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李冰冰澳洲求医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随着蝴蝶效应,还在不断发酵中。LG的微信朋友圈中为此事已有过口水战,当然是国内团vs国外团。我没有参与对此事件的讨论,因为我认为这次的求医失败只是一个个例,且我对个中细节也不是非常清楚,但今天有好友想听听我的看法,而我又在假期中,那就泛泛而谈下吧:
1)中国医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治愈李冰冰的发烧,当然值得点赞,但李冰冰的愈后长篇微博我个人觉得是有点过于煽情了,会造成误导。人在异乡,疾病缠身,医院又不能很快给出明确的诊断结果,我能想象李冰冰当时的心情,心急上火有没有?还有,在李冰冰回国前的那些天里,她有没有减少工作量,适当做些休息?病人的情绪对病情的发展是很关键的:回国了,到家了,感觉上病已好了一半了,是不是?
2)现在来回顾下自己几次回国在国内的就医体验:
06年圣诞假期回国,到上海的第二天就咳嗽发烧了,去医院,稍做检查,知道是国外回来探亲的后,也未验血,直接被要求输液,说是输液的效果快,我全盘接受,并对医生的体谅心存感激。输液三天,体温时好时坏,但是咳嗽没有好转。不过我相信过几天药效起作用了,病就好了。一周后,情况还是老样子,但因为接近回国的日子了,我不想再去医院人挤人了。于是就吃药维持着了,回来的飞机上,为了不因自己的咳嗽影响周围人,我喝了double dosage的咳嗽药水。回来后立即去了家庭医生那里,他给了一瓶加了抗菌药的咳嗽药水,两天后咳嗽就被控制住了,一周后病状全消失了。我能因此而结论:国内医院给药过量还治疗失败吗?
今年十月回国,也是第二天开始就有发烧咳嗽,去医院后的诊断结果:急性支气管炎。那个有些年纪的主任医师在看了我的验血结果后,给了头孢、咳嗽药水和克感敏,我按时服药,加上这次回国没有太多探亲访友的任务,所以有时间休息,在回来前我的病也基本痊愈了。
是人总会有犯错误的时候,医护人员也不例外,特别是当你遇到一个经验不是很足的医护人员时,这种可能性会多一些,但你不能就此而以点盖面吧。我能理解李冰冰病愈后的心情,但激动的她在感激祖国协和医院的同时,也应该尊重给过她治疗的其他医护人员,静心想一想:你了解澳洲的医疗体系吗?你的英语沟通有问题吗?就医英语比一般日常英语要复杂,我自己看病,或带公公去看病前,都是会稍做下准备的。对医生的诊断,自己也要想一想,有问题就问,毕竟身体是你自己的,有些微小症状只有你自己最清楚。
作为公众人物的李冰冰,对自己的言行是不是需要更谨慎一些呢?想一想"澳洲医生"的话,有没有可以学习的内容?诉诸法律只会显示自己的小气。
3)李冰冰回国后,在治疗上有没有使用特权?她的工作团队在声明里说没有,我会选择相信,为什么?因为她去的是协和医院的国际部,条件自然会好很多,但价格一定也不会是大众的。记得当初婆婆在国内从诊断出胃癌,到后来所有的治疗,我们知道没有关系是得不到那么好的治疗待遇的。在进市级医院之前,在区级医院治疗时(她在这里的家庭医生叮嘱她必须每月注射B12),因为中国和加拿大的医疗观念不同,一件在加拿大非常简单的事,却搞得非常复杂。
每个系统总会有利有弊。我曾经和我的家庭医生聊过这里的医疗体系,他告诉我,加拿大的医疗体系较之国内的医疗体系,更注重预防医学,这需要国家花更多的钱。加拿大人都会complain这里的就医速度(有时我会等上四个月才得到机会去见专科医生),但因为基本是老叟无欺,所以大家还是认了。就我这些年来的就医体验,这里医护人员的attitude是非常赞的,让你感到被尊重。我买了一个医疗险,在某些疾病发生时,我可以拿着险费去寻求更快的治疗,到时我可能会选择回国。LG说过一句话,我觉得蛮值得深思的:国内的医疗水平很好,但真正能够享受到的都是那些有权有钱的。
对李冰冰澳洲求医事件我最后的感慨是:李冰冰,你可以更勇敢,更坚强,更calm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