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68)
2017 (136)
2018 (148)
2019 (185)
2020 (305)
2021 (216)
2022 (127)
2023 (142)
2024 (142)
战争一直到现在为止,还是需要步兵来最后解决问题。以色列的军备比哈马斯先进一个世纪都不止,但最后还是要靠步兵一个个据点攻占,一个个人消灭。到了步兵对抗阶段,双方武器实际差距就要小得多了,先进方也要用他们珍贵的人命和不穿鞋的贱民交换了。就是因为承受不起这种交换,美国在越南,阿富汗和伊拉克都败退了。
中国以前命贱,还有一个传统,认为穿的严严实实的怕死。从国民党到共产党,单兵装备都是世界上倒数差的。抗日时代,中国军队很多都穿的是草鞋,战斗时,一颗炸弹除了飞溅的弹片,还能掀起无数碎石。一颗小石头就能打穿草鞋,腿伤了, 士兵大致失去了战斗力。而当时连强国中装备最差的日本,也是穿作战靴的,里面裹着钢板,虽然平时走路时有点重,但碎石肯定是伤不了脚的,这能防止多少这种无谓的受伤。而中国军队,全面配备作战靴,已经是2015年左右的事了。
习近平当政的这些年,在军事装备和军队建设方面,还是下了血本。最近央视军事科技节目报道了单兵装备和现代步兵班装备情况。我90年代在野种军呆过,那时的单兵装备很差,没有作战靴,作战服和常服不分,钢盔平时不配。步兵团没有专用运兵车辆,演习是借的炮兵团的车辆,吉普车都是无装甲的。通讯工具还是类似于抗美援朝王成用的那种带个大天线的步话机,通讯兵背诵密码通讯。被子也就是用几根绳子捆着,干粮就是难咽的压缩饼干。用军裤扎住裤腿吹起就成了救生圈,而战地自救也只有一块布做成各种救生工具,需要很高的技巧。我有篇博文描述过一次演习的经历。(记在共军野战部队服役的岁月)(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246/201609/1309836.html
但如今共军的装备确实是鸟枪换炮了。一个单兵的装备,除了专用的作战服,作战靴和头盔,作战眼镜,士兵都携带一个大背包,背包里有睡袋,多用铲子(可砍,剪,铲,刺.....),多用网(可做成摇床,变成救生圈,帐篷,当捆绑工具.....),FirstAid自救包,还有很多可以自热的食品,非常可口。据说中国的战斗食品是供给俄国的主要军用品,这不算致命武器,不在禁运之列。光以上这套非致命单兵装备,价值就在5万以上。
在一个体系化,有人-无人协同作战的典型的加强班(12-15人)中,组织构架如下:
组成部分 | 人员数量(人类) | 核心职能 |
班级指挥控制组 | 1-2 人 (班长/副班长) | 决策核心:信息汇聚、战术指挥、火力分配。 |
无人系统小组 | 2 人 (无人机操作员/无人车操作员) | 控制核心:操作所有空中和地面无人平台,维护数据链。 |
有人战斗小组 | 8-11 人 (突击手/机枪手/火力支援手) | 突击核心:近距离接敌,阵地占领与防御,为无人车提供掩护。 |
无人系统小组将控制以下三类核心无人平台,形成信息-火力一体化的集群:
平台名称 | 数量 | 核心功能 |
1. 无人地面作战车 (UCV) | 1 辆 | 重火力与运输:配备 12.7mm/30mm 遥控武器站,或反坦克导弹。可作为移动火力掩体,并在安全区域运载重型补给或伤员。 |
2. 机器人犬/通用地面平台 (UGV) | 1-2 只 | 近距侦察与中继:配备光学/热成像侦察系统,用于搜索建筑内部、隧道或地形死角。同时作为无线电中继节点,延伸数据链覆盖范围。 |
