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中华文明诞生以来,中华民族就与其他民族有着长时间、大规模的交流互动,在中华文明的许多成果传入世界的同时,世界其他文明的很多成果也传入中国。
当然,最有名的就是葡萄(蒲桃)和葡萄酒,我们有一次讲座就以“葡萄美酒夜光杯”为题目。葡萄中国普称蒲桃,它的原产地可能是高加索山脉,西 亚、中亚这一带,直到现在北纬40度一线是世界上主要的葡萄产区,中国也是一样,中国自古有野生葡萄,也有人工培育的葡萄,但是中国大量的培育葡萄是西汉 张骞通西域以后的事,张骞通西域以后,带回两个最重要的物种,一个就是葡萄,还有一个是苜蓿。
由于汉武帝需要西域出产的良马,也需要西域出产的马饲料,作为优良饲料的苜蓿就随着张骞汉使传入中原,葡萄和苜蓿是张骞直接带回的物产。我们这所说的西亚-中亚地名,我们指的是中国引进这些物种的地方,不是指它的原产地。
下面的朝代名是中国最早引进这种作物的时间,或者是最早记载这种作物的时间。我们说传入中国主要是指传入中国汉族传统生活的内地,由于中国疆域广大,有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可能接受这些物产比汉族内地要早一些,我们所说的引入中国主要是指引入内地汉族居住地区。
苜蓿随天马,葡萄出汉臣,他们是随着天马和汉朝的使臣传入中国的。
还有石榴,最早叫安石榴,为什么叫安石榴?安指安国,石指的是石国,都是当时的西域国家中的中亚国家,也许是在三国时期传入中国的。
核桃,又叫胡桃,原产西亚,引进中国可能是在东晋时期,因为是在东晋时期的书上最早有记载。
芝麻(脂麻、胡麻),西亚,南北朝以前。
黄瓜(胡瓜),印度或西亚,南北朝以前。(中国至少在南北朝有了黄瓜或者胡瓜)。
还有茉莉(耶悉茗花)西亚-中亚,西晋。
由于现在很多外国人到中国来,由于很多外国人学习中文,我们在海外建立了很多孔子学院,学中文必唱一首歌“好一朵茉莉花”以至于茉莉花差不多成了中国的国花,“好一朵茉莉花”这首歌差不多成了中国的第二个国歌,茉莉花在英语里叫(jasmine flower)。
还有胡椒,关于胡椒多说几句,中国古代的香辛料中,中国本土培育的可能是花椒,还有茱萸,端午节的茱萸,是中国古代的辛料。胡椒至少在南北朝传入中国,开始与花椒分庭抗礼,成为中国辣味食品的主要调料。
还有开心果。很多孩子、小姐们喜欢吃,开心果有一个充满异国情调的学名叫阿月混子。至少在唐代就传入中国。
还有菠菜(菠蓤菜),也是至少在唐代传入中国。
还有西瓜,原产地在非洲,可能在南部非洲,逐渐传入北部非洲埃及又传入西亚中亚。但是,中国引进西瓜很有意思,从中国北部或者东北部的契丹族引入。现在西瓜已经成为我们不可缺少的物种。
刚才讲了很多作物是在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朝传入中国的。很多作物的名称上有一个“胡”字。
还有胡罗卜、胡葱、胡蒜等等。
中国引进外国作物有一个特点,但凡带“胡”字的,大多是两汉、南北朝传入中国的;还有一种是带“番”字的,就是明朝以后,传入中国的美洲作 物;第三种带“洋”字的,洋葱、洋白菜等等,可能是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传入中国的。所以,带“胡”、“番”、“洋”的作物,大体上指示了我们这些作物传入 中国的不同时代。
刚才说了半天,从西亚、中亚、印度引进这么多作物,都是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那么粮食呢?我们再回顾一下,外来粮食作物引进中国引起的三次农业革命。有人认为是两次,我认为是三次农业革命,是由于外国的粮食品种进入中国而导致的。
