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头山

无意邀众赏,一心追残阳
个人资料
朱头山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80年代的中日蜜月

(2016-05-05 19:39:21) 下一个

如今三四十岁的中国人还能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看过的日本影视剧,《追捕》//《血疑》、/《绝唱》、//《人证》/《阿信》/《望乡》/《生死恋》/《幸福的黄手绢》、……。动画片,《阿童木》/《聪明的一休》也都是日本的,歌曲《北国之春》等为中国人喜爱,传唱至今。高仓健、中野良子、栗原小卷,山口百惠、三浦友和……则不知成了多少中国人的偶像!

八一制片厂率先将聂荣臻元帅在战火中照料日本小女孩并送至日军驻地的故事拍成电影《将军与孤女》,。有人同一个套路,炮制出大量战争孤儿题材作品,胸怀伟大的中国“穷妈”和到中国寻子的日本“富妈”充斥银幕和舞台。

冰箱、彩电、洗衣机,家用微波炉,尤其砖头录音机,它一下子开拓了中国人除电影、广播(电视还不普及)之外的第三媒体。再往后,复印机、空调器、摄像机、傻瓜相机、计算器,满街跑得都是日本车,每一样产品的进入,都带给中国人惊喜,质量好,价格贵也愿意买。(时过境迁,这些东西现在都中国制造了)

二战时期不堪回首的那一页掀过之后,中国放弃战争索赔,当时国内总的提法是“当年侵华战争是由极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动的,广大日本人民也是受害者”。那时没有这么多抗日神剧,虽然大量身经日本侵略之苦的中国人正值中年,也没有现在的愤青仇日。外交上则需要联合日本对付苏联(苏联支持越南占领柬埔寨,中越战争),人民日报和北京市民强烈抗议苏联占领日本的北方四岛,指责苏联无理占领北方四岛是帝国主义侵略行为。

从1979年开始,日本对华提供政府开发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即ODA),日本对华ODA实施了近三十年,直到2008年才基本停止。改革初期,中国外汇储备有限,但又急需外汇资金配套引进技术和大型设备采购,利息低、周期长的日元贷款恰好解了燃眉之急。据统计,直到2008年,日本对中国实施的经济援助总额约为3.4万亿日元(约2248亿元人民币) ,其中包括大部分的开发贷款以及小部分的各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和无偿援助。

日本对华援助的范围包括中国的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经济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很多中国人耳熟能详的项目,诸如北京地铁一号线、北京首都机场、武汉长江二桥等项目建设中都使用了日元贷款。以北京地铁一号线为例,其日元贷款占到总投资的20%,等等。

除日元贷款援建设施外之外,日本还提供了无偿援助和技术合作,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中日友好医院”(160亿日元)、“中日青年交流中心”(101. 1亿日元)、“中日友好环保中心”(约100亿日元)、“墩煌石窟文化遗产保存研究展览中心”等。日本通过派遣海外协力队、年长志愿者等方式,为中国提供大批志愿者、专家,遍布中国的文化、教育、卫生、环保等领域。(《日本学刊》 1999年05期)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一直到八十年末,近十年时间是中日关系最好的时期。两国领导人频繁互访。比如1983年胡耀邦总书记访日,邀请3000名日本青年访华,包括后来当过首相的野田佳彦也在其中;日本随后也分10年邀请3000名中国青年访日。有个叫三波春夫的日本青年还专门写了《中日友好之歌》,。

接着就是1984年中曾根康弘首相访华,带来了4700亿元的第二批日元贷款,是第一批对华援助贷款的近9倍。1988年竹下登首相访华,带来第三批8100亿日元援助。邓小平专程从北戴河赶回北京,感谢他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支持。1992年日本天皇夫妇首次访华好。直到1989年7月14日,日本参加西方七国对我制裁:冻结第三批政府贷款,停止高层往来。2007后,日本大概发觉很多中国人对日本有太多的敌意,终止了对中国ODA援助计划。

八十年代初期,日语学习与英语并驾齐驱,“电视讲英语广播学日语”。等日本版教材不仅讲述课程还介绍日本风情习俗礼仪,许多不学日语的人也互相传看。1985年国家开放自费留学。大批中日本出于对廉价劳动力的急需,推出所谓“产业研修生”,实际就是“洋民工”。梁晓声《浮城》中有很好的描写:当时日本政府规定赴日研修生每月最低月工资约为1.8万日元(前后有几次调整),约合人民币8百元左右。当时国内月工资平均80元左右,相差10倍,所以很有诱惑力。许多人回国后复制日本模式创业,成长壮大,成为第一批先富起来的人-企业家、学者、外企高管,至今成为社会精英阶层。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