3. 无人机集群 (UAV Swarm) | 4-6 架 | 空中眼睛与精确打击: - 微型侦察无人机: 提供实时态势感知。 - 游荡弹药(巡飞弹): 用于对无人车定位的高价值目标进行精确硬杀伤。 |
人类士兵不再仅仅是武器操作员,而是成为信息节点和决策执行者。
角色 | 关键装备与能力 |
班长/副班长 | C4ISR 终端: 专用的战术平板,实时汇聚所有无人机/无人车的视频流、目标数据、传感器信息。负责数据融合和目标分配。 |
无人系统操作员 | 多功能控制器: 集成手柄和头盔显示器(AR-HUD),可无缝切换对空中、地面平台的控制。 |
所有战斗人员 | 增强现实头盔(AR-HUD): 将无人机和无人车的实时目标数据、敌方位置标记、射击弹道预测等信息,叠加在士兵的真实视野中。 |
火力支援手 | 智能武器系统: 榴弹发射器或反装甲武器,具备数据链接口,能接收无人机/无人车的精确目标坐标,实现超视距打击。 |
通用装备 | 高能电池组: 每个士兵携带的电源负载增加,用于支撑 AR-HUD、先进瞄准具和数据链通信模块的持续工作。 |
侦察部署:
机器人犬首先进入危险区域进行渗透性、静默侦察,绘制建筑物或地形图。
微型无人机升空,提供广域空中视角,搜索潜在威胁。
目标锁定与确认:
机器人犬或无人机发现敌方机枪阵地。
无人系统操作员通过控制器在目标上进行标记。
目标信息通过数据链实时传输至班长终端和所有士兵的 AR-HUD。
火力协同:
班长评估目标价值和环境,下达指令。
无人作战车(UCV)机动至最佳火力位置,利用其 30mm 炮或重机枪提供压制火力掩护。
游荡弹药被发射,利用无人机提供的 GPS 坐标或末端视觉识别,对机枪阵地进行精确硬杀伤。
突击掩护:
在无人系统提供的火力压制和精确打击窗口下,有人战斗小组发动突击,将与敌方的近距离接敌风险降到最低。
对于一个装备精良的现代化军队(如美国、一些欧洲国家),一个步兵士兵的全套装备价值(不含大型武器或重型反装甲武器),通常位于以下范围:20,000 美元 到 80,000 美元。如果计入如热成像武器瞄准镜、单兵定位终端等智能化装备,总价值可以轻松超过 100,000 美元。中国应该也类似,也即一个士兵的单兵装备(致命和非致命)大约在80万人民币左右,一个班(以13人计)就是13x80=1040万,加上以上提到的各种其它装备,应该价值在一亿以上,光一个班就需要1亿1千万左右。
中国军队在300万左右,就算其中只有100万作战人员,约10万个班,光平时装备开销就至少需要10万亿。如果加上动态消耗,如人员工资,弹药粮草消耗,轻轻松松倍增。这还只是最省钱的陆军步兵,还有更费钱的空海军,火箭军和特种部队。所以说,优军政策,对老百姓是没好处的,穷兵黩武,必然劳民伤财。
打起仗来,也得算经济账和可持续性。像俄乌战争这样,一打三年,才打到几个月时,俄罗斯开始的那些先进装备都打完了,就紧急找库存,古旧的T34都被拉上了战场,自己的库存打完了,又去拉朝鲜的古旧库存。而乌克兰自己的库存不多,西方的援助又跟不上,也从各国去找库存。有段时间网上报道发现一批中国的弹药,一看时间是60年代的,是中国当年支援阿尔巴尼亚的。
有人算过,如果台海开战,而美日介入,双方的导弹只够两周打的。如果台湾能坚持两个月,那就是个消耗战的节奏。
所以,把钱花在军备上,是个吃力不讨好,最后也不一定顶用的举措。其实中国80-90年代那样,挺好,军队穿得差点,老百姓实惠点,有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