中国古人描述中国食品的时候,一般是说人吃五谷。
五谷:黍(黄米)、稷、稻、麦、菽(豆类)。
“黍、稷”这两种可以确信是我们华夏族的祖先自己培育的。“菽”是我国西北或东北少数民族培育的,“菽”就是豆类。“稻”,中国是培育水稻的 最早的产地之一,在中国南部百越民族,但是“稻”作植物的发源地不在中国而在东南亚和印度。然后“麦”,小麦、大麦,以前讲多最早发源地在西亚。
所以,五谷中“稻、麦、菽”对于汉族来说都是外来作物。
第一次农业革命:商朝
小麦(来)、大麦(牟)
“貽我来牟,帝命率育。”——《诗经周颂》(周朝人怀念歌颂祖先的丰功伟绩的诗篇)
传入中国的物种主要就是小麦和大麦,就是麦类作物。在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汉族人华夏族人的主要粮食还是豆类,用豆类做饭,用豆类的叶子做汤,食品结构比较单调比较乏味。在商朝的时候产自西亚的小麦和大麦就沿着中亚、新疆河西走廊这条渠道进入了周人的祖先陕西这个地方。
上帝送给了我们来了牟,命令我们广泛地培育。所以说,周朝人从一开始就知道小麦和大麦是外来的物种,是上帝赏赐给我们的。这个“来”就是“到 来”的“来”,篆字中的“来”字,它的形状非常像麦穗。所以,后来的中国人也始终牢记这一点,认为为什么把小麦叫做“来”,是因为它是一种外来作物,这可 能是推测,但这说明我们始终知道明确麦类是外来的物种。由于麦类引入中国,就引起中国饮食结构的变革,我们开始吃麦子,不光吃豆子。现在,麦作物文化是中 国北方农业的主要形式。
第二次农业革命:北宋,占城稻,来自越南的水稻品种,在中国南方江淮流域的广泛普及。
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连年战乱,五胡乱下,大量的北方人移居到南方,南方的土地、山林大量被垦殖。唐朝自安史之乱以后,由于北方陷入战乱和割 据,又有大量的北方人越过长江进入南方,对南方再次带来了各种资源的压力,对粮食有广泛的需求,正在这个时候,越南的占城稻传入中国,在南方普及,解决了 当始中国南方对粮食的一种需求,从而导致了中国农业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第三次农业革命:16世纪以后,美洲农作物的引进中国。
通过欧洲大帆船贸易,通过在菲律宾南洋一带经商打工的中国商人、民工、农民,还有通过其他渠道,这些美洲作物经由东南亚菲律宾等地为中转,开始进入中国,我们一一道来。
最重要的就是玉米(番麦)1550年代。
也就是说是西班牙殖民者进入菲律宾之后,几乎是马上就进入了中国,玉米它也是产量高收获大,要求的条件比较低,容易成活,所以,几百年间成为 中国一种非常重要的作物。但是,玉米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并不为很多中国人知道,是一种很稀罕的东西,我们看明朝小说《金瓶梅》关于玉米的介绍。
“一碟玉米玫瑰果馅蒸饼儿”
“两大盘玉米面鹅油蒸饼儿”
——《金瓶梅》
这说明玉米在当时还是一种稀罕物,是小孩的零食,或者是待客的珍贵东西,还不是很普及。经过几百年的培育推广,到了19世纪中期玉米在中国就已经非常普遍了,已经占有了中国粮食作物的1/6。
玉米在中国的很多说法,苞米、苞谷,但是在最早是叫番麦。
第二个是甘薯:16世纪晚期进入中国。
关于甘薯进入中国不妨多说几句,因为史料比较充足。
甘薯进入中国是通过两家姓陈的家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家是广东东莞的陈家,当时陈家先生叫陈益;一家是福建福州的陈家,当时叫陈振龙,有没有东莞或者福建陈家的后裔?
