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广义沙门运动--广义沙门之正教(四)

(2016-11-28 11:55:53) 下一个

    佛教中只有实证真沙门法式的诸佛菩萨是真沙门,二乘人相对于佛菩萨而言皆是假沙门;因为释迦牟尼佛与诸佛建立佛教的目标,皆要使一切众生成就佛道,二乘人若不回心于大乘,则违背佛教的宗旨,故二乘人就佛教而言非真沙门。但是,佛教对于假沙门的二乘人并不排斥,也不会将二乘人摒除于佛教之外;相反的,真沙门的诸佛菩萨还要以无量的悲愍心摄受二乘人于佛教之中,希望可以转变二乘人自私狭隘的心态而回心于大乘,成为心量无私且宽广的菩萨种姓。

  例如,释迦牟尼佛最初建立的即是“佛”教而非“罗汉”教,但以度化的方便施设而有前后三转法轮之次第;在初转法轮时依所设方便以声闻法度声闻比丘为主,并依声闻戒律方便建立出家声闻僧团的表相;在第二、三转法轮时,转入大乘宣说般若诸经以及唯识种智诸经,将出家声闻僧团回归成为依止菩萨戒之大乘菩萨僧团。然而,大乘菩萨僧团的建立,并非将假沙门的声闻人排除在外,而是保留声闻僧团所有声闻比丘与比丘尼的成员,将之逐渐转变回归为真沙门的菩萨僧团。声闻僧团是以急求解脱入无余涅槃作为修行的目标,因为急求入涅槃并不能使人成佛,因此声闻僧团依“佛”教而言只是假沙门僧团,并非真沙门僧团。但是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仍然以广大的悲愍心方便建立声闻僧团,包容声闻比丘,乃至将之转变为菩萨僧团时,仍然包容假沙门的声闻人在菩萨僧团之中。乃至十方诸佛纯一清净的世界所成立的大乘僧团,诸佛仍然以广大的悲心摄受一切声闻人。

    身为真沙门的诸佛与菩萨在各种世界,不论是清净的纯一世界或者是五浊恶世,皆以无量的悲愍心与宽广的胸怀含容一切假沙门,乃至与声闻假沙门共组菩萨僧团。

   诸佛说四摄法,并以四摄法摄受一切有情。诸佛为摄受假沙门之声闻回心成为真沙门,故以菩萨四摄法布施予声闻人,包容声闻人急求涅槃之邪见,亦以爱语称许声闻人的解脱果,乃至以共组菩萨僧团的同事之行,陪伴诸声闻人令其获得最终成佛之利益。

   因为菩萨修行的最终目标是成佛,故所行的修道次第为菩萨五十二阶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与等觉、妙觉─的佛菩提道,需经三大无量数劫;而二乘声闻与缘觉所行的修道次第为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与四果阿罗汉的解脱道,最慢七次人天往返究竟解脱,速者一世成办。而菩萨以一大无量数劫的时间完成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三贤位的修证后,进入初地时已经具足阿罗汉解脱智慧之功德,却因为留惑润生的缘故,再故意取一分思惑润未来生,故显示的解脱果德看似略逊于二乘阿罗汉,其实是留惑润生而非不能解脱三界生死,可是却有不共于二乘的实相智慧。因此,佛世时虽然已依菩萨戒组成四众平等的菩萨僧团,为摄受此诸大阿罗汉等声闻人回心入大乘故,佛陀却隐于菩萨所证实相智慧之功德,仅以解脱果德先称赞声闻比丘与比丘尼,后称赞优婆塞与优婆夷,即是四摄法中布施与爱语的具体实践;而佛陀与菩萨们亦包容声闻人急求涅槃之邪见,与声闻人同事共组菩萨僧团,以利益声闻人回向佛菩提道,即是四摄法中同事与利行之具体实践。因为诸菩萨皆以四摄法为主修,故以无慢行隐于所证之实相智慧,深体佛陀对于声闻人之无量悲愍,与声闻人以六和敬和合于菩萨僧团中。

  由上可知,佛教学人对于真沙门与假沙门之差别应该仔细分辨,因为真假沙门之仔细分辨,攸关于自身道业应当迈向于解脱道或者佛菩提道之抉择;但是对待一切众生时,则应该效法诸佛菩萨之广大悲愿,以四摄法包容一切假沙门。换言之,诸佛菩萨并不自傲于自身为法界中真沙门的本质而排斥假沙门;相反的,诸佛菩萨以清净之实相智慧与解脱智慧,愿意藉著四摄法与诸假沙门和光同尘,陪伴一切不清净之众生迈向佛道,乃至对于其他假沙门之宗教亦以悲愍心包容之。

