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嘉的花店

我们一起去寻找美!

微信ID: appledehuadian
正文

我的学号23

(2016-06-27 15:56:52) 下一个

前几天看到一篇小文《我的女儿23号》,说的是作者女儿每次考试成绩都在班里排23名,久而久之被封了一个意思是“不上不下”的绰号“23号”,作者从各种纠结和不甘心,到最后发现孩子本身的优点而重新认识和接纳孩子的故事。

 

23号,多么熟悉啊,曾是apple的学号,伴随我度过了初中三年。那个年代还存在重点初中,我们这个班收容的都是小升初时因微弱分差,与重点学校失之交臂的学生,号称实验重点班。学生的学号就按入学成绩排名对号入座,意味着你在这个班的入学水平。这本来也无可厚非,但在那个力争上游成绩至上的班级里,这些号码就成了刻度尺,衡量着你的地位、评估着你的表现。


记忆中班里的每个孩子都像是穿着一件带号码的隐形“囚服”,有时候相对他的名字你更记得他的号码。我们当时所在的初中占地面积是全市最小 ,外号“鸽子笼”学校,做操都要占用楼道走廊。配上这样的“号码管理”制度,狭小的学校更像一个压抑的监狱。


进来的时候号数大不要紧,只要你学习好,谁也不会对你进行号码歧视。比如说我们的31号April,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初中三年没有离开过班长的宝座,红人一个,31号成了超级励志的光荣号码!而13号福根就没这么好命了,平时的成绩一直在四十名朝后,这日子真不好过:“看看你,看看你,还配叫13号吗?” 


23,是个相对安全的号码,考好了是进步,考差了也可算在发挥失常之列,下次努力就好。即使父母没要求,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年龄,apple没法做那个“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闲云野鹤。跟《我的女儿23号》一样,在强者如云,竞争激烈的班级里,在那个喜欢东张西望的年纪,永远觉得力不从心,有种永无出头之日的感觉。加上那时候的老师基本都古板严厉,除了批评挖苦,没有什么心灵鸡汤之类的文章给你,更别说心理辅导了。还好有每天放学后可以躲进美术兴趣小组。在那儿,可以稍稍脱掉“囚服”,放个风,打个盹。但23就像电烙铁将“中不溜”三个字深深地烙进我心里,在日后的生活中每次想力争上游时,它总会跳出来提醒我:“你是23号,不是1号。”


黎明,他到现在的QQ签名还是“永远的55号”。原本这个班应该没有排到这个数字,只因他是学校书记的儿子,加了进来。特殊的身份加上不上台面的成绩,压抑的55号,更像一幅枷锁,套在他身上,抬不起头。跟apple不一样的是,他冲出重围,厚积薄发,毕业的时候一举考上重点高中,进而考取了西南政法大学。毕业后见过一次,当时已经是某银行行长的他,虽然觉得往事不堪回首,但语气里还是感谢这个“永远的55号”。

 

去年这个班还轰轰烈烈地搞了一个聚会,apple没有参加。现场传来的照片:同学们用手势做出自己的号码合影留念。都毕业三十年了,每个人对自己对他人的号码还是记得那么牢、那么清晰。但不知道今时今日的你们心里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排序?

 
嘉嘉的花店微信ID: appledehuadian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