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头山

无意邀众赏,一心追残阳
个人资料
朱头山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爱情神话》阅后感

(2022-01-30 06:35:25) 下一个

现在中国电影的知识产权也保护得比较好了,上次“长景湖”,多瑙网上出来是中国上映后的两个月,至今“爱情神话”在多瑙还没出来,倒是一个朋友给我发了个链接,才看到这部久闻其名的电影。

看完这部电影,评价是一般。为什么在中国会比较轰动,我觉得是观众的一种反动。自从大大上台后,中国越来越左,特别是去年一年,国家开始干涉人们的娱乐审美。连续几个娱乐界大佬被扒拉出来,或抓或贬,国家反片圈文化,反娘炮,反小孩玩游戏。文革式高大全形象又开始充斥电影和文化产品,人物越来越少了人味儿,一片假大空的气氛。而且大社会环境非常排外,一般人什么事都要怪到美国头上,说外国好,外国物价便宜,外国政府补贴都要遭到网暴。

“爱情神话”就不一样,里面的主要人物,无论男女老少,都是活生生的小人物,都有缺点和不如意。而全片使用上海方言,里面还有在上海混生活的外国赤佬,混血儿,被外国人或台湾人抛弃的女人,使用外国名字的中国人,这和排外的社会大气候形成反差。

故事比较凌乱,人物也众多。男主老白,前妻是个家里事体不做,外面很花,控制欲很强的女人,因为干了“天下男人都会干的事”,被休了。但她对儿子依然控制得很严,儿子偏偏是个娘炮,喜欢女汉子,老妈不同意,整天给他介绍对象,搞得小伙子不得不装同性恋把那些女孩吓跑。老白的妈妈却对前媳妇念念不忘,一心想他们复合,把老白家里的东西不断往前媳妇那儿拿,也包括放在老白那儿的其新女友的鞋子。

老白喜欢上了马伊琍演的李小姐,李嫁给一个英国赤佬,留下了个混血女儿,赤佬不知去向。女儿一口上海话,但英语不及格,妈说她,侬是个外国人,却英语不及格,面子都没了。为了面子,李只得住在老妈家的亭子间里,因为那儿离女儿就读的外国人学校比较近。李的老妈,说话一点不客气,整天挖苦李被外国人耍了这件恶心事,计较点饭钱,两人一碰就吵。

倪虹洁演的有个外国名字的女人,也不是盏省油的灯,到处瞎混,和男人睡了觉,还给男人钱。她一点不觉得不结婚,不生小孩是什么遗憾事,反而认为一个女人就该蹬掉100个男人才够数。她还展示上海的鸭店,坐台的是男人。

老白有个邻居叫老乌,老大不小的人了,无妻无子,没亲没眷,整天吹嘘他辉煌的过去,曾经以留苏生的身份到西方留学,同时和来自苏联,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的三个女生交往,在罗马旅游时,邂逅了著名影星索菲亚.罗兰,有过一夜情。没人把他说的当真,但当他去世后,真有租房公司来说,给老乌住的房子,是受托于一个意大利人租下的,支付了直到他去世为止的房租。老乌怎么会有意大利的故人,莫非其所言不虚?

还有弄堂里的补鞋的,每天还有caffee break, 对品牌鞋子了如指掌,自己没娶过老婆,却对女人的心理甚通。电影中还出现了一个操苏北话的管自行车停放的。上海人歧视外地人,尤其是苏北人,苏北话是上海滑稽戏里的主角,苏北男孩很难约到上海女孩。但上海女人对外国人的接受度很大,黑白黄粽都可以,外国人在上海的感觉也很好,假洋鬼子也行,很容易把上海女人弄上床!

