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嘉的花店

我们一起去寻找美!

微信ID: appledehuadian
正文

渔鼓道情

(2017-05-10 06:13:53) 下一个

女歌手将法语歌词填入文化遗产【渔鼓道情】中,遭遇评委老师的质疑,双方观点发生碰撞,互相难以说服。

 

女歌手与评委老师各持己见,恰巧体现的是当今社会上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两种观点的对抗。随着社会发展导致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生活也产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传承人的稀缺让越来越多的传统艺术文化开始没落,走向消亡,艺术工作者正战斗在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之首。而如何传承成为一个值得长期探讨和深思的课题。有的人认为应该原封不动地加大力度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原貌,而另一派人则欣赏那些新文化与传统艺术结合产生的奇妙火花。

 

 

 

在我看来,与其全力以赴投入保留这些属于中国的文化遗产原貌,不如给传统的再创作留一些空间。

 

如今时代更迭,新兴事物层出不穷,不知不觉间,青少年群体已经成为文化的主要消费人群和欣赏群体。既然如此,传统文化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迎合青少年的喜爱才能一呼百应,得到更广大的传承与传播。如春晚中歌手谭维维的一曲《秦汉老腔》唱响大江南北,既保有传统民俗文化,又加入了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流行元素,可以称得上是对传统再创作的成功事例。

 

 

 

渔鼓道情,这种盛行于清末并流传于民间、有着100多年历史的传统曲艺。表演形式和大鼓书相似。被女歌手填入法语歌词、搬上舞台公开的演绎亦是如此,这样的西方与中国,新文化与旧文化的结合形成的新体验,必然会吸引青少年的眼球,从而得以传播。试想,如果没有女歌手这样的再创作,这个传统的艺术就难以具有别样的生命力,年轻人甚至不会知道“渔鼓道情”为何物,更谈不上会去欣赏,去深入了解,又如何得到传承呢?

 

 

 

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手中不仅仅是国人自己,还包括全世界的观众。就像女歌手解释的那样,再创作的过程中,结合西方元素,让世界通过作品了解其中更深刻的内涵,更能感受到深层次的美,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之路更加宽广。

 

当然,传统的再创作不是只随意改编,胡乱删取内容,是基于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研究,结合对艺术的理解,创造出来的具有审美情趣的作品,传统文化在作品中要有高度的体现,万万不能只是贴上传统文化艺术的标签,实则是挂羊头卖狗肉。

 

 

 

传统文化如果想逃离作为“遗产”安静地躺在博物馆里供人瞻仰的厄运,那么就需要公众能给那些渐行渐远的传统艺术的再创作留一些空间,使之能绽放出新生命与活力的花朵,更长久地芬芳于人间。

 

(视屏来自网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