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东南的博客

记性不好,写得很慢,所忆所思,存下一点点
个人资料
西北东南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1923年,清华学校考选了5名庚款留美专科男生和5名专科女生

(2021-07-05 12:03:25) 下一个
1922年,清华学校及主管部门曾计划停止招考和选派女生庚款留美,以减少派遣留学生的相应费用。估计是因为从1916年就开始着手筹建大学,需要调整退还庚子赔款的使用。后因遭遇各界反对而未成,最终决定双双大幅缩减专科男生和专科女生名额。于是自1923年起到1927年间,改为每隔年考选庚款留美专科男生和专科女生各5名(之前是,每年录取不超过10名专科男生,每隔年录取不超过10名专科女生),随当年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毕业生一起送美留学。1928年清华学校正式改制为清华大学,庚款留美学生考选办法随之改变
 
1923年录取的5名专科男生之完整名录,我至今未能查到。只能一个一个寻找。最先确认的,就是1923年交通大学电机系毕业生朱物华,在很多关于他的介绍中,都明确指出,朱物华当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清华学校的庚子赔款奖学金。再去查看元亨利文章《美国档案--庚款留美学生谢冰心梁实秋孙立人等1923/9/1西雅图》中1923年入境留学生名录,觉得其中第75页上倒数第二位的“Li Shu Tian”(他是李书田,查,1923年毕业于北洋大学,学习土木工程)符合专科男生的特征。但相关资料,只说他考取公费留学,却没明确说是庚款留美学生,更未提及清华学校,不好确认。后来总算在网上看到《顾毓琇传》一书,其中提到1923年3位专科男生的姓名,他们是:朱物华、李书田和石超庸。
 
1923年,清华学校考录的5名专科男生和他们的教育背景:
 
朱物华:1902年出生于江苏扬州,祖籍浙江绍兴。192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并在当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清华学校的庚子赔款留美名额,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朱物华是朱自清(原名自华,1898——1948)的弟弟,人称一文一武两兄弟。
 
李书田:1900年出生,直隶昌黎人。1917年考入北洋大学预科,1919年升入本科,1923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北洋大学土木系。同年考取清华学校的庚款留学名额,赴康乃尔大学研究院深造。李书田有位年长的哥哥李书华(1890——1979)曾留学法国巴黎大学,生物物理学家,曾任中华民国代理教育部长。
 
石超庸:1900年出生,原名石熲 (jiong,读音与‘炯’),广西藤县人。1923年毕业于东吴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成为考取清华学校庚款留美名额的5名专科男生之一。赴美后获密西根大学法学硕士,耶鲁大学法学博士。
 
尚有另外两名专科男生,我还未查到姓名。查看1923年入境公费留学生名录,倒是还有个别大学毕业生,属公费留美深造,但却是学习文科的,不像是清华学校考录的庚款留美男生,更有可能是所在省或学校考录、选送的公费留美学生。
 
对于清华学校历年考选的专科女生,之前说过,研究者王晓慧已发表好几篇文章,有历年共53名专科女生名录。另外,前面也提到过,从1921年开始,专科女生可以选择的专业范围比之前有很大扩展,物理、化学和博物也成为可以选择的专业方向。自此就有一些庚款留美女生选择学习理科,且成绩颇佳。
 
1923年,清华学校考选的5名专科女生和她们的教育背景:
 
王志宜:天津人。早年就学于天津严氏女学,1923年毕业于北京培华中学,赴美入康奈尔大学生物系,后来学医。
 
朱其廉:江苏人,上海圣玛丽亚女校毕业,赴美国学习音乐。
 
胡永馥:湖北人,上海圣玛丽亚女校,赴美国学习艺术和音乐。
 
胡汉纳:江西人,赴美学习牙科。情况不大明了。
 
顾静徽:1900年出生,上海嘉定人,1920年入胡刚复创办的上海大同书院学习。1923年成为清华学校考选的庚款留美的专科女生。赴美入康奈尔大学文理学院,学习物理,1926年获学士学位。1931年在密西根大学被授予物理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女性物理学博士。
 