   佛世时有生闻婆罗门乘白马车,眷属与所用众具一切皆白净,显现清净整洁之外相引人侧目;大众看见之后,都称赞为好车乘,并认为这样就是专修清净行的婆罗门乘,因为婆罗门为四种种姓之上首,亦称为净行种,故以白净的服饰代表修行清净的法式。相反的,佛陀所建立的出家僧团,则以捡拾弃尸林中零破尸衣清洗后整并而以坏色染衣,因此从衣著外观的法式而言,不能获得大众的称赞。阿难尊者见闻大众对于眷属、众具一切皆洁白的法式的称赞,因此向佛陀请示:在 佛陀所教导的正法律中,这样的法式是世间人的车乘,还是婆罗门度人的法乘呢?佛陀回答说:这只是世间人的车乘,并不是我所说正法律中的婆罗门乘啊!阿难!我所说正法律乘有三种层次:一是天乘,二是婆罗门乘,三是大乘,都是有能力调伏烦恼军的法乘。仔细听!好好地思惟!我当为您说明!为什么正法律乘有天乘、婆罗门乘与大乘三种层次,而能够调伏烦恼军呢?是说他们符合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的修道道理。阿难!因为这样的缘故,就说正法律乘有天乘、婆罗门乘与大乘三种层次,能够调伏烦恼军。

  为什么天乘、婆罗门乘与大乘皆是佛陀所说的正法律乘呢?难道此三种乘是完全相同的真沙门吗?其实不然。前面已说只有大乘菩萨与诸佛,是十法界中永恒不变的真沙门,其余者皆是假沙门。此处佛陀说天乘、婆罗乘也是与大乘相同的正法律乘,即是佛陀以广大悲愍心与无慢行包容天乘与婆罗门乘,将之归于正法律乘之中,犹如包容声闻假沙门于菩萨僧团般。天乘与婆罗门乘皆非真沙门,因为此二种乘虽有世间之善法式,而能降伏部分世间的烦恼军,但皆没有真沙门法式—解脱智慧与实相智慧,无法真正断除所有生老病死的烦恼而获得解脱。

   什么是世间之善法式?世间之善法式,就是能够使人生于三界诸天等三善道的法式,暂时降伏沦堕三恶道的烦恼,但仍然不能保证永远不堕三恶道而获得究竟的解脱。所以世间善法式,只能降伏部分的烦恼。

   杀生乃至邪见等十法是世间的恶法式,将使人身坏命终,下堕于畜生、饿鬼乃至地狱等恶趣。相反的,不杀生乃至正见等十法是善法式,可以使人身坏命终之后,上生天上。因为善法式只能使人上生天上,不能使人解脱生死之苦,故属于世间的善法式,不是出世间的沙门法式。因此,从世间的善法式与恶法式之所行,即可粗略地分辨不同世间宗教之是非善恶与层次。而归属于正法律乘的世间宗教之善法式,虽然不能令人获得解脱,却仍然是迈向解脱的初阶修行。

    天乘、婆罗门乘与大乘皆能降伏烦恼而符合八正道的修道道理,是说此三种乘皆修习惠施财物、持守不杀乃至正见等等上生欲界天之善法式;而天乘与婆罗门乘的修习乃是修学声闻解脱道的初阶。

    阿含经中多处记载 佛陀为人开示四圣谛前,必为其人先说惠施财物的施论,不杀乃至正见等十善法式的戒论,以及后世将因此而生欲界天享受天福果报的生天之论。虽然生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仍然不离生死流转之苦,但是能行惠施财物、十善法式而能生欲界等天,表示此人没有极重的三恶道业,显示其人心已调柔、清净、无垢,堪受道教;依此善根,佛陀才对其人如诸佛常法,说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出要谛。此中,苦出要谛的内容即是正见乃至正定的八正道,因此天乘与婆罗门乘之法是与八正道相应之法。

  天乘与婆罗门乘之法虽皆与八正道相应,皆是修习解脱之初阶,但是二种乘的内容与层次却不是完全等同。因此佛陀说了施论、戒论的天乘之后,还要进一步说婆罗门乘的生天之论也是正法律乘。因为施论、戒论之法只是宣说生欲界天之法,仍然不是生天之论的全部内容。生天之论所说的完整内容,不只是生欲界天而已,而是要进一步了解法界有色界天与无色界天的存在,并且了解色界天、无色界天与欲界天等三界天的业报差别,乃至教导其人“欲为不净”而能够离欲,才能实修四禅八定等禅定业,以生色界天与无色界天。而世间的宗教之中,只有婆罗门教能够了解色界天与无色界天的存在,以及其间的业报差别,并且够能实修四禅八定之善法式。因此佛陀说天乘是正法律乘之后,还要说婆罗门乘也符合正法律乘的局部,并且是超越世间一般宗教所属的天乘之法。