咱们说说福州陈振龙陈家,他是1593年从菲律宾千辛万苦把红薯引进中国的。为什么呢?因为当西班牙殖民者进入菲律宾的时候,他们感到菲律宾 当地的作物不足以养活他们,他们就从美洲引进了甘薯,在当地种植,解决了当地的粮食问题,陈振龙,他是一个在吕宋岛做生意的生意人,跟当时间广东的很多人 一样在菲律宾做生意,经商风气很浓,他看到了当地漫山遍野种植的甘薯,想到了自己的福建老家,粮食短缺,时常有各种各样的水旱风灾,他就想把这种东西引进 老家,但是西班牙殖民者也非常严苛,他们不想让这种东西引进中国,在各个口岸严厉盘查,陈振龙非常聪明,他拿了一根红薯的藤条把它编在一个箩筐里,然后带 着这只箩筐上船回到福州老家,由此绕过殖民者的检查。还有一种说法是说陈振龙把藤条绞在一根绳子里面偷偷带了回来,不管怎么说,他历尽危险艰辛把藤条带回 来了。
带回来之后,他跟他的儿子一起给当时的福建巡抚叫金学曾上了一份贴子,建议在福州试种培育这种红薯。陈家率先在自家的农田里开始终植这种东西,四个月以后引种成功。
他们自己记载,四个月以后,把土挖开以后,红薯子母相连,小者如臂,大者如拳,味同蜜枣。大喜过望,立刻又给福建巡抚上了一份贴子,再次游说 巡抚金学曾,广泛种植,正在这个时候老天爷从反面帮了一个忙。因为这个时候福建大旱,马上面临粮食短缺的局面,于是福建巡抚金学曾当机立断,晓谕福建各地 立刻开始推广红薯,由此红薯在福建得以普及,使福建得以渡过当时的粮食危机。
据说在福州为陈家立了祠堂,祠堂里面供奉的就是陈振龙和他的儿子,把陈振龙供奉为水部尚书,把巡抚供奉在庙中。陈家由此开始在全国各地推广红 薯的家族举动,他们北上浙江、山东、河南,南下广东,推广这个东西,但是也非常不顺利,因为像浙江、江苏这些地方是鱼米之乡,不缺粮食,推广过程中经历了 很多挫折,但是,到了山东、河南以后,到了北方地区,由于这些地方经常遭受自然灾害,所以反而容易普及,几百年,一百多年之后,到了清朝年间,陈家后代, 就把家族推广红薯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叫《金薯传习录》。
现在红薯已经不是我们主要的粮食作物了,吃烤白薯和吃玉米一样成为一种口味的调剂了。但是,不要忘记他们的历史功绩。
还有一个马铃薯:(洋芋,荷兰豆),17世纪中叶引进台湾。
土豆(马铃薯)最早是由荷兰殖民者带进台湾的,所以叫荷兰豆,从台湾传入中国内地。
玉米、红薯、土豆,这些粮食作物,他们传进中国,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粮食结构,而且使中国人在其后几百年间度过了一次一次的天灾人祸,也使中国 的人口,在几百年间不断地翻番上升。我们知道中国人口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刚刚上亿,随后,基本上以属于每百年翻一番的速度上涨,到了20世纪初人口已达4亿 5千万。从4亿到现在的13亿,这个历程大家历历在目不需多说。
中国人口从1亿到4亿,这个发展过程中,这几种美洲作物的丰功伟绩不可小看。所以,我们说中国民族受惠于美洲作物,美洲作物帮助我们中华民族生存、繁衍、壮大。
这些是美洲的粮食作物,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经济作物,我们也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花生(番豆),16世纪早期。
向日葵:(西番菊)记载首见于1621年。
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常常说一句话叫“葵花朵朵向太阳”,毛主席是太阳,我们都是葵花,围绕太阳旋转,殊不知葵花是个外来物种。
名教的经典叫《葵花宝典》,我对此存疑,当时好象没有葵花。像我们说的《大明宫词》这部电视剧很棒,讲唐朝的故事,但是,在唐中宗被贬为庶 人,在农村自食其力时候,他们家门上挂了一串老玉米,这就错了,因为他没有这个口福吃上老玉米。所以,名教也不大可能把《葵花宝典》作为他们的经典。
还有辣椒(番椒),记载首见于1591年。
