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85)
2018 (59)
2020 (70)
2021 (95)
2022 (122)
陈宗基先生56年会定几级教授?
网友萍踪新语在回忆导师陈宗基先生文中说道:“导师是位50年代从荷兰归来的世辈印尼华侨,一级教授”。我觉得按照陈先生的情况应该定不到一级教授,虽然没找到陈先生的确切级别资料,但仍可对陈先生的定级情况作个分析。
陈宗基先生的简历:
1922年9月出生于印尼爪哇岛,祖籍福建安溪。
1949年,毕业于荷兰德尔夫特(Delft)科技大学水利工程系,获工学士学位。
1954年,获德尔夫特科技大学博士学位。
1955年,回到祖国。
1955-1958年,任在哈尔滨的中国科学院土木建筑研究所土力学研究室主任。
1958-1962年,任国家科委三峡工程岩基组科技组长。
1978-1990年,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兼地球动力学研究室主任。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他的简历和物理学家李荫远很相近,可作个比较:
李荫远先生的简历:
1919年6月出生于四川成都。
1943年西南联大物理系毕业。
1943-1947年,先后任四川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助教。
1947年,赴美国留学,1948年获华盛顿州立大学硕士学位。
1951年获伊利诺州立大学博士学位,留校做博士后一年。
1952年-1955年在卡内基理工学院任研究员。
1955年,在威斯汀豪斯公司(现西屋公司)磁性材料实验室兼职。
1956年初回国。
1956年-1966年任在北京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磁学固体理论、晶体学研究室主任。
1978年-1983年,任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80年至1999年,任物理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任。
从上面简历可知,李荫远先生的资历比陈宗基先生要深一些,获博士学位早三年,工作经历、经验也要多几年。根据下面陈宗基先生回国资料:
图1-3.有关陈宗基先生申请补助归国旅费公函:
可知陈宗基先生基本没有(全职)工作过,(从回国旅费都有困难推知经济状况),而李荫远先生是做过几年全职的。
虽说陈宗基先生在55年就在国际土力学已有“陈氏卡片理论”(萍踪新语网友提到),李荫远先生在1945年也在合金有序化的统计理论上有“杨(振宁)-李(荫远)[Yang-Li]理论”。他们当研究室主任(北京的物理所比哈尔滨的土木建筑研究所要大不少)、副所长的时间也差不多,都是80年当选为学部委员的,很有可比性,因此根据李荫远先生的定级情况大致可推断陈宗基先生可定哪一级。那李荫远先生定了什么级别呢?由下面的调查表可知:
图4. 李荫远先生调查表:
他是定了三级研究员。李荫远先生只定了三级,陈宗基先生定的级别不会比李先生高吧?那时回来的留学生不少,如果没有工作经验的(毕业后直接回来的)没有超过3级的。半导体物理学家黄昆,1947年获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55年学部委员,56年也只定了二级教授。
图5. 黄昆列北大物理系二级教授:
56年的定级,除了学位,资历、经验、名气是能否定一级、二级的重要因素。50年后才获学位后回国的定级最高到三级。所以我认为先生56年最高定到三级。当然陈先生到底定几级要由原始资料确定,我没有这个资料,只能作个比较分析。如萍踪新语朋友或知情网友有资料提供就容易搞清了。
1956年评定级别,有一个不成文的原则 ---- 年龄。40岁以下二级见顶,33岁以下四级封冠。正级的教授,研究员(一,二,三级),全部34岁以上。以此推定,陈宗基没有可能是一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