   为什么世间一般的宗教只是天乘之善法式,而婆罗门乘是超越世间一般宗教呢?因为世间宗教中唯有婆罗门乘知道“欲为不净”而要除去男女相与男女欲,以实证四禅八定的善法式确认色界天与无色界天的存在;而世间的一般宗教,皆不能知有超越男女相与男女欲的色界天存在,更遑论无色界天的存在。例如东方中国传统的道教、儒教,以及后来的一贯道等等,或者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回教等等一神教,虽有惠施财物以及十善法式,但是其最高境界不能超过尚有男女欲的欲界天的天乘之法。

  何以世间一般宗教能知十善法式,却不能实证四禅八定之善法式而了知色界天与无色界天的存在呢?因为十善法式可以依己身不喜乐,推知他人亦不喜乐而建立,但四禅八定之善法式却须经由远离欲界五欲之爱—特别是男女欲,才能发起初禅天身、实证初禅以上的禅定境界,确认色界天的存在。

   经中说有自通之法,也就是以现代人所说的同理心建立戒法式。因为不喜乐有人想要杀害自己,同理可以推知他人也不喜乐有人想要杀害他。既然是这样,我为什么要杀他人呢?如果有人作了这样的觉悟,就自己受了不杀生的戒,而且心中也不乐于杀生。同样的道理,不喜乐有人想要偷盗我的财物、侵犯我的配偶、欺骗我、离间我与亲友、粗言骂我、说些应付我的话,别人也同样不喜乐这样的事情,因此世间的天乘宗教就建立了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等七种圣戒。例如,道教经典《太上老君戒经》:老君曰:第一戒杀,第二戒盗,第三戒媱,第四戒妄语,第五戒酒,是为五戒。若清信男与清信女,奉持五戒,毕命不犯,是为清信男、清信女。

   由于道教的修行依于自通之法也讲究心性的修炼,所以道教修行者也奉行与佛教相同的五戒内容,因而可以保得人身;若是持守道教五戒后,再兼行惠施财物之善事,则可以生欲界天。同样的,儒教强调世间五伦(天地君亲师)各司其职的和谐社会,也以仁爱、忠恕教化人民惠施财物,也有类似自通之法的戒法建立。《论语.卫灵公第1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所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许多宗教所共同遵守的戒法式,即是人乘与欲界天乘的戒论,而与自通之法相应。由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自通之法与八正道的局部相应,所以也是属于佛陀所说的正法律乘,只是所生境界是层次较低且不超过欲界天的天乘之法。因此道教、儒教、一贯道,乃至基督教、天主教与回教等等世间宗教之教义亦可归属于助人生天之天乘宗教。然而,这些天乘宗教之善法式,最高总不超出有男女欲的欲界天境界。

    道教修行者的境界最高仅及于有男女欲的欲界天,对于法界中存在没有男女之别的色界天是完全不知,至于没有色身存在的无色界天便更无所知。

   东方的道教如此,西方的基督教亦不例外。例如,《旧约全书.创世记》4:2-5:亚伯是牧羊的,该隐是种地的。有一日,该隐拿地里的出产为供物献给耶和华。亚伯也将他羊群中头生的和羊的脂油献上。耶和华看中了亚伯和他的供物,只是看不中该隐和他的供物。

。《旧约》中上帝耶和华看中亚伯头生羊的肉和脂油,而不喜欢种地的植物性供品。从《旧约》所描述对于供品偏好的法式,可以知道耶和华并没有离开欲界,因为仍然偏爱有形质的团食(抟

食),而且依耶和华偏爱头生羊与羊脂的祭祀法式,不爱该隐所供的植物类供品的祭祀法式,可知耶和华并不是欲界天的天神,而是属于贪著血食的人间境界的神祇;因为欲界天人以甘露作为净抟食,不食人间“地里的出产”,更不食不净的血食,因为他们很厌恶血肉的腥味。

   由人间四部洲所食用的饭面鱼肉,与天阿修罗的净团食,以及四王天以上欲界六天的净团食可知,欲界诸天的饮食与人间已经有所不同。欲界六天所食是清净物质所成的甘露净团食,对于人间所食饭面鱼肉的粗糙团食只觉腥臭难忍无法食用,因此欲界天神并不会要求人间祭祀动物死尸等腥臭之物作为供品。至于色界天神乃是欲界诸天以上系以无形质的禅定喜乐为食,已经远离粗糙团食的系缚;欲界诸天的清净团食对色界天神而言,是不愿、不乐有丝毫受用的。因此,从世间宗教所祭祀供品内容的法式,亦可明了该宗教的境界层次。

