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68)
2017 (136)
2018 (148)
2019 (185)
2020 (305)
2021 (215)
2022 (127)
2023 (142)
2024 (142)
特朗普这个任期的经济政策,让人不得要领。上一个任期中,特朗普就领导了对中国的贸易战,但那时,主要还是集中于中国,也得到了几乎整个西方世界的支持,但这个任期,那是不分敌友,一概上刑。于是,股市大跌,主流经济学家都看衰美国经济,认为美国将迎来“特朗普衰退”(Trump Recession 或 Trumpcession)。在美国历史上,以总统命名“衰退”,特朗普是开天辟地的第一人。与拜登自创Bidenomics(拜登经济学)的经历相比,特朗普的开局显得特别衰。
关于关税,有一个惨痛的教训,赫伯特·胡佛总统在1930年签署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对超过20,000种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试图保护美国本土产业。然而,这一政策被广泛认为加剧了美国经济大萧条,并引发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崩溃。
具体来说,这项法案导致其他国家采取报复性关税措施,全球贸易量在1929年至1934年间缩水了66%,美国的出口额从1929年的54亿美元下降到1933年的21亿美元,农业和制造业遭受了严重打击。此外,国际资本流动停滞,金本位制崩溃,全球经济陷入更深的衰退。
这项政策的失败教训深刻揭示了单边保护主义的危害,表明高关税不仅不能挽救国内产业,反而会因出口市场萎缩导致企业倒闭潮。因为,那时候,全球经济开始整合,美国的汽车的很多零部件都来自国外,市场也在国外。关税一高,制造成本上升,销售下降,只能倒闭。
现在的情况和1930年代有什么不同吗?如果没什么不同,那么那时候会出现的问题,在现在也会出现。特朗普本人谈话,可能没什么文化的红脖子爱听,但对知识分子就不对了。而他的副总统万斯,还是有点文化的。就看最近泄密的关于胡塞武装的谈话中,他是最有独立见解的一个。从他最近的一次的演讲中,可以看出特朗普当局决意要开打这次贸易战的原因。
万斯演讲的意思是说,当初搞全球化,是基于随着经济的发展,美国需要将一些产业转移出去,从而实现比较优势,集中于高价值的产业。当时的想法是,美国从事高端产业,其它穷国从事低端产业,这样很好地实现了分工,美国人的日子过得舒服,其它穷国发展起来了,收入提高了,也为美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安全友好的国际环境。
但意外的是,服务业并无法吸收由于制造业外迁造成的大量失业,在美国国内形成了铁锈带和无数不满社会的红脖子,万斯本人就是受害者,这些红脖子构成了MAGA的基础。其次,那些穷国学会了技术,不再满足于喝点汤,也要朝高端发展,要抢美国的饭碗了。再次,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崛起了,有了完整的制造业,而美国反而被掏空了,如果发生了战争,战争打的是钢铁,没有制造业的国家是必败的。就算不打仗,美国的供应链高度依赖中国,这样就让中国拥有很大的砝码,可以以供应链要挟,不战而屈人之兵!
因此,美国必须让制造业回来,供应链回到可靠的地方,这首先是基于国家安全理由。方法就是关税,让中国制造的东西变贵,对于那些中国并非唯一生产厂家的东西,顾客就会去购买其它厂家,包括美国厂家的产品,这样有助于实现美国的目的。而中国由于产能过剩,无法失去美国这个大市场,大多数厂家可能被迫降价,这样美国国家收到了关税,顾客没见价格上涨,而中国生产商可能破产,迫使中国调整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政策。
对于美国以外的国家,目前的现状是,这些国家通过美国这里得到的顺差,来购买中国的商品。以欧盟为例,其对中国的逆差恰巧等于对美国的顺差。中国将很多产业转移到越南,墨西哥等南方国家,以逃避美国的关税。这些国家也是利用从美国得到的顺差,来支付从中国购买组装产品的零件。光向中国征关税还不行,得向全世界征税,才能遏制中国的过渡产能,严重打击中国的重商主义政策。
美国手里握有几个优势:首先,美国是以国内消费驱动的经济,其消费力占世界的30%;其次,美国有很大的服务业顺差,大约等于其实物贸易的逆差。关税主要针对实物贸易,而国家间的贸易,除了实物,还有如服务,金融等的交易。这些交易是不收关税的,因为它们无法经过海关。不要把消费税,管理费等收费当作关税(Tarriff)。而服务业的利润较高,据估算,中国商品顺差1万亿美元,可能利润也就500亿美元。美国2800亿服贸顺差,利润就高达1120亿美元!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美元是国际货币,美国拥有铸币权!
