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云何能了一切种,成一切种智?

(2017-03-20 10:20:35) 下一个

     十方世界的一切诸佛如来,他们是成就了一切种妙智;因此十方诸佛,于八识心王及一切法,没有一个不具足了知的,那如果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任何一个人得要对于一切诸法的内涵,全部具足了知以后,这样才能够说,他是具备了一切种智,才能够说他是成佛了,这个时候,祂是任运而有不思议业,诸佛如来所拥有的这样的功德,乃是连等觉菩萨都无法想象的,当然那些凡夫外道们,更不用说了。等觉菩萨的第八识都还不能和五别境心所有法相应,还不能和善十一心所有法相应,所以等觉菩萨还是得要用意识心、用末那心来弘扬佛法,但是诸佛如来却是不一样,诸佛如来祂们是可以用意识心跟某甲说法,同时又以末那跟某乙说法,祂们的真心如来藏真如心,却同时在跟某丙说另外一种妙法,这是可以分别独立去运作的;这个殊胜的功德的境界相,是等觉菩萨怎么想也想不通的。既然等觉菩萨都无法想通的,那我们就更不用想了,所以等觉菩萨见了诸佛如来的时候,他们乃是非常非常地恭敬诸佛如来,原因就在这里,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福德、自己的智慧,乃是差如来差太大了,所以等觉菩萨的慢心是最少的,因为他最清楚,自己真的是差太远了。

  一般人如果他没有大善知识来摄受,就算他是真正的明心了,他是真正的眼见佛性了,他很容易也会生起慢心,他刚刚才证悟的时候也许他会想:“佛陀明心见性,大概也是像我这样子的实证吧!如今我已经明心了,佛陀也明心了;我现在眼见佛性了,佛陀也看见佛性了;佛的境界大概就跟我现在一样吧!”一般人刚刚证悟的时候,大概会这样想,大多数人他们不会去想说:“虽然我也明心见性了,但我跟 佛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呢?”可是当你到了初地的证量时,你就会发觉:“怎么我离佛地还那么远啊?”一般比较浅学的人,他本来以为自己实证的境界就是佛的境界,但是悟后越学越深以后,当他学到了初地的时候,这时候他才发觉,自己与佛的实证境界,真的是相差很远很远;但是到了等觉位的时候,你会发觉自己离佛的境界,在感觉上是更远的;当愈了解 佛陀的境界,就知道自己离佛的所证是更远;只有不了解 佛陀境界的人,他们才会夸大其词地说,自己离 佛陀的实证是不远的。所以那些密宗的喇嘛们,他们号称自己是活佛,号称自己已经即身成佛了,其实他们这个真的是向诸天借来的特大号的胆子;他们其实连明心都没有,就说他们证悟了,还夸口说他们已经修成究竟的佛果了。

  明心之后并不是没有事了,还有很多事要做、还有很多法要学,其实是无穷无尽的。这就是说,到了究竟佛地的时候,可以有真如心直接跟五别境心所有法相应,也直接跟善十一心所有法相应,可以多了这十六个心所有法,作为第八识真如心的亲所缘缘,作为第八识真如心的助伴。所以,十方诸佛对于一切世间的无记法,祂都能够具足地了知。举个例子来说,譬如说下雨这件事,那到底下了几滴雨,如来都能够具足了知,如来有这样的功德,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那不用说 佛陀如来的功德,我们再举一个,光是阿难尊者就有一个智慧,叫作等智,这个等智是非常非常殊胜的一个功德,他能够在某一部分了知树叶的数目。阿难尊者的典故是这样的,有一个外道问阿难尊者说:“阿难尊者!你不是开悟了吗?我请问你这颗树有多少叶子?”阿难尊者就跟他说:“我不知道。”其实开悟与了知树叶的数目是无关的,那这个外道问阿难尊者,一棵树有多少片叶子?阿难尊者说他不知道,但是阿难尊者却说:这颗树有一个定数,说完了就走了,阿难尊者就去托钵了。阿难尊者托钵回来以前,那个外道看到阿难尊者走了以后,就偷偷地拔掉了六十片叶子藏起来,他等阿难尊者回来的时候,又问阿难尊者说:“阿难尊者!你说这棵树有一个定数,那我就问你,你刚刚离开跟现在回来前后,树叶有没有相等呢?”阿难尊者就告诉这个外道说:“现在不等了,因为差了六十片叶子。”这个就是阿难尊者的等智。

