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林肯中心觀劇:張火丁的《白蛇傳》

(2016-12-02 13:31:40) 下一个

纽约观剧:张火丁的白素贞

宮羽

這是一年多前的經歷了。近來總覺得記憶力大不如前,但那次觀劇的情形,倒是還大部分記得。

張火丁算是國內有票房號召力的京劇演員,她那次來紐約林肯中心演兩晚,一晚《白蛇傳》,一晚《鎖麟囊》。前者是她的新作,後者是程砚秋的經典名劇。我沒法兩晚都看,就選了《白蛇傳》,因為《鎖麟囊》我看過李世濟的,而《白蛇傳》,我認為杜近芳的白蛇是經典,我自己也演過幾次“斷橋”,很熟悉這個戲,想看看這個程派的白蛇是怎樣的,也想看看和杜近芳比,是什麼感覺。

那次演出的宣傳絕對出色,大劇場兩千多座位,幾乎滿座,在京劇演出而言,是很壯觀了。张火丁是唱程派的,《白蛇传》并不是程砚秋的戏,因为张火丁个人的喜爱而搬演过来,以程派唱腔演绎白素贞这个人物,除了“金山寺”唱昆腔、“合钵”一场自编新词以外,本子大致用田汉的改编本。杜近芳版的《白蛇传》珠玉在前,搬演经典是需要胆识、勇气和能力的。“游湖”一折,杜近芳的白娘子是明媚嬌豔的,张火丁的白娘子是含蓄温婉,各有胜场,都是美的。“酒变”是一个小高潮,张火丁在这里唱极快的快板,基本上唱到字字清晰入耳,颇见嘴里功夫。下场前大幅度快速度的一连串身段水袖,反映人物惊痛又心急如焚的感情,张力大,符合剧情,舞台效果很好。“盗草”和“金山寺”改装武打,张火丁在这两场的立足点是武戏文打,不火爆,讲究稳和准。“盗草”中一个扔鞘抛剑接剑的设计,利索稳健,没有卖弄技巧之嫌;接过仙翁给予的灵芝疾步而去之后,有一个背影停顿,再返身拜谢,颇能感人。这样用背影演戏的地方,在后面的“断桥”里也出现过一次,符合情理而且处理得准确,于细微处提精神,可见张火丁是一个会用背影演戏的演员。“断桥”和“合钵”是两个相连的高潮,经过“金山寺”的开打,马上接“断桥”的大段唱和表演,很考演员的功力,张火丁一直在戏中,没有失手或令人失望的地方,殊不容易。“合钵”是让观众听程派的反二黄唱腔,新的词曲,新腔中规中矩,并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却也算是一个圆满的结局了。张火丁在台上,不管文戏武戏,她都是含着来演,含着来唱,呈现在舞台上的特色是内敛和冷俊,但頗含張力,所以虽然脸上总是那样冷冷的、淡淡的,底下卻有力量,偶一爆发,效果很好,就如“酒变”那一场。但那場下場前的身段水袖,略觉不美。

 “合钵”一场为了突出张火丁的程派反二黄唱腔而自创戏词,遗憾是田汉版朴素而雅致的唱词在前,不免显得“合钵”的新词过于堆砌拗口,相形见绌。而且,白素贞悠悠地在唱大段反二黄,把并排同跪的许仙晾在那儿,如何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配合着演戏,真是有点太难为了小生。再则,“金山寺”一场弃用原词而取昆腔,有点难以理解。从节奏和人物情感发展来看,京剧里田汉的词和设计的快板对唱,干脆利落紧凑,现在改成昆腔,节奏和情节一下子就脱节了,仿佛你正在等待着一个又一个的冲突,却莫名其妙地突然给你来一段咏叹调,叫人有点无所适从。更有一点,开场时安排十来个群众演员过场,表示西湖游人如织,这恰像在一幅空灵泼墨山水的留白处粘上一张旅游照片,落入了如話劇舞台上写实的俗套,极大地破化了京剧的写意意境,是一处明显的败笔。

程派唱腔幽咽婉转、音乐性强的特色,张火丁是掌握得很好的;程砚秋吐字送音时彈性和瓷实相結合的特色,又似乎是张火丁因功力稍欠而無法很好呈現的;但她的音色富有磁性,不为掌声卖力,又屬难得。所以,这个张火丁的《白蛇传》,还是很可观的一出戏。尤其美国的京剧观众,如我,久闻张火丁的名,现在有机会看她这两出大戏,當然愿意给予支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