还有一个电视剧《汉武大帝》讲汉武帝继位之初,为了准备对匈奴开展,带领一些人微服私访去汉朝和匈奴边界,到了一个老乡家吃油泼辣子面。刚才 说了我对此存疑,也可能汉朝时吃的油泼辣子面是用花椒做的,当时没有胡椒更没有辣椒。辣椒见于记载是1591年。辣椒传入中国是个非常传奇的故事,如果说 红薯改写了中国人吃粮食的历史,辣椒就改写了中国人吃菜的历史。现在中国多少菜系里都是有辣椒的,据说最早的川菜就是辣味,曾经用花椒,曾经用胡椒。辣椒 进入中国,最早也是进入东南沿海,进入台湾、福建、浙江、广东。但是,在当地并不成功,因为与当地的物产、气侯、生活习惯、口味不太符合。当地口味是比较 清单,偏甜、偏淡的。但是辣椒却有一个辉煌的经历,它沿着长江逆流而上,我们再看一下中国吃辣最严重的几个地方,都在长江流域,湖南、湖北,贵州、四川、 云南,辣椒又叫番椒说明也是外来的,还有一种叫海椒,说明是从海上传入的,还有一种说法叫秦椒,就是陕西的秦,这个说明辣椒传入中国可能不止一个途径,还 有一个途径可能是从西北陆路传入中国陕西的,所以叫秦椒,还有一个途径是从日本、朝鲜半岛传入东北,又从东北传入华北,所以,东北朝鲜族等人也很喜欢吃辣 椒。
辣椒进入中国以后,就在中国许多地方迅速蔓延,由辣椒说到中国的几大菜系,关于几大菜系,什么时候形成的,人们说法不一,但是,由于我们考察 了辣椒传入中国的历史,我们可以认为菜系的形成是很晚的,可能是20世纪上半叶,现在我们所说的“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这些地方形成这样一种饮食习惯 基本上也到了清朝末期,甚至民国初期。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经济生活的活跃,由于中国内地人员往来的活跃、频繁、大规模,食辣这种习惯已经以前所为的速度,普及到了全国各地。
这是辣椒在中国的辉煌历史。我曾经跟随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的一些研究人员到四川和重庆开过会,拉美所的学者们各个是吃辣椒的好手,因为 他们常常往来于中国和拉美之间,他们吃过世界上最辣的辣椒,是墨西哥的品种,他们到了四川以后,吃饭时点名要求当地餐馆把最辣的菜拿来,吃了以后觉得是非 常失望。
还有西红柿(番茄),16世纪晚期或者17世纪初期传入中国。
现在还带“番”字,林老师说过,现在想想炎热的夏天如果没有西红柿该怎么办?
南瓜,南美洲产物,我没有写年代因为南瓜传入中国年代不详。
西葫芦是南瓜一个品种,另一个名称叫美洲南瓜,在美洲也是南瓜的一个品种,传入年代不详。
还有四季豆,豆角,芸豆。
还有菠萝(凤梨),16世纪末传入。据说台湾的凤梨和大陆的菠萝很不一样。
还有腰果,我们小食品中最后一个终于登场了,腰果也是南美洲产物,传入中国年代不详。
可可,这可能是南美洲引入中国最晚的,是1922年引进台湾,远远晚于巧克力引入中国。
最后一种,我打了个大大的问号,问大家这是什么?
请大家欣赏这些画面。
没错是烟草。
烟草是印第安人一种产品,烟草在印第安人那里有两种功能,一种是祭司用品,一种是药品,治疗风湿的途径。
西班牙殖民者进入美洲以后,看到印第安人吸烟非常惊异,他们也记录了当时惊讶的程度,看到印第安人拿个(竹)筒子一边着火一面冒烟,很奇怪, 很快他们学会了抽烟,当这些殖民官员和商人把烟草带回欧洲的时候,又在欧洲引起了很大惊异,看到人抽烟以后以为着火了。那么,把烟草变成一种抽烟的恶习, 这个不能怪印第安人,只是说烟草进入欧洲以后,进入中国以后,它发展出来的一种特殊功能,变成一种人们的消费习惯,当然,也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对推 动经济增长,改善人们的生活,也起到了作用。只是现在我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烟草有害,烟民们要对国家做更多的贡献,要多上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