒写不幸婚姻的人生哀痛及渴望超脱的情怀。她的词风不专守一格,而以流丽清圆风格为主,节奏明快,意象优美,常以奇妙变化的想象来增加词境的空灵效果。

浪淘沙

清:吴藻

莲漏正迢迢。凉馆灯挑。

画屏秋冷一枝箫。

真人曲终个不见,月转花梢。

何处暮砧敲。黯黯魂销。

断肠诗句可怜宵。

欲向枕根寻旧梦,梦也无聊。

浣溪沙

清:吴藻

一卷《离骚》一卷经。

十年心事十年灯。

芭蕉叶上几秋声。

欲器不成还强笑,

讳愁无奈学忘情。

误人犹是说聪明。

河传

清:吴藻

春睡,刚起。自兜鞋,立近东风费猜。

绣帘欲钩人不来,徘徊。海棠开未开?

料得晓寒如此重。烟雨冻。一定留春梦。

甚繁华,故迟些。输他,碧桃容易花。

吕碧城,安徽旌德人,中国近代作家、教育家,是近代杰出之女词人。其词作才气深得樊增祥、吴宓、钱仲联、龙榆生等名家的推崇。好为人旷放,行踪遍及英、美、法、德、意诸国,所作以“新材料入旧格律”,可谓别开生面。她是《大公报》的第一位女编辑,闻名20世纪初京津地区。她的诗词创作,有着极高的天赋和才华,是辛亥革命前后著名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被世人称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

清平乐

清:吕碧城

冷红吟遍,梦绕芙蓉苑。

银汉恹恹清更浅,风动云华微卷。

水边处处珠帘,月明时按歌弦。

不是一声孤雁,秋声哪到人间。

浪淘沙

清:吕碧城

寒意透云帱,宝篆烟浮。

夜深听雨小红楼。

姹紫嫣红零落否?人替花愁。

临远怕凝眸,离思难收。

一身多病苦淹留。

来日送春兼送别,花替人愁。

踏莎行

清:吕碧城

水绕孤村,树明残照,荒凉古道秋风早。

今宵何处驻征鞍?一鞭遥指青山小。

漠漠长空,离离衰草,欲黄重绿情难了。

韶华有限恨无穷,人生暗向愁中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