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菩萨生起悲心的原因(一)

(2016-12-20 13:34:03) 下一个

    释迦世尊开示了三十几种生起悲心的因缘。这大致上可以归纳为《华严经》世尊开示:菩萨生起大悲的十种因缘。在《华严经》卷53中,世尊说:“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十种观众生而起大悲。何等为十?所谓:观察众生无依无怙而起大悲;观察众生性不调顺而起大悲;观察众生贫无善根而起大悲;观察众生长夜睡眠而起大悲;观察众生行不善法而起大悲;观察众生欲缚所缚而起大悲;观察众生没生死海而起大悲;观察众生长婴疾苦而起大悲;观察众生无善法欲而起大悲;观察众生失诸佛法而起大悲。是为十。菩萨恒以此心观察众生。”(《大方广佛华严经》卷53)这十种菩萨生起大悲心的因缘:第一,是看到众生的五阴身心,其实是虚幻不实不可依靠,但众生却执著不舍,因而生起了大悲心;第二,是看到众生不知道修正自己造作善恶的业力和习性,因而生起了大悲心;第三,是看到众生没有深不可拔的坚固善心,因而生起了大悲心;第四,是看到众生在漫漫的无明长夜中昏睡不知醒悟,因而生起了大悲心;第五,是看到众生不断地造作种种让自己沦堕的不善法,因而生起了大悲心;第六,是看到众生被财色名食睡,及色声香味触五欲境界所系缚,因而生起了大悲心;第七,是看到众生一直都沉没在三界六道的生死大海之中不能出离,因而生起了大悲心;第八,是看到众生长期罹患种种身心的疾病和痛苦,因而生起了大悲心;第九,是看到众生没有渴求真实善法的善法欲,因而生起了大悲心;第十,是看到众生迷失了让自己也能帮助众生真正解脱的佛菩提道了义究竟正法,因而生起了大悲心。菩萨永远都是以这十种悲心来观察众生、救度众生永无穷尽。大悲心是佛菩提的生因。

我们接续以上的内容,继续《优婆塞戒经》〈悲品〉.

    经文说:“又见众生诸根不具,是故生悲。”(《优婆塞戒经》卷1)有的菩萨他生起悲心的原因,是因为看见众生五根不具足,他的生活很惨淡。五根不具足的人——例如盲、聋、瘖、哑,这些大多都是过去世谤法的地狱罪等等所剩下来的余报势力;当他五根不具足的时候,他的意识功能是会降低,他谋生的时候也会增加很多的困难度。也许有人说:“我们很少看见五根不具的人啊!”其实我们是常常看见而不知道那就是五根不具。

  五根不具有两种意思,第一种意思是说:他的五扶尘根并不具足;另外一个意思是说:他的胜义根是不具足的。五扶尘根的不具足,譬如说——是说他的色身的五根不具足;例如,他眼睛有了异样、有了残障的情形,或者眼睛缺少,或者是说他的耳朵残障等等的原因,所以使得他的眼根、耳根等等不能正常的运作;这是五根当中五扶尘根不具足的情形。

  另外一种情形,则是说他的胜义根不具足。譬如来说:我们举个例子,大猩猩牠是很健康,但是牠的五根我们来看是不具足的,为什么牠的五根不具足呢?因为牠不能如同人类一样可以很流利、很丰富的说话,这就是牠的舌根不具足,但是舌根不具足并不是在于牠的舌头上面,而是在于牠的胜义根的问题。同样是婴儿刚出生的时候,大猩猩与人类所学的种种法,看起来好像是一样快,但是过了一岁半、两岁乃至更年长的时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非常非常的不同!人类的婴儿学习力开始越来越快,而且非常快的学习能力;大猩猩则是维持原来的缓慢速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形呢?这是因为大猩猩牠的胜义根不具足。牠有嘴巴、有牙齿、有舌头,而且牠的舌头和人类一样,一样可以嚼动、一样可以发音,偏偏牠就是不能像人这样很丰富、很深入的说话沟通,正是因为牠的舌根的胜义根,对人类来说,那是有缺陷的。同样的道理,大猩猩其余的四根也是一样的情形,人类在与牠一样年纪的时候,已经能够理解非常多很深细的事情以及道理,但是大猩猩却是无法理解;虽然大猩猩经过人类的训练以后,也可以理解一些事情,但是最多也只能理解几百样人类所了解的事情,超过了就没有办法理解;可是人类却可以了解这么多这么多的事情。这就表示说,以人类来说,大猩猩牠的五根的胜义根是有缺陷的。

