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隐史

朱楼旧梦隐叙家亡血史, 儿女悲情婉书明亡华殇。逃亡帝子大展春秋笔法,贾事真史揭开惊天隐秘!
个人资料
xibeifenglai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芙蓉黛玉和牡丹宝钗的花签的惊人大秘密

(2016-07-12 06:26:51) 下一个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黛玉宝钗抽到的花签

 

寶釵便笑道:「我先抓,不知抓出個什麼來。」說著,將筒搖了一搖,伸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見簽上畫著一支牡丹,題著「艷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鐫的小字一句唐詩,道是:任是無情也動人。又注著:「在席共賀一杯,此為群芳之冠,隨意命人」。。。。。。

  寶玉卻只管拿著那簽,口內顛來倒去念「任是無情也動人」。。。。。。


  該黛玉掣。黛玉默默的想道:「不知還有什麼好的被我掣著方好。」一面伸手取了一根,只見上面畫著一枝芙蓉,題著「風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舊詩,道是:莫怨東風當自嗟。注云:「自飲一杯,牡丹陪飲一杯。」


  红楼梦中美女多,虽然说:萝卜花白菜花,各花入各眼,但比较之下,还是有差距的。就着这段抽花签的描写我们来看看作者笔下究竟哪一个才是红楼之中最美的女子呢?

  林黛玉掣的花签是芙蓉花(即荷花),上书谶语“莫怨东风当自嗟”一句出自宋代欧阳修《明妃曲.再和王介甫》诗:“。。。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狂风日暮起,漂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正是暗指出黛玉就是“红颜胜人”“绝色天下无”的明妃(也正是应和田妃是明朝妃子的身份)。正是对应着作者所写的“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


  虽然宝钗抽到的是牡丹,“任是無情也動人”,似乎是“艷冠群芳”。但要注意作者安排了宝玉两度用丑女孟光形容宝钗。看文中两度引用:

  

----第五回中《终身误》曲中说:“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宝钗如孟光一样对宝玉举案齐眉,但宝玉却意难平,为何?因为在宝玉心中矮胖的薛宝钗长得就像梁鸿的妻子孟光那样又胖又丑。

 

----第四十九回里“宝玉方知缘故,因笑道:“我说呢,正纳闷‘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原来是从‘小孩儿口没遮拦’就接了案了。”宝玉将黛玉比作高洁的贤士梁鸿而将宝钗比作觊觎谋求梁鸿的矮胖丑妇孟光

 

  《后汉书。梁鸿传》说:“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亦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耀,名孟光。......遂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因为钦慕梁鸿的高尚节操,有势力的人家都想把女儿嫁给他,可是梁鸿都谢绝不娶。有个姓孟形状肥胖丑陋黝黑的丑女,力气很大,能举起石臼,挑挑拣拣的都三十岁了还是不想婚嫁。父母问她什么原因,孟光说:“我要得到梁伯鸾那样贤能的才嫁。”梁鸿听说后就下礼聘了她。不久,孟光嫁了过去,精心打扮自己,梁鸿却一连七天不理她。于是孟光跪在床下请求梁鸿原因,然后依从梁鸿的要求不再打扮,粗衣操作,而且每次给梁鸿端饭时,都一定要举案齐眉,连仰视一下都不敢。

 

       朱慈炤用梁鸿比宝玉和黛玉,而用“德耀”孟光比“停机德”宝钗,不仅是为了表达黛玉品行高洁而宝钗矮胖丑陋,也是为了暗示了宝钗对黛玉和宝玉的志在必得的机心谋算,宝钗伪造金锁散布金玉良缘的谎言,用舆论造势以谋求婚配宝玉正是如同孟光宣传自己只嫁贤士梁鸿一样都是觊觎良久处心积虑,正是为了影射周后对田妃、满清对朱明的真历史!!

 

       宝钗抽到牡丹一是作者借花王之名点明宝钗的皇后身份;

       二是要大家注意签上的“无情”二字!你看:“寶玉卻只管拿著那簽,口內顛來倒去念「任是無情也動人」”作者是在强调暗示宝钗其实是个面热心冷虚情假意的无情之人!



  但这花签之义仅限于此么?



  不!这其中还藏着宝黛之间险恶的交锋。

  黛玉抽到的芙蓉签上题的四个字「風露清愁」,正是作者用“风”“露”和“清”暗示满清,用“愁”暗指满清对明朝江山的觊觎和威胁。黛玉花签上的注云:「自飲一杯,牡丹陪飲一杯。」正是明示读者:黛玉的愁苦根源就是牡丹宝钗。

  而宝钗抽到的花签上的谶语“任是无情也动人”出自唐代罗隐的《 牡丹花》: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诗中的“ 芙蓉何处避芳尘”暗示芙蓉花遭受牡丹花的欺凌压迫而无奈退避的结局,正是影射周后欺凌田妃和满清取代朱明的真历史。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2)
评论
昭明_watch0 回复 悄悄话 倒不觉得曹雪芹是影射某一段历史,或者是反封建。如果是这样,《红楼梦》就不是一本可以永存的巨著了。《红楼梦》之所以震撼,因为它揭示的人世间的悲剧。这种悲剧不光发生在贾家,在清朝,在中国。虽然场景不同,但这种悲剧是永久的,普遍存在的。就像希腊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一样,它们的意义在人性,社会性,完全不止在特定的历史里。

