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集“假胡真李”,挖了个坑。网上有位看官,不小心掉坑里,爬不出来,竟然恼羞成怒地留言:可恨你匪兵一枚,只顾挖坑,却忘了交待西递古村,长得什么模样,都有哪些好看好吃好玩的。
前面提起,匪兵乙曾事先恶补过中华传统民居,发现有块砖著《古村佳境》,把国内十大名村古镇作了一个点评:最美乡村—婺源(江西)、客家庄园—培田(福建)、画里古镇—宏村(安徽)、民居典范—西递(安徽)、民间宫殿—丁村(山西)、民俗古村—屯堡(贵州)、楹联首村—芦村(广西)、民居瑰宝—党村(陕西)、天下奇村—八卦村(浙江)。
厉害了!民居前十,徽式占了三席(江西婺源亦属老徽州)。别看西递,虽排在大名鼎鼎的宏村之后,却被誉为民居典范。西递人自诩皇族后裔,崇尚读书习文。从村里老宅“履福堂”大厅两侧的一幅木刻楹联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
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便可看出其中的伦理观念。据说西递先民,凡事必高人一等。街巷要比人宽,宅子要比人阔,官品要比人高,名气要比人大。西递之兴旺,乃因村中屡出高官,且多次荣膺过国家级最高奖励。受历代朝廷上谕,西递村口曾先后立起十三个牌坊,以旌表该村先贤的功德勋荣。而今村头仅存一处建于明万历年间的石雕牌楼,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牌坊结构为三跨四柱五层,通体采用当地出产的大理石砌筑,融浮雕、透雕、圆雕等工艺于一体,构型庄重典雅,塑图古朴精湛,堪称明代徽派石雕的杰作。
始于“真李假胡”一支族裔的迁入,古村西递,兴旺于明,荣盛于清。宅院坊间,古风蔚然。溪流潺潺,东水西递;青石磊磊,纵巷横街。祠堂书院遍布,庭园楼阁井然。追慕堂、旷古斋、瑞玉亭、桃李园、青云轩、大夫第、绣楼等古屋老宅,饱受风雨侵蚀,历经朝代更迭,仍保留至今。漫步流连其间,宛若游移在明清风韵的水墨长卷里。
“请进!”一声热情招呼,把徽州遛弯团一行四人,迎进“梦里徽州”。当晚下榻的这家客栈,也是一座老宅子,当地人称之为“仰高堂”。经营客栈的是俩妯娌,当值的二娘把客人领上三楼,安顿妥帖后方才离去。不一刻,楼下又传来她的吆喝声,请大伙下楼进餐。原来,一手遮天的秘书长,早在路上就把手伸到徽州,通过微信下了菜单。
却说匪兵乙,吃货一枚,听见吆喝,催促大伙赶紧下楼。四个人鱼贯来到后院,只见凉棚下的餐桌上,摆着四个盘子,都盛着地道的徽州菜,有红烧毛豆腐、腊肉炖鲜笋、野芹炒鸡蛋、油焖小白鲷,外加一个小火锅,炖着热气腾腾的蘑菇老鸡汤。匪兵乙见状,不讲客气讲匪气,启动八戒吞人参果模式,大快朵颐。吃得畅快时,翘首看一眼那名甲等兵,却见他故作矜持,装起斯文,辜负了“匪字号甲等兵”的光荣称号。也许是察觉到匪兵乙的不屑,匪兵甲开口说道:“额说匪兵乙,你那吃相,有碍观瞻!”他又用筷子,指着那碗毛豆腐,慢条斯理地问匪兵乙:“你可知道这碗毛豆腐的来历?”匪兵乙嘴里塞满了食物,哪能吱声?
“相传明朝,”匪兵甲也不管匪兵乙的吃相,接着说道:“开国皇帝朱元璋,有次兵败徽州,在逃亡途中,饥饿难熬。多亏一位随从,绰号也叫匪兵乙,找来几块豆腐。朱元璋一看,那豆腐都长了毛。可当时饿得紧,只好听任匪兵乙把豆腐放在炭火上烤。烤熟了,他皱着眉头吃一口,不料十分鲜美。后来转败为胜,朱元璋就用毛豆腐犒赏三军。从那以后,毛豆腐就在徽州流传下来。”匪兵乙听罢,心里一笑,明白这都是瞎忽悠。但凡地方出些特产、美食,当地人总会牵强附会地编些掌故,以利推广。就像匪兵乙,为了晋升甲等兵,给自己编排出许多剧情。后来几天,还吃了一道徽州名菜,臭鳜鱼,当地人也能讲出许多有关这道菜的传说。
饭后,天色尚早,一行四人出去逛了一回。从村口的牌楼,到村里的老宅,穿街过巷,时走时停,逍遥自在。天黑回到仰高堂,上到三楼。楼上三间房,一字排开。中间是客厅,四张古色古香的太师椅,围拱着一条长案,上面摆着茶具——好一处品茗宵夜的所在。客厅两厢是客房,里厢一间布置得比较时尚,靠近楼梯口的外厢房,则是传统的陈设。秘书长领着匪兵甲进了里间,把外厢房留给团长和匪兵乙。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个蓄谋已久、精心布局的圈套。
匪兵乙走进房间,发现里面布置得像个新婚洞房。房顶上挂着彩灯,桌子上摆着大红的“喜喜”字,四柱雕花床前,坠着绣花的帘子和金黄的流苏。匪兵乙坐在床沿上,牵着媳妇的手,就像左手牵右手,一点感觉也没有。正在纳闷,古时候那新婚溜溜的佳人,对着洞房溜溜的花烛,会是什么感觉。突然,说时迟,那时快,匪兵甲拿着摄像机出现在门口,紧跟其后的秘书长,一个箭步跨进来,掀起床帘,闹起了洞房。
掀起你的盖头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