因此,在这场贸易战中,美国是占优的。短期的问题,是物价的提高,可能打击特朗普的支持面。特朗普的方法,首先控制基本商品的价格,如油价,油价一降,很多商品的成本都会降低,还有最近控制蛋价,其中一个手法是减少监管,从巴西进口的鸡蛋不用再过以前那些复杂的程序,蛋价就明显降低了。因为食品,油气电都控制在美国自己手里,这就能保证基本的物价不会明显上升,日用品的选择很多,必要时政府可以用关税所得补贴,因此,美国在贸易战中,控制物价不明显上升是可能的。
一旦美国在贸易战中取胜,他要做的:第一步:缩减政府开支、控制财政赤字;
第二步:再次实施大规模减税政策,吸引美元回流;
第三步:推动大规模的投资计划,重建美国的基础设施和工业体系。
如果特朗普的“三步走”计划能够最终落地,美国确实会再次伟大。退一步讲,即使第三步走了个半途而废、他也能够靠编故事留名青史,自封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毕竟,讲故事也算是特朗普的强项。
因此,不能认为特朗普在瞎搞,他还是有理由的!
至少方式方法太简单除暴。不理解为啥必须这样。
估计是只会“简单粗暴”。
川普其实也不在乎产业链了, 他的执政期就是4年。 他现在的目的就是搞垮所谓的 DS。 在政府内清除意识形态为主导的执政理念, 同时复仇, 打击所有他不喜欢的人。
万斯从一个坚定反川的人, 因为看到川普可能赢得大选的胜利就及时改弦更张。对于一个40岁,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的投机和野心不言而喻。 川普是个商人,商人利益和自己的好恶第一,没有理念、不谈“正义”。万斯心底里不可能赞同(至少很大部分)川普。 四年后再看吧。
供应链生态:制造业不仅仅是工厂本身,还需要上下游产业链支持。中国等国家几十年来建立的成熟供应链网络,是美国短期内难以复制的。
全球市场:许多美国公司依赖海外市场销售产品,在美国生产可能会增加运输成本,削弱竞争力。
政策效果:特朗普时期通过减税(如2017年《减税与就业法案》)和关税(对华贸易战)试图吸引制造业回流,确实有一些企业调整了供应链,但整体效果有限。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制造业就业岗位在特朗普任内增长缓慢,且疫情后进一步受挫。
因此,美国制造业部分回流是可能的,尤其是在高科技或国家安全相关的领域(如半导体),但全面回归到上世纪的水平不太现实。拜登政府也在推动类似目标,比如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2022年)补贴本土芯片制造,但这更多是战略性选择,而非广义制造业的全面回流。
最后,川老头的MAGA具体实施仍取决于国会支持、经济环境和全球局势。他的策略更多是机会主义的,而非一个严谨的三步蓝图。他如果是一个讲策略的人,第40任总统就该是他,而不用等到45任。
同意这个观察。
再补充两点。
(一)虽然“美国第一”是川普提出的,但万斯是一个更全面的信仰者。
在以色列以外的一切问题上,包括乌克兰问题,川普和万斯观点一致,他们都认为让美国陷入乌克兰这个无底洞会损伤美国的国力。
但在以色列问题上,由于某个我现在看不懂的原因,川普背离了他自己倡导的“美国第一”的理念,他实际上执行了“以色列第一,美国第二”的政策,他到海外干涉,全是在帮以色列。
而万斯没有。他坚持“美国第一”,把美国铁锈带父老兄弟的福祉放在第一位,以色列的利益也不能超过。
川普要打胡塞武装,实际上是在帮以色列清除敌人。
而万斯认为,胡塞武装跟美国核心利益关系不大,美国只有3%的贸易通过红海、苏伊士运河,而欧洲有40%的贸易通过红海、苏伊士运河。美国没有太大必要轰炸胡塞武装。应该让欧洲人自己去管。
(二)万斯坚持更纯粹的“美国第一”理念,敢于和川普有不同意见,说明他信仰“美国第一”是出自内心,而不是为当官而采取这一立场。
裁员不能缩减政府开支减少赤字,因为开支赤字的大头是政府合同,是腐败和浪费。
一位父亲因为裁员而去开Uber/Lyft,由于劳累过度,在左转车道等红灯的时候,死在了车里。
第一条就是扯淡,后面的就不用提了。
因为川马夹头,美国已经戴上了呼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