前不久,读了文城网友春后雨前SE的博客《 谁是中国第一位数学女博士?  》后,才知曾在大同学院就学的,还有另一位女生刘叔庭,也在1923年赴美留学,学习数学,只不过她是自费留学。学校还为顾、刘两位女士一起开了欢送会。我猜想,她之前应该也报考过清华学校庚子赔款奖学金考试,只是名额太少未上榜吧。她在美学习成绩优秀,获得奖学金继续学业。1930年,刘叔庭在密西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数学女博士。大同学院的女生很优秀!
 
当然,当年选拔庚款留学的专科女生,与选拔大学毕业程度的专科男生不同,女生的文化程度要求是相当于高中毕业。所以,有机会受过些大学教育的女生,自然比较容易脱颖而出。而顾、刘二位,赴美后都只用3年时间即获学士学位,说明她们入学时至少相当于大学一、二年级的程度,与8年制的清华学校毕业生不相上下。
 
大同书院,是1912年,胡敦复(1886——1978)先生与同仁们在上海创办的。胡敦复年轻时曾在1907年和宋庆龄一行十数人被选派官费赴美留学。1909年即被聘在清华学堂前身的游美肄业馆管理教务,1911年任清华学堂第一任教务长,是最早入职清华的中国教育家之一,参与考选最初几届直接留美的庚款留学生。后因与掌管清华学校的美国人教育理念不合而辞职,回上海任复旦公学教务长一年后,于1912年创办大同书院。1916年7月开始,大同书院在全国率先打破女禁,招收女学生。第一位入学的就是他的堂妹胡卓,胡卓在1918年成为清华学校录取的庚款留学10名专科女生之一。胡卓学成回国,和先前几位留美归来的兄长一样,也回母校大同书院任教,并担任图书馆长。1922年大同书院正式改称大同大学。
 
补记:已经找到另外两名专科男生的姓名和相关信息,
 
吴韫珍(1899——1942),江苏青浦(现属上海市青浦区)人。1922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科。1923年考取清华学校庚款留美奖学金(专科男生),去美国康乃尔大学深造。
 
许应期(1899——1976),江苏江阴人。192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23年考取清华学校的庚款留美奖学金。赴美入哈佛大学深造。
 
 
 
 
参考资料:
 
1.王晓慧:《全球史视野下的清华专科女生留美教育述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西北东南 回复 悄悄话 全部5名专科男生找到了。
西北东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春后雨前SE' 的评论 :
谢谢你读帖和留言,知道你也是对资料感兴趣的朋友,喜欢并会继续关注你的有关文章。

每年从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毕业的学生(约几十名,全是男生,住校,8年制,相当于大一或大二的程度)全部庚款送美留学。除此以外,按规定每年或每隔年还要由清华学校负责从全国招收、考试、选录不超过10名的男生和不超过10名的女生庚款送美留学,他们和清华学校毕业生享受完全相同的庚款留学待遇。但是他们并未在清华学校读过书,为了与清华学校本校培养的学生相区别,就称他们为“专科男生”和“专科女生”。但他们都属于“‘清华系’庚款留学生”,都算清华校友。在这里,“专科”俩字与文化程度无关。
对“专科女生”要求文化程度是高中毕业,可能是因为那时候大学还都不招女生吧。1928年清华大学正式建成,留美预备学校结束,庚款留美学生选拔办法随之改变。
西北东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peter黑' 的评论 :
谢谢读帖和留言。
春后雨前SE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引用拙文!你这里提到的两位1923年庚款男生均与交大唐院有关,朱物华于1930-1933年间任唐院教授,李书田于1930-1932年间任唐院院长。另外,庚款女生顾静徽也曾于1940-1941年间在西迁贵州的唐院教书。知道了“专科男生”与“专科女生”的区别,但是大学毕业的男生为什么称为“专科”生呢?顾静徽1920年考入大同,在那里读了三年大学。
peter黑 回复 悄悄话 很有趣的历史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