  这个等智是怎么修来的?经典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我们也不晓得;大概 佛陀看阿难尊者,很诚恳很辛苦地当侍者,所以教导给阿难尊者,他这个殊胜的法。那个外道听了阿难尊者这样回答,心中想:“我偷偷摘了六十片叶子,他竟然也会知道。”所以他是吓了一大跳。

  好!说完这个典故,这就是说:诸地菩萨任运而有种种的不思议业,也是地地有所不同的。但是等觉地和佛地的差距,其实是非常大的,等觉菩萨都差很多了,那下地的菩萨乃至凡夫,那当然更不用讲了,所以叫作“不思议业”,这一些都是诸佛如来任运而知的。由于诸佛如来都有这一种任运的不思议业,所以能够在十方无量世界,来普遍地化度众生;但是你不要说,诸佛如来既然都有任运的不思议业,并且一直都在十方世界普度众生,那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任何一尊佛呢?那这个时候,就得要检讨自己的佛缘了,如果我们在过去世,都没有跟诸佛如来结缘过,那我们凭什么要无缘无故就可以见到佛呢?诸佛如来不是那么随便想要见就见的,诸佛如来又不赚你的钱,又不贪你的供养,又不是变魔术的人,怎能随随便便说想见就见;你得要有缘才能够见,没有缘就不能见。

  好!接下来,马鸣菩萨回答他人的问难,我们来看论文是怎么说,有人问:

  问:“虚空无边故世界无边,世界无边故众生无边,众生无边故心行差别亦复无边;如是境界无有齐限,难知难解;若无明断,永无心相,云何能了一切种?成一切种智?”(《大乘起信论》卷2)

  这个问答,就好像佛门内外的很多外道,常常对我们提出的质疑或问难,他们说:“你说意识心是妄心,难道你不用意识心,你就能够写书来护持正法吗?你这个不是睁眼说瞎话吗?”他们是这样提出这样的问难,其实这个情形就好像《起信论》当中的这个人,提问来问马鸣菩萨,他提出问题来质疑 马鸣菩萨的道理,与一般佛门外道提出是一样的情形,因为这些都是众生们误会了菩萨的意思了。

  换句话说,菩萨们写出来的书,或者说出来的法,他们是读不懂也听不懂的;有的人却因为自己读不懂或听不懂,居然敢写文章登报,公开来乱骂人,这个众生的胆子就够大了;我们倒是蛮担心他的未来世,因为诽谤贤圣这是无间地狱罪,他们倒是完全不放在眼里。但是他们也是因为愚痴,其实也是很可怜,因为他们不懂,而下堕无间地狱的人,这十八地狱,得要一一经历而去受,出了地狱以后还得要长时间地去历经饿鬼道与畜生道,这样经历了百千劫以后才能回到人间;并且刚刚回到人间的时候,在前五百世,他是盲聋瘖哑,他是不闻佛法;这样又再过了五百世以后,刚刚听闻到甚深微妙正法的时候,他因为疑根未断的习气,又会再度地去谤法、去谤贤圣,这样他又再次地重新回到无间地狱去;这样一而再,再而三重复百千劫,受到了极大的痛苦。这样的轮回是永无止期,一直到他的疑根断除的时候,这个时候他的未来世才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谤法、谤贤圣,而轮转于三恶道之中。

  回到我们的议题来说,很多众生都有这个疑问,都会想:“那既然无明断了,那意识就应该断啦!”有的人会这样想:“那你把意识断了,你的意识断了,那就是没有意识了,没有意识的话,那怎么还能写书呢?怎么还能为人说法呢?”他这个疑问,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其实这是他们的误会,因为我们说否定意识心,并不是等于灭掉了意识心;就好像断我见的人,否定意识的初果人,并不等于断了我执的四果人;也不等于已经住入到无余涅槃之中,但是这当中的道理,他们却是误会得很严重,表示他们基本知见都不具足。同样的道理,现在也有的人提出这个问题来说,他提出疑问说:那既然虚空是无边的,因此世界也应该是无边的,世界无边的缘故众生也无边,众生无边的缘故,心行当然也是无边差别的;那这样一来,境界就不会只有一种,而有无量种的,所以真的是难知难解;如果无明断了,那就永无心相存在了,又如何能够了知,如来藏心中的一切种子呢?又如何能够成就一切种智呢?

