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由脑机接口想到的

(2024-05-28 19:11:56) 下一个

哥哥7年级的ISP做的是有关脑机接口BCI的报告,阅读之后增长了相关的知识。今天与朋友聊天的时候正巧谈到了相关的话题:未来的人类是不是不用主动学习,知识有可以通过电子的方法直接灌输到大脑中。

下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吧。

脑机接口技术涉及通过电极或其他装置直接读取和影响大脑的神经信号。这些信号可以用于控制外部设备(如义肢)或反过来向大脑传递信息。目前,脑机接口已经在医疗领域取得一些进展。例如,帮助瘫痪患者通过意念控制计算机光标或机械臂;用于恢复听力的耳蜗植入等。

目前的脑机接口分为侵入性(如植入电极)和非侵入性(如脑电图设备)。侵入性方法通常能提供更精确的信号,但也伴随着更高的风险。通过电刺激特定的神经区域,科学家已经能够影响情绪、感知和运动功能,这为将来向大脑灌输信息提供了可能性。

目前的技术还无法精准控制大脑的所有神经活动。尽管我们可以记录和影响部分神经信号,但要实现复杂知识的直接传递仍需克服许多技术障碍。

直接向大脑灌输新的知识,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吗?我们可以首先将知识简化为比如灌输一门新的语言。

先天上,大脑具有神经可塑性,意味着它可以通过学习和经验重新组织自身的结构。这为通过外部手段改变大脑的知识储备提供了理论上的基础。每种知识和技能在大脑中都有特定的神经编码模式(有待商榷,稍候详细分析)。如果能够解码这些模式,并通过适当的神经刺激或信号传递重现这些模式,理论上可以实现知识的直接灌输。理解大脑如何存储和检索信息是关键。记忆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涉及复杂的神经网络和化学信号。理论上,如果能够直接影响这些记忆机制,可以实现知识的快速传输。

但我们也面临着以下直接的挑战与限制。语言学习涉及语法、词汇、语音、语境理解等多个方面。这些知识分散在大脑的不同区域,如语言中枢(布罗卡区和韦尼克区)。简单的神经刺激很难同时协调这些复杂的学习过程。每个人的大脑结构和功能略有不同,同样的神经刺激可能在不同个体中产生不同的效果。上述“每种知识和技能在大脑中都有特定的神经编码模式”很可能是每一个人类个体对看起来相同的知识的神经编码方式都不尽相同。这增加了直接灌输知识的难度。同时,目前的脑机接口技术还不能精确到操控大脑的每个神经元和突触。虽然有一些初步的成功案例,但要实现复杂知识的直接灌输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即使针对“每种知识和技能在大脑中都有特定的神经编码模式”,我们目前也没有一个完整的解释。不过已经有了如下发现: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脑电图(EEG)技术已经显示了不同类型的知识和技能在大脑中激活特定区域。例如,语言处理主要涉及布罗卡区和韦尼克区,运动技能涉及初级运动皮层和小脑等区域。在动物实验和极少数的人类实验中,科学家已经记录到特定神经元对特定刺激的反应。这些研究表明特定的神经活动模式与特定的认知或运动任务相关。记忆和学习的神经基础取决于长时程增强(LTP)。这是神经元之间连接强度增加的一个过程,被认为是记忆形成的基础。LTP的存在表明记忆和学习在神经网络中有特定的生理基础。已知研究表明,海马体在形成和提取记忆时扮演关键角色,特别是情景记忆和空间记忆。其次神经可塑性表明大脑可以通过学习和经验改变其神经连接,这支持了特定知识和技能在大脑中的特定神经编码。

但是,下面的复杂性仍然限制了人类清楚的认知这个生理过程。知识和技能往往涉及多个脑区和复杂的神经网络。例如,语言不仅涉及语言中枢,还涉及记忆、听觉处理和情感等多个脑区。这种复杂性增加了明确特定神经编码模式的难度。每个人的大脑结构和功能略有不同。同样的知识和技能可能在不同个体中有不同的神经编码模式。这种个体差异使得普遍适用的神经编码模式难以确定。

同时,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认知角度)出发,很多复杂的概念,我们在使用语言表达的时候往往会很简单。比如“善良”。不同的人肯定会有不尽相同的解释。这样的话,即便是从最简单的语言学习出发,我们甚至无法将一个概念的不同“版本”综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知识”。那么又如何将不能统一的知识编码给大脑呢?