  由上可知,佛陀说正法律乘有天乘,还要再说婆罗门乘,是因为天乘的十善法式只能生欲界天,没有实证四禅八定的善法式,对于离开男女欲的色界天、无色界天的存在是完全无知的;但是说正法律乘有天乘与婆罗门乘,还要再说大乘佛菩提,就是因为天乘与婆罗门乘只是三界世间的宗教,没有解脱三界生死的智慧,更没有实证第八识真实而永恒存在的佛教实相智慧,所以仍然不能脱离三界六道的轮回系缚。因此,佛陀所说的正法律乘才有建立天乘、婆罗门乘、大乘三种层次的必要。

    欲界天乘之法还有对于色界天、无色界天真实存在的无知,然而婆罗门乘虽知色界天与无色界天的存在,仍然有对于解脱生死与第八识如来藏真实存在(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实相的无知;可是佛陀仍然将天乘、婆罗门乘与大乘并列为正法律乘,就是诸佛菩萨依无量广大的悲愍心与无慢行,以四摄法之布施与爱语包容天乘与婆罗门乘为正法律乘;希望一切众生学习天乘与婆罗门乘之后,能够依十善法式之善根,乃至四禅八定的善法式之善根,进一步学习大乘佛菩提的解脱智慧与实相智慧,这就是诸佛菩萨实践四摄法之同事与利行。

  佛陀将天乘、婆罗门乘同列为正法律乘,列为大乘的前行所修内涵之中,即是包容天乘与婆罗门乘的无知与邪见,就如同包容不回心声闻人急求无余涅槃的邪见一般,将声闻人也算为菩萨僧团中之一员。因此,在十法界中唯有诸佛菩萨为永恒不变的真沙门天乘,名为第一义天;声闻人与天乘、婆罗门乘的修学者皆是层次不同的假沙门,但是佛陀仍然以广大无量的悲愍心与无慢行,将其中仍然有无知与邪见的假沙门—天乘宗教或婆罗门教—全都视为广义沙门中的正教。

   有邪法的境界、有邪法的法道,也有正法的境界、有正法的法道。仔细听,好好地思惟,我将会为您解说。什么是邪法的境界呢?就是地狱、畜生、饿鬼的境界。什么是邪法的法道呢?就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等等会导致沦堕于三恶道的教导。什么是正法的境界呢?就是人间、天界与涅槃的境界。什么是正法的法道呢?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无贪、无瞋恚、正见等等会导致生于人间、三界天或迈向涅槃的教导。佛陀说正法的境界有三个境界:一是人间,因为人法界依自通之法共同持守不杀生乃至不绮语等七圣戒,有人间善法的正见智慧。二是天界的天乘与婆罗门乘,除了共同持守七圣戒,还更进一步降低对物质的贪著而惠施财物,部分相应于无贪的境界,有欲界天的正见智慧,可生欲界天;若是更进一步除去欲界饮食、男女欲等等的贪爱与瞋恚,相应于无贪与无恚的境界,有色界天、无色界天的正见智慧,则可生色界天乃至无色界天。最后要解脱于生死流转,则需要有不共天乘与婆罗门乘的涅槃正见,也就是解脱智慧的正见。

  因此,广义沙门的正教中假沙门与真沙门有其共同与不共之处,形成从人乘、欲界天乘逐渐进阶于婆罗门天乘,再从婆罗门天乘逐渐进阶至大乘的阶层关系。从观察正道的十善法式中可以发现,十种善法中前七种圣戒是三种正法律乘所共同的;后面贪欲、瞋恚与正见,则随著逐步从欲界天乘进阶到婆罗门天乘,再到大乘而逐渐清净,最后完成佛道修行而究竟清净。因此,获得清净的正见是十善法式中最困难的法式。由于欲界天乘与婆罗门天乘是学习大乘的初阶与基础,所以修学欲界天乘与婆罗门天乘者可以迈向大乘,因此欲界天乘与婆罗门天乘皆是广义沙门的正教。

  诸佛菩萨是十法界中永恒不变的真沙门,却容忍声闻假沙门在菩萨僧团中,还包容婆罗门天乘对于解脱智慧的无知,乃至包容欲界天乘对于色界天、无色界天、解脱智慧的无知,而将婆罗门天乘、欲界天乘同样归为与大乘并列的正法律乘之中,愿意与一切正法律乘共同常住世间度化一切有情。由此可知,诸佛菩萨确实是智慧无上、悲心广大的真沙门,确实是一切种姓中,最为高贵、最为第一的种姓阶级,确实值得广义沙门中一切正法律乘的修行人所共同归依者。

Shixiang摘编自internet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