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嘉的花店

我们一起去寻找美!

微信ID: appledehuadian
正文

质疑之后莫忘探究

(2017-06-29 08:31:37) 下一个

1796年,天文学家马斯基林在发现助手对星体运行时间的测量与自己存在差异之后便给助手下了“不负责任”的定义。两百多年后的现在,依旧有太多人,在对不符合自身价值判断与固有认识水平的事物提出质疑与否定之后,妄下定论而未加以深入探究。

 

 

 

诸如此类的现象在生活中屡见不鲜,如家长往往在孩子成绩不理想时以“学习不认真”贯之,没有考虑自己是否给予足够的陪伴。尤其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容易固守一套自己的价值判断,面对事物,质疑过后的探究越来越少。不是每条真理都如“人与人的反应时间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那样幸运,它们中的大多数,正是因为人们对于质疑后探究的缺乏,而埋没于人们基于固有认知范围的唾弃之下。因而,我们的世界不缺少质疑,而尤为需要否定过后细致深入的探究。

 

 

 

马斯基林尊为天文学家却也犯下世人通病:其实是人类共有的自大机制作祟,即人们往往在面对差异时不由自主地偏向于自己这一边。所以若要具备探究意识,首先要戒除这出于本能的所谓“自大”。在面对差异性时,我们需要接受这差异的存在,万万不可将差异的出现与某一方的错误画上等号。“差异的背后往往存在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我们作为具有探究精神的人所应具备的理论基础,不能让我们长期积累的价值判断与知识体系冲昏了头脑,鲁莽地否定差异,盲目地做出偏向自己的判断。

 

 

 

而人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存在个体差异,导致反应时间差异这一科学理论得以被发现,离不开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的关注与深入探究。可见细致并深入的研究之于真理的发现同样必不可少。再一次回味爱迪生发明灯泡的过程,钨丝的引用不正是经过了千百次的探究与实验吗?倘若爱迪生屈服于人们对电灯的质疑与否定,倘若他没有如此深入的探究,人们又怎能在夜晚获得光明?由此可见,质疑过后莫忘探究,探究的过程比探究的意识更为重要。

 

 

 

当然不为价值取向与固有知识所役不代表完全摒弃知识,而是在面对差异时将其暂时放下,以开放的心态迎接差异,在探究的过程中,再在以往知识积累的帮助下发现真理。

 

真理的发现,离不开质疑后的探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