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头山

无意邀众赏,一心追残阳
个人资料
朱头山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越战春季攻势50年(一)(ZT)

(2023-03-29 16:54:20) 下一个
 

中国领导人表示中国是越南"可靠的,值得信赖的大后方"。毛泽东(左),周恩来(右二)和彭德怀(右)迎接来访的越南领导人胡志明(左二)

50年前的1月31日,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国)发动"春季攻势"。北越人民军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游击队(越共)一起对南越(越南共和国)和在越南的美军突然发动大规模攻势,打破了越战僵局,有人认为进攻加速了越南统一 。

河内实力派领导人黎笋推动"春季攻势"令南方"越共"武装和北越人民军遭受巨大人员伤亡而引起许多争议。出身越南南方的领导人黎笋后来在1970年代中越交恶时期被中国称为反华集团("黎笋集团")的首脑。

有人说,如果没有新春攻势,可能就没有今天南北越南的统一。如果越南仍然如朝鲜半岛那样处于分治局面,那么今天中国在东南亚和南海的安全环境就是另外一番景象。

不过BBC国际台越南部主任阮江(Giang Nguyen)认为,历史很难假设。他说,如果没有"春季攻势",战争结果可能会大不一样。一种猜测是,如果没有"春季攻势",南方的越共也不会损失大部分武装,在南北统一的时候就有更强的讨价还价地位,后来的越南政治构成和政策也可能会大不一样。

"消耗战"还是"攻坚战"?

1967年越南劳动党(越南统一后改名为越南共产党)第一书记黎笋排除了武元甲大将等党内领导人的反对,采纳阮志清大将的发动总攻计划,希望在南方全面武装暴动加速迫使美军撤出。当时胡志明和武元甲等领导人都主张打消耗战,不热衷于投入常规兵力进攻城市的决战。

胡志明和黎笋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黎笋(右)对1955年的划分"两个越南"的日内瓦协议十分不满,他认为当时胡志明(左)和武元甲让步太多

同年越南的武元甲将军和范文同总理去北京会见了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和政府总理周恩来。根据哥伦比亚大选的历史学者阮连姮(Nguy?n Th? Liên H?ng)的《河内的战争》的描写,当时范文同对周恩来说,越南南方战场活学活用了中国的战略。在会见中武元甲告诉毛泽东 ,越南在反美战场上运用中国的武装斗争经验:保存实力,稳扎稳打。

但是他们在北京还告诉中国领导人,越南北方已经决定1968年在他们的"战略原则"中添加新内容 。当时毛泽东的担心是,越南要改用苏联的战略,即动用常规兵力攻击夺取城市,谋求速胜。

因此毛泽东对武元甲和范文同说,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毛泽东说,这才是最让美国人害怕的战术,"美国人希望越南投入常规兵力,这样能消灭你们的主力。但是你们没有上当。打消耗战象吃饭:(最好)不要一口吃个胖子"。

当时武元甲似乎同意中国领导人关于打持久战和消耗战的分析,但是他并没有能力阻止黎笋的决策。黎笋希望通过"春季攻势",发动全方位的进攻,摧毁南越境内各军民指挥体系枢纽,造成南越政权瘫痪,加速统一和解放。

1968年1月31日这一天,河内发起了旨在打破越战僵局加速统一的"新春攻势",越南民族解放阵线超过55万军人和越共游击队在南越100多个城镇发动进攻。

数月后,中国对越南的军事策略作出批评,指出越南部队和武装不应该攻击城市。中国认为越南受到了苏联的影响。1968年5月周恩来在北京会见范文同时对他指出越南武装并没有在战场上取得主动,斗争只是处于僵持阶段(并没有到决战阶段)。

周恩来6月对越南南方的军政领导人范雄(越南中央南方局书记、南方解放武装力量政委)说,苏联认为以农村包围城市,打持久战是错误的,主张闪电攻击城市的战略正确。但如果(越南)那么做,就会被美国集中力量消灭,战场上的损失会导致自己阵营产生失败主义。

