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回国旅行,我走访了两个城市:历史厚重的北京,以及第一次踏足的现代都市--深圳。相比于北京的古老、沉稳与深邃,深圳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它年轻、快速、生机勃勃,像一张干净的白纸,让人看到了无限的未来。
为了更好地体验这座城市,我将酒店订在了深业上城。这里位置极佳,站在酒店高层,整个深圳中心城区几乎一览无余。连绵的高楼、贯通南北的干道、夜色中闪烁的灯带,组成了一幅活力四射的城市画卷。深业上城旁边就是笔架山和莲花山两个城市公园,绿意在钢筋水泥之间舒展开,让人一抬眼就能看到自然的呼吸。
因为没有太多固定行程,大多数时间我都选择或者打车在市区穿行,或者乘坐地铁。或在出租车里,或在街边漫步,对深圳最深的印象是“拔地而起”。一幢又一幢摩天大楼沿着主干道不断延伸,现代化的商业体、餐厅、咖啡店鳞次栉比,让人几乎忘记这里在几十年前还是一片小渔村。
车流穿梭、人潮奔走、建筑快速向上生长,整个城市仿佛永远处在运动之中。确实,街上和地铁里随处可见背着电脑、匆匆赶路的年轻白领,大街上人来人往,满眼都是年轻面孔,餐厅里坐满了加班后聚餐的小团队,这种年轻力量的汇聚,塑造了深圳独特的城市气质——开放、包容、进取、不停步。深圳没有深厚历史,也没有复杂的传统,它就像一张干净的大白纸,白纸更容易画出绚丽的图案。
为了更了解深圳,我查了下它这几十年的发展数据——结果让人震撼:
·人口:从1980年前后的 33万,涨到现在接近 1800万
· GDP:四十多年增长了 一万倍
· 人均GDP:从 835元 变成 20.57万元人民币。
也就是说,深圳用了四十多年时间,完成了别人几百年都不一定能做到的跨越。世界上发展快的城市不少,但像深圳这么快、这么剧烈的,它的改变确实值得被称为奇迹。深圳的崛起并不是偶然,它至少有三股力量共同推动:
·靠着香港
虽然当年只是一条安静的小渔村,但深圳有个旁人抢不走的优势:紧挨着香港。改革开放初期,深圳从香港吸收了资金、管理经验、开放理念乃至国际视野。这种影响不是简单的经济输入,而是改变整个城市思维方式的“重塑”,深圳从一开始就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
·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设立,在制度上允许深圳大胆尝试,使深圳得以在土地、产业、人才政策等方面领先全国一步。这一层层政策叠加,犹如为深圳筑起了厚实且宽阔的地基。于是,企业来了,投资来了,年轻人也蜂拥而至,城市自然活过来了
·邓小平南巡讲话:
邓小平1992年的南巡谈话,是深圳发展史上不可忽视的关键节点。当时改革出现摇摆,不知道未来怎么走。邓小平的那句 “发展才是硬道理”,重新点燃了深圳的动力,也让全国的改革再次坚定方向。南巡之后,深圳的步伐不是加快,而是狂飙。无论是投资规模、城市建设速度,还是产业升级,都在那几年被彻底点燃。
因此,在评价深圳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深圳。
今天的深圳已不只是中国发展的样板,更成为全球瞩目的科技之都,也被誉为中国的“硅谷”。华为、腾讯、比亚迪、中兴通信、平安科技等重量级企业汇聚于此,把深圳推上了“中国创新高地”的位置。这些企业不光大,而且“强”,在各自行业里都是全国甚至全球的领头羊。通信、互联网、自动驾驶、新能源车、金融科技、无人机……这些听起来极具“未来感”的产业,深圳都有。
走在街上,不难遇到背着电脑包的工程师;咖啡馆里,也常能听到年轻人讨论工作,这座城市不仅提供机会,更提供一种创新的氛围。与北京、上海不同,深圳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城市。在街上几乎看不到大批旅行团,更多是来自各地打拼的年轻人。周末餐厅、酒吧、咖啡馆里满是人,这是一座为年轻人而建的城市,节奏紧张却充满机会
我在深圳还去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商业区域:
·东门老街:一个保留着昔日深圳的影子的地方。街区充满烟火气,商品价格与三四线城市相似。拥挤的小店、叫卖声、串串香的味道,让人感到一种历久弥新的生活味道。这里或许不是游客的首选,却是让人理解“老深圳”的窗口。
·万象城:消费能力惊人的高端商业中心
另一边的万象城则完全不同。高端品牌店随处可见,我甚至看到一家并非国际大牌的店里,一件毛衣标价 6500元。原以为高端商圈会比较清闲,没想到人流密集得令人吃惊。在LV店门口排队的人,足足排出了店外一二十米。这是一座人均GDP超过20万元的城市,消费能力确实是实打实的。漫步其中,我感受到深圳的某些面向,已经和香港、乃至西方大城市非常接近:商业繁华、时尚感强、生活方式国际化。
深圳给我的另一个惊喜是它的绿化水平。在市中心竟有多座大规模公园,与城市融为一体。我先后去了笔架山公园和莲花山公园,那里有湖、有花、有步道、有儿童乐园,还有不少居民在跑步、打球、健身、跳舞。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这些绿地就像呼吸口,也让深圳显得更宜居、更人性化。特别是站在莲花山顶眺望市区,层层叠叠的高楼背后,是大片的绿意,给人一种宽阔而舒心的感觉。难怪许多人说,深圳不是“钢铁森林”,而是“绿色都市”。
虽然在深圳只停留了两天,而且走马观花,但它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生机勃勃,却不过度喧嚣;
它现代化程度极高,却又保留着自然的绿意;
它不像传统城市那样背负太多历史,却因此拥有了更多向未来伸展的空间。深圳的故事还在继续,它的速度也许会放缓,但它的创新精神、开放姿态和年轻力量,依然将引领着这座城市不断向前。如果说北京让我看到中国的历史,那么深圳则让我看到中国的未来。而未来,在这座年轻的城市里,依然闪光。

深圳拨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深圳东门老街

深圳夜景

笔架山公园绿意盎然


莲花山公园一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