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85)
2018 (59)
2020 (70)
2021 (95)
2022 (122)
博客开启已有10年了
昨天上博客查看,正好看到博客访问数是一百万整数,截屏如下。
回头一看在文学城开启博客至今也已十年整了。发文近800篇,访问量计数到百万,感到是个很漫长的过程,也不容易。但知道这里达到百万访问数的博客很多,还有不少访问数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这些是真正的热门博主,也佩服这些热门博主能写出这么多能吸引这么多网友访读的博文。
对博客访问数的关注是一个有变化的过程。最初阶段,只关心博文有多少人点读和评论,发现每篇博文的点读相差很大,多的有几千,少的就1、2百,因为我博文的基本题目(类型)是相同的,就是各类资料收集分享,“读者群”(或对此感兴趣的网友相对数固定),为何点读数会相差这么大?后来才知道,这是由博文是否被推荐到“精选”页面决定的。被推荐了,被点读的机会就增加了十几倍,几十倍;没被推荐,那只有寻上门的网友才会点读,那当然少的多。所以访问量多少很大程度取决于博文是否被推荐,是否被推荐又取决于网管小编的“眼光”,并不完全由你博文的内容、水平和质量决定的。所以有一段时间也想过发什么博文或取什么标题更易得到推荐的问题。有段时间访问数增加比较快,就想勤快发文,计划到月底或年底,使访问数达到某十万,但结果并不是由自己的计划所决定的,再说这个访问量又不像那些在“头条”“油管”等平台发东西的那样有用,他们是靠流量、访问量计钱挣钱的,这个博客访问量就是一个数字,哪天文学城系统出现故障,数字有可能就全部消失了,想到这些对这个数字就不怎么在意了。
话是这么说,但潜意识中对这个数字的关注并没消失,写这篇博文就是例证。事实上,两年前访问量到达七十万就有了想尽快达到一百万的想法,所以这两年在整理资料发博文上是花费时间较多,也是博文发的较多的两年。我的700多篇博文绝大多数都是收集资料整理后的原创博文,转贴的不到5%,所以还是比较化时间的。现在到了十年一百万,算是到了一个阶段,以后没有数字目标了,发文的频度也会减少。
前面也提到,对我博文话题有兴趣,常来光顾访问就100多人,对这些朋友,如有想讨论交流的问题、话题可留言。感谢你们的经常光临、评论和讨论,这是我发博文的一大动力。
谢谢祝贺!我主要关注收集原始资料(复印件、图片),所以和大家分享的信息资料来源基本都是靠谱的。
如果真是刀啦就好了。:)
老生兄记忆真好,那几篇文我是先在论坛发的,稍后开启博客后再移到博客的,之后就在博客发文了,一部分又转发“回首”论坛。
感谢你的点赞鼓励!
作为一个上海土生土长在上海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上海人,喜欢了解、收集上海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并与这里众多的上海同乡交流分享,也觉得这是一种“责任”。:)
谢谢点评!以后闲暇时间会继续和大家分享各类资料信息。
50年代历史学科的1,2,3级教授(2/2375 reads)2016-06-13 09:21:57
50年代的一级工程师名录(0/3630 reads)2016-06-10 12:08:15
50年代研究院所一级研究员名录(2/2598 reads)2016-06-08 16:17:58
1956年被评为一级教授的名录(16/5102 reads)2016-06-07 15:38:04
五十年代中科院选聘的190名学部委员名单(2/4211 reads)2016-06-06 13:48:38
50年代级别工资和变动情况介绍(3/2293 reads)2016-07-20 07:29:07
==========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祝贺部长同志开博10周年!你是文学城名副其实的上海人事典故大百科全书。史料这玩意白纸黑字不容易造假,尤其是在文学城,闲得蛋疼而整日打假的文革残渣余孽们比比皆是 LOL, 你de资讯是久经考验的,而日久弥新,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最近因为新规不能用公家电脑干私活,所以这两周只能回家后到城里停留片刻了。
谢谢流水小桥的点评,总的来说对这类过去的资料有兴趣不很多,虽然这些资料不易收集。
谢谢鼓励,你才是热门名博。
谢西北指正,说“十整年”错了,应是第十个年头。以前很少有时间去其他网友的博客看看,以后要多去看看,要多学习少发文。
但我我感觉你开博肯定不到10年。查了一下,果然,准确地讲,是第10个年头,实足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