  他们提出这个问题,因此这是他们对于佛法的误会,而产生的情形,其实虚空并没有所谓的非有边、非无边可说,因为虚空其实是无法,如果是无法,又怎么可以属于中道性的非有边以及非无边呢?因此虚空只是一个名相而已,虚空乃是人为所施设出来的一个名相;既然是名相,那就是无法,当然就无边际可说。如果人家问你,虚空是有边还是无边呢?如果你一定要选的话,就认定虚空乃是无边的。如果有人跟你说虚空有边,不管他说的那个边有多远,即使是用光速,或者超光速百倍、千倍、万倍,乃至亿万倍这样远,我们也可以不管他说是怎么大的数字,这样去跑上了几百万年以后,说有那个虚空的边在那里,如果他说虚空是有边,你就可以用很理性的方式来问他这个问题,与他一起来探讨他的主张,你可以问他说:“那就请问你:‘你说虚空有边,如果我们到了你所说的虚空边际的时候,那请问这个边际的外面是什么?’”你可以提出这个问题来跟他讨论,他如果是一个有世间智慧的人,那他就一定会想:“那这个外面是不是还有另外一个边呢?还有另外一个虚空呢?”如果他是很坚持他自己的想法,他说那是另外一个边,你就可以问他说:“那这样的话,到底那另外一个边的外面是什么呢?这个边总不可能是用混凝土,去筑起来把它密封著吧?”如果他是一个很理性的人,他就自己知道,自己的主张乃是错误的,因此只好正确地思考:“果然虚空还是无边的。”他还是得要承认你的话是正确的,这样在逻辑上才说得通啊!如果他不是一个理性的人,那么我们也不需要跟他争辩,因为那是没有意义的,但是事实是如此啊!也不用怎么争辩,这是你不必真的用那百千万倍的超光速,去跑上几百千万亿年以后,而去到他所说的那个虚空的边际那里,才能够实证虚空其实无边的,我们只要用如理作意的思惟,其实就可以理解而证明,因为道理事实就是这么的明显。

  所以虚空既然是无穷无尽的,当然虚空中就有无穷无尽的宇宙世界,同样的道理,那一定会有无穷无尽的星球,所以我们现在来读《华严经》,以我们现在比较正确的天文知识,来看一看《华严经》当中所说的 佛陀开示,特别是在哈伯望远镜修理好之后,更为先进的望远镜出现了以后,就能够看到我们这个银河系之外的,许多许多的星云星系的景象,并不是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满天星斗,而是只有那里一撮、这里一撮、那边又一撮,这样这个星云星系之间,都是空无星球的。我们所看到的满天星斗,也只是站在我们这个自己有限的视力下,所观察到的部分,我们以肉眼所看到的满天星斗,大多数乃是我们这个银河系的星星而已,乃是我们同在一个世界的星球,以现在这个天文学的现观,所证实的天文虚空世间的智慧,再来读一下《华严经》的世界海的法义,那你就会感觉到非常地亲切,可就亲切多了。

  学佛以前听人讲《华严经》的时候总是想:“印度人还真会瞎编呢,竟然把这个华严世界讲得这么妙,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呢?那又有谁能真的看到呢?”如果是胆子大一点的人,还会说:“可能是瞎掰的吧!”但是现在我们从哈伯望远镜所拍摄出来的虚空中的世界来看,你可以证实说:“哈伯望远镜所看见的,才只是《华严经》里面所讲的几个大千世界而已,还无法看到世界海的全貌呢!更何况是看到别的世界海?更何况是看到无穷无尽的虚空世界的全部呢?”因为虚空是无边际的,世界当然也是无边际的;因此,世界一定是无量无数的。因为虚空是无边际的,所以我们这个世界海外面更远更远的地方,一定还会有别的世界海,所以说世界无边。世界既然是无边,当然众生也一定是无量无边的。

  那这个道理,我们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说到这里,其他还没有说明完成的内容,我们将会在后面的课程当中继续为大家来说明,这个《起信论》当中的这些殊胜胜妙的道理,欢迎您能够继续收看我们的节目,能够大家共同结下殊胜的法缘。

好,再来继续上一堂课当中,我们讨论到《起信论》的论文中有说:

  问:“虚空无边故世界无边,世界无边故众生无边,众生无边故心行差别亦复无边;如是境界无有齐限,难知难解;若无明断,永无心相,云何能了一切种?成一切种智?”(《大乘起信论》卷2)

