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68)
2017 (136)
2018 (148)
2019 (185)
2020 (305)
2021 (216)
2022 (127)
2023 (142)
2024 (142)
就像历史的发展,往往只是依靠一个关键性的个人,如果没有希特勒,就不会有二战,没有毛泽东,就不会有新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往往是依靠一个国家,如二战后,两大阵营分别由美国和苏联支撑着,朝鲜依靠苏联的援助,曾比韩国富裕得多,而苏联倒了,朝鲜饿死了10%的人口。西欧和日本的发展,也是赐美国之福,当然,美国当时面临极大的产能过剩,牛奶多得需要倒掉才能保持物价,把过剩的产能倾销到其它国家,既帮助了这些国家,又消化了产能,可以说是个双赢的局面。
今年的夏天那么热,但有科学家说,这可能是今后十年中最凉快的夏天。气候变化这样的事,在地球的历史上发生过好多会,结果地球还在,但生物发生了大灭绝。科学家根据模型推算,如果在今后的几十年内,平均气温不控制在某一个值,那地球气候就会发生不可逆的变化,人类将在100年内灭绝。人类没了,地球还在又有什么意义?
控制气候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转向绿色能源。但这不光光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由谁来控制多个常被人们随口称为未来产业的重大领域的问题。“去碳化议程不仅仅是重新安排市场或产业政策,实际上是新地缘政治秩序的熔炉,”尼尔斯·吉尔曼本月在《外交政策》杂志中若有所指地说。“能源转型可能成为新的生态意识形态冷战的中心。”
但即便从纯粹的气候政治角度看,中国的崛起也让富裕国家的一些观察人士感到不安,因为这使得美国和欧洲看起来像是次要角色,而他们一直认为这是一出考验西方领导力的道德剧。同时,这似乎也削弱了西方气候活动人士的作用,并颠倒了长期以来能源现实主义者的论点,他们曾认为鉴于中国排放的规模和轨迹,美国的行动介于无意义和适得其反之间。现在,他们都不得不面对一种可能性:全球能源转型这一重要项目可能将主要由一个非西方的对手推动。
这个项目规模有多大?仅在2025年上半年,中国安装的太阳能容量就超过美国截至去年底的历史总量,是全球其他国家同期太阳能总量的两倍,几乎是排名第二的印度的11倍(美国位列第三)。同样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在海外绿色制造的投资流动,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净零工业政策实验室的最新报告,自2022年以来中国在海外的相关投资超过了2000亿美元——按通货膨胀调整后的美元计算,这一金额超过了马歇尔计划。
对许多支持气候行动的人来说,这看起来像是一种解救:如果富裕国家行动不够迅速,一个新兴力量挺身而出,接过了主导权。
中国国内的变革对地球至关重要,但其境外发生的事——中国清洁能源出口的激增——可能对气候和地缘政治产生更持久的影响。如今,相对低成本的中国绿色技术洪流几乎涌向全球每个角落:曼谷、圣保罗和亚的斯亚贝巴的街头满是闪亮的新款中国电动汽车;巴基斯坦阳光普照的城市和阿根廷海拔约4000米的高原上铺着中国制造的太阳能板;波斯尼亚狭长的海岸、肯尼亚的平原,当然还有老挝东南部的高地,均散落着装有中国巨型涡轮机的风电场。赫尔辛基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CREA)的劳里·米利维尔塔分析显示,去年中国向联合国192个成员国中的191个出口了清洁能源技术,唯一不在其列的是中非共和国——这一数据令人震惊。
这样的发展,让美国和西方,对绿色技术的态度发生了逆转。因为他们已经无法对此进程起主导作用,那就反其道而行之。美国率先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100%以上关税,太阳能产品则关税更高,几乎断绝了中国绿色产品进入美国的通道。而欧洲,日本也紧跟其步伐。美国也不再提倡绿色能源,特朗普在联合国讲话时将气候问题说成是“最大的骗局!”
中国投资巨大的绿色产业面临巨大压力,一方面是在国内内卷,几乎没有工厂能获得利润,不死就算好的了。另一方面,向发展中国家大量倾销产品,虽然发货量巨大,但利润微薄,甚至亏本。
大约一年前,中国高层官员开始公开讨论一个常被称为“内卷”的问题——国内公司陷入如此激烈的价格竞争,以至于(例如,生产越来越多、越来越便宜的太阳能板)几乎没有公司能够盈利。
在美国,人们倾向于将这种现象称为“产能过剩”。托马斯·弗里德曼喜欢用“健身房”这个词:众多企业如此激烈地竞争,就像一个雄心勃勃的国家不惜一切代价培养世界级奥运运动员,不顾多少青少年的生活成为附带损害。这也是中国生产如此多廉价绿色科技的一大原因。最近,习近平主席宣称他希望结束内卷,开启一个不以低价竞争为核心的新产业战略,而这种竞争曾帮助全球充斥廉价绿色能源。
二战后,如果西欧国家拒绝美国的马歇尔计划,设立高关税把美国产品后投资拒之门外,那些产能过剩的美国工厂自然要破产,但西欧的经济也无法恢复,无法迅速重新繁荣起来。现在,要解决紧迫的气候问题,需要中国这种过剩的产能(其实对解决气候问题,至少要有十个中国),但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几乎所有西方国家都对中国的绿色产品关起来们,这样,中国的绿色产业将面临生产过剩,面临破产,这对世界是一个非常悲哀的结果。
如果中国的绿色产业被打垮,这对世界是个无法弥补的损失,人类可能错失一个拯救自己的机会!
那是因为:
世界总排碳量 = 人均排碳量 X 世界总人口
如果世界总人口无限制增长,减少人均排碳量的效果会被世界总人口的增加所抵消。
既减少人均排碳量,又减少世界总人口,才能使脱缰的全球变暖慢下来,甚至停住。
人类靠智慧,没有了天敌,可以无限增殖。
而这个无限增殖,又在毁掉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
人类必须学会克服无限增殖的倾向,学会控制自己的总数目,才能不毁掉地球生态,才能使自己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