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现在的小青年都这样?好像大多是。
去年回上海,听亲戚说起这么两个亲戚家的小姑娘,一个拼命,一个懒惰,正像我前文写的小黑与阿躺,她俩的性格追求,活脱脱是那天安千树广场里的那两条小狗的翻版。
以下是写小黑与阿躺的链接
'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1012/202508/9890.html。(我怎么感觉我写狗的比写人的这篇好看多了,谁若看了链接文就不用再往下读了。)
像小黑的是出生在浙江,但上海上的大学,大学毕业就留在上海了。这位小姑娘,生下来就含着"金色小勺子",老爸是体面的企业家,家里请的阿姨比她同学的表妹还多。可她偏偏不肯当"米虫",上班挤地铁的时候,她那身限量版小香外套在人群里被压得像菜市场里的塑料袋,上海同事暗暗翻白眼:明明可以开豪车上下班,偏要像我们这些没花头的装成"打工人"简直就如上海人说的,吃饱饭没事干。
她是拼命三娘。早晨八点,她像开了"快进键"一样冲进地铁,挤得比沙丁鱼还紧。上班时一脸"选我!选我!"的表情,领导一句"谁能加个班?",她立马竖耳朵、对着领导歪头卖萌,摇晃肩膀"我!我可以!我不怕累!"她加班到深夜,把自己熬成个黑眼圈熊猫,还要在朋友圈发鸡血毛"趁年轻,多拼搏"。她说,我自己若赚不到5百万,我就不结婚,没有一千万就不要生小孩。
那个像阿躺的就完全不同路数了,她爸爸妈妈早年穷得叮当响,,她是含着"苦菜花"出生,家里住的老破小,外面风一吹,窗子抖得像要唱京剧。可谁知道,咸鱼翻身,老破小一朝被拆,直接成了富二代。别人拿房子,她家大人见钱眼开,全部拿了钱去炒股,以前她妈买菜要精挑细算,后来是左手LV、右手Hermes ,全家人被动成了"政策型富豪",真是"楼板一响,黄金万两。"朋友们羡慕得不行,她还装谦虚:"哎呀,我也是被动致富的,努力的方向嘛,就是选包包颜色啦。"
谁知话音刚落,"中国股市比赌场还不如",她的爸爸妈妈输得穿着裤衩出来了,于是她就成了办公室的"狗饼"。她趴在工位最里面,午休能睡成化开的黄油。领导喊她:"加个班吧?",阿躺抬都不抬眼:"哼,工资不涨,加班没戏。"手机是她的伴侣,猫是她的灵魂知己。她挂在嘴边的经常是:谈恋爱?太麻烦。结婚?浪费钱。要孩子?累赘。倒不如买杯奶茶躺着刷刷剧。
于是一个是卷得发光,一个是躺得发油。两人合起来,像极了现在的年轻人群像:不是忙成陀螺,就是直接罢工。
一个拼命想证明自己不是"富二代",一个懒得证明自己不是"咸鱼"。两人合起来,就是一出活生生的都市喜剧。
在上海这座城,小姑娘们的命运像咖啡,有的苦里带甜,有的奶盖厚厚,但不管你是卷成拿铁还是躺成奶茶,最后都得自己买单。
只是有人刷自己的信用卡,有人用父母的储蓄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