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次在张家界的实际四日行程中有三天半是游【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由于大雾的干扰,我们先后九次使用”三索一梯”。我们不仅用遍了它们中的每一个,甚至2次乘杨家界索道,4次上下天子山索道,对各索/梯道上的风景也有一定了解。
不错,索/梯道上有风景。而且乘索道的过程是一个极好的近距离细观景物的机会。
如我前篇游记所述,几个子景区的山体各处于砂岩峰林演化的不同阶段。天子山和黄石寨属于方山台地。杨家界和袁家界,分别属于峰林峡谷和峰林台地。但天子山与杨家界索道上景观极为相似,多有峰柱出现。相比之下黄石寨索道上,独立特行的峰柱几乎未出现过。
在索道车箱里看山,有一种”航拍”的感觉。
下山时,索道两旁的群山高耸,索道吊车架在山间,看上去象在一个V字型的山道向下俯行,视线开阔但却来者难料。在天子山和黄石寨索道线上,时而,一柱石峰与我们擦肩而过。它那充满切痕的柱体,形若钝刀砍过的甘蔗。正待细看之时,三面并肩的峰板快速跃入了我们的视线,扁平高耸得象一付折角三扇屏风。这大慨就是地质学上的”峰墙”。
(一柱石峰,形若钝刀砍过的甘蔗)
(另三柱石峰,象一付折角屏风)
终于有机会察看另一边时,一座大山向我们露出了它凸突的前额。山顶上满满的树木象年青人的头发一样浓密。另一座山体接踵而至,巨大得见不到顶,只有嶙峋的山壁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淡黄色。
(索道上看到的上顶)
上山时,因視线受阻前方充满未知。在黄石寨索道上,我们看到许多峰柱下部紧连在一处,连成气势磅礴的群山体。它们的山顶有些如驼峰突现,有些则相对平整。这些大慨就是平台方山的地质形态吧!但万事都有例外。在不经意间,我们驶向了两爿山之间的开口。两侧都是一群高低错落的连体峰群。靠开口处的两方大石块,徒峭而扁薄,如两扇敞开的大门。我似乎看到了演化形态中的”峰壁”,一阵欣喜!
(连体峰群,如两扇敞开的大门)
乘袁家界百龙天梯时感受则不同。那天大约下午3时多,上山方向的乘客很少,下山的队伍也只十多人。载客量35人的电梯中只有我和先生两人。电梯上到快到山顶时从黑洞中钻了出来,一下融入到山景之中。隔空对面是天子山子景区的”神兵聚会”。三十多座形态各异的峰林严阵以待,如雄兵列阵气势极为恢宏。
(从”百龙天梯”看”神兵聚会”)
无论是在观景台上,还是索道里,我都喜欢细品每一支峰柱。它们无一雷同。它们有的头大腿细如一根棒球棍插地。还有的是由数不清的小山石歪斜的叠起,似孩子堆的积木。
(从索道上看山)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峰柱驱干上树木少,峰顶上树木多。由于石英砂岩吸水性能较差,陡峭的身体也难以存住土壤,不利于植物的生长。据说能长到峰柱上的只有一种武陵松。它是砂岩峰林地貌环境创造的特有松科新种类,由马尾松变异而来。
武陵松有着坚韧不拔的品质。它们为了求得一线生机进化出独特的适应性技能。它们变得更矮小,以降低消耗。针叶短而粗硬,以抵抗低气温。它们裸露在外的根,努力吸收着每一滴水,那怕只是雾水。
(武陵松. 照片取自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
即便如此,长在峰柱驱干上的武陵松数量仍然有限,从而让峰柱的大部分山石踝露在外,让人看到它们几亿年来随地壳演变的痕迹。
有时两旁的山离索道有一定距离,有时则贴得很近,近到让人担心会被山撞到。这时可清楚的看到山顶崖边的绿植。平时它们只是远观时那小片绿色中的一个点。可别小看它们。或许你看到的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奇植物。
据有关资料显示,张家界生长有各种草本植物600余种,包括国家珍奇植物54种。其中鸽子花(珙桐)、杜仲、银杏、龙虾花等都被称为植物活化石,因为它们都有上亿年的历史,但在第四冰川世纪时从地球大部分地方绝迹。现在只在某些地区保存下来。张家界则是这些植物活化石比较集中的地方。或许在索道运行中经过的某个山顶上就有它们的身影。
(鸽子花. 照片取自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
(龙虾花. 照片取自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
张家界的山离不开树木花草。只有大自然的装扮,张家界更添秀色。乘索道时看山看植物也不失为一种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