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毛囡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国民政府“部聘教授”

(2016-08-28 15:50:15) 下一个

国民政府“部聘教授”

    “部聘教授”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教育部实施的尊师重教、稳定队伍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发展学术、培养人才,稳定高水平师资队伍,1941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实行部聘教授制度。部聘教授是由国民政府教育部直接聘任的教授。其人选由“于学术文化有特殊贡献者”担任,一旦当选,其薪资不但标准从优,且均由教育部开支直接下拨所在学校,并另有专门的研究补助费用。部聘教授的选拔标准和程序均极为严格,为有章可循,教育部责成由吴俊升、傅斯年、吴稚晖、竺可桢等30余人组成的学术审议委员会,仔细研究,制定出《教育部设置部聘教授办法》并报国民政府行政院通过。《办法》规定部聘教授需在国立大学或独立学院任教十年以上,对教学确有成绩,对所任学科有专门著作且具有特殊贡献并由教育部提经学术审议委员会全体会议出席委员2/3以上表决通过。首批部聘教授共30人,聘期五年。

部聘教授的产生程序分三个阶段,首先为遴荐阶段,由各国立大学、独立学院或在教育部备案的全国性学术团体在符合条件的学者中自由提名,教育部汇总提名合计121人,在此基础上教育部又直接提名35人,组成共计156人的遴荐候选人名单。随后为荐举阶段,教育部将遴荐候选人名单分学科寄发给全国各公私立高等院校教务长、院长、系主任,由其在本人相关学科的部聘教授候选人中推荐二人并注明意见。之后为博采众议,又将征求荐举的范围扩大到各院校所有任职十年以上的教授。荐举阶段结束后,最后于1942年8月24日,由学术审议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在荐举结果基础上投票作出决定。

     首批部聘教授中国文学、史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六个学科各设置2名部聘教授,其余英国文学、哲学、教育、地质、地理、心理、法律、政治、经济、社会、农学、林学、土木水利、电机、机械航空、矿冶、生理解剖、医学18个学科各设置1名部聘教授,总数30人。

     第一批在1942年8月最后经学术审议会临时常务会议表决,以下30人入选:他们分别是杨树达、黎锦熙、吴宓、陈寅恪、萧一山、汤用彤、孟宪承、苏步青、吴有训、饶毓泰、曾昭抡、王琎、张景钺、艾伟、胡焕庸、李四光、周鲠生、胡元义、杨端六、孙本文、吴耕民、梁希、茅以升、庄前鼎、余谦六、何杰、洪式闾、蔡翘。

     第二批的终选结果,据竺可桢1943年12月16日记:“部聘教授人选,除国文刘文典以有嗜好,以次多数之胡光炜递补外,其余均由各科教授之最多者当选。”计有中国文学胡小石(光炜)、外国文学楼光来、历史柳诒征、哲学冯友兰、教育常道直、数学何鲁、物理胡刚复、政治萧公权、法律戴修瓒、经济刘秉麟、农学邓植仪、工科刘仙洲、化学高济宇、医科梁伯强、艺术徐悲鸿, 共15人。除胡光炜外,其余都是以推荐票数第一位者当选,学术审议会还是比较尊重业内专家的意见。刘文典之所以落选,不是水平,而是因为他抽鸦片,这显然不能为人师表。

    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在华东师范大学任教的部聘教授共3名:教育学的孟宪承、常道直和地理学的胡焕庸。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