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谷邨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JA-J-011-I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945190000137 愚谷村 民国 静安寺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愚谷村;现名称/现使用单位:愚谷村
地址:愚园路361弄(包括愚园路339-383号)
愚园路361弄的愚谷邨,位于愚园路和乌鲁木齐北路交界处的西南角,东靠乌鲁木齐北路,南出南京西路,西邻涌泉坊,北向市西中学。从总弄口进入,有东西二边住宅,向南走出到南京西路末段。
地址 |
里弄 |
式样 |
建造年份 |
结构 |
房屋 |
建筑面积 |
愚园路361弄 |
愚谷邨 |
新式里弄 |
1934年 |
砖木二、三层 |
127幢 |
28629平方米 |
图一。愚谷邨鸟瞰图
在鸟瞰图中,右边是愚园路,远方向西,中山公园方向。图中红屋顶者即为涌泉坊。近处横马路是乌鲁木齐北路,左方向南。图左上方远景显示的是南京西路末段和延安西路始端交汇处的建筑,华东医院等。
“愚谷邨”是1934年由广东潮阳人陈楚南投资开发,华信建筑设计师事务所杨润玉、杨元麟采用中西合璧的设计构思。名曰愚谷邨,“邨”是“村”的异体字,含有城市里的乡村之意,也有乡村城市化的寓意。“愚谷”二字出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即“大智若愚”(北宋·苏轼)和“虚怀若谷”(战国·《老子》),意指聪明人表面上好像愚笨,而大度的胸怀谦虚得像山谷一样能容纳百川。
图二。愚谷邨正门(北门)1
找到另一张正门图,可以看清愚园路361弄的门牌及由北向南望的愚谷邨总弄(其他来源)。
图三。愚谷邨正门(北门)2
愚谷邨饱经沧桑,沉淀着上海历史文化的风貌,1994年被上海市政府列为优秀历史建筑。牌上的1927年竣工有误,应该是1934年。
图四。优秀历史建筑
在愚谷邨曾居住过许多文化名人,不过当年知道的人不多。 65号先后住过的著名作家就有魏金枝、唐克新、茹志鹃和王啸平夫妇及王安忆;37号曾住过著名画家应野平;二十年代影星黎明晖夫妇、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沙莉和凌之浩夫妇、奚美娟、著名口琴演奏家王庆隆也曾在这里居住过。还有中国最早的两栖明星周璇,1936年与严华结合之初就定居于此。
沙莉夫妇曾住在121号,她住二楼亭子间。在121号有一段电视剧里也未曾看到的情节,当时一、二楼正房间曾是上海地下党的一个秘密机关,对外以进化药厂做掩护。而常人想不到的是,住在三楼的竟是当时的76号特务,姓陈(解放后被枪毙),敌对阵营同住在这里,居然相安无事。
现在挂牌的文化名人旧居,有:
愚园路361弄愚谷邨37号应野平旧居
应野平(1910—1990)幼承家学,喜爱绘画,16岁后专攻山水。初学王石谷、王鉴,后师石涛及宋元诸家画风。1949年前曾任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49年后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室副主任,1960年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3年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1988年6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协常务理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愚园路361弄愚谷村65号茹志鹃旧居 (1974年--1998年在此居住,逝世地)
茹志鹃当代著名女作家。祖籍浙江杭州。1925年9月生于上海。家庭贫困,幼年丧母失父,靠祖母做手工换钱过活。11岁以后才断断续续在一些教会学校、补习学校念书,初中毕业于浙江武康县武康中学。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任过演员、组长、分队长、创作组组长等职。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在《文艺月报》做编辑。1974--1998年旧居(逝世地)其女著名作家王安忆也居此。
愚园路361弄愚谷村121号中共上海局秘密联络点
愚谷邨121号位于支弄弄底。1943年根据新四军城工部领导刘长胜指示,中共地下党员方行(化名方鹤亭)在上海创建进化药厂股份有限公司,共有职工二、三十人,主要生产新四军急需的药,有治破伤风的药和各种疫苗等。厂里日夜加班生产出来后交给张执一,他再派人连同其他物资一起运去苏北解放区。1945年夏,进化药厂结业,全部器材设备等作价后变卖,仍作为秘密据点。1946年9月,在楼下开办中华医药化验所为掩护,直至上海解放。当时刘晓任书记。