  我们只有讨论到“虚空无边故世界无边”的这个部分,我们将继续讨论“世界无边故众生无边”的部分。且先不说别的世界,就说我们这个世界的这个地球,究竟到底有多少众生呢?其实我们是没有办法去算的。因为以我们的所知乃是算不完的,即使只有算人类的数目就好,那也没有办法可以算得清楚的;因为有的地方,人口普查都还没有作,或者作得并不正确。如果你再加上动物界的有情,例如加上天空飞的、陆地上、海里的动物,再加上昆虫、蚂蚁、细菌,就根本没有办法计算得很详尽,而且这个也只是人类肉眼可以观察的部分,这个还不算鬼界、天界的有情众生;这个地球的有情众生就这样了,更何况无尽的虚空当中还到底有多少无量的世界呢?因此论文说“世界无边故众生无边”。

  既然众生无量无边,当然每一个众生心里面的想法、他的行为,也都一定会有种种的差别不同;这种种的差别,当然也是无量无边的,当然也是每个人各有各人的想法。我们不说别的,光是说我们要坐的这个椅子,如果请一百个设计师所设计出来的椅子,就会有一百种以上的不同设计,因此不可能完全一样的。同样一个椅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不同呢?因为每个设计师心里所想的是不同的,每个众生他心里的运作行为过程也不一定是一样的,所以当中的差别,其实也是无量无边的。

  既然是这样的话,众生心的境界相,当然也是没有齐限。“齐”这个字意思就是对齐,“限”就是有局限;众生既然是这样的话,众生心里面的境界,就不可能是整齐而一样的。所以众生心中所想,以及他所住的境界相,一定也不会完全相同,一定会有种种的不同,这并不是众生所能完全清楚了知的,所以说“如是境界无有齐限,难知难解”。但是大家心里面的境界,虽然不可能完全一样,它是有种种想法各各不同,也同样是有范围的局限;只有大家都成佛了,才会是完全一样的心境;但是众生都尚未成佛,所以不会都是一样。虽然所证的真如心是同一个,但是所述说的时候,都会因为从不同的面相来宣说而有种种的差别,所显示出来的智慧则互有出入,互有高低的差别,不会完全相同的。

  既然一定有差别,不会完全相同的话,为人说法的时候也会有表相上的差别,听的人那就会更难理解了。譬如,某甲悟者他会如是说,但是某乙悟者却又另外一种说法,某丙悟者又是另外一种说法;虽然他们所说的说法的表相是有所不同,但是真悟者听起来却是完全相同,可是对于未悟者以及错悟者他们听起来那又是各各不同,所以这个实相真理当然是很难知、很难解的。所以,众生的种种心想其实都是世俗法,都已经是很难知、很难解了,更何况是证悟大乘菩提的内容,那当然更是难知、更是难解。同样的道理,在佛法的般若证量上面,上地能知下地慧,但是下地却不知上地慧,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众生的心既然是无量无边,差别也一定是无量无边的,所以众生心的种子也是无量无边的;因此我们想要完全了解众生心当然是很困难的,而《起信论》中这个质问者所提出的这个说法,倒也是正确的。

  但是他接下来所提的质问焦点,那可就是不如理了,就是属于错误的不如理作意。他说:“如果无明断了的话,永远就没有心相存在。”这个真的就是未悟者的妄想猜测出来的说法。他们会说:“既然无明断了的话,你就不再认定意识是真心,那么意识就会断灭了;意识灭了的话,就没有觉知心的心相;没有觉知心的心相存在,当然就没有觉知了,那又是谁能够了知一切种子的智慧呢?又是谁能够成就一切种智呢?”他这样的质问,如果是一个未悟者听起来,而且他本身是信不具足的人,这样听的话,他还没有详细思惟清楚以前,他的心里可能会这样想:“嗯,这个问得真好!这一下可就把你问倒了吧!”但事实上并不然,佛法的胜妙就在这个地方。因为他们认为:如果你说意识觉知心是虚妄的,因为你认定意识觉知心是虚妄,所以意识就会因此而死掉、因此而灭失的话,那么世间哪来的阿罗汉?哪来的初果圣人呢?应该阿罗汉以及初果圣人在他否定意识心的常住性的时候,就同时死掉而入无余涅槃;因为他们认为“否定意识就会导致意识灭掉”啊!可是阿罗汉们,他们否定了意识心以后,他们的意识心还是照样存在而能够了别佛法、能够了别世间法,而那些质问的人却都没有想到这一点。

