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85)
2018 (59)
2020 (70)
2021 (95)
2022 (122)
几所伪国立高等院校教授名单
抗战时期很多沦陷区的高等院校都迁往内地,但也有一些院校或院校的部分没有搬迁,后向汪伪政府申请注册接受汪伪政府资助,成为了“伪学校”。1945年8月抗战胜利,9月26日国民党的教育善后会议通过《收复区中等以上学校甄审办法》,称原沦陷区的公立专科以上学校为,在校任职的教职员为“伪教职员”,在校学生为“伪学生”,开列了各伪学校的教职员和学生的名单,并决定“伪学校”一律关闭。
这样,在“伪学校”任职学习的教职员和学生全部失业和失学了,如转入其他恢复院校任职、复读都须经过“甄审”。上海被列入“伪学校”的共6所:交通大学、上海医学院、德国医学院、雷士德工学院、上海商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
下面是伪国立中央大学、伪国立交通大学和伪国立上海医学院的教职员名单,在教授名单中,只有一部分教授通过了甄审,成了恢复院校的教授,更多的不能再做教授了,因为民国政府教育部认为:“在伪立学校任职、读书就是承认伪政府,因而必须加以惩办”。
在中央大学的名单里教授很多,看名字基本都没见到过,即后来不是其他院校的教授,只有钱仲联见到过,后来是南京师范学院的四级教授,任过伪职影响了他的级别评定。
交通大学的名单里有几个熟悉的名字:胡敦复曾被选聘为部聘教授,但后来没应聘可能是任伪职之故。
名单中物理系几个教授叶蕴理、张开圻、许国保、姚启钧、赵富鑫后来分别在复旦、华东师大、交大评为二级教授,任过伪职对他们级别评定似乎没什么影响;另有钟伟成(复旦三级教授)和张寰镜(交大四级)。
上海医学院名单里有名的教授最多,后来在各单位的级别评定受影响最少:颜福庆、黄家驷、周诚浒、粟宗华、乐文照、张毅、张鋆、方侃都是一级教授;崔之义、高日枚、张和岑、李鸿儒、李亮、邹仲、张开圻、陈化东56年都评到了二级教授。
这些资料都是从国史馆网站查找下载的,是原始的档案资料。油翁前几次写的评论都象是机器人写的,是不是?
张开圻是在上海医学院教过物理,五十年代在华东师大。文中误把他和师大其他2个教授许国保、姚启钧一起放在交大里讨论了。谢指正。
教职员要甄审,毕业生也要甄别。有的教职员还被当作汉奸起诉。有一份乐文照被检察院起诉,乐文照申诉并找了陈诚等由教育部发文给检察院撤诉的档案,由此可了解一些当时甄审的情况,如你说的,国民政府对沦陷区的教职员和学生的甄审、甄别有点过分了。
从交大网页看到的这个说法, 对王安是交大渝校还是沪校毕业的,说得很含糊,如果是渝校毕业的,就无需”辗转桂林重庆“了吧。
实话实话, 共产党后来对国统区人员的处理,比国民政府强。
抗战胜利后,重庆客在上海很是神气,特别是那些本是下江人的,开口学着四川话:“老子在四川抗战八年,如何如何”,有上海人说:”扯哪, 重庆是大后方呀“,还有人说“政府自己没本事, 打不过东洋人,自己逃走了,也不管阿拉, 现在来怪阿拉了,有迭种道理伐“?
当然国民政府还都后对“伪学生”一般还是通得过甄别的。
还是钱钟书老滑头,先到湖南兰田国立教育学院混一阵, 估计还是因为生活实在不如上海,又回到了上海。
伪学生名单也有(部分已交毕业论文的学生名单),因人数多我没下载。你有兴趣的话可去国史馆网站查找教育部宗卷。这些宗卷内容资料杂乱,高等学校教职员宗卷就有几十卷,每卷100多页到400页不等,查起来很化时间,搜索功能很差(也可能我不了解搜索方法),无法用关键词找到有关宗卷。
有没有伪学生的名单 ?这个有点敏感。
抗战时期,除了云南、贵州、重庆这些大后方,上海也有一些学校迁到了安徽屯溪。 屯溪也从此有了“小上海”的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