图五。愚谷邨总弄
图六。乌鲁木齐北路看愚谷邨支弄
图七。乌鲁木齐北路看愚谷邨山墙。
图八。南京西路愚谷邨南门
图九。乌鲁木齐北路口看愚园路(远方向西),南侧是愚谷邨,北侧是静安寺救火会
静安寺救火会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805190000131 静安寺救火会旧址 民国 静安寺街道
地址:愚园路350号,乌鲁木齐北路102号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公共租界工部局在愚园路350号建立了静安寺消防分处,民国十一年(1922年)建立静安寺救火会,英文名为"Bubbling Wall Fire Station",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9月,改为静安寺消防区队。汪伪政权“收回”租界后,静安寺消防区队归属于伪上海特别市的警察局消防处。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警察局消防处在辖区设有静安寺、新闸两支消防区队。1983年1月,人员编制划分为武装警察部队,现为上海市消防总队静安寺支队。
静安寺救火会建筑为平面呈“八”字型的周边式大楼,位于愚园路、乌鲁木齐北路的转角处。原楼高为三层,底层为车库、补给库等,现已加建至七层。二、三楼为办公区域,眺望塔位于北侧,平面呈“口”字型,与“八”字型的建筑连接构成。整幢建筑系砖混结构,平屋顶。
静安寺救火会旧址为静安区境内公共建筑类型的一个代表,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图十。加高后的静安寺救火会(左边沿愚园路,右边沿乌鲁木齐北路。乌鲁木齐北路北端的这一段,从愚园路口向北到万航渡路口 ,原来是乌鲁木齐北路菜场)
图十一。原静安寺救火会,现为上海市消防总队静安寺支队
另,从别处找到两张图片,作为补充:
图十二。90年代前期,这一带拆迁改建后,救火会旁乌鲁木齐北路北端的样子。原来这一段是弹咯路,是乌鲁木齐北路菜场(其他来源)
此文摘编自《愚园路361弄愚谷邨 》(另加了其他来源的3张图片)
我似乎从未观察过救火会有几层,只记得它在愚园路与乌鲁木齐北路转角处,旁边是乌北菜场。走过菜场去九百方向,会经过一个理发店、新春照相馆(我们拍毕业照的地方),还有一家做油豆腐线粉汤的小店。万航渡路口的红都电影院,据说是旧时的百乐门舞厅。
我有点感到意外的,是从愚谷邨旁边某个弄堂往南京西路方向穿越,会来到一片看着非常像农村的房子,显得很不协调,仿佛到了城郊。这些年我每每想起,心里总有一种很不真实的感觉:难道是我的记忆出错了吗?
我出生成长在城乡结合部,有幸去第一师范读书,做几年“上只角”人。几十年后在一师所学早已忘记,但吃过的美食永远记得。九百隔壁的老松盛,虾肉小馄饨25分一碗,极其美味。它的马路对面是一家不起眼的清真饮食店,卖牛肉煎包和羊杂汤。每到中秋,我会想起西区老大房的鲜肉月饼,小小的10分一只,我始终坚定不移地认为这是上海滩最好吃的鲜肉月饼。
祝中秋快乐
你好!哈,没想到好多年前刚开博时发的一篇博客,有了新的看客和回应,原来也是曾经的近邻!很开心。记忆中的救火会、愚谷村、市西中学,第一师范学校,还有一师附小,。。。。。都是近邻,它们都还在。你的回忆,也让我想起了从前。直到1991年乌北路(愚园路)街口拆迁,上海的家一直在那里。不过我自己从上大学开始就离开上海,有时寒暑假回家探亲而已。
你那时候看到的救火会已经是7层楼的建筑了吧?
所说从愚园路老虎灶旁边、通向南京西路的那条小路,记得是叫和平路,全是一些卖小吃的,我们家有时也在那儿买些生煎馒头、羌饼什么的。那条小路早先是弹咯路。
谢谢来访,有时间会去看看你的博客。
我去书店主要是去看那里的文具柜台如各种毛笔,买过5角5分一支的纯狼毫小楷笔(那时书没开放式摆放,是不能翻看的)。然后还会到马路斜对面的报刊门市部是看纪,特邮票,当然,大部分时候只是看而没钱买。
哈,静安寺新华书店,我、匆匆客、吾道,都经常去逛的。再加上你,不知道还有谁。
先谢谢你光临。
从南京西路看,愚谷村的西面是永源浜的弄堂口。从愚园路上看,愚谷村西面是涌泉坊,估计涌泉坊在南京西路上没有出口。
我家不在愚谷村里,在乌鲁木齐北路上,救火会另一边对面的一个小院里。原来建筑已经拆掉。门牌号还在,变成一幢高层住宅楼。过去每天从愚园路口走到南京西路,再向西转延安西路去上学。
弄堂里,汽车占路,是没办法的事吧,要不然,还能怎样呢?
另:请教西北,愚谷邨南京路西邻到底是“涌泉坊”,还是永源浜?
再另:我在农场中学时,有一同事叫李明,住在愚谷邨,不知西北是否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