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黛玉和牡丹宝钗的花签的惊人大秘密
文章来源: xibeifenglai2016-07-12 06:26:51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黛玉宝钗抽到的花签

 

寶釵便笑道:「我先抓,不知抓出個什麼來。」說著,將筒搖了一搖,伸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見簽上畫著一支牡丹,題著「艷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鐫的小字一句唐詩,道是:任是無情也動人。又注著:「在席共賀一杯,此為群芳之冠,隨意命人」。。。。。。

  寶玉卻只管拿著那簽,口內顛來倒去念「任是無情也動人」。。。。。。


  該黛玉掣。黛玉默默的想道:「不知還有什麼好的被我掣著方好。」一面伸手取了一根,只見上面畫著一枝芙蓉,題著「風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舊詩,道是:莫怨東風當自嗟。注云:「自飲一杯,牡丹陪飲一杯。」


  红楼梦中美女多,虽然说:萝卜花白菜花,各花入各眼,但比较之下,还是有差距的。就着这段抽花签的描写我们来看看作者笔下究竟哪一个才是红楼之中最美的女子呢?

  林黛玉掣的花签是芙蓉花(即荷花),上书谶语“莫怨东风当自嗟”一句出自宋代欧阳修《明妃曲.再和王介甫》诗:“。。。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狂风日暮起,漂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正是暗指出黛玉就是“红颜胜人”“绝色天下无”的明妃(也正是应和田妃是明朝妃子的身份)。正是对应着作者所写的“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


  虽然宝钗抽到的是牡丹,“任是無情也動人”,似乎是“艷冠群芳”。但要注意作者安排了宝玉两度用丑女孟光形容宝钗。看文中两度引用:

  

----第五回中《终身误》曲中说:“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宝钗如孟光一样对宝玉举案齐眉,但宝玉却意难平,为何?因为在宝玉心中矮胖的薛宝钗长得就像梁鸿的妻子孟光那样又胖又丑。

 

----第四十九回里“宝玉方知缘故,因笑道:“我说呢,正纳闷‘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原来是从‘小孩儿口没遮拦’就接了案了。”宝玉将黛玉比作高洁的贤士梁鸿而将宝钗比作觊觎谋求梁鸿的矮胖丑妇孟光

 

  《后汉书。梁鸿传》说:“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亦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耀,名孟光。......遂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因为钦慕梁鸿的高尚节操,有势力的人家都想把女儿嫁给他,可是梁鸿都谢绝不娶。有个姓孟形状肥胖丑陋黝黑的丑女,力气很大,能举起石臼,挑挑拣拣的都三十岁了还是不想婚嫁。父母问她什么原因,孟光说:“我要得到梁伯鸾那样贤能的才嫁。”梁鸿听说后就下礼聘了她。不久,孟光嫁了过去,精心打扮自己,梁鸿却一连七天不理她。于是孟光跪在床下请求梁鸿原因,然后依从梁鸿的要求不再打扮,粗衣操作,而且每次给梁鸿端饭时,都一定要举案齐眉,连仰视一下都不敢。

 

       朱慈炤用梁鸿比宝玉和黛玉,而用“德耀”孟光比“停机德”宝钗,不仅是为了表达黛玉品行高洁而宝钗矮胖丑陋,也是为了暗示了宝钗对黛玉和宝玉的志在必得的机心谋算,宝钗伪造金锁散布金玉良缘的谎言,用舆论造势以谋求婚配宝玉正是如同孟光宣传自己只嫁贤士梁鸿一样都是觊觎良久处心积虑,正是为了影射周后对田妃、满清对朱明的真历史!!

 

       宝钗抽到牡丹一是作者借花王之名点明宝钗的皇后身份;

       二是要大家注意签上的“无情”二字!你看:“寶玉卻只管拿著那簽,口內顛來倒去念「任是無情也動人」”作者是在强调暗示宝钗其实是个面热心冷虚情假意的无情之人!



  但这花签之义仅限于此么?



  不!这其中还藏着宝黛之间险恶的交锋。

  黛玉抽到的芙蓉签上题的四个字「風露清愁」,正是作者用“风”“露”和“清”暗示满清,用“愁”暗指满清对明朝江山的觊觎和威胁。黛玉花签上的注云:「自飲一杯,牡丹陪飲一杯。」正是明示读者:黛玉的愁苦根源就是牡丹宝钗。

  而宝钗抽到的花签上的谶语“任是无情也动人”出自唐代罗隐的《 牡丹花》: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诗中的“ 芙蓉何处避芳尘”暗示芙蓉花遭受牡丹花的欺凌压迫而无奈退避的结局,正是影射周后欺凌田妃和满清取代朱明的真历史。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