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孩子这是谦虚还是不自信?

(2024-07-01 17:01:02) 下一个

刚参加完音乐学校的汇报演出,问孩子:你自我感觉演奏得怎么样?

孩子毫不迟疑回答:terrible!

家长感到有些困惑,明明孩子在音乐会上的表现很出色,自我贬低难道是谦虚的表现?

是不是很多家庭都经历过类似的场景?

家长可能会想到:看到孩子在钢琴前的表现,我真的非常骄傲。每一次按键都那么自信,每一个旋律都充满了感情。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技术掌握得很好,更重要的是,他能够通过音乐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能力。回想起他刚开始学习钢琴时的样子,到现在能够如此娴熟地演奏,真的是非常不容易!

老师可能会想到:乐曲的整体表达确实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标,演奏中没有出现明显的错误,这一点值得肯定。然而,从技术层面看,还有一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加强。首先,动态控制方面需要更细致,以确保乐曲中的情感变化能够更准确地传达。接下来,我们需要加强手指独立性的练习,特别是在复杂的和弦和快速的旋律部分,确保每个音符都能清晰而准确地表达。此外,对于踏板的使用,我们也需要进行更多的指导,以提升乐曲的整体听感。下次课程中,我会引入一些专门针对这些方面的练习,帮助你在这些技术上取得进步。

学生可能会想到:我今天的表现怎么样?感觉一开始就没能完全投入,心里有点儿乱。对了,那个旋律,我左手是不是弹得太重了?我应该更加注意力的分配,保持旋律线条的清晰和流畅。而且,有那么一两个地方,音感觉像是没弹好,尤其是在那个快速过渡的部分,可能是手指没有准备好。下次我要多练习那个部分,确保能够流畅过渡,每个音都要清晰。我也得反思一下,如何在演奏前能更好地准备,进入状态,避免这种分心的情况再发生。总之,我的演奏相比演奏家的表演差距太大了,真的是难以达成的目标呀!

这么一解释,是不是家长们就不奇怪了?

孩子们有最初接触某一项兴趣爱好时期那种乐于show off,乐于同亲人朋友分享自己的“学有所成”,到进阶时期的“不自信”与“自我否定”,正代表了孩子自我人知的变化和成长。这种自我评价反映了孩子心理成熟度和自我意识的提升。对于任何学习过程,能够批判性地分析自己的表现是一种成长的标志。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技能的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意识也在不断发展。在音乐学习初期,孩子可能更多地关注于乐器本身的新奇性和演奏过程中的乐趣,而对技术上的不足和错误不那么敏感。但随着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加深,他们开始能够识别出演奏中的细微差别和技术上的不完美,这可能导致他们在公开表演时感到更加自我意识加重,担心自己的表现不够完美,这是一种认知能力的飞跃。即使他们的评价可能过于严厉或偏激,这种自我批判的态度也表明了他们对音乐和演奏品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这种情况还可能表明孩子对自己设定了非常高的标准。深入学习后,孩子们往往会被介绍到更多的音乐作品和优秀的表演者,他们开始将自己的演奏与这些高水平的演出进行比较。这种对比可能会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与这些高手之间的差距。在某些情况下,这种高标准也可能源自于对音乐的深爱和对艺术完美的追求,而非简单的自我否定。这种内在的动机和对卓越的追求是艺术成长中极为宝贵的质素,它促使孩子不断挑战自我,追求更高水平的艺术表现。特别是那些从童年时期就表现出“完美主义”倾向的孩子,家长可以多考虑是否有这方面的因素。

另外,孩子的自我评价也可能受到他们所处环境和周围人的期望的影响。如果孩子周围的人,包括父母、老师和同龄人,都对艺术成就有很高的期望,孩子可能会自然而然地吸收这种氛围,对自己的表现持更加严格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terrible”可能不仅是对自身技能的评价,也是对于满足或超越周围人期望的一种心理反应。

对于一些个性敏感的孩子来说,“terrible”的自评可能是对失败的一种预先防御。对于许多孩子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更加关注他人的看法和评价。这种社会焦虑——担心在公众场合犯错或被评价不足——可能在他们决定是否在他人面前表演时起到重要作用。通过低估自己的表现,他们可能在试图保护自己不受外界批评的影响,这种机制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失败预防”。然而,适度的失败和挑战是成长的必要条件。面对并接受自己的不足,学习如何从失败中恢复和学习,对孩子成为更加成熟和韧性的音乐家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再次复习一下音乐对人类的作用和目的。音乐能够帮助个体表达那些难以用言语描述的情感。无论是通过演奏、创作还是聆听音乐,人们可以通过音乐来探索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包括喜悦、悲伤、愤怒、恐惧等。这种情感的释放和处理对于个人的情感健康和自我理解至关重要。

音乐可以成为一种冥想和自我反思的工具。每个人都会因为某些音乐作品够引导进入一种冥想般的状态,使他们能够暂时脱离日常生活的忙碌,进入更深层次的自我意识和思考中。这种反思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个人价值观。

更有一些人通过创作音乐来建立一种强有力的自我表达方式。无论是作曲、歌词创作还是即兴演奏,音乐创作过程中的创造力发挥能夠帮助个体探索内心的想法和情感。通过这一过程,创作者不仅能够实现个人的表达,也能在实现自我潜能和寻找个人独特声音的旅程中迈进。

伴随着孩子逐渐理解音乐的深层价值——作为一种情感表达和人类经验的共享。通过他们对音乐背后故事和情感的理解,孩子们学会了用心去演奏,而不仅仅是追求技术上的完美。这种情感上的连接可以增强他们想要与他人分享自己音乐的欲望,即使他们知道自己的技术还不完美。

不知从何开始,孩子开始评价自己的演出“terrible”,不知从何结束,再也听不到孩子如此苛刻的“自我否定”。

原因就是,孩子长大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油翁 回复 悄悄话 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幽默,深入分析了孩子们对自己表现的不同态度。有趣的文章让人忍俊不禁,期待看到更多作者的作品!
tugan 回复 悄悄话 即不是谦虚,也不是不自信。是孩子懂音乐了,知道哪里没表达好。
大号蚂蚁 回复 悄悄话 家长能客观评价吗?立场上和能力上能做到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