  在人类之中,其实也有这样的情形存在,有的人他生来智慧就是增长很缓慢,我们叫他迟缓儿,这也是说他的五根不具足的一种情形。他们的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都是非常好,可是在于世间法的学习就非常的迟钝、非常的慢,这就是对世间法的五根不具足。也有的人虽然五根很正常,但是他的世间法的学习一样也都很快,但是你如果要求他断除烦恼、要取证解脱,他总是学不来、学不上手,这就是说他对于解脱法的五根其实是不具的。或者他能够断除烦恼,但是要他取证法界实相,他就是无法实证、无法理解,这也是五根不具的一种情形,他对于佛菩提道的实证乃是五根不具。这样看来,诸根不具其实有很多情形,很多人都有诸根不具的情形。

  可是,为什么会有诸根不具的困苦呢?这都是过去世谤法所留下来的余报影响,这不是伤害众生而导致的五根缺陷,而是在胜义根上面有问题。所以很多都是在过去佛的时候,曾经谤佛、谤法的事情所引生的余报势力,这都是过去许多劫以前的过去佛发生的事情,谤佛或者谤法其实都是很严重的事。但是,众生在诸根不具的时候,却不知道诸根不具的缘由到底是什么?所以总是怨天尤人。而他们的父母也不懂得因果的道理,他们养到这样的孩子,大多是共业;有的时候他们老是怨天尤人,认为老天对他们不公平“为什么让我生了这样的儿子?”其实这都是往世的共业所造成的,其实都是自作自受。所以都不该怨、不该怪,应该好好的去补救往世的恶业,才是正办;从今世起,去补足不够的善根就行了,好好的改往修来就是了。菩萨因为看见这些人诸根不具,却不懂得补救,还常常怨天尤人,还一直觉得社会亏欠他们,还一直对社会作更多无理的索求、无理的要求,乃至甚至造下了更多的恶业去伤害众生,这样的人真的是没有智慧!所以菩萨看到这样的情形,就生起了悲心,发愿想要救护他们发起菩提心。

  我们再来看后面的经文怎么说,后面经文说:“又见众生生于边地不修善法,是故生悲。”(《优婆塞戒经》卷1)菩萨看见众生生在边地听不到佛法,却又不懂得修集善法,将会导致他们生生世世轮转于恶处之中,受苦至无量无边,所以菩萨因此而生起了悲心。那什么是“边地”呢?边地就是说,生在没有佛法的地方。诸位看看哪里是边地?譬如来讲:像非洲是边地、美国也是边地、欧洲也是边地,只要听不到了义正法的地方,就是边地。如果那里只有表相佛法,却没有了义正法的地方,也可以算是边地。那哪里才是中国呢?有大乘法能够学习,这里正是佛法中的中国,因为大乘了义究竟正法,在这里可以发扬、可以弘传、可以实证。因此,我们当菩萨得要努力的去实践佛法,让许多没有佛法的地方,也能够听闻了义究竟的佛法,因此可以如法的修善净法;如果可以这样做的话,那个地方就不是佛法的边疆了。所以,要能够生在佛法所讲的中国并不容易!你们看,还有很多的国家或者地区,他们仍然常常有在战争,有的人趁著战火也打家劫舍造作恶业,根本听不到正确的佛法而能够改善他们的身口意。或者有的人想要修学佛法,却是学到外道假冒的佛法,那也是算边地;这就是说,因为他们往世不修善法,而喜乐亲近恶法,因此这一世就生到边地之中。菩萨看见了这样的情形,也一定会生起悲心而愿意救拔。

  我们看后面的经文继续说:“又见众生处饥馑世,身体羸瘦互相劫夺,是故生悲。”(《优婆塞戒经》卷1)也有的菩萨因为看见众生出生在饥馑的年代,所以有了许多的苦难,因此就生起了悲心。看到世界上很多地区闹饥荒,那里的孩子们他们在地上一颗一颗的捡谷米,有的时候慈善团体捐赠的米粒掉在地上,他们就拿著罐子一颗一颗的去捡,这就是属于饥馑之世。你们看他们的身体非常的羸瘦,肋骨一根一根的浮现,都是皮包骨啊!他肚中都积满了水而膨胀,生满了蛔虫。你说这苦不苦呢?这非常的苦!可是那里的政府以及叛乱者又互相的战争,造成了很多民众之间也互相的劫夺盗窃,乃至更相的残害欺凌。像这样凄惨的果报,菩萨看到这样的情形,当然也会生起悲心。