当然如果你想在里面找真历史,这里是影射历史上的这个人,那里是隐射历史上的那个人,把《红楼梦》当历史书看也行,也是一种读法,也是有意思的。很欣赏你做的工作,从中我也学到不少。
wumiao 回复 悄悄话 黛玉和宝钗的美各自不同,黛玉的美虽然超凡脱俗,绝不代表宝钗就丑若无盐。
莫怨东风,东风向来代表有权势的特权阶级;应自嗟,明显是让黛玉检查自己的不足之处。还是说此书代表一定的封建局限性,但它是一本伟大的书。
生活中宝钗永远是让人舒服相处,但隔心不隔面。黛玉初见是难以相处的,但做了朋友后就如美酒香茶,越来越让人喜欢。
xibeifenglai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昭明_watch0' 的评论 : 我除了解表面文章,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但无论是表面文章还是内里史事,宝钗都绝不是什么美善之人,而是恶毒狡诈。要理解需要把我前面的文章都要读了。当然你也可以继续只欣赏表面文章
xibeifenglai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lyingcamel' 的评论 : 我除了解表面文章,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但无论是表面文章还是内里史事,宝钗都绝不是什么美善之人,而是恶毒狡诈。要理解需要把我前面的文章都要读了。当然你也可以继续只欣赏表面文章,
昭明_watch0 回复 悄悄话 “莫怨東風當自嗟。” 注云:「自飲一杯,牡丹陪飲一杯。」曹雪芹写出了黛玉的不幸是个性使然,命中注定。不能完全怨东风,怪牡丹。宝钗只是造成她不幸的次要因素。

没有宝钗,她也不可能和宝玉结婚的。
昭明_watch0 回复 悄悄话 诗词分析得很有意思。“任是无情亦动人,……芙蓉何处避芳尘?”

不过我不认为宝钗在宝玉的眼里是肥而丑的孟光。宝钗和黛玉都是一流一的女孩子,她们都想着宝玉。可惜宝玉只有一个,这使她俩不得不用各种方法争夺。最终是,宝钗得了身,黛玉得了心,你说,谁赢了呢?
flyingcamel 回复 悄悄话 不同意作者把宝钗说成心机丑女!宝钗很美,宝玉都把她比杨妃。还有下人口中说得怕口气太大把她吹化了。当然夸张,但也是怜香惜玉之意昭然。宝钗待黛玉情真意切。为黛玉宽解愁闷讲她的际遇和黛玉一样,除了妈妈之外也是一无所有。恳切之余也看得出宝钗的不凡,并不看重财富。种种迹象表明宝钗喜欢宝玉,如描写宝钗有事没事就去看宝玉,并没见她那么频繁看别人,但说她散布金玉良缘的谣言就绝不可能。
非常佩服xibeifenglai 对诗词的深刻理解,但不同意你的结论。no offense, just wish to share. 谢谢分享!
xibeifenglai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焦大' 的评论 :看《红楼梦》一定要记住脂砚斋的提醒 “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虽说略有夸张,但是朱慈炤的比喻,典故,重复等等都是有深意的,看《红楼梦》不容易,这是一本充满了隐喻和暗示的历史巨著,否则三百多年了,为何还搞不清楚?你多看看以后就明白了,现在才刚起个头,后面涉及的人和事更多更复杂。
xibeifenglai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焦大' 的评论 : 当然是有了,孟光肥而丑,作者两度用孟广作比正是强调宝钗和孟光的共同处。还有以后的宝玉又用杨妃比宝钗,宝钗的肥是一定的,不过书中用丰满代替了。宝玉将宝钗比杨妃致其大怒,除了极深的历史和政治寓意外,也是影射宝钗的原型---矮胖的周后,我以后会在解密杨妃之喻的时候具体写。敬请期待。
焦大 回复 悄悄话 你说说,作者(不管姓曹还是姓朱)到底有没有用孟光暗讽宝钗“又矮又胖”?
每集必读,觉得越来越牵强附会了。恕我直言。
xibeifenglai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ellowPear' 的评论 :书中描写宝钗丰满黛玉纤妍,各有特色,但我这里讲的是判词的深意,作者对宝钗影射对象周后和满清的深入评价,两回事。
呆雁是深有寓意的, 我以后会解密“呆雁”,因为需要一层一层的解。至于断章取义,如果你没有看过我前面的文章,还是不要这么早下结论。
YellowPear 回复 悄悄话 作者还记得宝钗羞拢红麝串的时候,宝玉可是看得呆住了,还被黛玉嘲笑为一只呆燕。美的被人看呆的宝钗怎么会是作者以为的又胖又丑呢?
看书要仔细,不要断章取义,曹公应用举案齐眉不是在暗讽宝钗丑。钗黛是两种不同的美,曹公并无分高下之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