我不是上海人,但在上海待了很长时间。按语言学规律,12岁以前学的是自然语言,无师自通的,像荷兰那块,每个小孩都能天生讲四国语言。我小时候能讲五种截然不同的方言,加上普通话,也算语言通了。但上海话,我是像学英语一样学的,还没课本,看了这部电影,觉得还没忘了,可以达到6级,像“老卵”等有点粗的词也出来了,只是配上了比较雅的字幕。这部电影,也让我回忆起对上海的点滴。

刚到上海的时候,一下火车站就大失所望。当时的上海北站,又脏又差,还不如民国留下来的杭州站呢。来接我们的是学校的军用大卡车,一开出就撞上了狭窄马路上放满的马桶,一阵恶臭让我要吐。街道上拥挤不堪,杭州已经够破了,大上海比杭州还破,不禁一番鄙视!

当时普通上海人的那股骄傲劲让人扎舌,自己住在一个挤死人的小窝里却那么自豪,对上海以外的人都称呼外地人,然后带着一种鄙视的神情。我学校所在的五角场,是个学校区,很多名校都聚集在那儿。五角场百货商场的一个女营业员可是臭名昭著,但也是那时上海小市民的典型。她一见哪个操普通话的和她发生了一点不快的,就开骂,侬外地人到上海来干嘛?阿拉上海的钱全支援外地了,你们吃饱了还来上海丢人现眼,侬为啥不滚出去?那时上海人老认为自己在给全国人民发钱呢,这个观点后来在周立波的小品又表露出来,不知哪来的消息?

那个女营业员的行为终于得到报应了。那时我们学校有红色高棉领导人的子女在学习,有次据说是农谢的儿子和英萨利的女儿结伴到那家百货商场买东西,柬埔寨人长得又黑又小,他们穿的也是没领章的军服,一看就是外地农民工,说的又是有口音的普通话,被女营业员一顿恶骂,后果可想而知,从此没再见到那个营业员了!

这部电影,如果不懂上海话,也没在上海呆过,可能会觉得不这么样。还有,那些小年轻的看,也不会有共鸣。总之,这是部地域性,年龄经历性很强的电影,根据你自己的情况,决定去看还是不看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3)
评论
要做手脚滴 回复 悄悄话 不是土生的上海人肯定不會喜歡這部片子,觀衆群會窄些.樓主有些敵視上海人,其實上海人並不歧視外地人,只是大多數上海人被"邊緣化"了,有些怨氣就出在外地人頭上.就像去杭州玩,問路時總是招杭州人的白眼,我們也一笑而過,并不記恨杭州人.
农民伯伯 回复 悄悄话 LZ在上海读了大学,培养之恩不谈,憎很没忘。可见创伤之深。其实鄙视到处都有,它可以让你活在无限的憎恨中,也可以激励你。不同心态会有不同的人生。
过往的西 回复 悄悄话 杭州人听上海话应该是无缝切换的,就算没来过上海也是听得懂的
Lurending 回复 悄悄话 上海人设差,江浙对沪都没好感,杭州最甚,无锡、宁波好一些,因许多人家都有亲戚在上海。
青字 回复 悄悄话 youtube 上有。质量不好。
朱头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houston99' 的评论 : 阅兵你一定要叫做观兵吗?阅本来就是看的意思
haoren3 回复 悄悄话 楼主看了盗版电影,还一阵贬低电影。就像蹭了一顿大餐,还说菜不怎么样。可怜!
diaoerlang 回复 悄悄话 片子让人有耳目一新感觉,像第一次听邓丽君歌曲时差不多的感觉,瓜众都厌烦了看个电影娱乐都要讲政治讲大道理的套路,至于说上海人崇洋迷外,其实全国人民都差不太多都是心口不一,离岸各界人士见多识广应该都深有体会,当然嘴上不一定会承认:)

houston99 回复 悄悄话 什么叫阅后感? 应该是观后感吧,又不是阅读小说.觉得这部电影能火说明就是贴近生活. 没在上海呆过也能看字幕得到共鸣吧.
华府采菊人 回复 悄悄话 农谢的儿子和英萨利的女儿在五角场读书的时候, 已经有“农民工”了?
天凉好秋 回复 悄悄话 写得很好!谢谢介绍。
asalways 回复 悄悄话 扫盲了,谢谢
梅华书香 回复 悄悄话 新年快乐,吉祥如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