  佛陀在后面的经文又说:“又见众生处刀兵劫,更相残害恶心增盛,当受无量苦报之果,是故生悲。”(《优婆塞戒经》卷1)有的菩萨又因为看见众生处于刀兵劫之中,彼此之间互相的残害,乃至恶心增盛;这一些恶众生们,当然未来世要受无量的苦报恶果。我们说刀兵劫,就是比现在的战争更厉害,当刀兵劫来到的时候,经典上记载,那个时候应该是人类的色身非常衰弱的时代。经典记载说:那个时候的人们,用芦苇折下了一根就可以戳死人,树枝摘下了一根就可以砍死人。您看,业力就是这样的情形,真是不能想象!杀人不一定要用刀子,而直接用芦苇、用树根就把人杀死了,这就是刀兵劫。刀兵劫就属于大劫中的中劫,而且这个中劫里面其实还有很多的小灾劫;在一个小劫中就有很多种很多种的灾劫,例如说:种种的战乱等等,这都是这些小灾劫。所以当刀兵劫来的时候,业力所感而没有地方逃,只有跑到深山无人的地方躲起来,那时候真是痛苦!但是众生却不知道这往往都是往世的恶业所招感的共业,所以在刀兵劫来临的时候,心性仍然没有改变,仍然的一再彼此互相的残害侵夺,仍然的是让恶心得胜;这些人当然在未来世就得要受无量无量的苦报。菩萨看见了众生这样愚痴的果报,当然会生起了悲心。

  我们继续看后面的经文说:“又见众生值佛出世,闻说甘露净法不能受持,是故生悲。”(《优婆塞戒经》卷1)有的菩萨又看见众生虽然有福亲自能够遇到佛陀在人间示现,或者能够听闻正法,可是当他们听到佛陀宣说甘露法的时候,却无法受持;或者有佛法在人间流传的时候,却无法受持实证。菩萨为此而生起了悲心。听闻佛陀所说的两大甘露法而无法受持,其实是很常见的情形,也就是他对于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是没有办法受持的。譬如,现代佛教界有很多人不也是这样吗?他们在 释迦牟尼佛的正法、像法、末法时期,仍然有佛法在人间流传,可以实证,但是他们却无法亲证解脱、也无法亲证实相;因为无法亲证,就对于佛所说的法当中的真实义不能领受,只是在表相上面学学佛,因此无法得到真正的功德受用。这也是菩萨看到而生起悲心的地方。

  但是这不是没有原因的,例如我们读经的时候,常常会看到经典记载一个事相的情形发生,经典上常常记载:有的人来听经的时候,看见了佛,就行头面接足礼,然后在佛面前坐下;也有的人来到佛前,不仅头面接足礼之后,还要问讯如来说:“请问如来少病少恼否?游步轻利否?色身康健否?众生易度否?”然后问讯完了才坐下听经;那也有的人则是在远处,远远的向佛陀礼拜了以后就坐下;那也有的人是在远处,远远的向佛陀弯腰鞠躬作礼一下以后就坐下了;乃至也有的人看见佛陀以后,合掌问讯而坐下;甚至也有的人只是远远的向佛陀点个头,稽首、点个头就直接坐下了;还有一种人他看见佛陀时,既不点头也不弯腰,就直接坐下来了。这就代表,后面这两、三种人如果你跟他讲普通的人天善法,譬如布施得福的因果、造恶会下堕三途等世间相的法,他们会信受;又例如说,你教导他们要供养僧宝是大福田,得未来世生天果报,他们也会信受;可是你如果为他们讲一点表相上的二乘解脱法,他们有的就会信受、也有的不信受;但是如果要讲到实证解脱,讲到涅槃、无我、无我所、涅槃的本际,他们就信不过了。譬如说,你告诉他们说:“涅槃就是要把十八界灭尽,灭掉十八界成为完全无我的这个境界,这就是涅槃的本际。”这时候,他们听到就很怀疑而无法信受,这类的人就是闻说甘露净法而不能受持的人;而这也是二乘菩提的解脱智慧,他们就无法信受这一个甘露法门。那如果连二乘涅槃都无法信受的话,假使你再告诉他们不可思议的大乘佛菩提的实证,那你讲佛菩提的核心是第八识如来藏,你要教导他们实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如来藏法,他们当然就更不容易相信了。

