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毛囡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文革前军衔和行政级别的关系

(2020-09-20 09:57:16) 下一个

文革前军衔和行政级别的关系

    一周前发的“五十年代的高干级别的划分”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兴趣和讨论,也有网友提了问题和其它说法。博文是我根据收集的资料并做了些分析、研究后写的,不是听说的和猜测的,由于资料的不完全和缺乏完整的当时文件,我的说法当然不是“官方”的或肯定准确,我只是给大家提供些资料,希望网友有不同的说法也以资料为依据进行交流讨论,只凭听说和猜测的说法来讨论不会有结论。

    再讨论一个网友的问题:按照上次文中的文件,“所以能不能说:50年代国家各部委正副职、大区正副职、大区各部正职(不含副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正职待遇相当于正兵团级?”
    我答复:在五十年代的初期,这些职位待遇相当于正兵团职,(正兵团职有评副兵团级,个别准兵团级)。50年代初期一些省市的正职原来就是正兵团职干部。54年以后情况就不同了。
    续问:54年以后地方干部待遇相对部队干部有所下降?

    其实不能说54年以后地方干部待遇(级别)有所下降,而是干部的“扩容”同样职务的等级线也扩大了。如52年评级时的大区副主席,最低是5级;而54年的标准是大区副主席最低是7级:(见图1、图2)。

图1.

   图2.

    另外军队干部的待遇(级别)正军级以下从50年代到65年是提了一到二级的(标准,不是晋级),如50年代正师级转业定11级,(正军级8级),而65年套行政级别时,正师级标准是9级,正军级基准是7级,有的6级。参见下图:

   图3.

  
    行政级别是个人履历中一个重要的信息,但由于级别信息的不公开,加上当时的一职多级和多职可同级的结构,我们无法仅根据职位(除少数职务是一职一级)来判断行政级别。军队的情况更复杂:我军实行的是军衔、军官职务、军队级别(后来的行政级别)的三重结构,仅凭军衔或职务不能完全确定行政级别,即使同一军队级别(如副兵团级,有5级,有6级;正军级有6级,有7级,参见图3)。

    不少军事爱好者喜欢为军衔和级别建立一个对应关系,如元帅3级,大将4级,上将5级,中将6级,少将7级、8级等。虽然大部分具有这些军衔的军官级别情况是这样,但我们不能认为这是军衔和行政级别对应的标准,因为,各个行政级别都可能有不同军衔的干部。

    行政3级:大部分元帅3级,大将有张云逸(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定3级),上将乌兰夫(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定3级),中将赛福鼎(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定3级);
    
    行政5级:大将许光达,大部分上将,中将徐立清等;
   
    行政6级:上将王平、刘震等,大部分中将,少将段苏权、鲁瑞林等;

    行政7级:中将孙继先等,一部分少将。

    行政8级:除了少将,还有部分大校。

    以前讨论过少将,级别从6级到10级都有,少将和大校是级别分布最多的两个军衔,

大校从8级到12级都有:

8级大校:

9级大校:

 

10级大校:

 

11级大校:

 

12级大校: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