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创:浅忆(“清华园里顶级聪明”的人)赵家和老师(上)

(2016-07-12 07:36:19) 下一个

浅忆(“清华园里顶级聪明”的人)赵家和老师(上)

说是浅忆,就会有后续更深一些的追忆。浅忆还指,暂不涉及有深度的思想观点。

《光明日报》介绍赵家和老师事迹的文章,将我们几位认识赵老师及家人的同事和朋友间淡淡的联系,上升到了同样深深的感动、情感的交流、和对往事的共同追忆。近日里,我们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和居住在同州另一城市的赵老师的女儿小L一起,深切怀念赵老师,回想我们一起度过的那段时光。

先放上《光明日报》文的链接,这一版本里有赵老师和他妻子吴老师的新婚照,和他往日的工作照及一些记载他经历的照片。读来使我们有与他夫妇贴近的感觉,带出更多与他们亲密来往的回忆。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AxNDM4MA==&mid=2666133268&idx=1&sn=6fc86c234c7712e933323bef54634dff&scene=1&srcid=0709JN8RQm2XEucGJBknGluw&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

 

这《光明日报》文中只讲了1998年赵老师来美,应邀担任德州大学客座教授。其实还在90年代初,他就已在美若干所大学开讲座和讲学了。

初识赵老师,是在我任教的第二个学期。为了他的到来,我们商学院的院长G博士召开了一个小型会议。参加者是他办公室的一秘书和当时全校仅有的三位从中国大陆来、在另校完成学业后进入此校终身轨制(tenure track)的助理教授。院长G请我们提供适于赵老师居住的公寓信息,并恳望我们能在赵老师讲学期间,给他提供一些交通用车上的方便和生活上的照顾关心,减少他独在异乡的孤独感。作为三人中唯一在商学院任教者(其余两位分别在科学学院和教育学院工作),我自然把这担子相对主要地担负了起来。

 

(一)尽可能少麻烦她/他人

根据我提供的信息作出的安排,赵老师居住的公寓就在我所租住地的街对面。离学校里我们的办公教学楼开车才几分钟,步行则需不到半小时。赵老师给我留下的头一个较深的印象,就是他尽可能少麻烦她/他人。

当时他没有车也不会开车。我们的住处这么近,本来他搭一下我的车去学校是顺路。一开始他是搭过几回车,可他很快就意识到,这给我带来了一些不便。因我们都无须坐班,每周都只有两日有教学任务,但我们的课时不在同时。他的住处没有电脑,基本上周日里每天都上办公教学楼跑图书馆。我家中有电脑,除了参加院系会议和教学,不用去学校,可在家中做研究,与学生和同事们用电话谈论事宜。为了不打搅我的日程,他就每日带上自做的饭菜,徒步去学校,有两晚上搭我车归。即使刮风下雨,也是如此。只有在雨下得过大的时日,他才不去学校或搭我车去上课。

刚开始在周末里,我俩一起出去买菜购物。后来他结识了本市另一位来自北京的老乡,就轮流搭我俩的车周末购物,或者仨人一起做饭聊天。我和那位北京女生也成了很好的朋友。在她换了工作生活的地点后,二十多年来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和相互关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敬天帝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西洋东镜' 的评论 :

别客气。同敬佩!
西洋东镜 回复 悄悄话 非常敬佩赵教授的所做所为。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