中国警告美国

尼克松访华

图像来源,XINHUA

 
图像加注文字,

尼克松访华后,黎笋对来访的周恩来总理说,中国邀请尼克松访华等于挽救了快要被淹死的尼克松

阮连姮在《河内的战争:越南为实现和平战争的国际历史》书中写道,中国不愿意看到越南攻击性的战略导致越南战争升级,中国也不愿意被迫被卷入扩大的印度支那战争。

美国担心共产主义在印度支那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从中国,越南,老挝,柬埔寨一路扩散,并以此为依据卷入越南战争。而中国也认为美国要把南越作为反共基地,威胁北越,甚至中国。

当时中国大力支持东南亚共产党武装斗争,保证中国是他们"可靠的,值得信赖的大后方"。1964年周恩来在河内对越南和老挝共产党承诺,对美国可能的战争升级,"美国走一步,中国走一步;美国出兵,中国也出兵"。

同年美国籍口"东京湾事件"开始对北越轰炸,1965年又派遣地面部队直接进入南越参战。之后在同一年内,周恩来通过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和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先后两次对美国转达了不要将印度支那战争升级的警告。

中国提醒约翰逊政府吸取杜鲁门时期的教训,即在朝鲜战争开始时中国警告美国不要越过38线,否则中国会出兵与美军为首的联军作战。周恩来的警告内容是:中国不会主动挑起对美战争;中国会支持世界受到美国侵略的亚非拉国家;如果美国侵略中国,中国会战斗到底;一旦中美开展,战争就没有界限。

尽管对美国摆出强硬姿态,但中国并不希望印度支那战争升级,希望能把战争限制在已有范围。中国还按照自己以往的武装斗争经验,建议印度支那共产党作长期斗争的准备,在军事上,要巩固根据地,诱敌深入,打歼灭战。

边打边谈,中苏分歧

vietnam
 
图像加注文字,

50年前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国)发动"春季攻势"旨在施加压力迫使美军退出越南

越南"春季攻势"发生在中苏分裂的背景下,毛泽东对赫鲁晓夫和美国搞"缓和"强烈不满。因此在对越南反美斗争和谈判问题上,越南的支持者苏联和中国的立场存在明显差异:苏联更倾向于和谈,中国则主张斗争。

1968年新春攻势开始后越南在4月3日宣布同美国举行谈判,第二天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刺。阮连姮在《河内的战争》一书中说,4月范文同在北京时,中国领导人对越南对美让步表示不满,并说马丁·路德·金遇刺和北越宣布谈判可能有关联。

中国反对越南在约翰逊总统只部分停止轰炸的情况下就接受谈判建议,另外,越南也没有坚持在金边举行谈判的条件。毛泽东对范文同说,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决不可能从谈判桌上得到。周恩来认为越南领导人参加谈判的决定过于匆忙,把地面部队置于危险之中。

负责巴黎谈判的越南最高级外交官是春水,但黎笋倚重的黎德寿是谈判实际决策者。越南谈判官员往返于巴黎和河内之间途中都在莫斯科和北京停留,听取中苏的意见。

在5月的谈判期间,越南同时受到来自苏联和北京的怀疑。苏联怀疑越南谈判没有诚意,而北京怀疑越南有别的动机。哥伦比亚的历史学者阮连姮说,5月毛泽东没有接见路过北京春水,周恩来和陈毅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春水,提醒他不要相信莫斯科,小心被苏联出卖。

但后来尼克松上台,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后,中国又开始希望河内尽早跟美国达成协议。尽管中国已在对北越保证中国不会因为美国而改变对越南的支持,但是中国表示希望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前巴黎和谈能够达成协议。

在巴黎谈判中,黎德寿表现强硬。他在往返巴黎路过北京时,周恩来多次试图说服黎德寿让步,但没有成功。周恩来对黎德寿承认河内1968年同意谈判是正确的。多年后基辛格再见到河内领导人时开玩笑说, 黎德寿在谈判桌上如此难以对付,以至于让他的头发变白。

黎笋一直对1955年的划分"两个越南"的日内瓦协议耿耿于怀。黎笋认为当时胡志明和武元甲让步太多,日内瓦和约条款并没有反映越南在战场上取得的胜利。当时日内瓦谈判僵持不下的时候,周恩来去广西见胡志明劝他接受沿北纬17度线建非军事区,划分南北越的建议。黎笋认为,为日内瓦协议达成,苏联和中国都对越南施加了压力。

vietcong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河内宣布新春攻势取得了胜利,但河内付出58,000战斗人员阵亡,4万人受伤的代价