  再举个例子,又譬如 世尊成佛以后,是完全地、是彻底地否定意识觉知心的;可是 如来世尊祂还是有意识继续存在,所以祂才能够观察众生的根器,来利乐有情、为大众说法。如来祂并不是把意识心变成真如心啊!而使得意识的觉知性灭掉啊!如来并不这样作;如来祂除了有第八识心真如,照样还有第六意识继续存在,这八识心王乃是并行并不相违的,这才是真正的佛法。不但诸佛世尊如此,诸大阿罗汉未入无余涅槃之前,他们在世的时候,也都是八识心王具足的,意识心也都还继续存在运作的。

  正觉同修会所印行的全部书籍当中,也从来都是说:“想要入无余涅槃的话,一定要把十八界法,包括意识觉知心全部灭掉。”但是却也一直是这样说:“想要证悟般若的话,得要以具有定力的意识觉知心,来证得另外一个从来都不打妄想的第八识真如心阿赖耶识,真心如来藏与意识觉知心是并存的。”因此,我们从来不曾主张说“要灭掉意识觉知心才能够证得真如心”,也不曾主张说过“要将意识觉知心转变成为真如心”;而有人有这种以意识觉知心为真如心,或把意识觉知心转变成真如心这种说法,其实是诸大法师他们的方法。并且我们也将诸大法师他们教人“把意识离念而变成真如心,使意识觉知心不存在”的这个说法,我们是加以破斥的;如今这些书籍也都还在继续流通发行,谁也无法狡辩。所以,很多佛门内外的没有证道的未悟者,他们真的是不懂佛法,然后他们就无根无据的这样子乱诬赖人,这个部分我们先暂且不说。

  我们来看看,意识觉知心祂从来都是烦恼心,佛菩提的第八识真心却一直都不是烦恼心;但是如果你想要证得佛菩提的真实心,你却得要在不断意识烦恼心的同时,而去证得那个本来就离见闻觉知的实相菩提心。你如果离开了意识心的烦恼境界,也就是把意识心灭了,或者把意识心住在不动、不了知的境界当中,这样你其实反而证不了实相菩提心第八识了。

  那如何是离开烦恼的境界呢?请问:“阿罗汉有没有烦恼习气?”阿罗汉照样有!所以如果他去托钵,有空钵回来,就有烦恼习气现行,就得要想办法骗骗肚子,所以有的阿罗汉只好去吃牛粪来止饥。有些大阿罗汉就是这样子,他只是想要骗骗肚子,不是为了好吃;只是要骗它而已,让它不再继续饿下去,然后又可以入灭尽定去了,等到明天再去托钵。既然这样的话,那就表示他们断了见惑、思惑烦恼以后,他们还是有世间无记法上的小烦恼这些习气;换句话说,只要你的意识心还在,你就一定会有烦恼。当夏天大太阳晒得很强的时候,阿罗汉们为什么不继续在空地上坐,而要在树底下打坐呢?因为还有身苦的烦恼嘛!但是这些烦恼对于他们而言是很小的苦恼,这无关善恶性的,是很微细的烦恼,算是很小的苦受,他们都能够接受;所以他们的有余依涅槃,都尚且有微苦所依的涅槃,这才叫作有余依涅槃。如果进入无余依涅槃之中,这些苦受也就跟著灭尽了,没有任何的苦作为他们的所依境界,就称为无余依涅槃。

  如果你想要证悟佛菩提的见道,那就不能把这些烦恼心断掉;假使你把意识烦恼心断掉的话,那你永远都找不到菩提心——真心如来藏了。因为,已经断尽了见惑、思惑的俱解脱圣者,如果起意而决定要把意识烦恼心永远断掉的话,那他一定会进入到无余涅槃之中;如果只是想暂时灭掉一段时间的话,那他就会进入到灭尽定当中。好了,如果这个阿罗汉进入到灭尽定当中,或者进入到无余涅槃当中,当然就没有一个觉知心第六识这个“我”,来找寻真正的菩提心第八识真心了。如果开悟就是要灭掉意识觉知心的话,那么一切大乘证悟的圣者们,又是由谁去找到那个菩提心呢?当然没有所谓的“我”能够找到菩提心了!所以开悟并不是要灭掉第六意识心,也不是要把第六意识心这个觉知心变成无念的真心;而是要以第六意识觉知心来寻找第八识如来藏真心,所以证悟是不可以灭掉世间法中的意识觉知心而实证真实心的。