  譬如,佛教界有好多人都以为:“自己要用离念灵知心,在死的时候进入涅槃当中,这样可以如如不动。”可是我们依据 佛陀的圣教开示,在书中说明了:这个意识离念灵知心,其实也是要灭掉,才能入涅槃的。意识乃是十八界法当中的一个,十八界灭尽以后,当然意识离念灵知也跟著灭掉了,哪里会有意识灵知心可以住在无余涅槃当中如如不动呢?所以,这就是误会——误会涅槃、误会意识,对于意识灵知心是会灭掉的不了解。其实严格说来,入涅槃的时候,其实也没有人入无余涅槃,乃至阿罗汉都入不了无余涅槃。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当十八界灭尽以后,还有谁能入无余涅槃呢?没有人入涅槃,才是真正的入涅槃。所以我们套句《金刚经》的公式说:“所谓涅槃,即非涅槃,是名涅槃。所谓入涅槃,即非入涅槃,是名入涅槃。”其实无余涅槃之中,只有剩下涅槃的本际——第八识如来藏独存的状态,就叫作无余涅槃;并没有三界中的五阴十八界,当然也没有意识离念灵知心存在在涅槃当中如如不动。如果学佛人能够信受这样的佛陀圣教,那就表示,这个学佛人的佛法知见水平是有提升上来。所以,即使是这样二乘较浅的涅槃甘露法,也不见得是人人都能信受的;更何况是大乘般若的无上甚深微妙的无上法义,那就更不容易让众生信受了。因为他们无法信受这二种甘露法门。

  佛陀所说的二种甘露法门,第一个是说:二乘的解脱道甘露法门;另外一个甘露法门则是说:大乘的佛菩提道甘露法门。我们刚刚所举的例子,也就是说后面的两、三种人,他们远远的看见佛陀就点个头坐下,乃至连点头就不点头直接就坐下来听法的这些人,他们与佛以及与法的缘,其实是比较浅的,所以他们都无法受持这种甘露法门,只能受持较为粗浅的人天善法乃至世间法,或者他只能受持表相的佛法;那就是因为他自己是愚痴无明的缘故所影响。菩萨看见众生亲自遇见了诸佛,亲值了诸佛开示甘露法,乃至遇到正法的弘传,结果这些众生竟然有那么多人不能受持!那当然菩萨就生起了悲心。

  诸位看见这种人,一定也有悲心的。可是你们知道吗?无量世以前我们也是这样,如同这些人一样被佛菩萨悲悯过的,因为每个人成佛之道都会经过这个阶段。每个人在无量劫以前,刚开始学习佛菩提道的时候,都是先从还没有发起菩萨性的境界中开始修学,在没有菩萨性的时节,当人家第一次介绍:“现在有佛降生于人间,我们一起去听经好不好?”那时候的我们也说:“好啊!我们就去。”可是去了以后,却对佛还没有具足信心,点个头乃至直接就坐下来了;所以说,那个时候佛陀如果说到了解脱的境界、说到涅槃的境界的时候,可能就听不进去,那个时候的我们心里可能想:“那么深!又要把我五阴十八界统统灭除掉,这个我听不进去啦!”听完了,下次就不来听佛陀的开示了。所以说,那更不用说佛陀后面如果要讲大乘佛菩提的般若,乃至唯识——三转法轮的唯识,甚至种智的深妙法,这些人根本就听不进去。但是这个过程,是每一个人在成佛之道都必须经过的。

  但是,你从现在明心以后的证量,或者也有的人他眼见佛性了,乃至有了实证道种智以后的证量,他以这个无生法忍的证量来看,大家不知道可以亲自遇见诸佛是多么珍贵的事!因为诸佛出现在人间,就犹如优昙钵华一样“一时乃见”!不是常常得以遇见诸佛说法、可以值遇正法的,是这一时或者那一时偶尔才能看到,是非常非常的珍贵!可是,众生亲自遇见了佛、亲自遇到了正法的弘传,竟然不能受持佛陀开示的这两大甘露法门!那你当菩萨的看到这样的情形,当然会生起悲心,心中想:“这些众生好可怜啊!”

Shixiang摘编自internet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