比如像“善良”这样的词汇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而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包含情感、道德判断和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因此,不同的人对“善良”的理解可能会有所不同,这反映在大脑的神经编码中也可能会有所不同。我们究竟给大脑输入哪一个版本的“善良”知识,这不仅仅涉及到伦理与人权的问题了。

这样看来,我们首先需要对知识和技能的神经编码进行分层次。简单的感觉和运动信息可能有较为明确的神经编码模式,例如,特定的视网膜细胞对特定的视觉信息做出反应。但复杂的认知和情感信息可能涉及多个脑区和复杂的神经网络。例如,处理“善良”这一概念可能涉及前额叶皮层、杏仁核和其他与情感和道德判断相关的脑区。

所以根据上述分析,从已知的理论出发,我们也很难通过灌输知识的方式实现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过程(比如一下子将整本《标准日本语入门》灌注大脑中)。

这不仅涉及到大脑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还涉及到学习和记忆的多层次过程。

知识和技能在大脑中不仅仅是简单的神经编码,而是多层次的编码过程,包括感觉输入、情感反应、认知处理和记忆存储等多个环节。例如,语言的学习不仅涉及语音的识别和产生,还涉及语法、语义、语用等多个层面。大脑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神经网络系统,不同区域之间有大量的相互连接和信息传递。单纯的神经刺激或信号输入难以准确复制和激活这些复杂网络。

另外,人类传统学习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还包括主动参与、问题解决和情境学习等。学习过程中情境和实际应用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巩固起着重要作用,而这些过程难以通过简单的信号输入来实现。学习过程中,情感和动机因素对记忆的形成和知识的巩固有重要影响。情感和动机因素直接影响人类对所学知识的接受与理解方式。

每个人的大脑结构和功能略有不同,同样的知识和技能可能在不同个体中有不同的神经编码模式。直接灌输知识的方法难以适应这些个体差异,可能导致知识传输的效果不一致。传统学习过程通常是个性化的,根据学习者的背景、兴趣和能力进行调整。直接灌输知识的方法难以实现这种个性化的调整。

所以根据当前人类掌握的理论来看,抛开技术实现不谈,我们还无法看到“不用学习,由脑机接口灌输知识”的前景。但是,如果人类从技术上实现了可以自由脑神经编码,我们能够有机会从哪个角度,什么程度辅助或者实现人脑自动学习的过程呢?

通过脑机接口技术,我们可以实时监控学习者的脑神经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这样,系统可以根据实时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练习。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适当的神经刺激,可以增强记忆巩固的过程。例如,在关键的记忆形成阶段,施加微弱的电刺激,可以提高记忆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结合虚拟现实(VR)技术,创造沉浸式学习环境,增强学习体验和情感参与。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多感官的融合,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对于一些基础性和标准化的知识内容,如语言词汇辨认书写、数学公式等,可以通过直接的神经编码进行快速传输。这种方式可以大大缩短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对于一些标准化的技能,如基本的运动技能、操作技能等,也可以通过神经编码进行传输,帮助学习者快速掌握。

通过特定的神经刺激,可以提高学习者的注意力和专注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在学习新知识时,通过特定的神经刺激,提高大脑的记忆编码效率,帮助学习者更快、更好地记住信息。通过调控大脑的记忆提取过程,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回忆和应用所学知识。

通过调控与情感相关的脑区,如前额叶皮层和杏仁核,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情感参与,提高学习效果。通过神经编码技术,模拟自然的奖励机制,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机,使学习过程更加愉快和有成就感。

人类必须取得几个关键进展才能讨论是否能够有望实现上述理想。我们要进一步了解大脑的神经机制,特别是关于记忆和学习的机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随着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高分辨率和低侵入性的脑机接口技术,将有可能实现更精确的神经操控。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将可以帮助解码大脑的复杂信号,并模拟学习和记忆过程,为直接灌输知识提供理论支持。直接操控大脑涉及重大伦理问题,如隐私、同意和潜在的副作用。确保这种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性也是一大挑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chufang 回复 悄悄话 首先得知道记忆和思维是以怎样得形式存在脑中,然后才能把电脑的记忆转换脑中才能成功,反之亦然。
卢一拍 回复 悄悄话 thanks for sharing your insight
忒忒绿 回复 悄悄话 高兴看到这篇文章,谢谢分享。马斯克的脑机接口技术是不懂大脑科学的电脑工程师的幻想而已,不会有大的突破。因为我们人类包括医学科学家对大脑的结构、生理功能都知之甚少
FollowNature 回复 悄悄话 要是知识可以从机器灌输,那么人类大脑中的知识就可以传输贮存到机器人,这样可以把所有科目学校家的知识转移到一个或者几个起人的脑子里。爱情因为期地,霍金,等就永生了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