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关于第五十三回里贾家除夕夜拜影祭宗祠的描写很有趣,“里边香烛辉煌,锦帐绣幕,虽列着神主,却看不真切。只见贾府人分昭穆排班站定:贾敬主祭,贾赦陪祭,贾珍献爵,贾琏贾蓉献帛,宝玉捧香,贾菖贾菱展拜毯,守焚池,青衣乐奏,三献爵,拜兴必,焚帛奠酒,礼必,乐止,退出。”这是汉族除夕祭祖的祭法。
“拜影”祭祖的汉族民俗在明朝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有明确记载:“三十日五更又焚香楮送迎,送玉皇上界矣,迎新灶君下界矣。插芝麻秸于门檐窗台,曰藏鬼秸中,不令出也。门窗贴红纸葫芦,曰收瘟鬼。夜以松柏枝杂柴燎院中,曰烧松盆,熰岁也。悬先亡影像,祀以狮仙斗糖、麻花馓枝,染五色苇架竹罩陈之;家长幼毕拜,已,各自拜,曰辞岁。”。
但是其中的贾府女性参与祭宗祠和“鸦雀无闻,只听铿锵叮当,金铃玉佩微微摇曳之声,并起跪靴履飒沓之响”的描写又隐隐是满族的萨满祭礼。满族家祭一般在春耕前或秋收后举办,并非汉民的除夕祭祖,所以被称为“春秋大祭”。在本姓族长或是辈分高的族人家里举办,男女老少除了孕妇和残疾人外都必须参加,不允许外姓人在场。由家萨满主持,一般由学识高有威望的族人担任。如果没有家萨满,则由族长或家长担任主祭。满人崇拜西方,神位设在正室西墙上。满族家祭分为两天,第一天祭神,又分朝祭和夕祭两步,仪式流程:家萨满用满语念祭词、上香、设供、奠酒,然后按男女长幼的顺序向神位叩拜,其间伴有念诵神歌和跳神活动,神歌有的是独唱、对唱或是一人领唱大家合唱的多种形式。
《呼兰府志》详细记载了满族家祭:
“滿洲家祭,預諏吉日。是日黎明,恭迎祖宗匣於前祭祀者之家。祭器有哈嗎刀、轟務、抬鼓、單環鼓札板、腰鈴、裙子、盅匙箸碗碟、几架、槽盆諸類。是日,同族咸蒞襄助祭禮祀。正室西房炕上設几安架,恭懸先像,借以挖單,几上供黃米飯一盂。家薩滿兩人捧香碟,燒年期香訖。薩滿繫腰鈴,持哈嗎刀,族人擊單環鼓。童男二人,擊札板相與樂神。薩滿歌樂三章,每章畢,主祭、助祭者,咸行叩首禮。禮畢,乃宰豕去皮,折為十一件,熟而薦之,盛以槽盆。薩滿手搖轟務,歌樂詞三章,主祭、助祭者,行禮如前。
朝祭訖,食福胙,親友畢至。方盤代几,實肉其中,盆下藉以油紙,不設几案。既夕,復祭。薩滿手單環鼓,歌樂詞三章,主祭、助祭者,禮如前,宰豕折薦豕如前。薩滿復歌樂詞一章,乃息燈燭。族人擊大鼓,童男敲札板,薩滿手搖神鈴,歌樂詞六章。歌畢,舉燈燭,食福胙如前。
次日黎明祭天地,俗曰還願。院中照璧後置大案一具,上供木酒鐘三枚,小米子一碟,宰豕去皮,折為十一件,陳於照壁東偏。其西偏,安鍋設竈,取肉少許熟之,切為多數小方,盛以磁盆二,又以木碗二實小米飯,同供之案。薩滿單腿跪地,口念安祭。以銅匙舉肉與飯向南分佈。主祭者,行九叩禮,尋以豕尾小米納置鎖莫杆錫斗,以答天貺。禮畢,食祭餘於院中,名曰喫小肉飯。午後,煮肉燎皮,會食於屋內,名曰喫大肉飯。是夕,祭星於東房烟筒前。祭時,息燈燭。一人白衣跪地,祈禱畢,左手持木刀刺豕。祭畢,仍與親友共食之。食畢,舉燈燭。
凡祭,用黑豕,無雜色,祭肉餘者塵院中不少留,豕骨棄之河。祭期以兩日為率,富者或延至六七日。薩滿或男或女,名數多寡,隨家豐儉。舊時,家祭禮歲一舉行,不多見,呼蘭滿洲公姓本屬宗室,先世為呼蘭城守尉,因家焉。其家祭恆用牛,或言黃帶子得用太牢云。”
从上面的详细描述我们可以发现:贾府的除夕家祭结合了满汉风俗, 我前面已经说过了:九道门的宁国府其实就是北京的紫禁城! 那么紫禁城在秦可卿崇祯帝自缢殉国和贾敬嘉靖皇帝服丹宾天后(《红楼梦》中的时间颠倒是为了迷惑满清统治者躲避文字狱的迫害),也就是北京朱明覆亡后被进了北京入主中原的满清给占了,所以宁国府---北京紫禁城的祭祖才会结合了汉满的两族风俗。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