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嘉的花店

我们一起去寻找美!

微信ID: appledehuadian
正文

我是三毛的“中国雨”

(2016-07-28 10:55:04) 下一个

前天发的【读书】:三毛《说给自己听》,@梧桐发来留言说以前不太了解三毛,看了这篇文章没想到她是这么一个有思想的人。apple心里有种莫名的感动:三毛当然不是一般人,她可以说是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一个作者,是我成长过程中的一记重要的烙印。

 

三毛迷们都知道,三毛的“中国雨”指的就是“粉丝”。有生以来,没有追过星、没有做过任何人的粉丝,于三毛,我的那份几十年的心心念念,有如灵魂深处的相依,算是一种“粉丝”情怀。不像真正的粉丝,会去了解偶像的所有生平点滴,收集她所有文章书籍、歌词电影,她的照片录像,甚至到台湾去看她住过的房子,重返撒哈拉去走她踩过的足迹。你若要问我第一次看的是三毛的哪一本书,哪一篇文章,我都记不清了,只记得只要是三毛写的,我都会拿起来看,跟着她哭跟着她笑。她出过好几本文集,《撒哈拉的故事》、《沙漠观浴记》、《哭泣的骆驼》、《雨季不再来》、《稻草人手记》、《万水千山走遍》…有些故事会重复地登出,我就来来回回地看,她的生平就在她的故事里,既有常人的烦恼,又有不俗的经历,所以会特别真实特别容易被打动:从小身体不好、经常生病、喜欢看书、数学不好、被老师凌辱、自闭症、休学。大学到西班牙留学,遇到荷西,和他那至死不渝的爱情、撒哈拉沙漠的艰苦却精彩的生活、荷西去世、漫长的思念、怀念…


从初中开始看三毛的书,不太喜欢读大部头的我,基本的读物就是著名的《读者文摘》,当然是甘肃出的那个,现在更名为《读者》。当时还风行另外两位作家的书:金庸和琼瑶的,知道金庸先生的文笔超好,但不喜欢武打小说,没看;琼瑶阿姨的你情我爱,那个经典的“好…好…好…”的形容手法又太腻歪,看不下去。唯独三毛的故事,满足了女孩子心里所有的向往:自由、新奇、浪漫、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 别说当时整个社会环境正好是从封闭走向逐渐开放,正值青春期的我,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开始,对于敏感睿智善于自省的三毛,那些用有趣的语言、独特的视角,还有许多不是常人所能经历的遭遇,折射出的精神大于物质的力量,深深地影响着我。

 

也许是有点喜欢特立独行的性格,对三毛高度的认同感,潜移默化,使得我有时候觉得与其说三毛是我的偶像,不如说我的身体里流淌着她的血,眼睛里长着她的瞳仁,脑壳里闪动着她的思想火花。恋爱时男朋友送的礼物绝对地被用心思准备的打动而不是看价值;10元一条的印花棉布裤也能给我穿出大牌的气质,波西米亚风格的装扮是我的至爱;虽然一直身居物资丰富的城市,骨子里对那些“垃圾”的热爱不亚于三毛建设她撒哈拉之家时的疯狂。海边拾回的一块被海浪冲刷光滑的木头,被我搁在一个平板上成了有韵味的装饰;木工师傅试锯子丢弃的木板,被我喷了漆变成了一幅画;别家不要的包装大木箱被我改造成花格子种花…每次看到自己家换下的汽车轮胎,总想琢磨着怎么把它做成秋千或者沙发。出差或云游,有时间逛的不是名牌百货店而是当地的集市或旧货市场,淘到各种手工制品或饱含旧主人情感的旧物总觉得更有意趣。


也许是从十几岁起就开始读她十几岁时发生的事和感觉是当时正在进行的撒哈拉沙漠的故事,心理上总觉得三毛只是比自己年长几岁的大姐姐,殊不知她竟是跟我妈妈同一年出生,也许还因为她48岁时的离世,留下的所有的感受和经历都跟我的人生阶段一样。虽然从未谋面,我很感恩生命里有这样的一个知音,时时拨动我的心弦,给我以支持。三毛除了写自己的游记传记,还会负责一些杂志的专栏,回复一些读者来信,看过她的一篇《写给正在怨天尤人的你》,是对所有抱怨命运不公痛苦不堪的读者的一封公开信,运用了她的智慧和慈悲,深情地劝导来信者不要只强烈地抱怨自己的命运甚而怪责社会与家庭,而不会对自己之所以形成今日的局面有所检讨和反省。在今天看来还是对个人的帮助,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封信。

 

前几年因三毛逝世二十周年又重新掀起了一股“三毛热”,期间夹杂着一些令人难过而难堪的文章,对于三毛文品人品的各种抨击和质疑,有说三毛的荷西是编造出来的,又有猜测他们死因的。这时的我,想起三毛说过的她很喜欢的一句西班牙谚语:“如果常常流泪,就不能看见星光。” 是的,我们不仅不要常常流泪,还要避免让眼睛去看所有污秽的东西,因为我们要用它去看美丽的星光!

 
嘉嘉的花店微信ID: appledehuadian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海尾归 回复 悄悄话 同意LZ.我这理工男就一直是三毛的雨丝.
你可以把荷西就看做是一个符号好了,他的真实与否,不是重点.她的文章里的世界,非平常人能懂.
谢谢分享.
喜爱心 回复 悄悄话 人无完人。 三毛的内心和思想是非常有灵性,内涵和深度的。 但即使如此,我想她是缺爱和缺认同的, 也许和小时候的经历有关,和这个文化中求同的要求有关。 所以她我行我素,向往自由,不受约束。 河西是否存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三毛的内心里有这么个人,需要这么个人来呵护自己。被男人爱上(河西也好,日本人也好,国人也好, 她写过很多),我想一定是有男人欣赏她这种女子的, 但是否真的像她所说的那么执着和倾心, 不得而知。 只是,不知为什么,我看到的确实她对爱的渴望,过多的渴望。 这不像是一个拥有很多爱的人的表现。 无论如何, 三毛是值得欣赏和纪念的。
十全老人 回复 悄悄话 污秽如我,也怀疑河西是她编造出来的。所以河西必须死,否则故事编不下去。河西去过台湾三毛家吗?三毛亲属谁见过河西这个女婿? 被西方人爱上其实是她很爱写的一个情节,或者,一个情结...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