军事失利,政治胜利

春节攻势是越南战争中规模最大的地面行动,河内宣布新春攻势取得了胜利,但河内付出58,000战斗人员阵亡,4万人受伤的代价。美军阵亡者达2500人。美军缴获的文件显示,河内领导人最初对参战部队承诺战争在2月结束,但激烈战斗持续了21周。因为新春攻势伤亡惨重,黎笋的批评者将他比作越南的斯大林。

虽然新春攻势是军事上的失败,但取得深远的政治影响,动摇了美国的战斗决心。有评论说,"新春攻势"削弱了美国的战斗意志,就像1954年奠边府胜利那样摧毁了法国的战争决心,导致1955年日内瓦和谈并签署协议。

研究印度支那的历史学者梅赫塔(Harish Mehta)认为"新春攻势"是越南领导人的战略杰作,虽然在军事上失利,但在公关上取得了成功,推动了美国的反战运动,对美国政府造成了心理打击。

"春季攻势"粉碎了美国能够打赢越战的希望,实际上间接导致约翰伯逊总统下台,一定程度上促成许诺从越南撤军,实现"体面和平"尼克松当选。1969年尼克松担任总统后积极寻求同中国改善关系,对中国释放和解信号,一方面是为了联中制俄,另一方面也为了寻求中国帮助,影响北越,让美国体面从越南脱身。

《河内的战争》的作者阮连姮认为"春季攻势"除了导致南方部队遭受巨大伤亡,加剧了南越政府的压迫政策,客观上也帮助尼克松当选。她认为尼克松上台后利用中苏分歧, 破坏了越南同中国和苏联的关系,把战争扩大到了柬埔寨和老挝,推动了整个亚洲的共产主义联盟瓦解。

拒领诺贝尔和平奖

黎德寿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巴黎和平协议在1973年后,基辛格(左)和黎德寿(左三)两人因此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例如美国1971年发动代号"兰山719"行动为尼克松带来了外交胜利。"兰山719"即美军和南越军队侵入老挝切断"胡志明小道"的军事行动。

"兰山719"后中国和苏联只对美国发出口头抗议,中苏分歧妨碍中苏在印度支那采取共同立场和行动令河内失望。在谴责美国侵略老挝后,周恩来在4月初访问河内,与此同时毛泽东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中美关系自"乒乓外交"后开始向正常化发展。

后来北京决定邀请尼克松访华更令黎笋和范文同十分不满。尼克松访华后,黎笋对来访的周恩来总理说,中国邀请尼克松访华等于挽救了快要被淹死的尼克松。

当然中美关系正常化也引起了南越政权的猜疑。南越总统阮文绍怀疑美国同中国达成出卖南越的协议,他还怀疑基辛格秘密访问北京途中可能在河内停留过。阮文绍对他的顾问说:"美国在找更好的情妇,现在尼克松找到了中国。旧情妇人老珠黄了,他想甩掉老情妇"。

尼克松上台后,他的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同北京接触会谈的同时,在巴黎同黎笋的左膀右臂黎德寿进行谈判。

巴黎和平协议在1973年签署后,基辛格和黎德寿两人因此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但黎德寿认为越南战乱没有结束,同时也表示对诺贝尔奖的虚伪不屑而拒绝领奖。

1973年北越,越共(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美国和南越(越南共和国)达成了巴黎和平协议,同年美国从越南撤军。南越政权仅维持了两年就在北越军队进攻下瓦解,北越武力统一了越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Timberwolf 回复 悄悄话 "政治上打出了军威"? 这种表述简直太精辟了,可以和"俄军胜利转移,乌军仓皇追击"分享文学修辞奖。
全球战略 回复 悄悄话 此战类似1944年8月波兰地下军发动的华沙起义,小国面对强敌(也怕强邻在战后骑在小国头上作威作福),毅然一搏,可歌可泣!越南和波兰一样,军事上以卵击石,损失惨重,但政治上打出了军威,最后击败了强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