  所以说“佛法不离世间觉”,也所以说“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离开了世间而想要找到真如心,那就好像要寻找兔子头上的角一样,那是永远不可能的,因为你不可以把你的意识灭掉而证悟菩提心。因此,不可以把打坐而进入到没有见闻觉知的这个状态当中,然后就误会说,把这个状态叫作证得菩提心,叫作证得真如心、证得阿赖耶识或证得真如,那其实都是误会一场!因为般若并不是这样去修证的,并不是把打坐而进入到没有见闻觉知的状态。没有见闻觉知的状态,一般人叫作“无记”,但这其实只是方便说为无记,其实实际的情形,这个状态乃是禅定的修法,意识心不清不楚的昏钝状态;佛法中所说真正的无记的意思是说:种智上面所说无关善恶性的,这个才是真正的无记。

  所以,一个人他如果打坐而进入到没有见闻觉知的状态当中,其实这个意识心本身是暗钝的状态,如果在禅宗里面,我们就叫这个境界叫作“黑山里鬼窟作活计”,同时也叫作“冷水泡石头”;也就是说,这种的修法是根本就没有办法证得般若实相的,那只是浪费时间罢了。

  因此,若是想要证得第八识真菩提心,想要证得真如心的话,那必须要有意识觉知心现前不断地存在。所以参禅者得要用这个意识心的见闻觉知性,去找到另外一个本来就离见闻觉知性,本来就离念,本来就不生不灭,本来就不曾起过任何一念的第八识真心如来藏,或者叫作菩提心。这个第八识菩提心,经典当中又叫作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真如、本来面目、本地风光,乃至有的经典说叫作如、叫作识,所以祂有无量无边的名字。因此能够具足这样的知见,才是正知见。

  所以,二乘圣人他们断了我见、我执以后,在他们的认知上面,乃是坚决地认定意识心是虚妄的,是生灭无常的;但是有这样断我见、断我执的功德存在的同时,却不妨碍他们认可意识觉知心等识蕴,可以继续存在,可以继续运作,可以继续让众生种福田,可以让众生请法、求闻佛法,或者让众生可以熏习他所实证的解脱道的妙法。同样的道理,在大乘法中证悟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而发起般若实相智慧的圣人们,他们的认知也是坚决地认定意识觉知心乃是虚妄法,乃是生灭无常的缘生法;但是他们实证第八识如来藏,现观如来藏的同时,也不妨有意识觉知心这个妄心可以同时继续存在以及同时运作,不妨由这个意识觉知心来运作他所证的般若实相智能,应用出来去利乐有情众生。

  所以,三乘菩提的贤圣们,他们透过实证而去断除少分多分的无明;乃至 佛陀世尊、诸佛如来乃是断尽一切的无明。这种种的无明虽然断了,但是他们的意识觉知心无妨可以继续存在来利乐众生,无妨可以存在而显现出各种的功德智慧,因此事实并不是像那些凡夫他们所质问的样子;所以那些未悟的凡夫们,他们的质疑说:“既然无明断了,意识觉知心就不再存在了,如何能够了知一切种子?如何能够成就一切种智呢?”所以他们这些质问,其实是把真心与妄心混为同一心之后,然后产生出来的邪见,其实是误会佛法的凡夫们,他们所讲的只是非常非常肤浅的猜测言论罢了。

  《起信论》的这段论文所说的质疑者,他们所提出的这些质疑,如果概略来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他们是说:“无边众生如是境界相,无有齐限,难知难解。”他们这个理论基础是正确的。但是第二个部分,他们却是说:“若无明断,永无心相,云何能了一切种,成一切种智?”这一个部分,就是不懂大乘般若佛法的凡夫们,因为他们自己不知道真心与妄心的差别,也不知道真心与妄心是同时存在的两个心体,误以为只要让妄心离语言文字妄念,这样就变成真心了;或者他们误以为无明就是虚妄的觉知心,以为当无明断除的时候,意识觉知心也跟著永灭;然后他们以这样的邪见想法提出质难而说:“那还会有谁能够了知一切种而证得一切种智呢?”所以他们这些质难,都是错悟的人,或者未悟的凡夫们,他们所提出来的这些不如理作意的质疑,来质问菩萨论中所说的正理。

摘编自白正伟 “云何能了一切种,成一切种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